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股票作手回忆录(大师注解&全译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埃德温·利非弗//杰西·利弗莫尔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小学刚毕业就直接工作了,在一家证券公司做杂工,负责更新交易大厅里报价板上的价格。我对数字很敏感,因为我在学校学过一年算术,它本来是一门三年的课程。有个客户常坐在报价器旁边,把最新价格大声读出来,我尤其擅长心算,所以对我来说,他读得不算快,我能轻松跟上。我记数字向来很快,一点都不费劲。

公司里还有很多其他同事,当然,我和他们都成了朋友。但我就是干这个的,很忙,市场交易活跃时,我从早上10点一直忙到下午3点,所以也没多少时间聊天。当然,工作时间我也不喜欢聊天。

但是,交易再忙也没有妨碍我对它的思考。在我眼里,那些数字并不代表价格,也就是每股多少钱。它们只是数字。当然,它们必然是有某种意义的;它们总是在变。我只对一样东西感兴趣,那就是“变化”。至于它们为什么变,我不知道,也不在乎,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只是知道它们在变。这就是我平时5小时、周六2小时在思考的东西:它们不停地在变。

这就是我对股价行为产生兴趣的开始。我记忆数字的能力不错,能回忆起前一天股价表现的细节,对心算的爱好就这样帮上了我的忙。

我注意到:在任何涨或跌之前,股价总会出现某些“习惯”,如果可以把它叫“习惯”的话。类似的情况一再重复,没完没了,于是成了某种征兆,可以帮我指示其走向。虽然我只有14岁,但已经默默地观察了几百次同样的情况。于是,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比较今天和昨天的股价波动,看自己测的准不准。不久我就开始有意识地预测价格的走向,就像我刚说的,唯一指导我的,就是股价过去的表现。我脑子里装着“内幕”,眼瞅着价格一路奔向我预测的结果;我还给它“计时”,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比如,你会发现某些点,买进和卖出基本上差别不大。股市就是战场,而波动线就是你的望远镜,靠它你就能有七成的胜算。

我很快就学会了另外一个道理:华尔街没有新鲜事,不可能有的。投机像群山一样古老,亘古长存,从未改变。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也会再次发生。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忘记这一点,我想自己一直在努力记住,某些事是在什么时候怎么发生的,我记住了这些经历,它们使我在交易中少交学费。

我很痴迷这个预测游戏,由于特别想预测所有活跃股的涨跌,我特意买了一个小本,把我看到的信息都记下来。这可不是所谓的“虚拟交易”;很多人做虚拟交易,赚几百万也不狂喜,赔几百万也不怕自己会进救济院。我只是记下自己测得对不对,也就是动态的方向;其实,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检查自己测得准不准,也就是我猜对了没有。

比如吧,在研究了一支活跃股一天的所有振荡后,我就可以得出结论:这种波形以前出现过很多次,之后它会突破当前价位8-10个点。周一,我通常会把股票名称和价位记下来,参考它之前的表现并预测周二和周三的走势,到时候我就会拿着报价器打出来的明细做实际验证。

所以我开始对行情记录器产生了兴趣,在我脑子里,那些波动从头到尾都暗示它将上扬或下跌。当然,波动总是有原因的,但价格记录器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它不解释原因。我14岁时就没问为什么,现在我40岁,我也不问。今天涨跌的原因,也许两三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后才知道。但知道了又有什么用,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和报价器的关系,就在当时当下,而不是明天。原因可以以后再说,而现在,你要么立刻行动,要么丢掉机会。我一次次亲眼见证这条真理。你应该记得前两天,市场上所有股票都在猛涨,而空管公司的股票却跌了3个点。这是事实,是结果。第二个星期一董事会说不分红了,这就是原因。董事会早就知道公司的决定,所以即使自己没有卖出,至少也不会买进。内部不买进撑盘,价格没有理由不跌。

我在自己的小本上记了大概六个月。下班后我并不直接回家,而是记下那些我想要的数字,用来研究变化。我一直在寻找完全一样或类似的波动。其实我已经在学习如何读盘了,尽管当时我没意识到这一点。

一天,我正在吃午饭,一个比我大的杂工跑过来,悄悄问我有没有带钱。我说:“问这干吗?”

他说:“嗯,我有伯灵顿的内幕,如果有人跟我一起干,我就玩一把。”

我问:“玩一把?玩多大?”在我看来,能玩这个游戏的只有那些客户,有大把大把钞票的冒险家。为什么我会这么觉得?要玩这个游戏,需要几百甚至几千美元,那意味着你得有自己的私人马车,马车夫都能戴丝绸帽子。

他说:“我的意思就是,玩儿玩儿。你有多少钱?”

“你要多少?”

“嗯,有5块钱做本金,我就能买5股。”P2-5

书评(媒体评论)

每当困惑便时时翻读,竟能事事获解,以至破卷。

——“债券天王”比尔·格罗斯

在对当代30位最杰出的证券交易员的采访中,我向他们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哪一本书对他们最有启发?迄今为止,独占这一名单榜首的是70年前出版的伟大著作《股票作手回忆录》。

——杰克·施瓦格

杰西·利弗莫尔在股市待了半个世纪。他的去世为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他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纽约时报》

目录

序 百年美股第一人:他凭什么把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比下去

第1章 不要问为什么,原因总比机会迟到很久

第2章 价格是最浅的表象,对涨跌下注是小孩子的游戏

第3章 所有的错误都要一一犯过,每一个经验都需要真金白银

第4章 知道什么不该做,比知道什么该做更加重要

第5章 没人能跟对所有的波动,你笑到最后即可

第6章 孤独是投机商的宿命,大势是唯一可靠的盟友

第7章 作为一个投机商,我从不抄底,也从不逃顶

第8章 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是最要命的

第9章 先做对的事,赚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10章 有人性的人做股票,本身就是个错误

第11章 视角不同是专业和业余之间唯一的区别

第12章 稳如泰山即卓尔不凡,坚持独立思考

第13章 市场并不奖励忠肝义胆,致命的人情羁绊

第14章 股市中没有常胜将军,没有一个股神没做过股渣

第15章 股战不是人与人的争斗,而是眼光与眼光的抗衡

第16章 投资商和投机商不是一个物种,找到最确切的内幕

第17章 行情第六感: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得多

第18章 交易商的勇气,就是有信心按照既定策略坚持交易

第19章 华尔街是个造神的地方,一代代股神起起落落

第20章 操盘手控盘的细节:如何揉捏价格的涨跌造势

第21章 止赢和止损同样重要,成功时多走一步就会变成烈士

第22章 没有永恒的朋友,利益共同体随时都在发生质变

第23章 内线绝不会向世界宣布任何事实,操盘手成为猎物

第24章 内线只会告诉你何时买,但一定不会告诉你何时卖

序言

杰西·利弗莫尔,美国投机家,1877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农村。父亲逼其子承父业,他愤而离家出走,小学刚毕业就进场了。

他从5块钱开始做起,四十年后则一笔净赚1亿美金,可以说旷古绝今、无人可及。也确实如此,《纽约时报》在1999年做了一个投票,他当选为“百年美股第一人”,把正当时的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远远地甩在后边,把作古的江恩、艾略特、格雷厄姆等也甩了好几条大街。

华尔街(股市)是个造神的地方,这里从来都不缺神。每个时代都有一批巨擘擎天而起,一代代的股神此起彼伏,但很少有人能成为两代人的偶像。利弗莫尔是当代众神的偶像,他自己也曾经有偶像。他那时的股神,但对我们来说却陌生得很,比如吉姆?基恩、爱迪生?杰罗姆、迪肯?怀特等等。

华尔街上朝代的更迭甚为迅速,一批批的神崛地而起,又相继而殁。这些名字,都曾独领风骚,连洛克菲勒和摩根都要请他们帮忙,只是后来又被新的众神取代。也许再过几十年,就没人记得巴菲特是谁了,因为到时会出现新一代的股神,去引领新的时代。

没有人能永远坐在神位,除了一个人,那就是利弗莫尔,他穿透了时间之墙。

利弗莫尔是疯狂的。如果你和投行业打过交道,就不难理解利弗莫尔的生活了:他在美国和欧洲有多处豪宅,有两艘长达90米的游轮,情人最多时高达二十几个,豪华舞会更是夜夜笙箫……这些放到现在也算很奢侈了。而当时的美国股市,天天有人跳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利弗莫尔的憎恨到了极点,甚至说要暗杀他。与他同时代的大师江恩虽然承认他在交易上的伟大,但同时也指责他“贪婪地追逐金融资本的利润,一旦成功获取了巨额利润又忘乎所以,大肆挥霍”。

财富来来去去,股票此起彼落。利弗莫尔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盈利,更在于他犯过的错误。利弗莫尔说:“知道不该做什么,比知道该做什么更重要。”任何人进场,都不是来捡钱的,是来赢钱的;要赢钱,就得有经验;而每一个经验,都必须用真金白银来买(或者看着别人去买)。成长就是试错,对股票商来说尤其如此。

利弗莫尔的成长是漫长的,他几乎什么都做过:他做过散户,当过主力,做过操盘手,干过承销商,操纵过美国的国计民生,在股票和期货市场做空做多都大赔大赚过……他的一生,是一份从14岁入场到63岁共49年经验的总结。投机商能犯的错误,他都犯过了;投机商将犯的错误,他也都犯过了。它提出的各种规则,不是几千块几万块换来的,每一条都是几百万美金买回来的,所以比真金白银更加有价值。

如果说格雷厄姆(巴菲特的老师)是“教父”,巴菲特是“股神”,索罗斯是“股魔”,王亚伟是“股佛”,彼得?林奇是“股圣”,那么利弗莫尔就只能叫做“股痴”了。为什么呢?在只有一百多年的股票历史中,他在股市待了半个世纪。

大部分在股市赚过钱的,后来都离开去做投资了,不管是索罗斯还是巴菲特,不管是格雷厄姆还是彼得?林奇。股市上没有常胜将军,没有人能几十年不败,如果贪战,最终必有一次大跌。和利弗莫尔同时代的摩根和洛克菲勒等,则开山挖油建铁路,搞的是实业。但利弗莫尔从来没有搞过投资,也没有做过实业,他痴迷股市,不肯离开,直到63岁时的死亡才给自己的交易生涯画上句号。据他自己说,这是因为他没有别的营生,什么都不会干。毕竟他只是小学毕业,读书少,别的也干不了。

最后要说的是译本。喜欢读书的人总会发现,翻译作品很难懂。但我们从不抱怨,我们说:“人家是经典,是大师写的,咱看不懂很正常!”但我发现:我看不懂只是翻译作品,原版英文书还是很简单的。

原来,英文书越经典就越简单。如果它不简单,大部分美国人看不懂,那么它怎么引领美国人的思潮,并成为经典呢?中国人读不懂外版经典,不是因为经典难,只是译本的问题。

我不能吹嘘这个版本多么好,但我可以好不羞赧地说:这个版本,比我上次的版本,那个两年都高居股票图书榜首的版本,要强一百倍。

就拿本书的第一句话来说吧:“我grammarschool刚毕业就参加工作了。”针对这句话,彼得?林奇说:“只要可以做五年级的数学题,你就有了基本的技能。”那很显然,grammarschool是“小学”的意思。但是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版本(包括我之前的版本),都译作了“中学”。原来,grammarschool,在英国是“中学”,但在美国却是“小学”。第一句话就说明了译本的优劣。

翻译错误或语焉不详,你就不知道它在说什么,就会剥夺人们从经典中获得真知灼见的机会。利弗莫尔是一个智者,现在你和他擦肩而过,和智者擦肩而过就必须得有所收获才好,不然就像卖掉一支股票却眼睁睁地看着它暴涨了一百多块一样,会让人后悔,想补仓又不敢。

而这个版本和好股票又不同,不会瞬息万变,它很有耐心,一直会等你回来,再慢条斯理地跟你讲完一份半个世纪的交易经历,半个世纪的起起伏伏,一份从5元本金到月入1亿的故事和智慧。

内容推荐

杰西·利弗莫尔在股市和期货市场叱咤风云,最著名的一次战绩是在1929年,净赚1亿美元。他的巨额盈利让威尔逊总统后怕,他的挥霍无度让股票大师江恩谴责,他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投资教训,则时时警示后人。

“谁是一百年来最厉害的股票投资大师?”为此,《纽约时报》于1999年举办了一场公众投票。候选人中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江恩、巴菲特、艾略特、索罗斯、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等,也包括那些历史不能遗忘但人们已经忘记的詹姆斯基恩、爱迪生杰罗姆等。

然而,杰西·利弗奠尔把这些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历代股神统统打败,当选为“百年美股第一人”。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华尔街成王败寇,江山代有大师出,为什么杰西·利弗奠尔能独享殊荣?

我们觉得不是因为他倚老卖老,虽然在一百多年的交易历史中,他驰骋股市近半个世纪。

我们觉得也不是因为他当时和总统的关系,巴菲特和索罗斯也经常和总统会面。

我们觉得更不是因为他的炒股技术无可匹敌,江恩、素罗斯等人的水平与他不相上下。

至于到底为什么,我们或许一下子说不清,所以这就需要读者亲自去从埃德温·利非弗和杰西·利弗莫尔编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中寻找答案了。

我们相信,阅读之后,你一定收获颇丰。

编辑推荐

巴菲特指定股市赢利必读书全新升级,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中文译本。

巴菲特盛赞埃德温·利非弗和杰西·利弗莫尔编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说:“读再多的投资书籍也不见得就真能笑傲股市,但是连这本书都没有读过,赢利基本上等于妄谈。”

唯一一个影响了三代股神的股票大师、100年股票历史上最叱咤风云的散户、“百年美股第一人”利弗莫尔的智慧和技术。

华尔街成王败寇,江山代有大师出,但很少有人能成为两代人的偶像。巴菲特、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老师无一不对杰西?利弗莫尔盛赞有加,公开承认深受他的故事和智慧的影响。

一个从5元本金要月入1亿的成长故事

利弗莫尔出生在美国农村,14岁和人凑了5美元进场,38年后一笔净赚1亿美元,而当年全美国的税收总额为42亿美元。

索罗斯、格雷厄姆、彼得林奇、王亚伟等倾情注解或盛赞!

20世纪的任何一个可以称得上股神级别的人,无一不对本书盛赞有嘉,他们没有人没有读过这本书,而他们的读书笔记现在广为流传。

1999年,压倒性地击败巴菲特被《纽约时报》评选为“百年美股第一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