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颜一烟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颜一烟编著的儿童中篇小说《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描写了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个小战士的战斗故事和成长过程。苦命孤儿小江不堪地主虐待,逃了出来,经过一番曲折的过程,终于参加了抗日联军,并出色完成了许多战斗任务。小江的机智勇敢,深受战士们喜爱,大家亲热地叫他江副官。经过同志们和大皮靴叔叔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小江成长为优秀的抗联小战士。小说场面描写紧张激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内容推荐

颜一烟编著的这本《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讲述了:

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林海,活跃着一支爬冰卧雪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8岁的小主人公姓江,爸爸被日本鬼子抓走,妈妈也被踢死。小江被迫当了长工,给地主放马牧羊。他刚长得高过马肚子,就当了“马倌”。因为成天在山里跑,他磨练出了一身胆量和打野物的本领。后来,小江不堪地主虐待,逃进了深山老林里,与野兽为伍,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抗日联军的指导员“大皮靴”叔叔将他从虎口中救了下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小江终于成为了一名抗联小战士。小江机智勇敢,深受战士们喜爱,特别是他找野物的本领,为部队解决给养问题帮了不少忙,大家都亲热地叫他“江副官”。“江副官”和同志们一起活跃在雪山密林间,出色地完成了许多战斗任务。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大个子班长牺牲了,“大皮靴”叔叔也被打断了脚。为给亲人和战友报仇,小江把八九百鬼子的“讨伐队”引上了“迷魂阵”狮子峰……《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并被改编成电影《烽火少年》。

目录

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

作者介绍

试读章节

我们的小马倌,姓江,生长在东北农村,是雇农的儿子。他祖祖辈辈受大地主的残酷剥削,真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三天两头揭不开锅……这都不说,到了他爸爸妈妈那一辈,地主的剥削更残酷了,都说:扛活儿的“吃的是猪狗饭,受的是牛马苦”,其实呀,地主家的猪狗比扛活儿的吃的好得多,地主家的牛马比扛活儿的享福得多啊!猪狗还能吃得着粮食,牛马病了,地主还着急地请兽医来给治;可是,扛活的呢?一年到头,吃糠咽菜,累病了甭说地主给治,跟他支几个工钱自己去买点药都不行呀!

可是,就是这样的苦日子,也过不长!

日本鬼子到村里来抓“劳工”。地主、狗腿子、汉奸们一合计,就把江大爷送去当“劳工”了。

江大娘哭着叫着,死拉住不放,一个日本鬼子骂了声:“八格牙路!”一脚就把江大娘踢出去老远。

地主哈哈地笑着向那些哭哭啼啼的家属们说:“哭什么呀?上鹤立岗背煤,给你们挣金子回来,那还不好呀!”

鬼子、汉奸们连打带骂,赶着那些“劳工”们出发了。

我们的小马倌,那时候才只有八岁,他也哭着喊着不叫鬼子把爸爸拉走。可是,他的哭叫,又顶什么用呢?……他一直跟着爸爸出了村。

爸爸说:“好孩子!别哭!鬼子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回去好好照顾妈妈吧!告诉她别难受!有报仇雪恨的那一天!”

直看着鬼子们押着爸爸走得没影了,他才回到村子里来。可是,一走进自己的小马架,他就怔住了!

在又低又暗的小马架里,妈妈躺在炕上,刘大婶坐在旁边,低着头直擦眼泪。

他一下子就扑了过来,爬到妈妈身上,急叫着:“妈妈!妈妈!”  大婶说:“妈妈叫鬼子给踢坏了!”

“妈妈,妈妈……”

妈妈慢慢睁开了眼睛,拉住了他的手,看着他,半天,半天,挣扎着说出来一句话:“好孩子!报仇……”眼睛闭上了,从此再也没有睁开。

眼泪一滴滴地落在了妈妈的身上,他想着爸爸,想着妈妈,嘴里翻来覆去地说着这两个字:“报仇!报仇!报仇……”

为了小马倌的名字,以前这两位老人商量过不止一回了,爸爸说:“一定给孩子起个大富大贵的学名,穷死累死也得供孩子念书,将来得个一官半职,也给老江家改换改换门庭啊!”妈妈说:“得起个大吉大庆的学名;不求中状元做大官光宗耀祖,但求吃口舒心饭,不讨这个眼下食啊!”可是,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把这个“学名”商量好啊!就……

我们的小马倌,就是这样,连个“学名”都没有,村子里,大人小孩就都管他叫“小江”。

比豺狼还狠的地主,连八岁的孩子也不放过,还要在小江的身上榨油哩!

地主把小江叫了去,拿着厚厚的一本账簿,指着一个地方向小江说:“这是你爸爸欠我的钱!——父债子还,拿来吧!”

小江不认识字,可是,他光知道地主欠爸爸的工钱,多会儿也没听爸爸说过欠地主的钱呀!他就摇摇头说:“我没钱!”

地主说:“那你就以身抵债,到我家当长工来吧!”

八岁的小江,刚识数,刚能数过来猪的数目,赶出多少头猪,能如数赶回来,就当上了“猪倌”——给地主家放猪去了;刚能记路,钻进了那九道岭十道弯的山林里刚能对付着回来,又当上了“羊倌”——爬山越岭地给地主家放羊去了,他长得刚高过地主家那匹大洋马的肚子,就又当上了“马倌”——满山遍野地跑着给地主家放马去了!

P3-5

序言

大约三年前,我就知道中共党史出版社打算尝试出版儿童读物了。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党史社的编辑朋友曾屡次向我咨询有关儿童文学丛书形态和联系版权事宜,已持续两年多了。现在,编辑朋友给我发来了这套儿童文学丛书的作者名单及其作品篇目。看来,这套书终于要以“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的形态集合起来,呈现给儿童读者了。

还别说,“儿童文学红色经典”这套书,还真适合中共党史出版社来重新出版。难怪当初党史社的编辑朋友与我联系有关事宜时,谦逊而恳切,还显得信心满满。这套丛书的三个关键词“红色”、“经典”和“儿童文学”,也确实值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编辑同行们不断尝试,并且有所作为。

红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含义和指向是明确的。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也象征着爱和奉献。在我们国家,红色当然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有关。红色者,用以隐喻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价值取向,当然是积极向上,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中共党史出版社,本身就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为名称的出版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共历史和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教学、宣传服务,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中国共产党成立迄今90余年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举世瞩目;而中国共产党曾经的失误和挫折,也是尽人皆知。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李忠杰语)同样道理,中共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出版资源,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也是红色文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党史社确实可以有所作为的。

“红色”续接“经典”,表明丛书策划者们除了注重作品的内容、主题、价值取向,而更在意所选的这些红色作品是否都经历过历史的检视和时间的考验,更在意所选的这些红色作品艺术品质是否上乘,是否经得起读者的咀嚼、品评和回味。

何谓“经典”?老实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未必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我想,但凡称得上经典作品的,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素吧。比如,典范性、普适性、独创性和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典范性——作品的艺术提炼高度概括。其文学诉求提升了人类认识的高度,揭示了人生的真谛,预示着某种趋势的终极走向。普适性——能够穿越时空,触及、思考和呈现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在拥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的同时,又具有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渗透着对人类、民族和个人生存与命运的深层关切,揭示人类精神探索的历程,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力量。独创性——文学作品最宝贵的是个体的独创性。没有千千万万个个体作家的独特创造,就不可能有整体文学的发展。即使是相同的母题、相同的题材、相同的叙述背景,没有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发现,也不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经典。人类情感的共通性——无论种族、地域、文化有多少差异,人类基本的欲望、渴求、认知、感受是共通的,对于诸如母爱、善良、友谊、苦难、坚强、战争、和平、幸福、罪恶等人类普遍性命题的基本价值评判是相同和相近的。真正的好作品、经典作品,必定内置了人类心灵共鸣的密码,必定含纳、承载了人类情感的张力,简单说,必然是体现着人类之真、人性之善、人生之美。

当然,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对经典作品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呈现过程。有些曾经被称为是经典的,现在已不再是经典;而有些在当时并未被视为经典的,又被后人誉为经典。这是常有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也是相对的。

把“红色”、“经典”与“儿童文学”放在一起,显而易见,希冀的是以儿童文学的方式,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历史文化熏陶。

在我国,红色儿童文学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学书写,目前流传下来的红色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初期这几个特定历史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适读儿童少年的文学作品。而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乃至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然还有更多更新更好的作品,尚待我们发现和推介。

红色儿童文学创作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创作者之多,创作面之广,风格之多样,影响之大,读者之众,蔚为壮观。涌现出了众多优秀小说家,比如华山、徐光耀、王愿坚、管桦、刘知侠、李心田、颜一烟、萧平、邱勋等。红色儿童文学创作的另一个小高峰出现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代表性小说家有颜一烟、张品成等。时间进入21世纪,还有一批青年作家开始红色儿童文学创作,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考虑到精品需要相应的时间筛选,本丛书除张品成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作品,其余作品均创作于距今四五十年以前。

但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皆称得上是红色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可谓部部有影响、篇篇有特色。许多作品在当时不仅家喻户晓,而且作品的名字本身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比如,中长篇小说中的《小英雄雨来》(管桦)、《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颜一烟)、《微山湖上》(邱勋)、《小兵张嘎》(徐光耀)、《闪闪的红星》(李心田)等,短篇小说中的《七根火柴》、《后代》、《党费》、《普通劳动者》(王愿坚),《三月雪》、《海滨的孩子》(萧平),《真》、《永远的哨兵》(张品成)等。

我们这一代人,有许多都是读着这些作品成长起来的,这些作品,已经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而事实上,这些红色儿童文学作品以自己特有的艺术质地感染着读者,影响着读者的情感生发和品格养成,也必然影响着读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今党史社重新出版这些作品,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相信这些经历了时间检验的红色儿童文学,能够赢得今天青少年们的喜欢。期待党史社的编辑同行们,以此为起点。不断尝试和努力,除了整合梳理经典作品,还能逐步发现梳理和组织编辑红色儿童文学新作品,让红色儿童文学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充分发挥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的积极作用。

2013年6月16日杭州青春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3: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