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恽代英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虞建安、李兆娟、汪旭东编著的《恽代英传》记述了恽代英少年求学、探求真理、教育引导青年、革命斗争直至壮烈牺牲的光辉历程,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血肉丰满、有情重义的恽代英。书中收集整理了恽代英烈士相关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尽最大可能反映恽代英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记述恽代英在江苏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业绩,着重体现恽代英对故乡的别样情结。作为一本党史读物,该书力求做到思想性、真实性、可读性和故事性有机统一,全面展示恽代英“忠诚、信仰、担当、为民”的崇高精神。

内容推荐

虞建安、李兆娟、汪旭东编著的《恽代英传》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本书传主恽代英,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少年励志

 家世与幼年

 奇男儿

 老河口日子

第二章 在中华大学

 中华大学求学

 任职中华大学中学部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中

 互助社

 五四运动

 利群书社

第四章 探求真理

 少年中国学会

 宣城风雨

 共存社

第五章 川南播火

 在川南师范

 组建青年团

第六章 青年运动中

 任教上海大学

 长江两岸调查

 主编《中国青年》

 青年的良师益友

第七章 浦江潮涌

 江苏建党

 悼念孙中山

 五卅运动

 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第八章 在广州、武汉

 广东革命活动

 在黄埔军校

 在武汉军校

第九章 武装起义

 在中共五大上

 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

第十章 地下斗争

 隐蔽香港

 在中共中央机关

 抵制“左”倾错误

第十一章 狱中悲歌

 杨树浦被捕

 患难真情在

 “我就是恽代英”

第十二章 光耀千秋

后记

试读章节

家世与幼年

1895年8月12日,湖北武昌老育婴堂街藩司衙门附近一幢挂着“毗陵恽寓”木牌的大宅里,充满了喜庆和期待的气氛,随着几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孩诞生了。

像所有父亲一样,男孩的父亲期望他长大成人后做事能够持之以恒,有毅力,奋发向上,荣耀门庭,于是为他取名代英,字子毅,小名育育。

恽代英祖籍在江苏武进小河石桥湾恽家村,靠长江边。进入21世纪后,恽代英的祖居地划归常州市新北区。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江苏省东南部,京杭大运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大江贯其北,太湖处其东”,平原广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饶,经济富庶,素称“鱼米之乡”,是历朝历代的财赋重地,所谓“江南财赋甲于天下,苏松常镇课额尤冠于江南”。常州全境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古桥、码头甚多。在西门运河边建有一亭,竖一石碑,上书“毗陵驿”。《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从金陵回家途中,在毗陵驿遇见出走的贾宝玉,便是在此地。

常州古名延陵,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的封邑。秦置县,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等名。“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99 9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八县,被誉为“八邑名都”“中吴要辅”。 

从季札分封延陵后的2500多年历史中,常州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特有的文化底蕴浸润、涵容、交流,使常州区域文化几度辉煌,教育繁荣,文风鼎盛,出现了一批名扬海内、蜚声文坛艺坛的名人学士。龚自珍赞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明代有“吴士争为弟子,德望重于江南”的教育家谢应芳,文学家、抗倭英雄唐荆川;清代出现了以庄存与为代表的常州学派,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等五大学派。

恽姓在常州是一个以书香传世的望族世家。恽氏的产生与史学家司马迁有一段渊源。汉宣帝时,平通侯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铁骨铮铮,一身正气,敢于冒死在皇帝面前直谏,后因过失贬为庶人。之后,杨恽带领家人农耕治产,逍遥生活。杨恽的老朋友孙会宗,写信给杨恽,劝他应当闭门思过,不应宾客满堂,饮酒作乐,杨恽给孙会宗回信,流露出对皇帝的不满,被汉宣帝责为大逆不道,降旨腰斩。杨恽的子孙避难隐居到了毗陵千秋乡,以杨恽之名为姓。恽氏子孙世世代代居于毗陵常州,耕读传家,至明清两朝,恽氏名人辈出,成为常州望族。  恽代英的祖父恽元复是常州恽氏第68世。恽元复,字伯初,诗文满腹,多才多艺,擅长书画,深受张之洞赏识。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特邀恽元复为高级幕僚。于是,恽家从江苏武进迁居湖北武昌,定居在藩司衙门附近一所原为楚王府的深宅大院。恽元复请工匠重新修葺了住宅,他不忘乡情,专门让人制作了“毗陵恽寓”堂皇木牌挂在大门外,木牌足有五尺长、半尺宽,白色油漆,衬托着四个黑色大字,过往行人为之注目。

恽元复与陈寿椿情谊颇深。交往中,恽元复得知陈寿椿的三女儿陈葆云知书达理、能文能诗,于是两位父亲促成了儿女们的婚姻。陈葆云与恽爵三在武昌结为夫妻。

恽代英父亲恽爵三,名宗培,擅长古文,以“候补府经历”,断断续续地在湖北一些州县府做幕僚。对恽代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母亲陈葆云,陈葆云是湖南长沙人,自幼饱读诗书,很有旧学功底,是恽代英兄弟最早的启蒙教师。

恽代英有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大哥名代钧,三弟名代兴,小弟名代贤。年幼的恽代英兄弟们经常围着母亲,摇头晃脑地跟着母亲一起朗诵唐诗宋词,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幼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恽代英6岁时进了家塾,和大哥、堂兄弟们一块儿学习。塾师是从江苏武进请的一位饱学的本家老先生,教材主要为《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等旧学书本。老先生按内容难易,由浅入深地为他们一一讲解,再让恽代英兄弟们逐本熟读、背诵。老先生沿袭故乡的教学方法,不仅教他们识字学习,还十分注重对他们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教养。

恽代英非常尊重老师,异常好学,上课时总是认真听取老先生的讲解。小小的恽代英对教师的讲解总能心领神会,一点即通,具有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只用几个月时间就几乎学会了别人要用几年才能学完的课程。老先生常说:“我在人杰地灵的武进教了那么多年书,这样聪慧的学生还是头一次遇见呢。”老先生特别喜欢谦恭好学的恽代英,专门为他开小灶,给他多增加一些学习内容。

孩子们在家塾里通常要上一整天的课,直到天黑才放学。回到家,陈葆云规定晚上必须温习功课。晚饭后,恽代钧和恽代英就分坐在桌子两边,在火光摇曳的青油灯下,高声背诵起老先生白天教过的经书文章。慈爱的陈葆云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认真听着兄弟俩背诵,有时也会出些题目考问他们几句,兄弟俩总是抢着回答。当提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故事,恽代英和恽代钧还会辩论起来,常常是恽代英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把恽代钧给难住了。

兄弟俩辩论时,陈葆云只在一边静静地听着,等他俩辩论完毕,陈葆云轻轻地说:“道理越辩越明,你们能够辩论,说明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很好的。孩子们,你们只有把书念好了,将来才能出人头地,爷爷奶奶才会喜欢。”兄弟俩没有出声,却把母亲陈葆云的话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夏天来了,有火炉之称的武汉酷热难耐。在这种天气里,陈葆云每天晚饭前让恽代英兄弟几个轮流坐在大红漆木盆里泡个澡,消消暑气,然后换上夏布衣裤。晚饭后,孩子们来到后院的大小竹床或竹椅旁,坐的坐、躺的躺,听着梧桐树叶哗哗作响,微风开始在身上轻轻吹拂,吹散了逼人的炎热。P3-6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恽代英传》是其中之一。

恽代英与瞿秋白、张太雷并称为常州三杰,他们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为他们立传,宣传他们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是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有的担当。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接受《恽代英传》的编写任务后,极为重视,主任会议认真研究后,向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缨专题汇报,成立了《恽代英传》编写组,迅速着手此项工作。

编写组拟订了具体工作计划,明确编写要求,草拟编写纲目;向省内外党史部门、有关纪念场馆发出征集函;召开座谈会,听取对编写工作的意见。编写组定期讨论编写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调整编写纲目,尽最大可能反映恽代英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努力记述恽代英在江苏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业绩,着重体现恽代英对故乡的别样情结。力求做到思想性、真实性、可读性、故事性的有机统一,还原一个真实可信、个性凸显、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恽代英。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共三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镇江博物馆、苏州吴江柳亚子纪念馆,省内南京、苏州、无锡、镇江、扬州、南通、丹阳、吴江等党史部门,省外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泸州、老河口、上海杨浦、淞江等党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参考了《恽代英全集》,张羽、铁凤《恽代英传》,田子渝、任武雄、李良明《恽代英传记》,李良明、钟德涛《恽代英年谱》,郝赫《恽代英年谱新编》,田子渝《武汉五四运动史》、中共宣州市委党史办公室《恽代英萧楚女在宣城》、中共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恽代英在泸州》以及《回忆恽代英》《恽代英的故事》等书籍;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给予悉心指导。恽铭庆、恽梅、李良明、田子渝、丁言模、陈弼、贺忠贤等提供了资料,恽仲坤对本书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并提供了图照,司晓军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恽代英传》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引用了大量已有的成果,同时努力吸收新的资料、新的观点。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本书编写的单位、个人以及参考书籍的作者,万分感激,在此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

编写组成员为虞建安、李兆娟、汪旭东。编写组怀着对恽代英的敬仰之情,为宣传恽代英的光辉业绩,弘扬恽代英的革命精神,积极努力、认真地进行编写工作,但限于学识和水平,不完善之处、不尽人意之处、缺憾差错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编著者

2016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