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俊朗、文字优雅的谢作诗教授,为何被称为“呆哥”?他的演讲为何受到高校学生和江浙粤等地企业家的青睐?为何他的文章刚一发表即引起轩然大波?人人都是“资本家”的观点,是“政治”不正确还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的常识?如何看懂纷乱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两年来的改革“新政”,究竟是在集权还是放权?《人人都是资本家》中不仅可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可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看懂已经扑朔迷离的改革“新政”,并成为自己的经济分析师和经济社会问题的观察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人都是资本家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谢作诗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外表俊朗、文字优雅的谢作诗教授,为何被称为“呆哥”?他的演讲为何受到高校学生和江浙粤等地企业家的青睐?为何他的文章刚一发表即引起轩然大波?人人都是“资本家”的观点,是“政治”不正确还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的常识?如何看懂纷乱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两年来的改革“新政”,究竟是在集权还是放权?《人人都是资本家》中不仅可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可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看懂已经扑朔迷离的改革“新政”,并成为自己的经济分析师和经济社会问题的观察员。 内容推荐 谢作诗编著的《人人都是资本家》讲述了:无论富裕还是贫穷,你我皆是资本家。不是物质资本家,就是劳动资本家,实际常常是二者兼而有之。我们要清楚,如果不能保护物质资本家,那么也一定不能保护劳动资本家,这就是改革开放后,无论工人还是农民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的缘故,也是西方国家工人生活富裕的根本原因。 看病难是价格低,难就不可能贵;看病贵是价格高,贵就不可能难;市场化条件下不可能既难又贵,既难又贵一定是破坏了市场。所以看病难、看病贵不是市场化的错,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错;不是政府做的少了,而是政府做的多了,干预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民主要在“保障产权,维护个人权利;推行法治,约束政府;约束货币发行,平衡预算,避免免费午餐”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来实行,而不能反过来用民主投票来决定这些基本原则。 集权不等于专制独裁。是不是想独裁,看他让不让老百姓拥有财产,敢不敢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一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经济自由,没有经济自由就没有政治自由及其他一切权利。 读过本书,你可以:认清自己就是“资本家”;透彻分析自己的经济现状,指导自家的经济走向;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济现象,发现国家的一些经济问题的症结;对某些经济问题提出独特有效的观点。 目录 推荐序 你我都是“资本家”,或大或小聂圣哲 自序 经济自由是当务之急 前言 第一辑 政府与市场:市场化不彻底的千错万错 红包不是问题,政府管制医疗才是问题 管制必然产生“以药养医”和“过度医疗” 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 余额宝不是吸血鬼 最低工资法没那么好 凤凰政府不懂经济 界定土地产权是农民致富之本 政府掌握经济资源而不追求GDP非好事 土地涨价要归公吗 反垄断,唯一该反的是行政垄断 政府太有钱,经济就该衰落了 政府财力介入阻碍大学发展 “反一体化”现象如何“破” 工信部半夜打枪没摸着火门 不加息的逻辑 箭在弦上的加息 莫随宏观调控而起舞 调低增长预期保持中高增速 要尽可能让经济保有古典的特征 中国仍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 西方世界的衰落 第二辑 产权与合约:产权界定后,人人皆是“资本家” 产权的性质 经济、自由与产权 “好的”市场经济的起点与保证 官本位在中国的经济含义 产权界定不清晰所导致的后果 和谐社会的产权基础 人口增长是怎样降下来的 温饱社会反而是高风险社会 析企业主争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人人生而不等 人人都是“资本家” 能否捍卫“异己”的权利是对社会的考验 穷国的民主与富国的民主 法治路上有陷阱 放松管制和约束权力重于反腐败 重罚行贿是增加反腐难度 人力资本产权天然私有 国美事件谁胜谁负并不重要 第三辑 民生与资本市场:下不去的房价、物价和上不来的股价 取消限购不能阻止房价下跌 投资房子的好时机已经过去 从乳品新国标看房地产调控 相同地段商品房价格缘何远超小产权房 房租或许是通货膨胀最好的替代度量 成本不能推动通货膨胀 猪肉价格暴涨的真正元凶是政府 价格管制治理不了通货膨胀 过度依赖CPI度量通胀有风险 中国平安为何只在A股市场圈钱 国内市盈率为何总是高位运行 中国股市是投机市场不是投资市场 第四辑 经济与社会:道德如何才能“穿上裤子” 食品安全与道德无关 转基因争论的实质是商业信誉缺失 六问“菜贱伤农”背后真相 养头牲口我们也是要善待的 农民工子弟学校触动了谁 袁厉害收养孩子敛财怎么了 劳动收入占比难以提高的真实原因 “享受”油价 中国老百姓为什么要为美元泛滥下的油价上涨埋单 为何越治越“霾”、越限越“堵” 春运拥堵缘于城乡二元结构 公民世界对堂表兄弟世界的替代 和尚不念真经只因没有建庙的自由 大师流行是社会不公的一种度量 公立大学能够办出真正的商学院吗 自愿的交易永远胜过强制的所谓公平正义 经济民族主义阴魂不散 试读章节 我们经常把看病难、看病贵挂在口上,并且认为这是政府做得不够多.进而要求政府要有更多作为。但是看病难是价格低,难就不可能贵;看病贵是价格高,贵就不可能难;市场化条件下不可能既难又贵,既难又贵一定是破坏了市场。事实上,中国的医疗市场需求一条腿已经高度市场化。但是供给一条腿仍然高度计划化。所以看病难、看病贵不是市场化的错,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错;不是政府做的少了,而是政府做的多了,干预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放开管制,谁都可以开诊所,看病难、看病贵就不可能发生。听老人讲,新中国成立前不存在啥看病难,有大的西医院,也有西医、中医的私人诊所,还有中药铺子的坐堂中医,街面上的江湖郎中,愚昧紧了还可以找神汉。如今看病谁都没的选,只能去政府批准的医院,看病不难、不贵才怪。现实生活中,开餐厅是自由的,于是我们没有见到吃饭难、吃饭贵的问题:开制衣厂是自由的,于是我们没有见到穿衣难、穿衣贵的问题。不是说没有贵的餐厅、贵的衣服,但是也会有便宜的餐厅和便宜的衣服,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做选择,各得其所。 但是“黑板经济学”告诉人们,医疗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会失灵,需要政府管制。失灵在什么地方呢?据说,由于病人既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治疗,于是医生会过度治疗,多开药,收高价,延长治疗时间。据说,医疗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如果不进行管制,谁都可以行医,那么医疗事故就不可避免,严重的情况医死人都会出现。 对于病人来说医院医生是代理人,的确可能损害病人的利益.可问题是,那管制的官员难道就不是代理人了吗?他怎么有积极性维护病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如果我们认为市场会失灵,那么我们更加有理由认为管制会失灵。毕竟,没有管制,那么会有进人者来约束医院和医生的行为。你要1000块钱一个月才能把病看好,我500块钱一个星期就能看好,那么病人就会到我这里来。但是管制者呢?有那么容易找一个新的替代老的管制者吗? “黑板经济学”永远不懂一个道理:利益分配也是一个价格问题。一切的价格都有名义价格(货币价格)和实际价格(货币价格与非货币价格之和)之分。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实际价格而不是名义价格。供求关系不变。实际价格便不变。人为可以把货币价格压低,但是非货币价格一定要上升,其结果实际代价并没有改变。看病的费用支出,是一种价格,供求关系不变,那么绝不会因为多了一个管制就可以变得便宜。 “难”就是非货币价格,“难”代表的排队时间、找关系托人的人情,这些都是代价。把这个代价考虑进来,实际价格并没有变得便宜。即使有所便宜,那也一定意味着医疗质量的相应下降。事实上,由于管制对进入进行了限制,医疗供给减少了,最终价格反而提高了。这就是看病难、看病贵产生的内在逻辑。 当然不否认,没有管制的医疗市场可能有医死人的情况出现,但是管制的医疗市场难道就没有医死人的情况出现吗?也不否认,没有管制的医疗市场医死人的可能性或许会比有管制的医疗市场多一些,但这是以普遍的看病难、看病贵为代价取得的,代价远低于收益。 同样的道理,上学难、上学贵,贷款难、贷款贵也都是管制的结果。今天的教育问题,不是市场化的错,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错。今天的金融问题,也不是市场化的错,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错。当然,市场有效运行有条件:第一,产权要清晰;第二,要有严格的法治;第三,要有好的信息披露,这要求有新闻和言论自由。由于字数限制,我们就不再展开说明了。 P8-9 序言 如果你认为,余额宝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看病难、看病贵是市场化的错,成本可以推动通货膨胀,垄断消除竞争产生无效率,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货膨胀,扩张货币可以降低利率,操纵汇率可以解决就业,价格管制可以治理通货膨胀,强拆乃是强拆本身的错,自利不是天下最大的道德,刑事案件中受害方和施害方不可以和解交易.是高土地出让金、高税费等导致了商品房价格远超小产权房.中国石油资源缺乏、需求旺盛因而油价应该高于美国,石油美元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价就应该上涨,等等,那么你不妨读一读本书。 如果你认为,在产权公有的情况下政府追求GDP最大化也不对,追求自由、法治、民主而又反对私有产权,坚持产权公有、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而又反对用行政手段、调控数量变量的办法调控经济,坚持土地国家所有而又要降房价提高农民收入.不放弃政府管制而又要反腐败,不依靠私有产权而可以成为创新型国家,等等,那么你不妨读一读本书。 近十年,我写了大约300篇短文。为了更具条理,我对它们做了挑选,本书中将它们分成“政府与市场”“产权与合约”“民生与资本市场”“经济与社会”四个大类。这些文章,时间跨度达十年之久,时至今日,我认为还是可读的。当然,在一些细节上,我的认识也有变化,因此做了修订。 我是一个自由市场主义者。我的文章主体上是为自由市场而呼。但自由市场主义者并不否定政府。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哪些事应该由市场做,哪些事应该由政府做,很多是清楚的,但也有很多不清楚。我的文章自然也不能给你标准答案.但希望能够引起你的思考。 政府无疑具有动员资源投向指定领域的能力,但政府参与经济也造成投资冲动、消费压抑、浪费等问题。这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政府主导的确可能加快经济发展,但是条件变了,转型又变得紧迫起来。读我的文章.你或许会感到有矛盾的地方:有时否定政府干预经济,有时又肯定。这恰恰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的体现。什么条件下收益超过成本.什么情况下成本超过收益,因而要转型,以及怎样转型。这个话题,我要在随后出版的另一本书中进行系统论述,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 文集中涉及房地产的文章,只是蜻蜓点水,很不系统。我并非对这个问题没有系统的思考,而是随后要出一本相关的专著。那本书更成体系.倾注了我更多的心血,我要把有关内容放在那里出版。一些关于市场的自认为独到、有趣的见解,比如,市场不仅最有效率也最公平,市场化增强道德减少腐败而不是相反,市场经济不需要计划生育,自发的劳动成本上升只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单方面降低关税也是好的,粮食问题不是土地和粮食生产问题而是价格问题,人民币升值无法购买国外便宜资产,稳定汇率也可能是稳定价格的好办法,等等,我把它们放在了那本书里。感兴趣的朋友.也请继续关注。 有几篇文章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在此说明如下:《法治路上有陷阱》系与穆怀中教授合作完成;《“好的”市场经济的起点与保证》系与张东杰合作完成;《知识经济与私有产权》系与任剑婷合作完成;《析企业主争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系与许铁合作完成;《要尽可能让经济保有古典的特征》系与袁晖光、高希宁合作完成;《管制必然产生“以药养医”和“过度医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系与王亚男合作完成。谢谢他们同意将文章收入本集。 我的所有文章都不是应景之作,而是有感而发。我自己喜欢,也希望读者朋友能喜欢。但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所限,本书难免有偏颇的地方。我愿意接受读者朋友的质疑和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