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晃荡的青春里逆光向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季海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何平一边用铅笔摇着卡带,一边想着恼人的官司。

他的铅笔盒里总有些粗细不等的铅笔、圆珠笔和钢笔。前两者是专门摇磁带用的,通常一盘卡带听完,为了节省电池,就抠出来,将笔捅进去,以一种藏族同胞摇铃的奇怪姿势,将一侧饱满的深灰色带子转到另一边。这个过程比较耗时,好在他上课也不怎么听讲,老师在上面谆谆教诲,他在下面摇得虎虎生风。

钢笔一般是不能用来转的,否则一盘卡带摇完,手心会浸满蓝色英雄牌墨水。即便如此,他还是干过类似愚蠢的事,这要看方琦听歌的急切程度。何平摇好的卡带,多半都是给方琦预备的。他会不声不响把摇好的卡带放进方琦的桌洞里,然后看她用细白葱嫩的小手,把卡带压进随身听,“咔吧”一声,如子弹上膛。

何平的Walkman是最时尚的,超薄,电池扁平如巧克力,音质当然也是最好的。这与耳机的关系甚大。耳机首先不能太差,其次就是磁带,不能是盗版。盗版的价格低廉,包装粗糙,听起来有“刺啦刺啦”的杂音。当然也有质量上乘的盗版,防伪标志以假乱真,唯独逃脱不了何平的法眼,他可以凭借防伪标志在灯光下的变色程度来识别真伪。这种本事是天生的,方琦请教过一次,但被何平一句“传男不传女”给打发走了。

那是一个歌星崛起的时代,偶像们以唱片的形式被陈列于柜台,等待歌迷的选择与检阅。何平最喜欢挑唱片,他喜欢唱片风格迥异的封面,通俗也好,怪异也罢,无不由内而外散发出独特的个性。何平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骑着自行车,到音像店里逛一圈,哪怕什么都不买,也很满足。

何平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男生,除了学习,基本上,只要他想成为哪一种人,他就可以做到。比如方琦喜欢黄家驹,何平就能把粤语讲好,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有一次,他去超市,买了很多水果,临出柜台时忘了拿,收银员就轻声提醒:嘿,凤梨!何平马上回应:那双眼动人,笑声更迷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何平愿意为方琦做的,只要她愿意,他可以变成黄家驹。事实上,何平还是为方琦做了很多事的,比如抄作业,比如传纸条。只要是方琦的纸条,无论多远,何平都会发动各种关系,在各种“凶险”的课堂上准时送达。如果他当时审时度势,开一家快递公司,必能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咖。

何平不想成为大咖,他有更崇高的目标,和方琦一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课本里说的,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和任何人一起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么一想,何平就把讨好方琦当成了一份事业,于是种种道路艰险,时时人情冷漠,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方琦和何平同桌多年,这个习惯也保持了多年,甚至她的一个眼神,何平就能判断出她想要听哪一盘卡带。比手心浸满蓝色英雄牌墨水还要倒霉的是,有时会遇上圈数超长的卡带,仿佛总也摇不完,右臂在空中机械地画圆,直到酸麻为止。那样的情况只遇到过一次,卡带是雅尼的音乐会,忒长,少有的货真价实。

庆幸的是,方琦今天并不想听雅尼,她甚至没有听歌的兴致,最后竟哭起来。

方琦的哭声不大,却仍引来不少目光,目光如箭,嗖嗖掠过何平的两耳。他突然感到一股强大的气流向他冲来,排山倒海,抬眼望去,正好和蛮子四目相对。蛮子的眼睛里冒着火,鼻子里喷着烟,身子一起一伏,好像随时都要弹射出去,在空中翻几个跟头,随便抽出把武器,就把何平灭了。

何平低下头,他倒不是怕蛮子,比蛮子更可怕的是官司。

他仔细回想那天下午发生的事。那是放学时间,教室里只剩下他和方琦。方琦听着耳机,何平活动着已经僵硬的右臂,雅尼在随身听里激情澎湃地指挥乐队。他们不知道,整栋教学楼里已经没有学生了,清校的老师正逐一排查教室,准备最后锁门。也是巧了,清校的老师经过教室的时候,方琦的耳机掉在地上。她弯腰去捡,何平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顺便松了下裤带。

注意,这个细节很重要:方琦俯身蹲下,而何平正在松裤带。这两个镜像重叠在一起,就显得十分暧昧了。不仅是暧昧,简直有些大逆不道。清校的老师当即一声断喝,结果是迎来了方琦惊慌失措的一张脸。更糟糕的是,何平的手一哆嗦,本就松散的裤带当时就垮了下来……

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这件事发生在改革开放没几年的中国校园,可想而知,掀起了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孤男寡女,独处一室,被人发现时,男主角竟在不紧不慢儿不慌不忙地捯饬裤腰带。这是所有猜疑的焦点,很多人试图挖掘背后的猫腻儿。他们先后数次被请进办公室,不厌其烦地讲述那一幕。为了保证捉奸成功,他们被拆开,分别讲述,然后被组合,当面对质。除了何平和方琦,几乎没有人相信,那就是巧合。P1-3

后记

还有一大波“80后”

郑子语 资深媒体人

当房地产的大幅广告明确把客户锁定为“80后”时,我觉得这个时代的主角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最大的“80后”年过而立之年,最小的“80后”也已经走出大学校园,或者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走在街上,最鲜活的人群无疑是“80后”。翻开报纸,“80后”的富二代,“80后”的创业青年,“80后”的作家,“80后”的CEO,“80后”的干部,“80后’’的明星,“80后”的《非诚勿扰》嘉宾,“80后”已经遍地开花。简单以年代划分人群是一个粗暴的做法,就像把我归于“70后”一样,但是不得不承认,“80后”是一个迥然于他们之前和之后的所有群体的群体。

网上早“80后”总结出“80后”的N个特点,“80后”的确有他们鲜明的个性。比如他们中的一部分男孩子,非常注重个人外在形象,爱干净,每天要花费很多时间在面子工程上,他们都是化妆达人。女孩子则爱自拍,发在博客或微博上,把网络当镜子,眼睛大得十分无辜。而她们的个人趣味千奇百怪,时下流行的“腐女”,“80后”女孩儿当是主力。

这些也许都是表面。要了解一个群体,需要进入他们的内心。我觉得“80后”有一种前无古人的决绝孤独。这种孤独,已然成为这个群体的独特气质。我潜进很多博客,都是“80后”写的。那些博客或七零八落,或絮絮叨叨,对生存绝望恐惧,对未来没有方向。我收听过无数条“80后”的微博,他们不停释放抱怨、纠结、怨念,他们发布某盘菜,某件吊坠,某束光影,某件衣服,某件电子产品。我看过“80后”的影评、乐评,他们的批评更尖锐、更彻底,也更解构。我看过电影《80后》,“80后”评论说这并不代表“80后”整体。“80后”,他们零零碎碎,他们自我更新,他们否定之否定,他们放荡不羁,他们也开始担当,慢慢接手属于他们也属于一个时代的话语权。“70后”仍是中坚,但是渐渐前移或退出,“60后”开始老去或告别,“80后”站在了前台,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检阅。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只有彪悍照常升起。

看完《在晃荡的青春里逆光向上》,我还是怀疑,我们是否全面认识了真正的“80后”。何平、方琦、鱼头,是“80后”群体中的一个庞大分支。因为来自农村的缘故,我相信更多的“80后”隐藏在庞大的人群之中。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每个时代都有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能闪亮登场,但是他们的奋斗同样值得尊重。他们在这个时代获得的机会远比同龄人要少。当同龄人已经占据各大山头,小地方、小城市的“80后”,如何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晃荡的青春里逆光向上》的写实是凌厉的,它毫不避讳房价、下岗、网瘾、电击治疗、公务员考试、潜规则等社会热点问题,而是巧妙穿插其中,让几个“80后”的神经末梢去感受种种阵痛。也因此,这部小说显得诚意满满,又关照现实,个人的疼痛与幸福才更加真实。当目光跟随文字游移,我不怀疑这是虚构,我回到了小时候看的一种三维图画,从花花绿绿的平面世界中,发现了一个触手可及的立体世界。成功都很相似,奋斗各有不同,从一个前途不被看好的网络游戏爱好者,到沿海城市房地产公司的cEo,何平的励志故事,也许比韩寒、郭敬明、范冰冰的成功更可参照和借鉴。

“70后”的罗永浩说,彪悍的人生无须解释。“80后”的季海东用彪悍的姿态讲述了“80后”一件件彪悍的故事,静水流深,善莫大焉。

2011年5月2日

目录

第一章 绯闻

第二章 英格力士

第三章 刘美丽

第四章 花儿朵朵

第五章 鱼头

第六章 双飞

第七章 装假部队

第八章 小暧味

第九章 Lucv酒吧

第十章 芝华士

第十一章 小三

第十二章 红方

第十三章 一地烟头

第十四章 朝鲜姑娘

第十五章 鸭绿江

第十六章 制服

第十七章 原罪

第十八章 春药

第十九章 美兽

第二十章 小产权

第二十一章 “手刹”

第二十二章 老颓

第二十三章 十分之一

第二十四章 渔市寸

第二十五章 公共汽车

第二十六章 闪婚

第二十七章 紫宫

第二十八章 蚁族

第二十九章 卡奴

第三十章 国际米兰

第三十一章 奋斗

第三十二章 .rmvb

第三十三章 房市

第三十四章 色戒

第三十五章 天上人间

第三十六章 人肉

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约

第三十八章 黑灯

第三十九章 逃跑新娘

第四十章 尾声

后序

内容推荐

季海东编著的《在晃荡的青春里逆光向上》介绍了,何平与方琦自小青梅竹马,两人之间曾有过朦胧的爱恋,本以为能一直走下去的两人,却随着年龄的增长渐行渐远。

何平个性开朗,是所谓的“坏孩子”,少年时个性张扬,退学、网瘾、创业梦都是他的标签。然而现实很残酷,何平经营过酒吧,踏足过房地产,未婚妻逃婚,公司几近破产。

方琦是个“好孩子”,她考上名牌大学,做过公务员、白领,几经奋斗,她最终成为一名律师。

“好孩子”与“坏孩子”隐喻着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态度。何平与方琦的成长过程,正是年轻一代最典型的人生轨迹,他们寻求物质的满足,同时也重视精神世界的充实。

年少时轻易说离别,成长后他们又再次相遇……

编辑推荐

季海东编著的《在晃荡的青春里逆光向上》是一本关于青春、爱情、成长的日志。作者身以自身情感回忆书写,很多内容几乎是当下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折射出了年轻群体的成长状态和不同命运。本书青春励志,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迷惘与奋斗,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现状。内容涉及到当下很多热点,比如房地产、宅男、恐婚等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