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环境与城市》由刘芳主编:环境污染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三个方面的危害,尤其广泛与深重。一是大气污染,二是水污染,三是土壤污染。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能源危机也日益严重。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的广泛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和建立其上的城市。当前,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氢能、风能、水能等全面取代化石能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是一套科普类图书,旨在通过介绍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来向大众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大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这本《环境与城市》由刘芳主编,为其中之一。《环境与城市》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很大篇幅来阐述环保对生态、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等的影响,突出了主题,阐明了立场。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环保组织的建立、结构、功能等问题,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衣、食、住、行以及劳动、生产,都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城市是人类的重要居住地,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舞台,是人类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地,是社会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的重要策源地。城市,就像一座小岛,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这个车水马龙的世界里。不断扩大的城市已经容纳了超过50%的地球人口,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并产生严重的污染。
城市生活的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在维护城市整个生态平衡以及地球的生态平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科技、环保、节能的绿色城市生活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人民的强烈愿望。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周围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作出一份贡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构建美好的节能、环保、绿色的未来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的城市将是什么样的?人类能够依靠自己的科技来构筑绿色的城市吗?人类如何更好地营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活呢?本书让你了解人类城市的发展困境,向你展现人类未来城市生活的大致面貌。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未来的城市给人类带来的美妙生活吧!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洋、空气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如此广阔,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千米),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千米的范围内,人类竞肆意地从三方面来污染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等,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和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地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P1-4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不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便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这就是在给我们人类敲响警钟了。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18世纪的工业革命兴起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极大地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和非生物组成要素,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呈现协调发展的格局。然而,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现象,造成环境恶化,致使城市生态系统日益遭到破坏,危机重重。
大约在1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诞生,环境给人类以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使其得以充分发展,人类则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对环境施加影响。人类一环境系统是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人类应当通过自身自觉的、能动的作用不断调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人类一环境系统不断地朝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当前面临的“人口爆炸”现象,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逼狭和恶化。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75年达到40亿,1999年达到60亿,到2050年将达到94亿。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人口危机”必将导致“资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现代世界人口增长已超过了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负载力。这种状况如果不迅速得到控制,人类将面临犹如原子弹、氢弹爆炸那样可怕的毁灭性灾难。因此,控制人类增长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刻不容缓。
环境污染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三个方面的危害,尤其广泛与深重。一是大气污染,二是水污染,三是土壤污染。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能源危机也日益严重。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的广泛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和建立其上的城市。当前,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氢能、风能、水能等全面取代化石能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生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