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过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黄荭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黄荭的书,你无需去了解她。她的书就是她曾经的《经过》。很清丽的黄荭,就如同,她清丽的文字。还有从唇齿间流淌出来的,那清丽的法语。

读黄荭的书就像是读她的人生。而她的人生除却求学和教学,还有着在法兰西那样的国度游学的浪漫。但浪漫并不是这本书的主旨,而只是弥漫其中的那一抹飘飘渺渺的情调。黄荭更希望我们看到的,一定是她对她心目中喜爱的那些法国作家的描述。

内容推荐

《经过》是一个很别致的书名,也有着很别致的文字和很别致的思绪。打开它便不能不被所有的下一篇所诱惑,于是原本只想读几个章节,却不经意地,就读完了书中所有的篇章。

翻译应该是黄荭教学生涯中的另一张翅膀。掀动起这张翅膀,便为我们搭起了一道彩虹一般的桥梁。读《经过》你就会知道她到底介绍了多少法语作品,历经了多少法国作家不寻常的人生。从波伏瓦到杜拉斯,又到萨冈;从福楼拜到昆德拉,又到福雷。她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国度的文学是怎样灿烂,又怎样地,在永不知疲倦的探索中,不断前行。

目录

序:那些花儿

第一辑:“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浮生一梦,然而……

 从异地到他乡

 无法拒绝,必然无法拒绝的杜拉斯

 撑着小阳伞……

 玫瑰的故事

 过去的灰尘

 风、沙和星星

 “今天早上,我也修剪了我的玫瑰”

 风月无边

 疯了疯了,不怕不怕!

 悬念的网

 女人的心会逃

 起自心底的风雨

 被花的闪电击中

 美狄亚的火焰和海水

 激情,那只永不回头的小狐狸

第二辑:“手掌中盛住无限”

 “大吸一口气,就是阅读。”

 除却巫山

 奇迹

 《哈姆莱特》和“黑色幽默”

 呼唤“个人”

 历史的断章

 幕后的牵引

 “有何胜利可言?”

 童年的事

 韦科尔看中国

 相信彩虹的诗人

 他人的风景中读自己

 桑贝的《一点巴黎》

 女性和文本

 昆德拉的春天

 废墟上的坚守

 杜拉斯的东方情结

 又是五月:街石依旧,潮汐不再

 中国“美女作家”风潮在法国的遭遇

第三辑:“似是故人来”

 走近福楼拜

 也是芦苇,也是橡树

 巴黎,寻找巴金踪迹

 “我们活着,仅此而已!”

 孤独的探索者

 “十五岁,我给波伏瓦写了信……”

 是杜拉斯让我结识……

试读章节

浮生一梦,然而……

一个文本可以是打开另一个文本的钥匙,就像我们偶尔在别人的书里读到了自己的真理。

如果把法国先锋派文学史家菲利普·雷(Philippe Foret)的小说《然而》看成是挡在我面前的一扇梦之门,开门的钥匙竞已经在无知的我手中攥了多年,那还是我做学生时译的一篇莫里斯·贝莱对梦的解析:

常常梦是对白天忧伤的一份慰藉,或者这忧伤已经很遥远了,在“应该活下去”或“不应该想它”的压力下被渐渐淡忘了。但如果我们再坚持一会儿,任由梦走得更远、更深,在半梦半醒之间,走向别的影像、别的感受,那么就会感觉到一个抵抗的时刻,头脑空空如也,浮起一股焦躁或恼怒。这就像人们靠近那些不该看或不该知道的东西一样,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处于黑暗之中。这就像人们接近那无法触摸到的痛楚,伤口太深,都麻木了;但掀开覆盖的阴翳,走上前去,去触摸、去唤醒那尖锐的痛楚。

——《梦》,莫里斯·贝莱

福雷的梦纠缠着一个遥远的忧伤:1995年的冬天,福雷一家三口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圣诞节,小女儿刚过完三周岁生日,一切美好得像黎明的许诺。而一月初的一个下午,一次例行的儿科健康检查打破了生活的秩序,癌症的阴霾扩散开来,直到死亡的翅翼于1996年4月25日冰冷地触到了它稚嫩而无辜的猎物。当痛苦隔了时间,忧伤就慢慢学会了隐喻的表达,以谜一样的外表呈现在世界的虚无面前。《然而》的谜面是三位13本艺术家(诗人小林一茶、小说家夏目漱石、摄影师山端庸介)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给读者留下了绳子的一端,你伸手去拉,或由着它自己掉下来,突然砸痛了你,一点眩晕。恍惚间,第四个故事从遗忘中浮现,你发现自己不经意已经跌进那个唯一的、没有尽头的梦中,另一个世界的阳光照在身上,福雷的梦,“每个人的梦”,既是过去,也是整个的人生。

Sarinagara是福雷继《永恒的孩子》、《纸上的精灵》之后在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发表的第三本小说。Sarinagara是日语“然而”的意思,节自小林一茶(1763—1827)一首俳句的最后一词:“我知道这世界,如朝露般短暂,然而然而。”当时年过半百的一茶刚刚痛失爱女,纯美之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凋零了,没有任何理由。面对世界突然呈现的“空”,一茶知道(福雷也知道),什么都不能填满,然而,生活总在继续,虽然从此只剩下了虚空,这虚空已足够填满此后所有的时间和全部的心灵。

我们看到,同样也经历过丧女之恸的福雷试图在他者的文化和风景里迷失,在迷失中寻求一个启示。他的精神苦旅从巴黎到京都、从东京到神户,从小林一茶延伸到另两位日本艺术家的曲折人生:日本现代小说之父夏目漱石(1867—1916)和第一个拍摄长崎原子弹爆炸罹难者的摄影师山端庸介(1917—1966)。“三次都是唯一的故事,当然,也总是同一个故事。……它是每个人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没有什么能强大到足以阻止自身的画面重现,它们从飘浮着幽灵的黄色、抽象的厚重里探出头来。”在他人的苦难中,作者的心灵与虚构非虚构的人物一起在“内疚”和“无辜”的谷底徘徊:自己和他人的疯狂、世界和存在的荒诞、牵不到手的欲爱不能。你知道闹钟最终会响,把你从梦中唤醒,告诉你那只是一个梦;你也知道,在以后的夜里,同一个梦还会继续,然而……

从创作的角度看,《然而》是比《永恒的孩子》和《纸上的精灵》(法文版原名《漫漫长夜》)更成熟的作品,前两本书中绵延不绝的叙事节奏在这里被理智地稳住了,有了停顿和留白。对死亡萦绕不去的回忆,过去残酷的美好和现在不能忍受的缺席,仿佛只有离开,逃到地球的另一端才能找回自我的平衡,找回生活平淡的智慧——禅宗所谓“寂”的境界。在京都的孤独,在东京的迷失,直到在神户的回归,遗忘完成了它的轮舞又回到了记忆的起点,只是这一次,福雷已经学会不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日本也给了作者新的艺术形式和词语的颜色。换一个杯子,生命之酒就品出了陌生的味道。《然而》既是关于日本、关于写作的文学随笔,也是传记、寓言,或简言之小说。俳句是一种起兴,古典的格律或许真的容易平复躁动的灵魂,五七五七七,三十一个音节言说譬如朝露的人生,或者人生的某个瞬间,像一张张掉在地上的照片。一茶、漱石、庸介的故事是三个生命的三十一个断章,三十一种表情,面对浮世的迷惘、诧异、错愕和无奈。

快乐也是有的,只是越美好的东西往往越是短暂,就像所有鲜艳的颜色,总是最先经不起岁月的冲刷,福雷深谙其中的奥妙。他为三个故事选择了不同的颜色,一茶的故事是蓝色的,哀而不伤,不是乐天,不是厌世,是一朵朵“故乡挨着碰着都带刺的花”;漱石的故事是黑色的,理智站在疯狂的边缘,和自己对峙,也和这个世界的变化无常;庸介的故事是灰色的,天地颠倒过来成了黑白照片上不同程度的灰,战争和原子弹是人性的肿瘤,癌的扩散像铺天盖地的灰土,虚无掩盖了毁灭深渊的巨大洞口。而穿插于三个故事之间的福雷自身的叙事是一种黄色的背景,时间剥裂开来记忆泛黄的那点久远的气息,沙子已经漏光,我们依然愣在那里,不是因为在梦里忘了回家的路,而是那扇门后再没有人等候。

P3-6

序言

序:那些花儿

小时候喜欢“拈花惹草”:满山遍野如火如茶的杜鹃,路边碎石瓦砾中探出头来的毛莨,图书馆门前冷香凝脂的腊梅,校长办公室走廊上雍容富贵的牡丹,但凡我从旁经过,总会少掉一枝两枝,一朵两朵,我也因此没少挨班主任老师的批评教育、再批评再教育。

一直到自己开始在阳台上种花种小葱大蒜,明白了每一个芽儿每一个花骨朵儿的不容易,我这才彻底丢掉了爱攀折的积习。后来买了数码相机,我阳台上的植物和大干世界里的花花草草便在我的电脑里留下了无数的写影写真,美就此被定格、凝固成一个欲说还休的姿态,成了很多个生活瞬间、旅行插曲、心情故事的彩色标签。在一朵花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世界,还有人生,还有流年……

小时候害十白写命题作文,一写就容易不着边际,跑题跑得欢,几匹马儿都拉不回来。小脑瓜子滴溜溜转,跟万花筒似的,转一下就变一个花样,赤橙红绿来回滴溜七八遍就把自己转晕了,找不到北了。

老师说:“要正确审题。”

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要循规蹈矩。

那时候家住浙西南的一个小镇,每天在群山围子里,我想象中的世界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盆地,无比巨大的盆地中心就是无比渺小的我——揪着小辫子,怎么抓也抓不住“中心思想”。

好奇,爱开小差,小学中学偷偷读了很多不着边际的“课外书”,常常看得云里雾里不知神仙去处。有趣的是,到了大学,当初很多课外书都成了规规矩矩的“功课”和“作业”,而我似乎又爱上了其他浪费时间的消遣,我是那束不愿被修剪好插到花瓶里、一心想逃逸的野花?

一门语言是一个渡口,学习外语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从此万水干山,从此漂洋过海。

然后看见别处的花,遇见别处的人,读到别处的书,经过别处的风景。被他山的石头硌疼了脚,被他乡的饭菜吃坏了肠胃,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就是“水土不服”,而“人文教化”说白了就是放下自我、入乡随俗。

等你终于把杭州当了汴梁,放松警惕,没了戒备,忽然有一天,突如其来的乡愁如云如织,不经意间心上眉头爬满了藤藤蔓蔓的纠结,只是忍住了不说,随手写在荒疏了的日记里,或者学人抄书:“夏雨生众绿”,“怀人字半囊”。

法国诗人勒内·夏尔说过:“一些人留下毒药,另一些人留下解药。难以分辨。应该品尝。”有些书就是那款名叫“毒药”的香水,贴在皮肤上,让你“沉醉”,抵挡不住诱惑,~脚踏进文字的陷阱,被陌生不陌生的作者编织的故事困住,在真实和虚构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也有些书让你“醒来”,在打破梦境的瞬间让你变得更加坚强。

我原以为这十多年来,自己只是一味地忙着翻译,看书,吞食别人的文字,殊不知,这深深浅浅的阅读同时也在雕刻我、改变我:独自经过一片书林,那条小小的、毛茸茸的书虫在不自觉中已经蜕化成一只寂寞飞舞的夜蛾,被月白色的灯光迷住,义无反顾。

文字可以是空气,文字也可以是水。阅读是呼吸,翻译就是如鱼饮水。知道冷暖,我饮了别人的文字,于是那文字便也有了我的温度。我以为自己是透明的(似乎大家都认为译者就应该是透明的),但在转身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知所措地横在地上,成了我(曾经)在场的百口莫辩的证据。

面对一个文本,尤其是自己喜欢的文本,抵抗、挣扎起来或许更加辛苦。比如《然而》,曾经是我极力推介给国内出版社的一本小说,但当编辑辗转打电话找到我翻译的时候,我却忙不迭拒绝了三次。因为太了解作者和那个文本,我害十白自己湮没在福雷灰色的情绪里,害怕我也会迷失在童年那个没有出口的梦中,在冰冷的夜里,光着脚,一个人站在自家门口,听见里面明明有声音,敲门却一直等不到人来……

还好一本书,关上了就可以逃开,或者更简单,打开另一本书,很容易就会掉进另一个文字陷阱。我不知道自己这十年来一本书接一本书地翻译,在潜意识里是否一直在希望用一本书去忘却、去替代另一本书,同时填满自己的心灵。我渐渐成了那只有着红色触须的寄居蟹,栖身在不同作者的语言外壳里,用别人的故事伪装自己。我在沙地上留下仓促的足印,在潮水涨落过后就全然不见了痕迹。

偶尔,我也会觉得背负的海螺太沉了,让我不堪重负,或者太小了,束手束脚的,限制了我的自由。于是又想起了小时候的命题作文,圈一小块草皮,我对思想的野马说,你乖乖吃草,不要跑开。

但塞甘先生的小山羊还是忍不住好奇偷跑出来,在小溪边和恶狼勇敢地搏斗了整整一夜,在黎明的第一束光刺穿乌云的时候倒在血泊之中。圣艾克絮佩里的小王子也会趁一次候乌迁徙的机会离开家园,去不同的星球上游荡,在经过沙漠、人群和盛开着五千朵玫瑰的花园后,才意识到曾经的幸福和遥远的爱情。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都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曾经看花,曾经读书,曾经在路上。

遇见谁,错过谁,经过一些事,握不住时间,回头张望,歌里唱:“算不出流年,哪一年让一生改变?”

2009年2月,除夕,于丽水

书评(媒体评论)

《经过》是一个很别致的书名,打开它便不能不被所有的下一篇所诱惑。《经过》也是黄荭的人生:除却求学和教学,还有在法兰西游学的浪漫。但浪漫并非此书的主旨,而只是弥漫其间的一抹飘飘渺渺的情调,氤氲着她对法国文学和文化可感可触的描述。

阅读和翻译是黄荭的一对翅膀,他者之书也烛照了译者的行履。用东方的美文来诠释西方的经典,应该是她不懈的追逐。于是我们在字里行间中果然读到,她那么轻松而又深邃的文字,快乐着,却又缓缓地忧伤。

——作家 赵玫

这本书可爱极了,你可以躺着看,你也可以歪着看,你还可以边走边看,——如果你对中法文化的交界处抱有敬意,你不妨正襟危坐。

——作家 毕飞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