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英)詹姆斯·艾伦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作者詹姆斯·艾伦原为美国货轮“哥伦布号”海员,甲午战争时,为同日本作战的清军运送军火,旅顺大屠杀期间被困于旅顺口,因此他目击了中日黄海海战的过程和日军在旅顺的野蛮屠杀行为。

本书根据其亲身经历撰写,基本内容真实可信,披露了不少历史细节,描绘出清军的懦弱无能和日军的残暴凶残,尤其对日军旅顺大屠杀有非常详尽的揭露。

内容推荐

“在震耳的炮声中,我们上了岸,爬上最高处所。用了望远镜,全战区就了然在目。这时为状已极可怖,风很定,浓烟郁罩着不动;炮弹炸裂声似霹雳般回响着。”这是英国海员詹姆斯·艾伦的一段回忆,120年前震惊海内外的中日甲午战争,他是极为罕见的目击者之一。

詹姆斯·艾伦原本是英国一个棉花商之子。家庭富有,因挥霍无度而破产,无奈出海去碰气,随美国货轮“哥伦布号”赴华,为正在同日本作战的清军运送军火。因此,有机会目睹了中日黄海海战与后来日军在旅顺的野蛮屠杀罪行。在旅顺大屠杀期间,作者困于旅顺,几乎遭日军杀害,侥幸逃出虎口。辗转回到英国后,詹姆斯·艾伦将其亲身经历与感受写成《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一书,于1898年在伦敦出版,产生很大影响。

作者旁征博引严密考证,对旅顺大屠杀的重要节点和具体进程进行了全面、生动、严谨的描述和分析,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批驳了日本当局的矢口否认、无耻抵赖的言辞。他的考定有四:(1)日军在旅顺连续屠杀4天;(2)屠杀2万余人;(3)旅顺日军最高指挥官大山岩是此次大屠杀的元凶和最高责任者;(4)日本政府的辩解声明是一派谎言。

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及其兄费青沉痛翻译成中文,以副标题“中日战争目击记”为名发表在《再生》杂志上。全书分7章,约7万字,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

目录

译者的话

一、一船好吃的家伙

二、鸭绿江外的沉舰

三、天险要塞

四、谁愿做俘虏

五、龙旗下不肉搏的战士

六、旅顺四日的初夕

七、沙船上的归客

参考史料序言

附录

 旅顺大屠杀真相考

 旅顺大屠杀真相再考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二、鸭绿江外的沉舰

我们一路很顺利的到了天津,就把货物交给H先生的委办。军火脱手时确赢了一笔大利,不过,在我想,把一艘像哥伦布那样好的船来冒险,似乎有些不值得。在天津停泊了一星期,修理日本炮弹所赐给我们的损伤。

这时,天津正开着军事会议。一个朝上,那位委办麦先生到船上来说,他已把哥伦布船出租,运送军队到朝鲜去。这是一个急迫的特差,条件很有利,所以他已把合同订定了。并且费不到几天。运兵的船不只一只,各处都有开来。候泊处是辽东半岛东岸的大连湾。在那边,有兵舰保护军队登船。时已很急迫,我们立刻须启碇向大连湾进发。

那天下午,二个中国密使上船来巡视一周。晚上,我们就挂了美国旗向大连进发,这时是没有什么足以恐惧的了。到了大连,就看见满停着船舰。四艘大舰已在装载军队,另外又来了一艘,是和我们一起装载的。军舰都很神气,一共十二艘;除了二三艘外,均属北洋舰队。另外还有四艘鱼雷艇。舰中最有力的是镇远和定远,据我看起来,是英国造的七千二百八十吨的装有护炮铁甲的大舰。经远、来远是较小的同类大舰,重二千八百五十吨。平远是重二千八百五十吨的铁甲护岸舰。济远是二千三百二十吨的炮楼舰。其他致远、靖远、广甲、广丁,均是重二千三百吨的有护甲的巡舰。超勇、扬威,重一千四百吨,是无护甲的巡舰。

在天津,我们还载了一个中国委员一起走。他说是懂得英语,不过说起来却很不容易。我请他把中国兵舰的名字翻译出来,但这已非那位朋友林黄所可照办的了。我只听得他好像说,要讲清致远、广甲等字所含的诗意,是太繁复了。我到现在还不懂这些字的意义。

旗船上派来一只小艇,林黄说是来叫我们开到码头上去装载军队的。这时,军队正从大连、金州各路开到。看上去大部是没有受过训练的,上船时毫无秩序。几个军官高叫,挥拳指挥着这群挤满码头的乱民。登船的人数大约有一万八千,此外还有许多辎重,使我们忙得不堪。傍晚,我瞥见丁总督,他正从陆上回船去。当他的渡艇行过哥伦布时,我看见一个青年,容态蔼然可亲,具有上等人的风度。他在威海卫陷落后,是自刎而死的。

在我们开到的第二日,一切事都布置定当。过午,旗舰上发令命我们出发。此处可一说中国的海军是依英国式训练的。一切号令均用英语,大约因为中国语太不便的缘故。不过,这样的要先学会一种外国语,才能在军舰上工作,实是一个大不便。我们出发时,运输船舰都先集中一起,由军舰在前面及旁边分段保护,复由潜水艇殿后。我们的目的地是中国与朝鲜分界的鸭绿江口。九月十四日离大连,十六日下午到目的地。船一到,军队立刻登岸。这时已有谣言从义州传来,说上一日在朝鲜平壤的中国军队已打了第一次败仗。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中国战略自始至终的笨拙:刚才上一日在朝鲜吃了败仗,而今天军队却还在离开内地绝远的口岸登陆。

军舰都停泊在江口,运输舰则稍稍驶进。在这一地段,义州是唯一的市集。此外,只有些零落的渔舍。登岸的兵士就沿岸扎了营幕。到了晚上,景色真是好看。荧荧的营幕,在很长的岸上蜿蜒着。惨白的夜色中有憧憧往来的人影。稍远,散立着巍然的巨舰。我们工作到深夜始毕。翌晨,看旭日眩曜着金黄色的海波。

讹称为鸭绿江之战的消息传到英国,肯定地说这次战事是在军队正在江口起岸时举行的。我想,这种说法一定是中国人为掩饰败迹而故意捏造出来的。因为军队正在起岸,当然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但事实上,军队登岸是在十七日早晨七点钟毕事的,当时并没有看见半个敌人。早饭后,大约九点钟,哥伦布驶出口外,那时大部舰队已经驶去,所留下的仅四艘巡洋舰和几只鱼雷艇。我们和其他运载舰也已奉命在军队登岸毕,可自由返航。哥伦布船,因邱勃已奉H先生的委办的训令,可从鸭绿江直接驶返旧金山,在那里再听候船主的命令。但是,那位压货的林黄却仍在我们船上,须得先把他送还渤海。我们起先想把他送到军舰去,但因他们都已启碇,匆忙间没有机会。他们都跟着大队向旅顺进发,故出口后就向西南驶行,我们只得紧追着。这时仅有另外一只运输船和我们一起走。

这样走了三个钟头,速率是每小时十二海哩。午时,遥望地平线上布满浓烟,还有隆隆的声响。我们一听就知道是炮声。料想前面的舰队已被敌舰轰击。我们的保护舰立刻向海岸驶去。从他们的态度看来,大约是想躲避战斗;但是,一忽儿他们又换了念头,同着鱼雷艇一起很勇敢地前进。我们把船停住了,一时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我们一路走的运输舰,已在回头逃逸。那位有谋无勇的林黄也劝我们跟着他逃。但邱勃和我却很希望观战。现在我们已不在中国国旗之下,岂有失此机会之理;并且哥伦布也非必须让他们看见。

P19-24

序言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肃杀的西风已刮到了东亚。岂但融融的欢笑,顿时吹散;听,哀号,悲泣,染着血腥,不是已逼人四至?数千年悠然地安于田野、家园生活的民族,在此烽火遍地之际,还有哪一点不像绿荫如盖的梧桐,猝遇秋风,纷纷叶落?我们中华古国,以敬以爱,矢诚矢勤的文化,就将在此残杀、争斗、火拼、人吃人的战雾中消灭了么?和平和爱,在世界上从此就没有地位了么?我们的民族从此就永远地,没有翻身地,被注定于死,沦亡,消灭而完了么?

说起了和平和爱,谁都要齿冷。住口罢,朋友,还是这样的不知羞!懦夫们为什么还要借这些迷人的护符来遮盖自己的卑鄙,这一丝面子还值得以子孙万世来换取么?不错,在现在的世界,有谁还有心绪来分别和平和懦弱?但是,事实上,这二个怨家若老是扭做一团,则和平和懦弱,战争和残酷,善和恶,美和丑,黑和白……也将永远地杂拌,永远地混淆了。呀!什么时候,这世界上,这人类里,会有清晰的标准呢!这标准的树立是谁的责任?

这里是一本残酷和懦弱的记录,是一幕最黑暗的活剧,是我们民族遇到狂风的初夕。这里所载的事,离今已有三十八年了。残酷者,在三十八年中,只增加了他残酷的嗜好,和增进了残酷的伎俩。看,他们不是正在发着一天不杀人,一天不能过的疯狂么?不是正更自信更无忌的实行着Hiohidi所谓“aussi loin que mer et terre puissent nousmener”?(第40页)懦弱者呢,我们问自己罢,因为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自己的良心底下求到最正确的答案,且让我引一些事实:三十八年前,在黄海边上观战的人,还看见:

“她(致远舰)已坚持了好久,抽水筒在不断地抽出水来,因为我们可看见从船内抽出来的水流。她勇敢地单独战斗,直到沉没。她甲板上和顶楼上的炮仍不断射击。结果,船舷完全破坏,船尾倾侧,推进翼露出水面,一步一步地归于消灭。”(本书第27页)三十八年后却是:

“珠歌犹绕将军座,

祖国河山一夜墟!”

君劢先生曾说:“我们要唤醒的不是什么人,什么阶级,是潜伏在每个人心中的本能。”战和爱!中国人久已失了他为人的本能了。在这小册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敢战敢爱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爱我自己的生命,爱我自己的祖国。为生命而斗,为祖国而战!我们更可见,天下只有勇敢的才有生路;屈膝乞怜的,只有死。你不见么?淡水湖中的难民。

“中间有许多是妇人,一个还抱着小孩,她把小孩高高捧着,想求日人的怜惜。当她爬近岸时,一个凶恶的兵士给她一枪杆,第二击就把她的小孩刺落了。”(本书第64页)

求怜哀从,只惹得战胜者的欢呼和狂笑罢了。

和平和战争,本来不是矛盾。只有懦弱和生存才是不能并存的对头。和平是爱的放大,爱是自我牺牲的表现。为爱护自己的理想而斗,是达到和平的路由!

译者在逐句翻译时,虽则眼前只见懦弱和卑鄙,残暴和凶恶。但对于我民族,我世界,我人类,依旧抱着无限的希望。在这三十八年中,我们中国,虽则一方确是表示着更懦弱,更没有自信的卑劣,但是在我们民族的底层下,已透出本能的潜动。沪滨的赤血,关外的白骨,已为我庄严伟大的将来安下了不拔之基了。谁说:“他们除了是世界上最自私、最无进取心的人民,表现着最无军事能力外,还有些什么?”(本书第60页)是的,我们酷爱和平的民族,始终厌恶残暴,不会产生“侵略式的军国主义”(同上页)。但是,我们是负有建造未来和平世界的伟大使命,我们爱和平,我们不再懦弱,要为爱而战。我们不愿以残酷征服世界,我们是要以爱结合人类。

听,听,西风里,雪莱不是已在唱他上引的诗最末一句:

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二十一年八月二十日于浒关之潜庐

后记

今年5月底,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与文献中心孙瑜主任送我一本戚其章的《甲午战争史》,同时说明根据该书附录文章所述,费青和费孝通两兄弟曾翻译英国海员艾伦的《在龙旗下》一书,希望查找出版。

当天下午,我即根据戚其章书中所述(书中误将杂志《再生》误为《新生》)到复旦大学图书馆查阅,并结合《费孝通文集》终于查到了相关线索。在《费孝通文集》第1卷目录,首页末行为《(中日战争目击记)译文前言》,空白处有我用红圆珠笔写下的一行记录:“《再生》卷1,第7、8、9期”,费孝通在文章后署的写作时间地点是:“1932年8月20日于浒关之潜庐”。也就是说,这篇《译文前言》是他1932年在苏州浒墅关姐姐费达生家渡暑假时写的,当时他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二年级学生。隔天,我再次去复旦大学图书馆“过期期刊”库,顺利地在1932年11月20日、12月20日和1933年1月20日出版的《再生》杂志(即卷1第7、8、9期)查到《中日战争目击记》译文,副标题“又名在龙旗下”,合74页,近五万字。译文结尾有一个译者注:“《中日战争目击记》将另印单行本,参考史料兹从略”,但后来并没有如意出版单行本。

根据戚其章考证,《在龙旗下》的作者詹姆斯·艾伦(James Allan),是英国兰克郡一个棉商的儿子,家庭富有,因挥霍无度而破产,无奈出海去碰运气,随美国货轮“哥伦布号”赴华,为正在同日本作战的清军运送军火,因此有机会目睹了中日黄海海战和后来日军在旅顺的野蛮屠杀罪行。在旅顺大屠杀期间,作者困于旅顺,几乎遭日军杀害,侥幸逃出虎口。他辗转回到英国,几年后出版了这本回忆录。戚其章在《甲午战争史》附录文章中认为‘《在龙旗下》所述,完全是艾伦在旅顺经历的真实记录”,并说拟另文考证。据此我在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东岳论丛》查看戚其章考证的两篇文章:《旅顺大屠杀真相考》和《旅顺大屠杀真相再考》。前者发表于1985年第6期,后者发表于2001年第1期,前后相距十五六年。这是一种牵挂,更是一种责任。作者旁征博引,严密考证,对旅顺大屠杀的重要节点和具体进程进行了全面、生动、严谨的描述和分析,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批驳了日本当局矢口否认、无耻抵赖的言辞。铁证如山,历史和事实不容否定、歪曲和篡改。戚其章明言:“尽管艾伦在回忆录中可能有夸大个人的成分或记述有不够准确之处,但其基本内容还是符合历史事实,是真实可信的。”他的考订有四:(1)日军在旅顺连续屠杀4天;(2)屠杀20000余人;(3)旅顺日军最高指挥官大山岩是此次大屠杀的元凶和最高责任者;(4)日本政府的辩解声明是一派谎言。通读两文,如《甲午战争史》对史实的考证一样,戚其章对《在龙旗下》的真实性考证,同样把自己的智慧与心血灌了进去。戚其章为人为学,都是学界楷模。

我过去一直从事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对旅顺大屠杀事件知之甚少,值此阅读费青和费孝通的译文之机,获益良多。二老以“和平和爱”为主题写了译文前言:“译者在逐句翻译时,虽则眼前只见懦弱和卑鄙,残暴和凶恶。但对于我民族,我世界,我人类,依旧抱着无限的希望……沪滨的赤血,关外的白骨,已为我庄严伟大的将来,安下了不拔之基了……我们酷爱和平的民族,始终厌恶残暴,不会产生‘侵略式的军国主义’。但是,我们是负有建造未来和平世界的伟大使命,我们爱和平,我们不再懦弱,要为爱而战。我们不愿以残酷征服世界,我们是要以爱结合人类。”让和平和爱的阳光普照世界,这是中华民族的胸怀和追求。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旅顺惨绝人寰地疯狂惨杀中国平民百姓,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一位有良知的英国人艾伦亲身经历,直接目睹了日军的狂野暴行,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书文字不多,但历史十分厚重。我们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接受历史的教育和警醒。让我们铭记百年前惨死在日军枪炮、屠刀下的两万名无辜中国同胞吧。

本书译于20世纪30年代,一些人名、地名的翻译以及文字表述与今天颇有不同,为便于读者理解,作了适度的修改,特此说明。

费青和费孝通的亲属费平成、费宗惠和张荣华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全力支持和方便;戚其章亲属戚海莹同意将《旅顺大屠杀真相考》和《旅顺大屠杀真相再考》两文纳入本书附录;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管理员热情周到地协助查找有关期刊,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刘勇参与了资料的整理。

刘豪兴

2014年6月于复旦大学中心村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残酷和懦弱的记录,是一幕最黑暗的活剧,是我们民族遇到狂风的初夕。

——费青费孝通

艾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其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

——戚其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