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锋著的《爱情上半场》是一部反映七零后的青春生活的校园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赵晓世及其朋友们的大学生活,反映了特定一代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成长与情感、迷茫与领悟,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既清楚又朦胧的青春画卷。本书作者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分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喜好读书、看电影,从中体验别人的生活;喜欢写作和旅游,以此品味自己的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情上半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锐锋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锐锋著的《爱情上半场》是一部反映七零后的青春生活的校园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赵晓世及其朋友们的大学生活,反映了特定一代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成长与情感、迷茫与领悟,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既清楚又朦胧的青春画卷。本书作者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分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喜好读书、看电影,从中体验别人的生活;喜欢写作和旅游,以此品味自己的人生。 内容推荐 锐锋著的《爱情上半场》是一首关于青春的诗,时而隐忍,时而狂放,时而内敛,时而张扬; 这是一首关于青春的歌,时而低吟,时而高唱,时而炽热,时而悠扬; 这是一篇关于青春的故事,主人公是你,是我,是每一个在大学校园里笑过、哭过、痛过的稚嫩面孔。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涛哥把师大校园定义为天堂的这一天,是新生报到后的第七天。 那一天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之一便是寝室的八兄弟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首次聚齐,并且按照生日时辰排了顺序,涛哥老三,我是老七。 老三姓胡。“打麻将那个胡”,他说。 老三不喜欢别人叫他三哥,说是容易让人误会成上海滩的小痞子。老三的名字叫云涛,喜欢别人叫他涛哥。 “这样才厉害嘛”,他这么认为。 涛哥确实有厉害的资本。人长得帅,一米八二的身高,魔鬼的身材,面若桃花,齿如编贝,典型的小白脸形状。用班上彪女孔岩的话说: “我第一眼看到时,就有一种要包养他的冲动。” 涛哥最厉害的资本是会写诗。据传说他小学二年级写作文就知道一句一行地分着写,初中时参加全国少年诗歌大赛获得过金奖,高中曾经人选全国十佳文学少年。也就是这个原因,一向以全国重点自居而眼高于顶的师大才把他纳入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特招生。 最迟到的是老八。老八是寝室里面年龄最小的,所以排到老幺也没什么问题,可问题是他偏偏姓王。老八大号叫王辉,特反感我们叫他老八。有一次因为“王老八”的名号跟涛哥动了粗,情急之下竟然冲着涛哥甩出了吃饭的饭缸,那手法那神韵颇有些小李飞刀的气势,俨然一位隐藏于民间的暗器大师。幸好涛哥身手还算敏捷,及时避过了呼啸而来的独门绝招,又及时地为这位大师取了个名号:老尕。 老尕对这个招人疼又惹人爱的名号很是满意,特意请涛哥在穆义斋啃了一大盘牛窝骨,从此认下了生死兄弟。 涛哥把师大校园定义为天堂的这一天,也是军训开始后的第四天。 连续三天的立正稍息和向左向右转已经把所有新生都折磨得晕头转向,等这些可怜的人们苦熬到第四天的清晨重新排列在操场上的时候,才发现更恐怖的事还在后面。 正步训练是一种很消耗体力也很消耗物质的运动。一天踢下来,我特意装备的“地球王”战靴已经变形成两只丑陋的怪物,涛哥新买的李宁夹克被汗水渍成了西瓜衫,白净斯文的五哥也被折磨成关公脸。二哥更惨,不知道他是被晒昏了头还是被吓破了胆,只要听到一二三四的口令就立马顺拐,教官单独辅导了若干次仍屡教不改,孱弱的膝盖被蹂躏得已经不会拐弯,直挺挺的样子活像从金字塔里偷着跑出来的木乃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在所有人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瘦小的女生勇敢地站出来,居然把这一天的魔鬼训练提前结束了。所有五连的战士们(按照军训的排序,人文学院的新生被整编为五连)都看到了这个叫凤小翠的女生先是对着有毒的太阳狠狠地喷了一腔鼻血,然后“妈呀”一声一头扎下去,在坚硬的水泥甬路上面摆出一个特撩人的pose。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哪怕你是心坚如铁的教官。凤同学终于用自己的热血和身姿换来了提前半个小时解散的口令,也为我们几兄弟赢得了冲在其他还在苦苦煎熬的连队前面进回民食堂抢到几份冷面的时间。 军训是个折腾人的事,白天身体受折磨,晚上精神还要受到摧残。这一天晚上安排的活动是拉歌比赛,几千号人马黑乎乎地挤进一食堂开始鬼哭狼嚎,那架势简直就是we will rock you的号叫版,胆小的能吓得屁滚尿流,胆大的也要倒吸一口冷气。据说强悍的战友们把耗子吵得都迫不得已搬了家,拉歌赛之后,一食堂从此再没闹过鼠患。 多年以后,我在学校的BBS上看到过一条震撼帖,内容就是描述当时拉歌的奇观。这位爷篡改了中山先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形容当时的景象是:“唾沫横飞,浊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烂音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然斯歌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央视春晚之唱并俦!”可见这位网名叫作“真想一头撞死”的校友当年也是在一食堂饱受摧残的主儿。 拉歌比的是肺活量。五连虽然男生不多,但建制还算庞大,一旦扯开嗓门即使比不过十一连那些体育棒子,也不至于落在后面。最弱的是生命技术学院的二连,全连整编也没有超过一个足球队的人数,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地吼叫也无济于事,就像一声浅浅的叹息被湮没在人声鼎沸之中。相比起来,马哲学院的七连却深谙避实就虚以柔克刚的道理,轮到他们拉歌时,很有创意地派出了镇院之花领唱了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歌甜人美,一时间,群狼口水流成河。这位美女也由此一举成名,“唱支山歌”的名号不胫而走,一夜之间红遍师院南北。 拉歌的过程中,发生了两件惨绝人寰的事情。 P2-3 序言 锐锋是我大学毕业带的第一届学生,上大学那会儿就是活跃分子,他眉宇飞动,行走如风,喜欢创作,喜欢运动。毕业后几经辗转走上仕途,在基层努力为民谋福。让我没想到的是二十年过去了,他依然有这样的心性和情怀,笔书不辍,写出这部关于青春的小说,并约我作序,斟酌再三,不忍拒绝。 这是一首关于青春的诗,时而隐忍,时而狂放,时而内敛,时而张扬;这是一首关于青春的歌,时而低吟,时而高唱,时而炽热,时而悠扬;这是一篇关于青春的故事,主人公是你,是我,是每一个在大学校园里笑过、哭过、痛过的稚嫩面孔;这是一段关于青春的回忆,回忆里有你,有我,有爱的轰轰烈烈,有恋的痴心无悔,有念的刻骨铭心。大学四年,如此短暂,还没猜透老师划了一整本书的复习重点和考试热点,还没聊完来自天南海北又传到海角天涯的奇闻轶事,还没放下风雪中路灯下那决绝离去又暗自抽泣的柔弱背影。大学四年,又如此漫长,从此用一生的时光_去致歉误会过的老师,去思念上下铺的兄弟,去回忆邂逅过的暖昧。 青春,就这样过去了么?它什么时候到来,又在什么时候离开?我们都在苦苦寻找答案,直到两鬓斑白,垂垂老矣,才发现她曾留下过一丝痕迹,牵引着我们走向不同的道路,相距路遥,直至回首,不能再见。 大学,是锐锋笔下的“天堂”和“地狱”,是万千学子梦想的象牙塔。有风趣博学的老师,有情深意重的兄弟,有掏心掏肺的姐妹,有海誓山盟的爱人,有学生会指点江山、挥斥方道的潇洒,有在运动会万人瞩目、众星捧月的辉煌。她同样也是锐锋笔下的“步人社会的训练场”,出身与背景、金钱与暴力、人情与关系、机会与运气,都在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干扰着我们的人生选择和前行方向。可了解不代表理解,忍受不代表接受,没有什么是命运的唯一指南针,不撞南墙偏不回头,哪怕撞得头破血流,这就是青春该走的路。 大学既是锐锋笔下可以浩瀚到无限大的海洋,又是他眼中时常局促在小角落的鱼缸。90年代初受市场经济影响的大学生们都在追求着自由,讴歌着自由,挥霍着自由,所以格外享受大学里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肆无忌惮的闲言碎语,却又格外恐惧夜幕降临时那漆黑的夜、寂寞的心和孤独的灵魂——这大概又不仅仅是90年代大学生状态和心绪。当大学生执意到“大城市”奋斗打拼,到“好岗位”去虚度年华,当大学生在该择业创业的年纪选择了花前月下,在该思考思辨的年纪习惯了浮华与虚假,他们是自由了,还是远离自由了?身体的自由与灵魂的自由该如何协调统一,国家的自由与个人的自由又该怎样相辅相成?这些看似于己不痛不痒,实则事关大是大非的问题考验着大学、考验着教师、考验着学生。 青春离不开梦想、自由和爱情,因为所有关于青春的笑容或泪水,都是梦想、自由、爱情交织的产物。敢爱敢恨是青春,敢想敢做是青春,相重相惜是青春,相遇相伴是青春。当青春的钟声突然敲响,闸门突然落下,一切故事如梦如幻,烟消云散。所有发生的故事似假似真,尽皆蒙尘。多年过后,拿来笑不舍得,拿来哭不值得,唯有拿来忆才最心安理得。 青春不散场,又是一年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花飞满天。我在校园里步履匆匆,有无数少男少女从身边路过,他们有的三五成群、嬉笑打闹;有的比翼双飞,浓情蜜语;有的踽踽独行、俯首深思……看着他们,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诸多我学生的名字,他们的面孔或清晰或模糊,但笑声始终回响在我的脑海中,身影也始终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书中的宋秋文、张俭、胡云涛、郭树斌、吴存哲、严武、赵晓世、王辉、吴超、李乐仪、华冰、赵新、武丽晶、宋盈莹……也正是我念念不忘的那群孩子的缩影。 在20多年的从教生涯里,我遇见太多怀揣梦想的青春少年,他们怀着或是激动、或是忐忑或是委屈的心情迈人大学校门,历经四年时光打磨,岁月洗礼,又到祖国的各行各业去耕耘打拼,开花结果。他们有理想,但总是爱幻想。面对内心的矛盾、外界的诱惑,有的人看懂了,明悟了;有的人沦陷了,迷失了;有的人伤透了,诀别了。没有人可以掌控他们的成长轨迹,只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让这些成长轨迹更光鲜亮丽,更加璀璨夺目。 通读全篇,似水流年,犹记那年深秋九月,我稚气稍退,初着西装,满怀忐忑,故作严肃,远远望着锐锋们一步步走近,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别样的光芒,我迎了上去,从此多了一世的情殇1 2017年3月3日 宋佳东于梦溪湖畔 后记 才华与意志是创作长篇所必需的条件。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有意志力的人,更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所以对于完成一部篇幅稍长的文章来说,压力不言而喻。 关于创作一部长篇的想法由来已久,大概产生于十五六年前吧,几经踌躇却未能落笔,满腔的热情也随着岁月风雨以及柴米油盐爱恨情仇渐渐淡漠,梦想也终于和肉身一样,不幸沦为酒囊饭袋之列。然最终促使我落笔前行的,却是朋友推荐的一部电影,名字叫作《当幸福来敲门》,看过之后,强烈的情感冲击迫使我要去完成这个酝酿了十几年却未能下定决心的心愿。 接下来的岁月,便是打鱼和晒网相互交替的过程。在灵感来临的某个瞬间,我会将键盘敲打得如飞一般,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为了那一瞬间的生动,需要无数个日夜的构思和修行,甚至于走路吃饭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把思想投人进去,曾经有无数个夜晚,把捕捉到的漫天思绪整理成篇才发现已是东方既白,然后满脑子的文字和不能遏制的延续故事的欲望又让我辗转难眠。 更糟糕的则是面对灵感枯竭的苦恼和气极败坏,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心高手低,在本不该强求的挣扎中丢失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微笑的模样、开心的感觉、拼搏的勇气和永不服输的信念,丢失了酣睡的香甜、痛饮的畅快、大嚼的淋漓和无拘无束的洒脱。 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烦琐也让人身心疲惫,也让理想变得麻木。灵魂出窍的时候会幻想出许多虚无缥缈的事情:想躲开人群去避世,怕孤独;想深人人海去狂欢,怕受伤;想给理想一个广阔的空间,总感觉理想的距离太遥远;想给自己一个抛弃理想的借口,又缺乏超然脱俗的勇气。总是在没有理想的时候策划着理想的生活,总是在失去理想的时候回忆着理想的滋味,一切理想似乎都只是一个终点又回到起点的怪圈。 曾经无数次设想过,开花结果的那一刻会有怎样的欣喜若狂,是纵酒狂歌,还是双泪狂飙?然而在2015年10月28日那个普普通通的冬夜,我在键盘上敲击出最后一个句号后,心情却是出奇的平静,呆呆地坐了好久,才起身泡了一壶普洱,慢慢地从苦涩中品出深厚的甘醇。 那时那刻,我忽然明白,这条路走得虽然艰苦,但享受跋涉的快乐,才是我想要的幸福。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我所做的,其实不是什么文章,也不是什么理想,而是战胜自己。 文成以后,得到了众多好朋友的指点,几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不辞辛苦,逐字逐句校对;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校对之余还提出诸多修改建议;未曾谋面的同门师妹,身为京城名社责编,为出版一事多方奔走,并最终敲定“爱情上半场”为题;授业恩师,远赴狮城前通宵未眠为我作序,助我凌门一跃。凡此恩情,无以为报,仅以涕零一一谢拜。 2017年3月6日 锐锋于红马山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