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采绿(追寻自然的灵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涂昕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清明那天天气意外放晴,一家人准备去爬山。小姨摊了饼,我们切了香肠腊肉,备了凉拌豆芽,打算到山顶野餐。上山途经大片农田,我一路兴奋地学习指认各种农作物。生平第一次见到大葱开的花,从未料想这般朴素日常的田间小菜,所开之花竟如此玲珑剔透,高兴得冲着一行人大叫大嚷,老妈鄙夷地说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碰巧同行的一位化着大浓妆、穿红着绿的农村妇女对我妈说:“你家丫头算不错咧,这年头我们农村的娃儿都睁眼瞎啦,你让他去扯窝蒜苗,他给你拔一把火葱(土话,就是小葱)回来!”

我凑近葱花细看,一只放踵珂弄蝶也过来凑热闹。它将自己又细又长的口器深入花心,不慌不忙地吸食花蜜。这种弄蝶其貌不扬,全身深棕色,只有前翅生了零散的几点白斑。再走几步,看到另一株葱花上停着一只漂亮的拟彩虎蛾,前翅黑色作底,饰以米白色的不规则圆斑,后翅杏黄底上配黑斑两对,与末端扫出的几抹黑相互呼应。

路边野地开满金色的蒲公英,花朵低伏在地面,却把结出的果实高高地送向蓝天。这洁白得近乎透明的小绒球圆润精致,四面辐射的线条,像钻石在放射光芒。虽然知道它们的心意所钟正是远行,但我还是希望这个完美的小球能多保留一段时间,所以走过时都轻手轻脚、凝神屏息。

一只棕头鸦雀在刚刚发芽的柳枝上跳来跳去,发出“喳喳喳”的叫声。这鸟儿小头小脑,一身浅棕色的羽毛,小豆眼黑溜溜的。别看它身个儿细巧,胆量还挺大,人走得很近了都不急着飞远,顶多从一个树枝换到临近的另一个树枝。

对面绿树上飞来一只黄臀鹎,在密叶缝隙中东张西望。它头顶黑色,脸颊和肚腹米白,背脊和翅膀则是浅棕色。至于“黄臀”,应该指的是尾巴下面那一片金黄的羽毛。它个头比棕头鸦雀大不少,性情却羞怯异常,稍有动静就躲得飞快。高兴的时候,头顶的羽冠会耸成一个尖尖,像戴了顶顽皮的小帽子。

路过田坎里一段豌豆花架,看青翠的藤蔓顺着竹竿蹿成了一片绿墙,粉红色的豌豆花轻盈快活地点缀其间,无端让我想起废名关于“拣柴”的一段奇异文字,乡间日常生活到了他笔下就诗意横出:

……小时喜欢乡间塘里看打鱼,天旱时塘里的水干了,鱼便俯首即是,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喜欢看落叶,风吹落叶成阵,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喜欢看河水,大雨后小河里急流初至,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喜欢看雨线,便是现在教纯读国语读本,见书上有画,有“一条线,一条线,到河里,都不见”的文句,也还是情不自禁,如身临其境,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喜欢看果落,这个机会很少,后来在北平常常看见树上枣子落地了,但其欢喜不及拣柴。明月之夜,树影子都在地下,“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见着许多影子真个独自多起来了,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每次抒情冲动一涌上来,第一反应便是克制。我并不愿意把乡村生活概念化、理想化,流于文人式的空想;尽管我没有真切的乡村生活经验,但常识还是有的。对过分渲染田园牧歌情调所可能包含的偏见,我并非没有警惕,所以赶紧打住。虽然内心深处亦认同——一人生如梦’,不是说人生如梦一样是假的,是说人生如梦一样是真的,正如深山回响同你亲口说话的声音一样是物理学的真实。镜花水月你以为是假的,其实镜花水月同你拿来有功用的火一样是光学上的焦点,为什么是假的呢?”(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P32-34

目录

目录

自序

三月采绿:春的消息

如期而至的春风

早春的花儿爬藤上树

野地花信

小生灵的动静

四月采绿:虎耳草及其他

清明爬了一整天山

四月的植物园

终于识得虎耳草

每天的陪伴

空气里香气渐浓

五月采绿:初夏

藤蔓植物遍地牵延

夏花朵朵开

燃烧的花儿

花也上树了!

初夏的好果子

树枝的疏忽

六月采绿:把六月夸奖得和水滚着那么热

把六月夸奖得和水滚着那么热

细数六月花

还有草木与果实

到山上去吧!

我睡着了就变成一个蘑菇,醒了就变成一只瓢虫

七月采绿:忧郁的热带

热带是绿色的,也是彩色的

听海,看海

藏着森林的城市

芳香的土地,忧郁的热带

八月采绿:华美的夏天,除了漫游我们还能做什么

无数个上午的游荡

午后的空气,蝴蝶施过魔法

傍晚的天光,还有夜幕下的奇妙之声

夏日走过山间

九月采绿:另一座城市的 “博物学地图 ”

重返校园,很多的植物

终于去了中山植物园

对折的情书,送给即将离去的夏天

十月采绿:秋风带来了什么

秋风也能吹开花朵

花谢了,你还认得我吗

轻盈的气息

十一月采绿:野苹果成熟的季节

深秋的树

苹果的故事

十二月采绿:初冬的童心

蓝天与阳光,还有变色的叶子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温室里的童心

一月采绿:你遇到过精灵吗

家乡的冬天

通晓植物灵魂的人

二月采绿:春天还有多远

是终结,也是开端

鸟儿为什么歌唱

春天的记忆和愿景

序言

“我歌唱草药,歌唱苹果,但是心灵的创伤,我不想说。”据说这是比约克在接受她主演的电影《黑暗中的舞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我很多年前在某篇随笔里看到,至今不忘。这句子用在那部残酷的电影上恰当极了,但假如用来比附我写《采绿》的心境,则显得夸张了些。我在一个算得上幸福的环境中长大,虽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成长的种种烦恼,但过后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能要经历和面对的,所以实在也谈不上有多少“心灵的创伤”。之所以开头就写下这句话,是因为从中感受到了一种豁达健朗的精神——不将心力和情感局限于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中,而能放眼一己之外那些开阔旷远的存在,这是我喜欢的人生态度。当年读冯至的诗,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在我的理解里,歌唱草药和苹果,是心灵通向“大的宇宙”的途径之一。

我原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记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大自然里遇见的各色生灵,但实际的过程持续了两年多。头一年遗漏的细节,第二年补充;头一年拍下的照片不够满意,第二年重拍;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和小动物,就回来查找五花八门的图谱,上论坛请教各路高人。我常常怀着类似于福尔摩斯探案的心情,细细观察蝴蝶翅膀上精美繁复的斑纹,分辨鸟儿一雌一雄在羽毛的色泽上有着怎样微妙的区别,或是比照同科属的几种外貌接近的植物在花序、叶形、茎干走向上的特点。

有朋友对我说,爱好自然应当不求甚解,过于较真反而没有趣味且有损文章韵味,这或许有道理。然而当我开始提笔描述身边的花草树木、飞鸟虫鱼,一个越来越强烈的体会是,大自然之美妙的核心,就在于它的多样性。正是在大自然的多样性当中,我感受到了无限的诗意;或者准确地说应该是,生命的诗意,蕴藏在多样性之中,生命,蕴藏在多样性之中。这就是我愿意不厌其繁地絮叨自己所见的每一种生物、每一处细节的原因——细辨万物差异,是在领会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也就是在领会生命的诗意以及生命本身。

刚开始下笔的时候,常常对自己的文字充满怀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呈现自己的所见所感。参照名家的草木文字,更是加剧懊丧的心情,一会儿觉得自己的文字情感太浓、语速太快,远远达不到冷静克制、清雅淡远的境界;一会儿又嫌弃自己用词呆板、想象平淡,为何不能拥有冲破规范的“越轨”笔致?这里面当然有一个才华和火候的问题。

但我想说另一层意思:当意识到大自然的精髓之一正在于“多样性”之后,我醒悟过来自己的纠结弄错了方向——假如我们相信文学与大自然是同构的,就会懂得文学的生命也在于多样性;认定只有某一种特定的风格才是“好”的、“高”的、“雅”的,实在是不懂文学也不理解大自然之本质的偏见啊。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内心的纹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心与心本该各各不同。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谓“盖惟声发自心,朕归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当然并不是说,我现在就对自己的表达方式感到满意。在天地万象的丰美面前,我只是一个谦卑的初学者,漫漫长路才刚刚开了一个头。但我明白,对于语言的探求,首要的并非左顾右盼求之于外,它是一个向内的过程,不必为这个过程感到焦灼。既然对语言的探求正是对心声的探求,我相信心灵本身会不断地成长蜕变。

除了记录自己的观察,我也在文中引用了一些别人的文字,它们来自那些我喜欢的、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感受的作家。有人劝我少引用或者最好不引用,因为引文往往与自己的文字风格不一,也会分散读者对作者本人文字的注意力。但抛去限于篇幅不得不删掉的一部分,其他的引文我坚持要保留。大自然容纳斑驳万物,并不区分高下美丑,自己的一点小文章,又何须搞得纯净统一?我从不觉得自己有成为一个作家的才华,写这么一本书,本意只是探索一种与大自然相沟通的方式,而挑选出来的这些引文,大多包含了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不忍舍去,当然有我的用意。同时,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向那些曾经给予我心灵以深切滋养的文字和作家致敬,谢谢你们。另外,我还要谢谢这本书的策划,我的好友沈书枝。我们最初在豆瓣上相识,我一直喜欢读她的文章;她领我去看南大校园里的郁香忍冬和梧桐树,第一次去中山植物园也是她带的路。我想象不出还有谁比她更适合成为这本书的策划,而她为这本书所付出的辛劳恐怕也一言难尽。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是献给我妈妈的。假如我还算拥有那么一点对大自然和文学艺术的感受力,这多半来自她的馈赠;更重要的,是她的担当与宽容,让我一直过得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多年以来,她为我这个多少有些叛逆的女儿操碎了心。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对她说一句:请相信女儿一直在为自己的幸福认真地努力着,即使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

内容推荐

由涂昕所著的《采绿(追寻自然的灵光)》,是一本城市自然笔记,每一页都有花朵与生灵飘然而出。作者用两年多时间,记下身边每一季草木的开花与结果,昆虫的踪迹,鸟儿清晨彩色的歌声,午后蝴蝶翅膀掀起的空气,追寻着自然世界里凝结的片刻灵光。涂昕笔下的文字,正如她的豆瓣网名“热带植物”,浓郁、热情而明亮,带着草木勃发的气息,还有对自然最纤微细致处的温柔回应。

更难得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份十二个月的自然观察,还描述了许多对自然有独特感受的作家,一些“通晓植物灵魂”的人:普里什文、纳博科夫、梭罗、沈从文……

编辑推荐

《采绿(追寻自然的灵光)》由涂昕所著,国内第一本全面、细致、系统的城市自然笔记。

12个月美妙文字记录,545张牵动人心的自然精灵摄影。

采撷每一个人身边最朴素、最日常的博物生活之诗。

“如果你要问我,盛夏之美的极致凝于何处,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是凤蝶在你耳边划过的风;还有它们的翅膀洒在石板路上时闪时现、或肥或瘦的灰色碎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