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序本序
第一章 导言
阐释历史的方法
“文化的概念
艺术、科学和社会
欧洲语境
与佛兰德斯的关系
语言的重要性
文化身份的涌嵌板
第二章 荷兰:一个历史现象
作为转折点的1798年
现论视角
共和国——其结构与文化
率真品性颂
黄金时代的奇迹
国家与社会的分离
从启蒙运动到支柱化
国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
作为一个问题的荷兰
历史的终结
第三章 殖民历史面面观
印度群岛的重要性
科林的印度群岛
科林自我形象的滥觞
凡沃伦荷温:作为向导和解放者的荷兰
科恩的国度和葛洛修斯的国度
穆尔塔图里的遗产
英国人的反应
穆尔塔图里在印度尼西亚
穆尔塔图里和普拉姆德雅·阿南塔‘吐尔
通过研究阐释历史
第四章 宗教与世俗化:如火如荼的圣像破坏热潮
荷兰共和国时期教会与国家之间的“抗议”关系
“新教”王国:共和国的传统对现代荷兰所发挥的持续性影响
“新教式”天主教
一个宽松的“新教”社会
结论
第五章 宽容与民主
“宽容”的概念
宽容的层次和表现形式
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15、16世纪
17世纪宽容的理性基础
对自由和宽容的迫切要求:18世纪
政治宽容和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宽容和共识
当代的宽容
结语
第六章 公共领域之争:荷兰的性别、文化和政治
马尔炎·施威格曼
流动性
觉醒运动
断裂
苦难和抗争
先知先觉
最后的欢庆调
第七章 城镇和乡村:进行之中的工程
奥柯·凡·德尔·伍德
荷兰作为“进行之中的工程”
地理条件和经济繁荣
人口膨胀
停滞和复兴
王国: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环境保护和可构建的未来
第八章 教育
萨拉·布罗姆
面向大众的人道主义
勉勉强强的现代性
对峙的统一
僵局中的政策
结语
第九章 文学
威廉·凡·登·伯格
荷兰语作为文学语言
书籍生产和文学生产
阅读群体的扩大
文学生活的组织
文学杂志
文学的推广
民族性和国际性
文学:一面旗帜,大宗货物
阅读的衰微和去民族化
第十章 音乐和音乐生活
埃米尔-文内克斯(Emile Wennekes)
风格史:鸟瞰式的回顾
宫廷、教堂和城镇
歌剧文化
管弦乐团文化
演奏组文化
精英和非精英音乐文化
第十一章 视觉艺术:黄金时代的没落
卡雷尔·布洛特坎普
作为全国性流派的17世纪绘画
默默无闻的荷兰现代艺术
荷兰艺术家的流动性
对早期非荷兰艺术品的开放性
国外现代艺术的获得
结语
第十二章 人民征服媒体
启迪思维的简单划一
欧洲语境
荷兰的传媒文化
从文化堡垒到为所有人服务的市场
收场白
第十三章 绵久的兴盛,恒常的宽容?荷兰特质的一般性阐释
沃特·乌尔梯
三个问题
从各制高点提出的主要问题
促进繁荣,扩大权利
理论合成
结语
第十四章 结论
杜威·佛克马
文化变迁
荷兰是全世界最后现代的国家吗?
欧洲视野
作者简介
插图索引及版权所有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