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鹏编著的《隋唐系列之罗成》讲述了,那是一个带着一丝血腥的时代,但那也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如果不想被别人统治,唯一的选择就是统治别人。生于一个那样的时代,他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把时代当作自己的舞台。于是,顶盔贯甲的武将来了,他们在万马军中拼死冲杀,哪怕到头来身首异处,马革裹尸。
罗成是是天下第七条好汉,燕王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而后跟随秦琼、程咬金等人在瓦岗寨参加起义军,并大破杨林的一字长蛇阵。瓦岗军解散后加入王世充阵营,转而投奔李世民,被封越国公,小说里被称为可以比肩赵云。
侯鹏编著的《隋唐系列之罗成》介绍了,罗成乃靖边侯罗艺之子,隋唐第七条好汉。英雄少年,武功超群,冷面寒枪,精通阵法。曾率自家十六名儿郎,强弓弯刀,大破突厥。后随秦琼、程咬金投入瓦岗义军,大破杨林一字长蛇阵。在演义小说中以貌美而勇猛著称。
第一章少年逞英豪
隋朝大业初年,杨坚驾崩,杨广即位,四下民心浮动。又加上各地官僚横征暴敛,全国各地狼烟四起,大小起义不断,各地官兵忙于地方守御,一时间对边关地区没有什么支援。
隋朝北面边境上,突厥对中原内乱虎视眈眈,时不时出兵犯境。有赖当时隋朝各个守关大将齐心用力,才保住了大隋边疆不失。
到了大业二年,大隋内乱加剧,。突厥更是兴奋,上上下下都要冲入南朝边界。此时,处于防御突厥第一线的燕州等几个重镇,就成了突厥上下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一年,突厥犯边更是严重,大隋北边几个重镇都已经处于全面戒备状态。就算是如此,依旧有城池不断陷落、百姓被突厥屠戮抢掠的事情发生。
在大隋燕州,守卫一方水土的乃是靖边侯罗艺。要说这罗艺也是文武双全,手中一杆亮银枪,胯下乌骓马,当真有万夫不当之勇。那突厥虽然也曾屡屡犯境,只是在靖边侯这边连着吃了不少亏,对罗艺可谓仇恨至极,当真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这一日,又有探子报有突厥犯边,只说声势浩大,具体人数查探不清。罗艺听完禀报,急忙命人四处传播消息,让诸多百姓进城,少安毋躁。而他自己,则带着数千兵马前去抗敌。
靖边侯一走就是十几天的时间,前方厮杀激烈,涿郡这边一时没有什么消息。只是全城上下都有些紧张,生怕前线不敌,燕山这边就要生灵涂炭。
正当此时,一匹快马忽然从城门外疾驰而来,一直冲到燕山侯府,上面的探马这才翻鞍落马。不等侯府下人前来迎接,这名探马已经低声说道:q陕些带我去见主母大人,军情紧急,耽误不得。”
靖边侯府看守大门的乃是罗艺的老部下,极为晓事。看探马样子就知道事情重大,当下也不多说,急急忙忙带着这个探马从边厢房小路走向后院。这么做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知道,以免传扬出去,让城中百姓隍恐。
那探马也是明白事理,就这样跟着管家一路走向后院,路上头也不抬,话也不多说二句。几个人就这样一起到了后院门口,管家进去禀报。不多时,就走了出来,对那个探马说:“快去快去,夫人让你到里面细说。”
探马接过一个家丁递来的汗巾急忙擦了把脸,也不多言,一路疾走就到了二进院子里的正房所在。
到了这里,探马抬眼一看,只见罗艺的夫人秦氏此时在房中正襟危坐,只是眼中也是有些焦急。看到这里,探马急忙上去,单膝跪倒,说道:“夫人,大事不好了。”
秦氏听到这里,身体微微一晃,过了半晌,这才缓过劲来。她强自镇定地低声问道:“侯爷何在?”
探马听见,忙说:“侯爷暂时无恙,只是我军被那突厥大军团团围住,形势堪忧。”
秦氏听说王爷无恙,稍微放下心来,又听说隋军被突厥大军围住,心中又是一紧。猛然坐起来,看着探马道:“你且详细说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探马低头,就把罗艺与突厥的战事说了一遍。那突厥与罗艺刚刚交锋,前锋就全部退走,罗艺率领军兵追赶上去,却不想中了突厥埋伏。全军上下数千人,被近十万突厥大军团团围困在野外。后方官兵几次救援不成,反而折损了不少人马,总兵官见事情不妙,就坚守要塞不出。又派出探马回到涿郡禀报,请求涿郡这边尽快予以援助。
秦氏听了,微微皱眉,略想了想,就说:“你暂且歇息一日,明天一早你就回去告诉你家将军,就说涿郡这边救兵星夜即来。”
顿了顿,秦氏又说:“今天这番话,谁也不能外传,若是传了出去,当知家法如何。”
探马急忙叩了个头,说:“主母放心,小的知道轻重,这些事情一定不会说出去。”
看着探马离开,秦氏微微皱眉,心中事情反复搅扰不休,一时间觉得头痛无比。又过了片刻,秦氏低声说:“告诉下面,准备兵马,明日一早,随我一起去前线救了老爷出来。”
那秦氏乃是前朝北齐大将军之后,也是个有文有武的女中英雄。当年罗艺与她初到涿郡时,两人联手,连杀二十八名燕山各路盗匪头领,一时间在涿郡名声大噪。听见自家老爷出事,当下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先把老爷救出来再说。救出侯爷,一切都还有转机,若是侯爷就此失散,燕山这边只怕会发生大大的灾祸。
与秦氏一起嫁到罗艺家的长房丫鬟,跟随自家小姐多年,听了秦氏的话,没有半分犹疑转身就要出门。恰在此时,忽然听见侧房里一个少年的声音传了出来:“母亲何须担忧,这等事情,乃是孩子我来做的,母亲只管在家中静候佳音便是。”
说话间,一个少年从侧屋里挑开帘子走了出来。只见这个少年全身上下一身绸缎,头顶带着一个珠帽,脸上粉扑扑的,说不出的清秀可爱。
见到这个少年,秦氏勉力一笑,道:“你这孩子,只管在家好好读书,莫要操心大人事情。”
这个少年不是别人,正是罗艺与秦氏之子,唤作罗成,今年只有一十六岁。因为罗艺老来得子,因此平时十分溺爱,就连秦氏平时也不舍得打骂呵斥。倒是这个罗成也是个极其聪明的,从小就十分懂事,罗家家传武艺,早已被罗成学得烂熟。至于学问兵法,罗成也颇有所知,平时也喜欢学些其他学问,因此一家上下,倒也和睦融融。
听见秦氏的话,罗成上前一步,说:“母亲这话大大不对,所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父亲若是有事,我这个孩子又怎么能够置身事外?孩儿虽然年幼,却也懂得些兵法,那些突厥人马,只怕要做的就是调虎离山哩。”
顿了顿,罗成又说:“现在涿郡人心浮动,母亲若是再离开,被那些奸细暗中作乱,两边起火。再让那突厥派遣一路奇兵,到了涿郡里应外合,把涿郡陷了,到时又该如何是好?”
秦氏听了,眼中神采黯淡,道:“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你父亲孤悬敌阵,若是不能及时救出他来,更是大大不妥。两相比较,唯有先救了你的父亲出来,后面再徐徐打算。”
罗成听见,急忙说:“母亲此言差矣,所谓上阵父子兵,就算是救我那父亲出来,也不用你去。该让孩儿前去,不消数日,定能将父亲搭救出来。”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