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一生创作颇丰,涉及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长篇小说《十日谈》是他的传世之作。也宣扬了一此纵欲主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消极的思想,这是我们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薄伽丘在书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主义,提倡人文主义。他抨击了虚伪丑陋的封建教会,揭露了贵族官僚的罪恶。他塑造了一批新兴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的形象,赞美他们的机智、勇敢,表达了他的社会平等观念和健康人格概念。他积极倡导热爱现实生活,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正面提倡“人性”、“人道”。他将人性的解放集中在爱情上,讽刺不道德的婚姻,歌颂纯真的爱情。
薄伽丘在书中也宣扬了一些纵欲主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消极的思想,这是我们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中世纪时,佛罗伦萨鼠疫流行,十个青年男女逃到城外躲避灾难。为了打发时间,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这些故事范围上自国王、贵族、教士,下至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各阶层社会人物,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塑造人物栩栩如生。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的故事歌颂现实生活,赞美爱情,对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作了有力的讽刺。
第一天
1348年,正值欧洲中世纪,一场可怕的瘟疫爆发了。在意大利,繁华的佛罗伦萨丧钟哀鸣,尸体横沉,十室九空,人心惶惶,到处呈现着触目惊心的恐怖景象,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到了……几个月间,城里死了成千上万的人,有的家庭一个不剩,全死光了。刚开始的时候,得瘟疫死亡的人被送到教堂墓地,家人为他举行葬礼,神父为死者祈祷。到后来,人越死越多,根本顾不上举行葬礼,死尸被送到墓地,一埋了事。再后来,人死得太多了,墓地不够用,人们只能把死尸堆在墓地上,连埋都不埋。到最后,连大街上都堆满了尸体。短短几个月,往日繁华富裕的佛罗伦萨成了一座地狱。
在这场浩劫中,有十个青年男女侥幸活了下来。为了生存,他们相约一起逃出城外躲避瘟疫。最后,他们在一个小山坡上找到了一栋别墅。只见别墅周围是一片青葱的草木,生意盎然。别墅修建得非常漂亮,有草坪花坛,清泉流水,室内各处都收拾得洁静雅致。十个青年男女就在这赏心悦目的园林里住了下来,除了唱歌跳舞之外,他们十个人还每天轮流讲故事,作为消遣。
这十个人当中,有七个是姑娘,名字分别叫潘比妮亚、菲娅美达、菲洛美娜、爱米莉亚、劳蕾塔、内菲尔和爱丽莎;另外三个是小伙子,名字分别叫潘菲洛、菲洛斯特拉托和迪奥涅奥。他们商定,十个人每天轮流当女王或国王,安排每天的活动和故事的主题。第一天由潘比妮亚当女王,她让大家自由选择,讲各自喜欢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临终的忏悔
潘菲洛第一个讲起了故事:
法国有个大商人,有一次,他要去罗马办事。临走前,他想起来放给勃艮第人的债到期了,需要催收,他就委派一个身材矮小但却乖巧精明的公证人恰泼莱托前去办理。这个家伙的拿手好戏就是编造假文书,在法庭上发假誓、做伪证,并且每次他都靠这种无赖手段胜诉。
恰泼莱托正无事可干,手头很紧,所以商人一张口,他就答应了下来。恰泼莱托带着委托证明书和皇家的护照来到了勃艮第。他寄居在两个放高利贷的佛罗伦萨人家里。可是没过几天,他在那里病倒了。眼看病势一天比一天沉重,到最后,恰泼莱托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就对这家主人说:“我快要死了,我这一生罪孽深重,在临死之前,希望在神父面前忏悔我的罪恶。请你去请一个最虔诚、最有德行的神父来。”
没多久,主人便从修道院请来了一个圣洁、德高望重、精通《圣经》的神父。
神父问他:“你有没有犯过贪婪罪呢?辟如追求不义之财啊,或是占有了你名分以外的财物。”
“神父,”恰泼莱托说,“您不要看我住在高利贷者的家里就怀疑我,我和他们是没有瓜葛的。您要知道,我的父亲是很有钱的,他留给我一大笔财产,我一半留给自己用,一半送给了穷苦无告、信奉天主的人们。”
“你这样做好极了,”神父说,“不过你有没有做过假证来陷害人,有没有诋毁过他人?旁人的东西你有没有侵占过?”
“唉,神父,”恰泼莱托说,“我当真毁谤过人;我从前有一个邻居,总是平白无故地殴打他的妻子,我看不过了,有一次就去告诉她的娘家,说他怎样怎样不好——我真是替那个不幸的妇人难过,他喝醉了酒打起女人来,天知道有多么狠毒!”
神父又问:“你说过你是个商人,那么你有没有像一般商人一样使用过欺骗的手段?”
“啊,神父,当真有过这么一回,”恰泼莱托说,“可是我无从知道那吃亏的人是谁了。他赊了我的布,后来还钱的时候我当场没数,就扔进了钱箱。隔了一个月,我拿出来一数,发觉多了四文钱。就把这钱另外放着,好归还原主,可是等了他一年还不见他来,我这才把这四文钱施舍给了穷人。”
“这是件小事,”神父说,“你处理得也很妥当。”
于是他再提出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恰泼莱托又像方才那样一一作了回答。最后,神父正想替他行赦罪礼的时候,他大声嚷道:“神父,我还有一件罪恶不曾向你忏悔呢。”
神父问道:“你还有什么别的罪过?”
P1-3
乔万尼·薄伽丘是十四世纪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大约生于1313年,死于1375年。他出生于富商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法文和希腊文,并受到过彼得拉克等著名作家的指导。他在地中海港口城市那波里度过了青年时期,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宫廷贵族、教士、富商等上层社会人物。
由于父亲生意破产,薄伽丘回到佛罗伦萨,过着清苦的生活。当时,佛罗伦萨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他坚定地支持新兴资产阶级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1348年,佛罗伦萨鼠疫流行,大量人口死亡。鼠疫过后,他创作了巨著《十日谈》。
1375年,薄伽丘贫病交加,死于故乡佛罗伦萨。
薄伽丘一生创作颇丰,涉及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长篇小说《十日谈》是他的传世之作。
《十日谈》以当时的佛罗伦萨鼠疫大流行为背景,讲述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灾难,逃到城外居住了十几天,其中的十天,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来消遣,共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涉及上至国王、贵族、教士,下至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各阶层社会人物,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塑造人物栩栩如生。
薄伽丘在书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主义,提倡人文主义。他抨击了虚伪丑陋的封建教会,揭露了贵族官僚的罪恶。他塑造了一批新兴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的形象,赞美他们的机智、勇敢,表达了他的社会平等观念和健康人格概念。他积极倡导热爱现实生活,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正面提倡“人性”、“人道”。他将人性的解放集中在爱情上,讽刺不道德的婚姻,歌颂纯真的爱情。
薄伽丘在书中也宣扬了一些纵欲主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消极的思想,这是我们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