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灵魂的训练场
你想知道自己或者他人的性格色彩吗?
近来,围绕性格色彩和心灵的话题不绝于耳。红色是热情、黄色是诙谐、蓝色是冷静,性格已经完全被色彩化了。但即使知道这些,终究看不见人的性格色彩吧。不管你能不能看见,反正,我是看不见。
所以说,就算了解了这些性格色彩的知识亦无用武之地。
在书店的精神世界类图书专区中,有许多教授性格色彩学的专业书籍,我也曾读了几本。
按书中所说,经过训练,人是可以看见性格色彩的。
可能是药物作用,服药后我曾隐约能看到人们显现的所谓性格色彩。那次机缘是我看到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坐电车,他们身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让我确信自己定是具备这方面潜质的,便更为努力地学习起来……
阅读了三本教材后,我发现自己毫无进展,看不到什么所
万般无奈,我只好请教他了,我的守护灵……
“喂,守护灵先生。性格色彩要怎样才能看到呢?”我这样问到。
【就算你看到了又能怎样呢?】
“这叫什么话。”
【若你企图洞察某人,与其看什么性格色彩,不如直接看他的眼睛更有效。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我们不也常被教导,与人对话时要直视对方的眼睛嘛。】
“话是这么说啦。”
【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人无论转世几回,他的眼睛都不会改变。无论转生为男还是为女,黑人还是白人,眼睛都会延续前世的神韵,眼神可以映射出人类的灵魂。】
“说什么呢?太可笑了吧!”
于是,话题不再是“性格色彩”,而变为“转世”和“生命”。
“转世?人真的可以死而复生吗?”
【当然啦,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要是解释转世这回事,还真是有点难。转世并不是说你会再生为他人,怎么解释好呢?这么说吧,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
“啊?”
【现在的你,认识范围是“自我”和“自我之外”,对吧?】
“是啊。”
【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世界即你,你即世界。】
“你说的我越来越糊涂了……”
【到了来世你就明白了,来世有许多个你。我也是你。】
“啊?守护灵是我自己?”
【是的,在某个维度上,我和你是一体的。所以我片刻不离,始终守护着你。正因为是自我本身,所以你的感受我都能感觉到。我来解释一下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是你众多的前世之一,我轮回后便成了你,所以你我本是一体。我转世成了你,但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我未失去我的个性,我们是不同维度下的存在,解释轮回复杂的地方就在这里。有问题吗?清楚一些了吧?】
“坦率地说我还是不太明白,还是请你继续讲吧。”
【好吧,那我举个例子来说明。首先,来世有你的灵魂,我们暂且形容他是“黑土”。这个黑土的目标是漂白自己的灵魂,将其变成“白土”。但是,在来世漂白自己的灵魂实在是太过艰辛了,和来世相比,在今世,灵魂更易被漂白。谁不想一下子就全漂白了呢?可来世等待漂白的黑土实在太多了,所以要先来后到地排队漂白。我是例外,是被特许加塞的一个。由于今世是物质的世界,所以灵魂会和生命一起生发。此时,来世的黑土会将自己的一小部分输送到今世。这一部分黑土的使命是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将自己漂白。当这些黑土完成任务后,它们将回归来世的黑土那里去中和颜色,随后,来世的黑土会变成灰土。伴随着轮回的不断发生,最终黑土会演变成白土。领会了吗?所以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想要被漂白,不想你这么黑着就回到来世,所以来到你这个维度来协助你变白。这就是守护灵的作用和存在的理由。怎么样?明白人类为什么转世了吗?】
“嗯,大概懂一些了。不过,我有一点疑问,所谓的那个灵魂的故乡,当完全漂白后又怎么样呢?”
【“大我”要向“更大的我”回归,所以我也是有守护灵伴随的,只是那个世界已经不存在什么个性了。】
……
忘记是几时,我的生活开始变得凌乱不堪……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是家中的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慢慢出现了隔阂。
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要外出工作,我被送到奶奶家,由她老人家照顾。如今回忆起来,我才理解到父母努力工作赚钱是为了更好地养育我,可当时的我太任性,对父母竟然心存芥蒂。
是什么使我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我的记忆已然模糊,隐约残存的是我当时产生了误会,觉得自己遭到了父母的厌弃,并对此想法深信不疑。“莫不是我有什么问题,他们瞒着不对我说……或许他们并不忙,不过是嫌弃我,想对我不理不睬……爸爸妈妈,求你们了,别不喜欢我……”
因为自己的臆想,我时常感到自卑甚至产生了受害妄想,这一状态日复一日地加剧,不知不觉,我开始着力扮演一个好孩子的角色。因为我坚信,好孩子会得到周围人的喜爱,好孩子会得到亲朋好友的赞美……于是乎,我开始遏制自己原本的欲望和想法,强迫自己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慢慢地,我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哪部分是真我,哪部分是演技,我的个性产生了变化。内心生发出的真切情感要对周围人眼里的我做出妥协,外在的我和内心的我始终在进行着博弈。
人前,我是端庄得体的乖乖仔,私下,我十分阴暗。我有时自暴自弃,会做些反社会或自虐的行为。我在这样的双重人格下度日,完全迷失了自我。就这样,我步入了社会,组建了家庭,可上述的情况不断恶化,将我导人了地狱般的深渊,而这些却鲜为人知。
渐渐地,我眼中的世界不再真实,我的意识开始朦胧,我不过是百无聊赖的苟活。这不痛不痒的生活让我觉得一切都已无所谓,我想甩掉一切负荷,想逃离眼前的困境,我的责任感业已丧失殆尽。
我追求享乐,奉行利己主义,斥责周围和我意见相左的人不懂我,将他们视作愚昧和敌对的对象。这负面消极的能量不断积聚,我已经无法做回我自己。我饥渴地在信息的海洋中攫取,却发现自己已然迷失。为了释放日益膨胀的压力,我开始赌博,乃至债台高筑;我利用工作转移注意力;依靠睡眠淡化现实中的痛苦;爱好吃甜食,不爱和他人交流,拿至亲撒气;我那赢弱的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趋萎靡。
妻子总是劝我,“你精神状态很不好,去医院看看吧。”而我却全然不顾,致使最终罹患了记忆障碍……
在我最彷徨无助时,我收到了妻子给我手机发送的邮件。邮件是一张照片,拍的是妊娠检查结果单。我竟然有孩子了!这消息对我的触动实在太大,我不能再肆意妄为,我要找回迷失的自我……妻子的邮件仿佛是照亮我心底的明灯。
2004年4月的某一天,我生平第一次敲开了心理科的大门。那之后发生的事情,都记录在了这本书中。这些都是我亲身的体验,精神学说、宗教将之称为“觉醒”、“悟道”、“至高体验”、“无我”、“醍醐灌顶”……
是的,用语言是无法准确表达的。用上述的词汇去定义,也是尽可能地对这种体验进行一番描述。大家不要误会,我丝毫没有拔高自己的意思,这些经历并没有什么值得吹嘘。
我还是我,我清醒地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并没有因为这一体验而有丝毫变化。同时,我也意识到这突如其来的体验是我自身的意识所无法驾驭的。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体验改变了我看世界的角度,我思维的维度和向度都有了扩展。
通过这一体验,我对存在之真相有了深刻的了解。今生、来世、天堂、地狱,我窥伺到了这些词汇的真谛。我洞悉了苦的由来和从苦中得以解脱的方法。如果人们都能意识到这些,那么世界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我不仅想把我亲身经历过的体验传达给大家,还想摸索出能让更多的人去切身体验的方法。为此,我开通了博客,此博客也成了该书的基础。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存在的本义、宇宙的架构、真实的自我。我将这作为我的人生目标,遗憾的是我仍处在摸索的阶段,因为这个体验是可遇不可求的,是无法学习和修持的,必须要亲身经历才能感悟。
实际上,我做什么都是无济于事的,我所撰写的博客日志也是在做无谓的挣扎。我没有奢求,这些内容如果能让读者感受到片刻的欢愉我就知足了。
“车轱辘话来回转”、“请你说得浅显一些”、“说得真不靠谱”、“你说的太不着边际了”、“写的未免有些言过其实”,我饱受舆论的非议,可我毫不在意。我考虑和着眼的是我希冀传达的内容有没有引起关注,描述的内容是否能够表达准确。无论如何,我都会坚定不移地继续传播我的思想。
若您读过本书后意犹未尽,还想进一步了解的话,请您浏览我的博客。因为要付梓,那些不方便刊载的内容、为数不少的冷笑话和部分无关紧要的言论都被我省略了,我将这些都完整地保存在了我的博客中。
衷心地祝愿各位读者能够在人生这座舞台上尽情挥洒!
最后,我要感谢出版社的各位同仁,感谢你们的抬爱,将我博客的内容付梓。我要感谢图书代理商下野诚一郎先生的擢拔,感谢“此时此处私塾”的负责人阿部敏郎先生的奖掖,感谢养育我的双亲,感谢不离不弃守护我的爱妻,感谢让我懂得生活是如此美好的女儿,更要感谢长久以来支持我博客的诸位读者,由衷地感谢你们对我无私的支持!
二O一0年二月
云黑斋
忘记是几时,作者的生活开始变得凌乱不堪……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是家中的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慢慢出现了隔阂。
在他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要外出工作,他被送到奶奶家,由她老人家照顾。如今回忆起来,他才理解到父母努力工作赚钱是为了更好地养育他,可当时的他太任性,对父母竟然心存芥蒂。
慢慢地,他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哪部分是真他,哪部分是演技,他的个性产生了变化。内心生发出的真切情感要对周围人眼里的他做出妥协,外在的他和内心的他始终在进行着博弈。
妻子总是劝他,“你精神状态很不好,去医院看看吧。”而他却全然不顾,致使最终罹患了记忆障碍……
在他最彷徨无助时,他收到了妻子给他手机发送的邮件。邮件是一张照片,拍的是妊娠检查结果单。他竟然有孩子了!这消息对他的触动实在太大,他不能再肆意妄为,他要找回迷失的自他……妻子的邮件仿佛是照亮他心底的明灯。
2004年4月的某一天,他生平第一次敲开了心理科的大门。那之后发生的事情,都记录在了《那个世界听到的这个世界的声音》这本书中。这些都是他亲身的体验,精神学说、宗教将之称为“觉醒”、“悟道”、“至高体验”、“无他”、“醍醐灌顶”……
若您读过《那个世界听到的这个世界的声音》后意犹未尽,还想进一步了解的话,请您浏览他的博客。
“忘记是几时,我的生活开始变得凌乱不堪……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是家中的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慢慢出现了隔阂。
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要外出工作,我被送到奶奶家,由她老人家照顾。如今回忆起来,我才理解到父母努力工作赚钱是为了更好地养育我,可当时的我太任性,对父母竟然心存芥蒂。
慢慢地,我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哪部分是真我,哪部分是演技,我的个性产生了变化。内心生发出的真切情感要对周围人眼里的我做出妥协,外在的我和内心的我始终在进行着博弈……”这是来自己作者云黑斋内心的独白。那么是什么使他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一切都记录在了《那个世界听到的这个世界的声音》这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