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校安全保障与事故预防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罗云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安全人人需要,处处需要,时时需要,事事需要。那么学校管理者和老师班主任如何做好安全工作?如何通过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科学有效的管理,教学全过程的安全措施来实现安全育人、安全教育的目标?正是本着上述认识和要求,罗云编写了《学校安全保障与事故预防》。本书较为综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校相关安全法规、事故预防理论、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防范知识等。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或班主任。因此,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电气安全、食品安全、体育安全、社区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实用知识。

内容推荐

罗云主编的《学校安全保障与事故预防》较为综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校相关安全法规、事故预防理论、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防范知识等。

《学校安全保障与事故预防》对公共安全的理论系统、事故致因的规律、安全防范的对策理论体系等进行系统的论述。

作者期望本书能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学校安全工作与学校安全管理方面有所帮助和教益。

目录

第一章 学校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第一节 公共安全关系社会经济发展进步

一、公共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公共安全是全社会“以人为本”的体现

三、公共安全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

四、公共安全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第二节 学校公共安全关系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一、学校公共安全事关培养高素质建设者

二、公共安全保障学校教育活动正常开展

三、公共安全是学校各级管理者重要责任

 第三节 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现实问题令人担忧

一、我国中小学校公共安全现状

二、我国中小学校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系统科学的中小学公共安全管理体制

 第四节 国家领导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公共安全

一、国家相关法规对学校公共安全的要求及规定

二、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对学校公共安全的要求及规定

 第五节 学校公共安全的实现需要提高教师安全素质

一、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从教师抓起

二、通过教师提高学生安全能力和素质

第二章 学校安全事故特点分析

 第一节 学校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一、学校事故分类方法

二、学校典型类型的事故分析

三、学生意外伤残致死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学校安全事故规律特点分析

一、我国中小学事故发生特点

二、我国学生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领域

三、我国中小学事故多发地点分析

 第三节 学校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直接原因比例分布

二、学校管理欠缺与投入不到位是基本原因

三、家庭与社会安全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

四、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行为是主要原因

第三章 学校公共安全理论与保障体系

 第一节 学校安全原理与理论

一、学校安全基础原理

二、学校公共安全基础理论

 第二节 学校公共安全宏观体系建设

一、学校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二、学校公共安全的“四方”体系

三、学校公共安全“三E”对策体系

四、学校公共安全的“三P”防范体系

 第三节 学校公共安全制度体系建设

一、基础管理制度

二、专项管理制度

 第四节 学校公共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一、学校校长(园长)的安全职责

二、分管安全副校长(副园长)的安全职责

三、教导主任的安全职责

四、总务主任的安全职责

五、教师的安全职责

第四章 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与事故预防

 第一节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一、公共安全教育培训要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

二、公共安全教育培训首先从教师抓起

三、安全文化建设是教育培训的有效方式

四、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化

 第二节 消防安全

一、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二、火灾事故特点

三、火灾事故防范

四、火灾事故典型案例

 第三节 交通安全

一、交通安全基本知识

二、交通事故特点

三、交通事故防范

四、交通事故典型案例

 第四节 用电安全

一、用电安全基本知识

二、触电事故特点

三、触电事故防范

四、触电事故典型案例

 第五节 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二、食品中毒事故特点

三、食品中毒事故防范

四、食品中毒事故典型案例

 第六节 社区与社会安全

一、网络安全

二、暴力事件防范

三、防控无照摊点

四、毒品及艾滋病防范

五、心理安全

六、性侵犯防范

七、社区与社会治安典型案例

 第七节 自然灾害防范

一、地震灾害防范

二、洪水灾害防范

三、台风灾害防范

四、海啸防范

五、泥石流防范

六、自然灾害典型案例

第五章 中小学班级活动事故预防

 第一节 班主任的安全职责

 第二节 班级活动事故因素辨识与预防

一、班级活动事故因素辨识

二、教室活动事故预防

三、宿舍活动事故预防

四、校内集体活动事故预防

五、学校周边活动事故预防

六、校外活动事故预防

七、班级活动伤害事故典型案例

 第三节 班级活动安全管理

一、新生报到安全管理

二、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管理

三、校外活动安全管理

四、体育教学安全管理

五、集会、会操、军训安全管理

六、学生日常安全管理

七、学生人身安全管理

八、教室安全管理

九、学生宿舍安全管理

十、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管理

 第四节 班级活动安全措施方案

一、班级活动安全措施方案的基本要素

二、班级活动安全措施方案范例

第六章 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第一节 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基础

一、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类型

二、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分级

三、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一、应急处置原则

二、建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三、建立信息报告制度

四、建立监测预警制度

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维护制度

六、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三节 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理论和方法

一、应急预案编制原理

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类

三、应急预案编制方法

四、学校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例

五、学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例

六、学校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例

七、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例

 第四节 学校安全突发事件校长教师应对策略

一、学校突发事件应对媒体策略

二、学校突发事件校长应对策略

三、教师和班主任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学校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第一节 公共安全关系社会经济发展进步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私财产安全,重大公共安全,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是指国家和政府为保护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不受威胁,不被损坏,保证公共设施稳定运行、公共环境不遭破坏,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的发生,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稳定社会发展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它是实现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公共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拥有安全、稳定、有序的生活环境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人民群众维持日常秩序的要求,也是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需要。和谐的社会有两大特征:一是组成它的每个成员本身都是内外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二是社会整体是和谐的。这就要求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治安环境,让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让群众的生活过得安心、舒心;以建设生态社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可持续的发展环境。而这些都需要安全作为前提,缺少了安全的保障,和谐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一定程度上说,安全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与基本保证。

据统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多年保持8%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年上升。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50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损失共计2500亿元,社会治安事件造成的损失为1500亿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2000亿元,生物侵害导致的损失为500亿元。而且公共安全事故每年还夺去20万人的宝贵生命。因此可以看出,公共安全事故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社会公共安全建设。

由此可知,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的各个组成要素能够和睦相处,就是要使人们感觉到安全,就是在不断出现的矛盾中寻求平衡。而公共领域又是社会系统中的庞大和核心领域,几乎所有安全问题都是发生在公共领域。所以,公共安全中的矛盾能够得到不断解决就是社会趋向和谐的关键。

二、公共安全是全社会“以人为本”的体现

以人为本,就是以“每个人”都作为“本”的主体,就是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保证人的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公共安全。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真正主人。“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线,而安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公共安全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为避免对人的身体与健康造成危害,除了社会上要提供相应的保障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人本身具有“避害”的意识和行为。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从学校的安全教育抓起,充分利用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让每个人从小就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素质素养,增加他们的安全知识,培养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转化为一种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己的责任感。近年来我国安全事故数量居高不下,经常发生具有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危害性的重大或特大事故,这些事故导致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只有保证公共安全,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公共安全是全社会“以人为本”的体现。

三、公共安全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中小学公共安全形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涉及千家万户的安宁。每一个子女都牵涉到每一个家庭(据调查,目前没有子女在学校学习的家庭仅占2%),社会又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基于这一点,学校公共安全的形势,直接决定着近十亿人的利益。如果学校公共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家长在工作时就会时时担心子女的安全,就可能影响人身平安、家庭幸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

四、公共安全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安全的生存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和谐发展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符合和谐发展的要求。要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公共安全是必需的基本条件。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安全哲学具有宿命论和被动型的特征;工业革命的爆发,由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在事故的策略上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安全的认识进入了系统论阶段,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策略;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高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提前预防事故成为现代安全的特征;在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只有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安全可靠运转,才能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没有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状态和社会环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历史证明:社会公共安全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对安全认识的进步,标志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只有公共安全做得好,社会经济才能够得到和谐发展。

第二节 学校公共安全关系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中小学安全工作是否得到有效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广大儿童、少年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兴旺。

P1-3

序言

生命是智慧、力量和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是成长成才、实现理想的根本和基石;生命是创造幸福和价值的源泉与资本。因此,校园安全是教育的存在之本和发展之魂;校园安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核心价值;校园安全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要以人为本,首先就要以生命安全为本;教育要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学校要创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安全工作涉及多种因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并且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广泛,后果严重。首先,学校安全工作需要政府的引导和重视,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的责任和落实。其次,确保学校安全,是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正所谓“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学生安全无小事。重视和加强学校公共安全工作的意义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学校公共安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安全是教育发展和学校管理永恒的主题。随着学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增强,现代教学内容的丰富、复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学校的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风险影响因素复杂而且多样化。除了来自自然、环境的风险因素,还客观存在技术、社会、人为的安全风险因素。表现出来的就是事故灾害突发性增强及形式的多样,并且事故灾难的后果影响深广而严重。因此,在现代社会,学校安全工作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第二,学校安全事关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和学校育人正常程序。学校安全是以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目标。在国家“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观念指导下,在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战略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国家稳定。因此,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生命安全为本;要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校园。学生安全了,家长放心,学校顺心,政府安心;学生不安全,家长伤心,学校闹心,政府烦心。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还是针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是事关重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和要求,是保证育人环境正常开展的条件与前提。

第三,学校安全反映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的育人工作需要有人文情怀,人文情怀要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除了教书育人、情感尊重、师德风范外,还需要体现出对学生身心的关怀,以及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学校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最基本内容就是尊重人、爱护人、保护人,进而实现培育“安全人”。学校通过对安全工作重视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从而落实人文关怀。

第四,学校安全既是教学的条件,也是教学的目的。学校重视和加强公共安全工作,首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通过学校的安全工作创造安全的教育条件和环境,是学校育人的基本条件。同时,学校的安全工作要开展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安全人”,这是学生成才的重要要求和标志之一。

国家需要安全发展,学校需要安全育人,家庭需要安全幸福,社会需要安全和谐。安全人人需要,处处需要,时时需要,事事需要。那么学校管理者和老师班主任如何做好安全工作?如何通过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科学有效的管理,教学全过程的安全措施来实现安全育人、安全教育的目标?正是本着上述认识和要求,我们编写了本书。本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性:较为综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校相关安全法规、事故预防理论、安全管理措施、安全防范知识等。

科学性:本书对公共安全的理论系统、事故致因的规律、安全防范的对策理论体系等进行系统的论述。

实用性: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或班主任。因此,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电气安全、食品安全、体育安全、社区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实用知识。

作者期望本书能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学校安全工作与学校安全管理方面有所帮助和教益。由于能力和知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2年10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6: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