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食物与爱情的咏叹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辉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

天气才稍稍寒冷了些,满街都是煲仔饭的炉火了。那天傍晚路过油麻地一条遍布食肆的横街,发觉有四五家小馆都在卖煲仔饭,闻得一阵饭香肉香,便心生一念:到市场买上好的黄鸡和腊味,给你做一煲腊味鸡饭。○,你要是想吃得清淡些,做黄鳝饭、鳗鱼饭、腊鱼饭也是好的——煲仔饭的主角始终是饭,只要有上好的丝苗米就成了。

再记不起第一次吃煲仔饭的情景了,在哪里吃,跟谁吃,○,这些似乎都不打紧,煲仔饭毕竟是很市井的。从前活得简单,吃喝不大讲究,随便找家小馆,找个大排档,坐下来,生张熟李围成一桌,你吃你的滑鸡饭或腊味饭,我吃我的排骨饭或鱼腩饭,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话家常,月旦时人时事,喝一口浓茶,普洱、寿眉是好的,铁观音、香片也是好的,仿佛就是为了迎接最后的仪式——都用浓茶来淘饭焦,或者可以加点葱花或芹末,这茶与饭的欢喜便格外“温心”。吃得齿颊留香,然后一起打个暖暖的嗝儿,便都满心欢喜,真是不知人间何世了。

煲仔饭市井是市井,倒也不失平民化的华丽,○,想跟你分享的就是这平民化而不失华丽的气味。很难想象没有香气四溢的煲仔饭会有多失败——尽管饭是粗饭,肉是粗肉,香气正好来自粗饭粗肉与猪油的神奇组合,教人一闻便打从心底暗叫:对了,这就是煲仔饭了。

煲仔饭其实别有视觉上的俗艳,○,你知道吗,那秘密仅仅在于沾满了饭粒的油光,很土气,但很饱满充盈,唤醒了沉睡的食欲,在健康至上的时潮中很不合时宜,但有一份明知故犯的偏执。是的,必须偏执,○,要非如此,不如不吃。油光不仅仅满足了眼睛,也不仅仅满足了口腹之欲,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欲求,让肚子吃得格外饱,更让心里感到格外销魂。

遍镂卵脂盖饭面

煲仔饭倒不限于市井的华丽与俗艳,唐人韦巨源的《食谱》就有一道“御黄王母饭”,尽管做法只记下寥寥十个字:“遍镂卵脂盖饭面,装杂味。”○,那倒是官宴的一道美馔,“遍镂”是切得精细的肉丝,“卵脂”则是刚熟如凝脂的蛋。你说那不就像日本人的“釜饭”和韩国人的“石锅饭”吗?○,想想也是,“釜”也者,“石锅”也者,跟我们的“煲仔”同理,都是用来做饭的器具,然则菜肴与米饭同烹共味,说来倒是烹调的千年智慧。

山家清供玉井饭

我也想起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有一道“玉井饭”,做得很素雅:“留以晚酌数杯,命左右造玉井饭,甚香美。法削藕截作块,采新莲子去皮,候饭少沸投之,如盒饭法,盖取‘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之句。”○,这“玉井饭”无肉,食材只有藕块与去皮的新采莲子,米饭在锅里煮得微沸之时放入食材,“如盒饭法”的意思就是像做“饭”那样。○,这“饭”恰如“釜饭”、“石锅饭”,可以说是煲仔饭的前生呢。

是这样的,○,弄一锅煲仔饭倒不必太规矩,有一个瓦罉——传热较慢,煮得久些,好让食材入味些;有适合的米——能结饭焦就好,能吸油就更好;有火,有耐性,就可以随意而“煲”了。

早些时老朋友马若游湘西归来,送我一尾上好的腊鱼。○,那是湖南人的腊鱼,不是广东人的咸鱼。马若说,腊鱼用热水浸软,与豆腐一起下油锅煎香,焖芹菜,一定很好吃。○,那腊鱼要是浸软了,煎香了,我其实想用它来为你做煲仔饭呢,可还是跟老朋友说,不如依湘菜土法炮制吧:嫩鲜水豆腐垫底,铺上蒸软了的腊鱼,再铺上一层剁红椒,谅可蒸出绝世美味。两个馋人来一顿“精神会餐”,不一会儿,仿佛都听见各自腹里叽咕了。P36-38

后记

《食物与爱情的咏叹调》是别出心裁的散文集。作者巧思,在煮食中注入爱情,又在爱情里添加食物,如此相得益彰地写吃的文化,确有令人惊喜的创意。

说起来,食物与爱情也的确有许多相近之处。食物五花八门,爱情个案岂不也是?食材到处都有,俯拾即是,爱情的悲欢离合岂不也是?食物质量优劣有如天渊,爱情的主角岂不也是?好的食物色香味俱全,美满的爱情岂不也是?坏的食物难以下咽,变质的爱情岂不也是?食物的搭配、烹饪的构思很重要,如何保持爱情新鲜岂不也是?挑拣食材是煮好食物的关键第一步,挑拣恋人岂不也是?好的厨师要心思缜密,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天长地久的爱情岂不也是要细心呵护、常花心思?

这本散文集是由一封封情书组成的。

一位对食物极其讲究、很懂食物个中三昧的男子,和一名很有灵气、很懂欣赏美食的女子在一起,研究品尝香港乃至中外美食,就好像一把低沉的大提琴,和一把亮丽的小提琴,一起对答,一起弹奏,一下清亮,一下呜咽,一下低回,配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协奏得琴音曼妙余音袅袅,真是美妙动听。

一位既懂吃、又懂吃的历史文化,兼具中西方饮食文学、饮食电影修养的男子,亲自下厨为心爱的女子煮食。不是一个菜两个菜,不是一餐两餐,而是许许多多数之不尽,且将选材的过程、烹饪的喜乐,以及对饮食文化的比较,娓娓动听地写下来,兴高采烈地与对方分享,这份浪漫真是浪漫之最了。

吃下用爱情做出来的一道道菜式一款款美食,何止满足口腹?所以,这不仅是一本脍炙人口的散文集,还是一首情意绵绵的诗篇。

2

所有作家都是感性的:情感愈丰富,感觉就愈敏锐。心灵敏感的人,味觉也必然比较敏感。天赋异禀的作家,味觉又往往异于常人,张爱玲就是其中一个佼佼者。好比她曾说自己不爱闻香水,却爱闻汽油。“张学”是显学,随着时间的长久,讨论的人愈来愈多,但是,专门谈论张爱玲的味觉的,还是不多见。

这对情侣大概都是“张迷”,尤其是几乎能当厨师的男子,对张爱玲作品和人物了如指掌,抽丝剥茧,从中一一证明张爱玲其实很嘴馋,吃得也很挑剔。作者说张爱玲晚年所写洋洋万言的《谈吃与画饼充饥》,“简直就是在垂涎里渗出荒凉的‘哀的美敦书”’,而最令人震撼的味觉描述,是在《小团圆》里,九莉与之雍发生性事,次日自己洗袴子,总闻得“一股米汤的味道,想起她小时候病中吃的米汤”,真是荒凉得无以复加,“有一种恍如隔世的虚脱”。

3

对于一位思考型的作者来说,绝对不会仅仅满足于只写感性散文。本书的最后一部分,逐渐进入理性的思考,内容包括:《饱食的城市为何饥饿?》、《城市扩张与食物长征》、《Cooking Mama与食物殖民志》、《食物脐带里的病毒与恐慌》、《十亿肥·十亿饿》、《从食物“变形记”到“游于艺”》、《食物摄影与食物记忆》、《粮价飙升与“鳄鱼的左眼”》……

这些理性的思索,使得这本散文集不会只停留在食物与爱情的层面,使它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反思。

4

假如只是写一般饮食文章,那就是坊间触目皆是的“食谱”或“食经”。写吃的散文,一定要能写出不一般的情趣与情味,才能吸引读者。

虽然不懂下厨,有一些写吃的散文,却叫我非常喜爱,这些文字都饱含了韵味和情趣,记忆之中,最喜欢的有汪曾祺和逯耀东,他们的饮食散文极美,文字、意境、情味都是第一流的,叫人百读不厌。在这里,有一个条件是不可或缺必须具备的,那就是坚实的文字功力。文字修养好,有浓厚的文学味道,加上情趣和情味,这样的饮食散文就不同凡响,就能好好流传。很难得,在这一点上,《食物与爱情的咏叹调》也做到了。

2011年5月

目录

序:感情食事欧阳应霁

题记

卷一

家常菜的咏叹调

蔬果的前世今生

厨房里的秋色

绿豆沙和陈皮的韵味

擂茶·茶馔·茶淘饭

煲仔饭:市井味与民间智慧

一碗汤的煎熬与凄凉

人生料理的平淡与神奇

九重皮和十大碗

东坡羹·十四蔬·天真味

茗粥·花粥·粥疗

家常川味与饮食伦理

即兴之旅偶遇九转肥肠

卷二

张爱玲食谱

张爱玲的食事比兴

张爱玲食事志:余烬似的小团圆

《小艾》的食事

书的味道与卧底鸟托邦

餐馆的烟味与辣椒的诱惑

吃者与被吃者

慢食·素食·米其林

美食电影的情与欲

厨房里的情欲与食欲

春膳:食与色的马戏

豉油西餐与《造洋饭书》

卷三

饱食的城市为何饥饿?

城市扩张与食物长征

Cooking Mama与食物殖民志

食物脐带里的病毒与恐慌

十亿肥·十亿饿

从食物“变形记”到“游于艺”

食物摄影与食物记忆

粮价飙升与“鳄鱼的左眼”

当我们谈论食物与爱情,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编后絮语舒非

序言

不用如北方习惯都把前辈笼统地称作老师,我把这位嘴馋为食同时感情用事的前辈称作叔叔。叶辉叔叔早在三十多年前跟家父有过一段工作交往,说起来他还因为取稿的关系,上门到过我们当年在深水埗钦州街跟长沙湾道交界的旧居。不晓得他当年有否看到那挤迫着一家八口的二百来英尺小屋里有个黏住厨房的从早吃到晚的小家伙,但肯定他在取完稿之后自己流连于当年还在的黄金戏院外的推车小吃摊前和南针织造厂外围紧贴的一排有声有势色香味全的大排档中,那可是当年深水埗最集中的街头美食大本营。再加上纵横几街之隔的嘉顿面包、檀岛冰室、北河戏院、八仙酒楼、北河街街市……那可是一幅香港经济起飞前夕的最庶民也最真味的饮食地图。许多许多年如此过去,我愈来愈不肯定我们的社会是否有“发展”有“进步”,唯一清楚的是这好一些童年的家里的味道在“再也吃不到了”的假设以至事实里,一次又一次地被浓缩和升华,味觉当下竟然成为了回忆凭借。于此其实我是越觉矛盾了,因为我本认为食材、烹调技术和菜式应该是与时并进同在,回头讲讲食物典故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盘现炒现吃的好菜。这也就是说,食物应该是日常生活素质和修养的最确切引证,但看来我们都对现在能够吃到的一再表示极大的不满,耳闻目睹的都是有关饮食的离奇古怪现象,紧张敏感如我辈,真的可以天天因为食物问题而动气、骂街。幸好还有叶辉叔叔,见多识广,气定神闲,在这疑似半退休的数年间,把他的宝贵的创作时问中的好一些部分分配到了饮食这个板块。随手拈来种种“食材”,漫游古今,出生人死,浓淡轻重拿捏得宜,一方面梳理个人和集体的失落和遗忘,一方面变通出新的思路和洞见。十分同意叶辉叔叔所言,当今时世,我们似乎都只能靠味道留下一些什么,但同时又察觉一切不可留。大抵我们都是感情用事的,也都注定了一辈子与食物纠缠,所以我们更不能容忍被强权操控我们的食物、爱情、呼吸和思想。我吃,故我在,求的是一种踏实的有尊严的存在。

2011年4月

内容推荐

叶辉编著的《食物与爱情的咏叹调》是一次关于食物与人生的书写,像一位富有人生历练的男子,与一名喜爱文艺的女子娓娓对谈,既多情又温馨。食物一如爱情,让人拿得起放不下,于是,拿起筷子谈恋爱!

编辑推荐

叶辉编著的《食物与爱情的咏叹调》是一部关于食物与人生的散文集,别出心裁地用情书的形式书写食物和烹饪,有深刻的怀旧,有愉悦的旅行,品评大江南北各类美食,探讨世界各地有趣的饮食文化,话题范畴涉及哲学、文学、电影、环保、政治等。作者显然不满足于只写食经,而是从食物与爱情的角度出发,去思索生命,关注现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