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认为文明冲突的本质乃是以宗教为背景的泛化民族之间的冲突,这是对文明冲突的一种有深度的解读。本书还对宗教民族主义进行了专题分析,指出它是世俗意识形态淡化和民族文化认同强化的产物。本书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民族宗教根源作了揭示,批评了一神教保守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强烈排他性所带来的危害,指出民族宗教对话是解决民族宗教冲突的惟一道路。本书最后部分论述中华文明可以为世界宗教对话做出应有的贡献,包括它的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理一分殊的哲学智慧,忠恕之道的全球伦理,多元参与的宗教实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族宗教关系的社会理论考察/民族宗教学研究成果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张践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认为文明冲突的本质乃是以宗教为背景的泛化民族之间的冲突,这是对文明冲突的一种有深度的解读。本书还对宗教民族主义进行了专题分析,指出它是世俗意识形态淡化和民族文化认同强化的产物。本书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民族宗教根源作了揭示,批评了一神教保守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强烈排他性所带来的危害,指出民族宗教对话是解决民族宗教冲突的惟一道路。本书最后部分论述中华文明可以为世界宗教对话做出应有的贡献,包括它的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理一分殊的哲学智慧,忠恕之道的全球伦理,多元参与的宗教实践。 内容推荐 宗教与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宗教问题引发的民族冲突,成为当代世界重中之重的热点问题。本书试图对民族、宗教两大范畴进行解析,从而解释不同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环境下对民族关系的具体影响。 第一章研究了影响民族宗教关系四大文明要素,即民族、国家、宗教、意识形态。第二章阐述了研究民族宗教关系的四个重要维度,即民族、宗教、经济、政教关系。第三章研究农牧经济时代不同宗教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即多神教和一神教两种宗教类型,对于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第四章主要研究工商经济时代的民族宗教关系。这一时期宗教对民族问题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四种差异极大的民族国家模式。第五章研究了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宗教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形成的宗教民族主义中,有两股势力影响最为巨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就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21世纪的民族宗教冲突,不能用一方战胜另一方的方法求得解决。出路只能在于各种宗教之间的充分对话。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化,可以为世界的宗教对话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 目录 总序 序 引言 第一章 影响民族宗教关系的四大文明要素 第一节 民族是人群共同体的认同方式之一 一、民族是一种隐性的、非组织化的共同体 二、民族认同的内在缺陷 三、民族(nation)并非全是近代社会的产物 第二节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组织状态 一、国家也是民族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二、国家是处理民族矛盾的机构 三、国家是构建当代国际社会秩序的基础 第三节 宗教是影响民族认同的重要的文化形式 一、宗教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二、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相互关系 三、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都具有终极性 第四节 意识形态是国家运行的指导思想 一、意识形态的性质 二、宗教曾经是古代国家普遍使用的意识形态 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近、现代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 四、民族主义是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 第二章 研究民族宗教关系的四个维度 第一节 民族的维度 一、原生性民族 二、衍生性民族 三、复合性民族 四、泛化性民族 第二节 宗教的维度 一、单一神教 二、多神教 三、一神教 四、泛神教 第三节 经济的维度 一、渔猎经济 二、农牧经济 三、工商经济 四、全球化经济 第四节 政教关系的维度 一、神权政治 二、神学政治 三、世俗政治 四、宗教原教旨主义 第三章 农牧经济时代影响民族认同的两种宗教文化类型 第一节 多神信仰和多元求同的文化模式 一、多神信仰是世界原生性宗教中的普遍现象 二、多元求同的思维模式与宽容的宗教观 三、多元的文化观和开放的民族观 四、吸附型文化模式与文化盆地的民族融合现象 第二节 一神信仰与一元别异的文化模式 一、亚伯拉罕系一神教的产生与发展 二、一神教与排他性的宗教观 三、宗教排斥与一元别异的思维模式 四、一元的文化观与单一的民族观 五、输出型文化模式与文化高原的民族冲突现象 第三节 弱组织型宗教对民族国家形成影响较小 一、多神教、泛神教和弱组织型宗教 二、主从型的政教关系及其宗教的辅政作用 三、中国社会的宗法性决定君主权力的强化 四、强势政权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凝聚 第四节 强组织型宗教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一神教、全民信教和强组织型宗教 二、依赖型的政教关系与权力争夺 三、教权强化不利于君主专制国家的形成 四、政治权力二元化不利于民族的凝聚 第四章 工商文明时代影响民族关系的四种国家模式 第一节 欧洲国家“一族一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 一、欧洲民族国家在反封建和反神权的启蒙运动中形成 二、“在谁的地方,信谁的宗教”成为建构民族国家的一种模式 三、“一族一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适应了现代化的需要 四、“一族一教一国”模式留下了民族分裂的种子 五、一神教仍然是民族扩张的合法性依据 第二节 西方民族国家模式与伊斯兰“多族一教一国”模式的冲突 一、中东地区民族国家产生的复杂历史背景 二、伊斯兰民族主义运动与“一族一国”模式的实行 三、现代化进程的挫折与伊斯兰教的复兴 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多族一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 五、泛伊斯兰主义对民族国家的正负作用 第三节 印度在西方民族国家模式与“多族多教一国”模式之间徘徊 一、印度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二、印度民族主义与“多族多教一国”模式 三、印度教民族主义与“一族一教一国”模式 四、印巴分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矛盾 五、宗教、民族矛盾严重影响了印度现代化进程 第三节 中国正确选择了“多族多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 一、多神信仰有利于形成多元民族认同 二、泛神论的文化传统使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没有宗教性 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国家模式 五、社会主义为民族凝聚提供了新的社会基础 第五章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宗教关系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造成的巨大社会影响 一、全球化对民族宗教关系形成的双重效应 二、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体制形成严峻的挑战 三、“文明冲突”的本质——以宗教为背景的泛化民族冲突 第二节 宗教民族主义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一、意识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凝聚力的弱化 二、西方政党体制经常成为民族分离的工具 三、宗教复兴的复杂社会背景 第三节 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成为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 一、基督教保守主义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思想基础 二、一场谁也打不赢谁也不能赢的战争 三、民族宗教冲突对我国安全造成的影响 第四节 宗教对话是解决民族宗教冲突的惟一道路 一、多元宗教对话与多民族和谐共生 二、中华文明可以为世界宗教对话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