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启(后危机时代如何再现繁荣)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美)理查德·佛罗里达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理查德·佛罗里达编著的《重启(后危机时代如何再现繁荣)》中,作者以美国为例,分析了历史上两次大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关键因素,并展示了危机带来的社会重构。由此作者充满理性地乐观预见,危机和萧条会毫不退缩地从经济废墟中站起,为以后的长期繁荣做好物质准备。

内容推荐

经济危机重启下一轮繁荣?这种说法或许让你无比困惑。但不要忘记“危机孕育着转机”!历史也是这样向我们证明这一说法的可信性的——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的两次经济危机确实带来了两次重启,使经济摆脱颓势,焕发生机。同时也为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理查德·佛罗里达编著的《重启(后危机时代如何再现繁荣)》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历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几次大型经济危机,并聚焦在经济社会的地理版图分布变迁上,提出了经济社会重启的概念。作者提出: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在就业及教育资源的提供、交通设施、出行方式、住房、消费模式等方方面面都进行升级优化,以促进人才、商品和思想的自由流动,加速经济“新陈代谢”速率,为未来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次真正的重启不仅会改变我们的创新和生产方式,还将开辟一个全新的经济格局。我们决不能白白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目录

序言从经济废墟中站起来

第一部分 历史上的重启时刻

 第1章 危机,重启的时机

 第2章 创造性破坏

 第3章 大规模人口迁移

 第4章 技术创新力大爆发

 第5章 郊区化发展与空间修复

 第6章 新型经济系统的兴起

第二部分 正在经历重启的城市

 第7章 纽约与伦敦,资本中心的地位难以取代

 第8章 夏洛特,多元化能力决定生死

 第9章 华盛顿与大学城,借助政府的力量振兴,

 第10章 底特律VS匹兹堡,拯救工厂不如拯救工人

 第11章 多伦多,兼容并包才能华丽转身

 第12章 拉斯维加斯,非理性繁荣转向真繁荣

第三部分 重启的力量

 第13章 重新定位金融业

 第14章 优质就业机器

 第15章 新的消费观与新型常态

 第16章 在大都市圈重新安居

 第17章 改变你的周转率

 第18章 比子弹还快

 第19章 克服“对房子的酷爱”

结语如何再现繁荣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我总忍不住好奇,如果我父母还健在,他们会对现状有何想法。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他们,经历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巨变——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他们,经历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巨变——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十年的经济高速恢复与增长。他们俩的童年时光是在新泽西纽瓦克(Newark)的一个意大利裔聚居区度过的。父母常给我讲当年的故事,排队领取救济食品、荒地里的帐篷城、政府发放的衣物……都是大萧条时期城市的悲惨生活。父亲13岁辍学到一家眼镜厂打工,从此,家里的收入来源除了他父母和6个兄弟姐妹的工资之外,又多了他的一份贡献。祖父母在圣诞节买不起新玩具,只好每年都把同一个蒸汽铲玩具重新包装一下,放在树下给他当礼物。然而30年后,他们却可以像许许多多同时代的人们一样,来到绿草如茵的城郊,购买自己的房子,拥有崭新的雪佛兰羚羊轿车、洗衣机和电视机,在抚养下一代时也毫无后顾之忧。我父亲仍在那家眼镜厂工作,但薪水却由低转高,足以支撑全家

我父母经历过的经济低谷和高峰正是社会生活循环周期的一部分。他们可能会经历困难乃至非常痛苦的时期,但是,就好像秋天树叶落尽留下光秃秃的枝桠,到春天就能催生新叶一样,社会经济也会通过自身的变革而复兴。危机时代能够将有效和无效的制度与模式区分开来。在这些时期,过时的、存在弊端的系统和工作方式会被抛弃,而那些创新的、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种子则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经济与社会的重建,使我们从危机中逐渐恢复过来。许多重大经济转型时期,例如大萧条或者19世纪70年代的长期萧条,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更像是连续的电影,而不是定格的快照。而经济恢复之路也同样漫长而曲折,例如,从上述的两次危机中恢复过来就花了近30年。如果放到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来观察,经济危机必定会产生整个经济结构重塑的关键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里,经济会逐渐得到恢复并重新开始增长。我把这个时期称为“重启时期”。

决不能白白浪费一场危机

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座位上,卡尔·马克思用尖锐的文字描述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野蛮转型。而作为有史以来最具创造性和革命性的经济系统,资本主义也会导致金融恐慌和经济危机。但是,危机不仅仅会造成大规模贫困和人民的痛苦,同时也扮演着一个经济推进器的基础性角色。在现存的经济与社会体制重塑的关键时期,危机能够引发新时期的经济增长。在马克思逝世那年,伟大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理论家约瑟夫·熊彼特出生了。他用“创造性破坏”这一术语来描述了经济危机如何淘汰旧式企业,迫使过时的经济系统和商业实践退出历史舞台,从而为企业家引人新技术、开辟新产业提供机会和空间,并由此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则从危机中发现了利用政府支出来保护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当私营企业纷纷衰退或倒闭时,只有通过政府支出才能继续保障资本主义的运转,并让经济重新站立起来。上述这三位著名的思想家阐述了从萧条逐渐转向繁荣的部分过程,然而,仅靠技术革新突破和政府的新职能,还不能实现经济的真正持续恢复。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的幕僚长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经常引用保罗·罗默(Paul Romer)的名言:“决不能白白浪费一场危机。”而事实上,我们正在白白浪费这场危机带给我们的机会。将数以万亿计的公共支出扔到旧经济体系中,这一措施是短视的,目的仅仅是将经济指数暂时恢复到人们可普遍接受的水平。而真正有意义的经济恢复手段不是政府救助和刺激政策,也不是那些拼凑出来用于刺激旧经济系统复苏的方法,更不是那些用于制造证券、房地产或汽车市场短期虚高的举措。政府支出绝不能作为长期的解决方案,即便能暂时填补一些缺口,政府资源却远远不足以创造出能让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需求。

“经济危机并不表现为一个周期,而是表现为一次重启——一次情感上、社会本质上和经济上的重启,”通用电气CEO杰夫·伊梅尔特说,“谁能理解这一点,谁就能获得成功,那些不能理解的人则会被社会主流所抛弃。”《韦氏新大学词典》将“重启”(reset)定义为“重新开始,或以全新的方式开始”。《牛津英语词典》则将其定义为“重新开始,或以不同的方式开始”。

“重启”是指经济与社会秩序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其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或金融活动。一次真正的重启不仅会改变我们创新和生产的方式。还将开辟一个全新的经济格局。当重启发生在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上时,全新的居住方式就会随之出现,人们工作生活的地点和形式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最后,重启将为人们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通过其中产生的新需求和新消费模式来刺激经济,从而促进产业的扩张和生产力的提升,并由此催生出更多更好的新的工作机会。

经济系统并不是凭空存在的抽象概念,它与整个社会的地域结构密切相关——土地的使用方式,住宅区和商业区的位置,将人、住所和商业联结在一起的基础设施。这些地域结构上的因素融合到一起,将对社会生产、消费与创新的模式,乃至于对整个经济基础产生很大影响。重启正是要对这样的地域性经济格局进行全新的调整,这也是重启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城市郊区不断地扩张,人们对汽车、家用电器、电视机和其他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黄金时代。而在19世纪末的经济危机时期,除了新兴产业和技术之外,大规模工业城市的崛起也对解决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4-7

序言

从经济废墟中站起来

我们不是没看到危机的来临。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整个社会仿佛一夜之间就繁华落尽,乱象丛生。然而,2008—2009年间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已经酝酿多年,甚至可以说,它的苗头在几十年以前就已显现。我们可以将这场灾难简单地归咎于那些银行家和抵押放贷者,正是他们不负责任的野心、玩火自焚的骗局毁了整个金融市场。但归根结底,他们也只是本次危机的“替罪羊”,社会舆论对他们的指责,无异于胖子对快餐的埋怨。

我们已经在狂欢中沉溺了很长一段时光。在过去的25年或更长的时间里,美国经济不断攀升,从而造就了一场无节制的全民消费盛宴,人们随心所欲地消费房地产、小电子设备等各种商品。美国向来以其高度发达的创造力——所谓的“美国式创新”而为世人所称道,但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玩过了头的金融创新。在放松信贷的刺激下,整个经济快速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也不再是投资者的天堂,转而蜕变成了大起大落的赌场,许许多多的高智商人士都深陷其中,肆意投机,玩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赌局。早在大约10年前,当艾伦·格林斯潘看到市场不断用“纸牌”将经济大厦搭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危险时,他对市场的描述就已经从“非理性繁荣”转变成了更富谴责性的“传染性贪婪”。

这样的市场必将面临崩溃,而这样的崩溃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经历过与此类似的情况,但不是现在,而是过去1 50年内那两个形势严峻的时代——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在那两个时代,整体经济大幅下滑,随后陷入了长期萧条。不过,那两次我们都从低迷中走了出来,而且后来的经济发展要比萧条之前更稳健,社会也变得更富强。同样,我们今天也可以从经济废墟中站起来,重现繁荣。

我们已经花了太多时间来挖掘这次危机的根源、预测经济衰退的程度和触底反弹点。然而,要想真正地把握未来,我们首先要回顾历史,从过去发生的危机及其恢复过程中学习经验。这些灾难性的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留下了巨大的漏洞和空白,但“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每一种制度的失败,每一个商业模式的失效,都会吸引更新、更好的制度和模式迅速进入,填补空白。回顾过去发生的危机,无一例外,最终都开启了后续的伟大创新时代。在这些创新时代里,人们打造出了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出了新的经济与社会形态,同时也产生了全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历史的时钟不会停止它前进的脚步。我们可以双手合十为未来祈祷,也可以现在就行动起来,向更美好、更繁荣的未来进发。我们经受过可怕的危机和萧条,也总能毫不退缩地从经济废墟中站起来,重建我们的经济与社会,为后续的长期繁荣作好物质上的准备。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会拥抱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新的城市组织形式,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越挫越勇,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危机,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比从前更为富有。在本书中,笔者回顾了前两次危机和变革时代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出当前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点,并提供一个引领我们走向持续繁荣的新时代的框架。

后记

自2008年美国出现金融危机以来,关于“危机”的各种文章和图书层出不穷,有的谈危机的成因和表现,有的提出解决措施,还有的批判起了人类的劣根性。而本书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历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几次大型经济危机,并聚焦在经济社会地理版图的分布变迁上,提出了经济社会重启的概念。

重启看似概念宏大,实则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作为政府官员,可以从书中了解后危机时代的产业地域性发展趋势,辅助投资和城市规划的方案决策。

作为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书中体会社会大趋势之下的行业发展规律,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企业办公选址、员工福利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个人,可以思考自身在社会重启趋势下的定位,为自己的学习方向、职业发展、安家置业等作出更明智、更有效的选择。

你还可以从书中看到一些有趣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观点。例如,爱迪生并未真正发明电灯,但他通过系统化的改良和配套发明,让电灯真正可用;家用电器和随之而来的新型生活方式,非但没有解除反倒加重了对女性的束缚;收音机在美国的迅速普及还有大萧条的一份功劳,等等。非常有趣,也发人深省。

最后,感谢我们的朋友龙天朗、张小英、魏济敏、王海新、李陈钢、万洪武在翻译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祝大家阅读愉快!

书评(媒体评论)

《重启》描述了新的工作、生活地域分布如何与新技术互相配合,共同促进经济恢复……如果你想知道我们现在身处何方,又将去向何处,这是一本必读书。——克里斯·安德森,《连线》杂志总编辑

理查德兼具历史学家的宏大视角和地理学家的地域敏感度。他在《重启》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危机一个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美国标志性的农场、城市和郊区是如何被建造和重建的。这本书非常及时,发人深省,从中可以看到美国经济版图和地理版图的重塑趋势。——杰弗里·萨克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院长

关于地域分布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性,理查德提供了非常清晰的阐述,他的这能力几乎无人可比。——罗伯特·亚罗,纽约市地区规划委员会主席

我从未见过有谁能像理查德那样,对“创意阶层”的价值观和诉求,对人力资本和创新精神的本质,给出如此精要的阐述。——约翰·希利·布朗,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前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