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是谁?他是人生架构师,19岁写下50年计划,至今都在兑现;他是行动体验派,他信奉:活着要么真干,要么滚蛋;他是疯狂冒险家,在泡沫破灭后大举投资互联网企业;他是草根企业家,白手起家,独创25字“孙孙兵法”经营软银30多年。
李洋著的《投资自己的梦想(孙正义的人生哲学)》结合孙正义的人生经历和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他打破常规的商业创新能力、超群的行动力、超具前瞻性的战略部署能力,以及独特的经营策略,为年轻的创业者和投资家提供了最具指导性的职业忠告,力图帮助人们能从眼前的生意中看到未来生意方向和发展前景的卓越。
孙正义是著名企业家,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孙正义在李洋著的《投资自己的梦想(孙正义的人生哲学)》中无保留地讲述创业人生,分享“人生五十年传奇规划”、千亿级公司的经营智慧;讲解互联网思维下的投资趋势、大数据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发展方向;公开300年愿景下的接班人如何实现世代进化、团队开放式建设、培育完整的企业群生态等重磅内容。
世界商业思想史诚恳之作,只言片语,价值千万。
75岁的时候可以干什么?是在和病魔做斗争,还是觉得“人生已经没有什么意思”而苟延时日,得过且过?“橙王”褚时健告诉我们:还可以种橙子。曾经的烟草大王,在7l岁时身陷囹圄,几年后75岁的他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二次创业,在云南包垦2000亩荒山,10年耕耘种出励志褚橙,成为一代橙王。褚橙的掌门人褚时健让原本不起眼的橙子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元初食品的陈启明先生这样评价他和褚橙:“褚时健是故事,褚橙是鲜活的人生,也是一个八十高龄的老人对生命的思考,更是一个大起大落的男人奉献给时间的产物。”而这看上去酷炫无比的人生,背后正是褚老敢于不断尝试的精神。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手拿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又把邻村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主人,为她取名杜尔西内亚。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沉浸在漫无边际的幻想中,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最后辗转回到家乡时,他一病不起。
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一篇论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论文中说:
“世界上的人只有两种,不是堂吉诃德型的,就是哈姆雷特型,堂吉诃德型的人充满理想主义地向前冲,而哈姆雷特型的人则老实地原地踏步、畏畏缩缩。”
很显然,原地踏步不是孙正义的个性,否则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在他看来,人生就是要往前冲,勇于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只有试过才知道行不行,孙正义在面对问题时,口头禅就是:“我试试看。”
1974年2月,孙正义只身一人前往美国加州,开启了自己的追梦之旅,而在美国的4年时间可以说是孙正义的“试错时间”。身在异国他乡的孙正义,没有人能够帮他,唯一走下去的办法就是不断尝试。
在刚到美国的日子里,孙正义过得并不快乐,因为他听不懂英语,而自己的“日式英语”也同样没有听众。不过,语言从来就不是沟通的最大障碍。面对语言不通的困境,孙正义没有选择寻找“组织”,认识一些在美国的日本人,而是逼迫自己人乡随俗,生活中坚决不说一句日语。
很快,孙正义甩掉了“蹩脚的英语使用者”这一标签,能够流利地进行英文对话、交流。如今,孙正义的英语口语尽管还带着不明显的日本口音,但在日本国内已属于英语说得极好的那一类人。
其实孙正义之所以热衷于尝试,除了受到家人、老师、文学作品的影响外,生物课上的一次白鼠实验也让他受到极大的震动:一定不要放弃,要勇于尝试。
在那堂生物实验课上,老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水池中心。这个水池面积较大,但凭小白鼠的能力是可以游到岸边的。小白鼠落水后,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发出“吱吱’’的叫声。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小白鼠借此判定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自己到水池边沿的距离。它尖叫着转了几圈以后,不慌不忙地朝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游到岸边。
实验进行到这一步,尚未结束,老师又将另一只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不同的是,这只小白鼠的鼠须已经被剪掉。小白鼠同样在水中转着圈子,也发出“吱吱”的叫声,不过由于作为探测器的鼠须不复存在,它探测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无法判断自己能否游出去,只能原地转圈。几分钟后,筋疲力尽的小白鼠沉至水底,淹死了。
关于第二只小白鼠的死亡,生物老师这样解释:鼠须被剪,小白鼠无法准确测定方位,看不到其实很近的水池边沿,以为自己无论如何都游不出去,因此,它放弃了一切努力,自行结束了生命。
生物老师最后得出结论:在生命彻底无望时,动物往往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叫“意念自杀”。被剪掉鼠须的小白鼠丧生于水池,但不是被水淹死的,而是被那“无论如何都游不出去”意念淹死的。
在之后的岁月里,孙正义记住了这个故事:待在原地无异于等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尝试,即使看上去是那样的“不可能”,但这个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奇迹。
P002-004
愿和你们一道成功
2014年11月19日,为期3天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马云、孙正义、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等一众中外互联网大佬齐聚一堂,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上千名财经领袖共议全球化背景下的互联网发展和未来趋势。
孙正义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个人演讲,演讲中的两个关键词就是云技术、物联网。在孙正义看来,虽然今天每个人一般只有手机、PC两个移动设备,但是到2020年的时候,每个人被连接的设备将达到1000个。
在演讲中,孙正义给予创业的年轻人极大的鼓励,并与他们分享了自己30余年的创业历程和投资心得。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孙正义,我不禁想起他创办软银,屡败屡战的向上荆棘路。
这些年,我见过不少创业者,很多创业者都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打转,难以自拔。
刚创业的人可能在为资金、设备发愁;拿到天使投资的人可能还在摸索当中,他们也许只看到大趋势,具体的切入点并不清楚:哪怕是手握明星产品的创业者,他们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产品在获得短暂高速增长后,迅速跌入乏力期。
看上去这是单个创业者的问题,其实他们的困境是有共性的。
除了创业者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向成功的创业者,尤其是向“九败一胜”类的创业者学习,是避免走弯路的重要方式。“久病成良医”,创业路越崎岖,创业者的经验就越丰富。
本书的主角——孙正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因为他在创立软银的过程中很有些“多灾多难”的味道。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于日本佐贺县鸟栖市。因为身上的韩裔血统,孙正义遭到当地人的排挤。后来他想贷款创业时,也因为“出身不正”被银行拒绝。
1969年,年仅12岁的孙正义首次进行“商业创业”——帮助父亲盘活濒临倒闭的咖啡店。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期间,孙正义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在没有资金、设备、技术的情况下,孙正义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袖珍语言翻译机。
1981年,学成归国的孙正义创建了Soft Bank(软银)。就在软银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孙正义被告知罹患重病,生命不超过5年。
十多年打拼,孙正义终于在1994年让软银成功上市。之后孙正义发起了一场疯狂的收购活动,短短几年内,孙正义在全球投资了超过450家互联网公司。这看上去很光鲜,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999年,互联网经济开始逐渐失控。纳斯达克指数如实地再现了泡沫破灭的过程:从2000年3月10日的5050,到3月15日的4580,短短6天时间内,纳斯达克就损失了将近9个百分点。
萧条过后,满地都是破产的互联网公司“尸体”,孙正义投资的公司也损失惨重,软银股价一度下跌到只有原来的1%,孙正义也是负债累累。创业20载,孙正义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起点。
如何再出发?
在同行纷纷跳水离开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孙正义的选择是继续待在“坑里”。
峰回路转。伴随互联网行业再度起飞,经过多年蛰伏的孙正义终于在2014年9月19日登顶日本,实现了儿时“成为全日本第一的企业家”的梦想。
半生浮沉,孙正义在创业道路上跌倒了无数次,连他自己都说:“我所做的事情绝大部分都失败了,包括投资的公司。”他就像一本“犯错给你看”的活教材,用他遭遇的各种困难向后来者讲述创业路上的“暗箭明枪”。所以,本书不是英雄的赞歌。
孙正义是个乐于帮助年轻创业者的人,不管是在推特(Twltter)上还是软银学院的公开直播会上,孙正义从不会私藏自己的“创业秘籍”。面对中国创业者时,他说:“中国给我提供了最多的机遇,我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小的、年轻的公司,只要你们有热情、有激情、有梦想,我愿意支持你们。”
2010年,东京汐留软银大厦的25层,我有幸参加了“软银新30年愿景发布会”。在长达2小时40分钟的公开演讲中,孙正义首次回顾了过去30年,展望了未来300年,将自己30余年的经营哲学分享出来。
四个感悟
孙正义向听者讲述了4个感悟:
1.穷人的孩子未来也不一定打败仗
出身不好,虽然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也能锻造一个人的抗压能力。在逆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变成适应性强、坚持不懈且无所畏惧的人。
讲到与奶奶的事的时候,孙正义说:“是奶奶一手把我养大的。奶奶教会了我做事不为名与利,做人常怀感恩之心。”
2.刚开始时谁都没有方向
“我在离家很近的福冈县大野城市创立了软银公司,当时公司位于一个连空调都没有的陈旧建筑的二层。”孙正义表示,尽管自己在入行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但其实刚开始时依然很迷茫。没有方向不要紧,关键是不能停下来。
3.最重要的25字经营精髓
孙正义表示他的投资管理真经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
“我在病榻上养病的时候看了《孙子兵法》,并将它运用到软银的事务中。”
道天地将法 理念
顶情略七斗 愿景
一流攻守群 战略
智信仁勇严 品德
风林火山海 战术
这就是软银人人熟知的“孙孙兵法”。
孙正义从《孙子兵法》中得到了经商智慧,并提炼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商方法。除了最后的“海”战术,其余都来自《孙子兵法》。按照重要程度,孙正义将这25个字排成了方阵,并在每一排后面加以简略说明。
4.软银新30年愿景
软银将通过信息革命,致力于全人类的幸福;
力争成为全球前十的企业;
软银集团旗下资产超过200万亿日元等。
孙正义认为如今的他已经不再被金钱、名利等外物羁绊,只想为大多数人做一些事情。
“像奶奶一样,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做事。”
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在不知不觉中结束。孙正义像个布道者,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思考。
四种思维
如果说稻盛和夫是哲学式经营,孙正义则更侧重新思维经营,在多年的观察研究后,我将其概括成4种思维。
1.爆炸性思维 孙正义认为,以往的工业文明,在整合产品加工链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思维模式。“原材料一粗加工一半成品_深加工一成品”这样的链式生产线,导致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也会采用同样的方式。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人们会选择“因为一所以”的单向思考模式。
但是在信息爆炸的当下,这种思维模式明显失去了优势。因为信息太过丰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太多。继续做“单细胞生物”的下场就是连自己为什么失败都搞不清楚。
转换思维模式是跟上时代变化的必然选择。所谓爆炸性思维,就是以自我大脑为中心,向外辐射链接各个信息点。不论是在起步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能做到对外界万事万物了然于胸。最后的选择自然是综合各种变量后的“最优解”。
2.银河系思维
近几年来,软银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行业,投资地域也不再局限于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业务拓展至新能源、影视、智能机器人等行业,触角伸向印度、东南亚、欧洲等地域。一个企业全面铺开,要么是盲目自信,要么是有深厚的积淀。
在互联网行业深耕细作了30多年,孙正义从漫天繁星中得到启示:不能只有一颗恒星,而是要组成银河系。在软银的银河系中,软银、雅虎、阿里巴巴等大企业就是最亮的几颗恒星,其他企业则环绕着它们。既然要构建银河系,就必须处理好每颗星之间“离心力”“吸引力”的问题。离得太远,失去了互补优势;离得太近,又会产生生理排斥。这其中的“度”要拿捏到位。
3.外流河思维
所谓外流河思维,就是要做连通大海的水系,不做堰塞湖;要做汇集涓流的大河,不做没有源头的死水。
企业开放是当下的热点。孙正义理解的开放不单单意味着对外开放,企业更要有“内聚”的特质。不管是客户、资源、同行还是技术、资本、人才,软银要做的永远都是把最好的精华吸引到身边。
4.品种进化思维 不断迭代进化,才能找到最优秀的种子。一家想要存活300年的“老店”,不仅需要渡过眼下的困境,还需要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而很多挑战是无法预料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留下“学习”“进化”的DNA。
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一个成功的企业也要有随着时代变革,改变自身的能力与勇气。一个世代的改变叫作学习,譬如孙正义领导软银期间做出的各种转变;而跨世代之间的变化叫作进化,譬如下一届领导者改变曾经的某些政策。只有保持学习、进化的基因,才能不被历史所拘束,根据时代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回首这些年来对孙正义的关注,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不少创业精髓。如今,孙正义也因为马云的关系,逐渐走入国人视野。对所有正在创业、即将创业的人,他可能是学习的对象、未来的对手、合作的伙伴,但一切还需从研究他开始。
孙正义大智若愚,从不说废话。
——阿里巴巴创始人 马云
孙正义和我一样都是冒险家。
——微软创始人 比尔·盖茨
正义,你疯了吗?我们都还没和任何人谈iPhone,不过你很有眼光,你是第一个来找我的。这个产品非你莫属。
——苹果创始人 乔布斯
我基本上不相信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因为见过太多不靠谱的人了。但是孙正义是唯一的一个能够给我踏实感觉的经营者。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远比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多。
——优衣库总裁 柳井正
孙正义转眼之间就创造了一个国际互联网帝国,他正着手实行自己的300年商业计划,不愧是国际互联网之王。
——美国《福布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