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复活(素质版无障碍阅读全译本)/经典名著大家名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复活(无障碍阅读全译本素质版)》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作品,也是代表作之一,主要讲的是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精神上的蜕变。本书主要表达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当一个人放纵了自己,就有可能堕落;而当人承认了错误,就有可能“复活”。因此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

内容推荐

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复活(无障碍阅读全译本素质版)》讲述了美丽的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极大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后发出的哭声,更触动了他尚未泯灭的良知,他痛悔过去,开始走上了精神“复活”的道路。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

在西伯利亚的三个月,是聂赫留朵夫彻底醒悟的时刻,他最终认清了阶级压迫的本质,他无法去改变它而感到无奈,于是他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有罪,从此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本书对俄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并以主要的篇幅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以及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读书笔记

迷途、探索与救赎——托尔斯泰《复活》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形象探析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

试读章节

成千上万的人往往集中在一个不大的地点生活,不管他们怎样破坏这片土地,将它搞得遍体鳞伤,不管他们怎样在土地上堆满石头或铺上水泥、沥青,使任何草木也无法生长,不管他们怎样努力铲除各种从夹缝中冒出来的青草,不管他们怎样用煤烟或油烟熏黑、污染这片土地,不管他们怎样不断砍伐树木、驱赶动物和鸟类,但是春天依然是春天,即使在空气污浊的城市中也能感受到春的来临。艳阳高照,草木飞长,大地又复归绿色。凡是人们没有把草根完全铲光的地方,春风一吹,青草又开始生长,它们不仅生长在城市中心林荫道的绿油油的草坪上,而且从铺路的青石板的夹缝中冒出头来。而桦树、杨树、稠李树都伸展开它们的有浓郁香味的黏性的树叶,椴树身上也突现众多破皮而出的幼芽。寒鸦、麻雀、鸽子都闻到了春天的信息,在欢乐地筑巢,墙角的苍蝇也被阳光晒热了身体,嗡嗡叫了起来。春天是欢乐的,无论草木、飞鸟、昆虫或孩子都感到欢乐无比。

但是那些大人物,或成年人并没有因为春天来了而稍稍开心,而是在继续欺骗和折磨自己,或在继续互相欺骗和互相折磨。在这些人心目中,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个春天的早晨,不是上帝的世界的美,这种美为了造福天下众生而存在,它带来和平、协调和爱。人们认为神圣和重要的不是这种美,据他们看来,最神圣和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怎样使用阴谋诡计去制伏和统治别人。

因此,在省城监狱的办公室里,人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大自然赐予一切生物和一切人的春天的和谐和欢乐,而是前夜收到的一纸公文,纸上有印刷号码和红头标题,其内容为:今天,4月28日,九点钟之前要提审羁押在狱中的三名侦讯中的囚犯——两名女犯和一名男犯。其中一名女犯是最重要的罪犯,应当单独提审。于是,根据这一纸书面命令,4月28日早晨八点,一个年老的男狱卒走进单独关押女犯的监牢的黑暗而臭烘烘的走廊里,尾随着他步入走廊的还有一个妇女,她一脸哭丧相,鬈曲的头发已经灰白,身穿袖子上绣着金银边饰的女上衣,拦腰系着有蓝边的腰带。她是个女狱卒。

“您要提玛丝洛娃?”她问道,同时领着这个值班的狱卒走近囚室朝向走廊的一扇门。

男狱卒用一个铁条将门弄得叮当作响,开了锁,打开了囚室的门,从门内涌出一股比走廊更臭的气体,他叫道:

“玛丝洛娃,上堂!”随即他又虚掩上门,等待着。

即使在监狱的院子里,也有城市里的风刮来的田野中的清新的富有生机的空气。但是在走廊里却只有浸透了粪便、焦油和腐烂物的气味,令人难受地导致伤寒病(一种因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容易交叉感染引发大流行)的空气,它使得任何再次进入这儿的人立刻陷入灰心和忧郁之中。尽管这位女狱卒早已习惯了这种污浊的空气,可从院子里来到这儿对她也是一种折磨。她一踏人走廊,就突然感到疲乏,想要睡觉。

P003-004

序言

价值人生从价值阅读开始——代序

信仰与法治,一软一硬地引导与规范着一个人的言行,而最终导引与制约着国家、民族乃至人类。

何为信仰?信仰就是方向。所以,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才能够有明确的前行方向,才会步履坚定从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何为法治?法治就是契约。所以,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才能够更科学地决策,更及时地纠偏,更充分地保障,更理性地行动。

信仰与法治,都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基本素养。所以,中国未来的命运,其实正是这样从一人至人人,最终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素质的核心是价值观。无论是信仰的建立还是法治精神的形成,都是基于价值观。由此,在当下,在社会层面上,我们亟须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在个人层面上,我们亟须寻找一种有利成长的“正向价值观”。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最大当务之急。

价值观的培养应从青少年开始。价值观就像方向盘,方向正确,只要坚持行走,距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反之则会南辕北辙。事实上,在影响人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非最重要,真正起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要让其享受做人的快乐,受人欢迎、尊重,而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的习得。但是,当今许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技能上得到了很好甚至过度的关注,却在人生的一些基本价值观上发生教育缺失,直接导致了这些有天分的孩子误入歧途。

价值观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我们的精神高度由我们阅读的高度决定,我们的价值观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在阅读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已逐步成为共识的情况下,读什么和怎么读,就是另外两个根本的问题。我在许多场合下强调,应该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为此,新教育实验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为青少年精心挑选优秀图书,全面定制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显然,通过经典名著的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心、专注、勤俭、坚韧、自信、自立、勇敢等一生受用的品质,使名著阅读回归其本意,这既是阅读的本质,又是解决“读什么”的答案。

也正是基于同样的思考,商务印书馆作为百年品牌出版社,高举“价值阅读”的大旗,紧紧抓住经典名著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推出了这套“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系列图书,倡导重读经典与价值阅读。其编辑思想是,对名著阅读既不做简单的呈现,又不将名著阅读庸俗化和功利化,而是在认真理解原著本意的基础上,从主题对品质的角度,紧扣价值观阅读的宗旨,使阅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从《爱的教育》的阅读中,学会如何爱及对爱心的培养;从《童年》的阅读中,懂得困境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从《老人与海》中,了解人的尊严和意志的力量;等等。

在这套“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系列图书的策划中,还专门做了“名家导学3-2-1”的体例设计,即在阅读每一本经典名著时,都需关注3个阅读要点、2个知识要点、1个成长要点。这既能使学生在面对名著时盲目阅读、无从选择等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又能使学生翻书即有收获,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当然,就像人们对于要不要开书目有不同的观点一样,要不要提供具体的阅读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我们新教育也主张让学生自主探究,班级共读。但毫无疑问,对于初步接触名著的学生来说,有一个阅读的书目,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还是有益的。

总之,以价值阅读接受伟大人格与崇高品质的濡染,寻觅并创造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这的确是值得点赞的尝试。

让有价值的人生从有价值的阅读开始!

2014年8月24日写于河南洛宁

后记

迷途、探索与救赎——托尔斯泰《复活》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形象探析

《复活》是托尔斯泰于1889年至1899年用十年心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托尔斯泰思想和创作的总结,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是成就托尔斯泰成为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名的奠基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的热情表现达到了最高峰,他作为俄国千百万宗法式农民利益的代表者所抱的社会政治立场表现得最明确;同时,作为思想家的托尔斯泰,用他的宗教道德方案来挽救人类免于一切邪恶的尝试也展现得最为清晰。因此,他被列宁称誉为“最清醒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复活》这部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其中,女主人公玛丝洛娃以其欢笑、爱情、哭泣和痛苦,最感动世人。玛丝洛娃的形象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同时也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俄罗斯民族精神的窗口。

小说《复活》描写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在他姑妈的庄园里诱奸了农奴的私生女叶卡捷琳娜,随后就抛弃了她,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赶出庄园。她多次给富人当女工,在受尽歧视和凌辱之后,沦落为妓女,后又被诬告犯了谋杀罪而入狱。在法庭上,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重又遇见十年前被他奸污过的玛丝洛娃,内心受到谴责。他决心赎罪,为玛丝洛娃奔走上诉,并打算和她结婚。在奔走失败后,就跟玛丝洛娃一同去西伯利亚。在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感召下,玛丝洛娃改正了多年来养成的不良习性,并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但她不愿拖累聂赫留朵夫,而与一个流放的革命者西蒙松结合了。

一、迷途使其形象丰满

玛丝洛娃是列夫·托尔斯泰人物画廊中最出色、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托尔斯泰第一次把这样一个出身低贱的妇女作为作品的正面人物来写。他怀着同情、严肃和激动的心情刻画了玛丝洛娃的形象。

叶卡捷琳娜原是一个牛棚下诞生的农妇的私生女。由于女主人的收养得以以婢女、养女的身份出入地主贵族之家。她的迷途缘自于内心纯洁爱情的破坏和生活的迫害。从纯洁开始,发展到肮脏,最后到“罪恶”,经历了一波三折。少女时代的玛丝洛娃是一个像水晶般纯洁的姑娘,她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而且保持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勤劳等传统美德,待人热情真诚,怀着孩子般的信赖。这个时期的她,只知道用一颗美好的心去爱人。

最初她与聂赫留朵夫的感情是一种少女朦胧的初恋,但这种感情不久就被贵族少爷糟蹋并使她怀孕了。当怀孕的玛丝洛娃拖着疲乏的身子,冒着风雨,前来看望路过的聂赫留朵夫时,而他却在灯光明亮的车厢里打牌饮酒、寻欢作乐,把她忘得一干二净。玛丝洛娃触景生情,善良的她开始对爱产生了怀疑。随后玛丝洛娃被驱逐出贵族之家,历尽人间沧桑,沿着社会的阶梯不断往下滚,刚刚步入社会的她就感受到了人生的悲苦和社会的残酷。这时的她对生活也产生了怀疑。

什么才是生活的意义?爱情的真诚被蹂躏,生活中的她看不到诚实劳动的价值,朴实的人民在受苦,但贵族老爷们却坐在灯火通明的火车里玩乐。难道这就是生活吗?人生对她来说又有什么意义?最终她滚进了火炕,沦落风尘,过了七年非人的生活。但苦难还没有到头,她又被诬告谋财害命,进了监狱,押上审判台。这时玛丝洛娃终于“放声大哭”:“我没罪,没罪啊!这是冤枉人。我没犯罪,我没起过那种心,我想都没想过。”接着又是“放声大哭”。这是她心中最悲戚的哭声。其实即使在社会最底层,她还是没有失掉真诚、善良、自尊的可贵本性。她是那样善良,那样厚道,即使在她地狱一般的牢房里,她还是时时关心别人,帮助难友。她看到孩子饥饿的目光,自己也不能坦然进餐;她有极强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使她格外不能忍受人家对她的蹂躏,从而产生反抗和报复的念头。她作践自己,当上妓女,以这样的方式对所有欺侮过她的男人进行报复,特别是对一度爱过她的聂赫留朵夫进行报复。而现在的性质就不一样了,如果她真的以杀人犯之名被冤入狱的话,那她就连这最后一丝尊严与最为卑微的反抗的权利也失去了。面对这一切,玛丝洛娃怎能不悲痛欲绝?现在的玛丝洛娃比任何时候都迷茫无助。所以,她最初在探监人员中认出聂赫留朵夫时,并没有破口大骂,而是习惯成自然地露出媚笑,她讨好聂赫留朵夫,只希望他帮助她早日脱离监狱,回到妓院,同时从这位阔老爷身上多弄几个钱。她趁监狱长不注意,一把从他手里抢过十卢布钞票藏起来。其实这是她本质上最不愿做的,可这时的她已被生活折磨得关闭了最初那颗自我审视的心。当然玛丝洛娃的本质毕竞还是善良纯洁的,虽然她一时蒙住了自己的双眼,但是她美好的本质却仍然埋藏在她心底最深处。当她作为女犯被士兵押往法庭时,她对路人的轻蔑目光满不在乎,可是一个卖煤的乡下人走到她身边,画了个十字,送给她一个戈比时,她却脸红了,低下头去。这个羞涩的表情像一道闪电,虽然微弱,却仍豁露出她纯洁的天性。由此我们看到,托尔斯泰对玛丝洛娃“迷途”的描写,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幼稚和对爱情的朦胧这个层面上。由玛丝洛娃沦落风尘,变成一个妓女,过上非人的生活,使我们更进一步看清了她受生活所迫的艰难境遇,特别是社会对她的歧视和践踏。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当时的俄国,整个社会失去了公平和正义,人与人之间充满着欺骗和陷害。而现实的主人公玛丝洛娃却始终没有丧失掉一颗善良、纯朴的心。作者就是把人物放到这样一个多侧面的社会里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物的多侧面。因此,我们感觉到迷途的玛丝洛娃的命运是那样的坎坷不平,形象是那样的丰富而令人回味。

二、探索使其精神可贵

在托尔斯泰看来,艺术形象的魅力是一种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生命热爱的力量。玛丝洛娃这一艺术形象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对她迷途的铺陈之中,绝不仅仅停留在对当时俄国社会黑暗、不人道、缺少公平正义的控诉和血淋淋的展示之中。其价值在于对人的关注,对人性的关注,即主人公人性的复活,进而展示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美。

基于此,托尔斯泰笔下的玛丝洛娃,让我们看到了她那颗纯洁、勇于探索的心是什么力量也压制不住的。即使她曾坠入命运的谷底,一旦给她一个契机,她就会燃起灵魂的火焰,照亮自己前行。

所以,当她面对聂赫留朵夫喋喋不休地说要赎罪,要拯救她,要同她结婚的时候,她虽然不相信他,对他非常反感,以致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她骂道: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但正是在这种狂怒之下,玛丝洛娃恢复了她的人格尊严。也正是从这天起,她那颗被苦难折磨得麻木的心开始复苏了。她在是报复还是宽恕的心灵矛盾之后,选择了宽恕。她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在于宽恕。

生活不久就向玛丝洛娃展开了它的另一面。在玛丝洛娃被迫去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服苦役的途中,政治犯西蒙松不因她的身世嫌弃她,真心同情她的遭遇,巴望她的日子能变得好过些,这种可贵的感情唤醒了玛丝洛娃的自尊心,并唤醒了她对于自己未来的热爱。

在她的心中,那些政治犯“都好得出奇”。她虽然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政治犯们的思想和事业,但是这让她看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她对西蒙松的感情大大不同于她早年对聂赫留朵夫的迷恋,在这份感情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平等与人性的尊严,而这对于具有劳动人民勤劳质朴的本性的玛丝洛娃来说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这才是她最该走的路,是她以后人生的方向。

众所周知,俄罗斯民族处在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文化上,他们的民族性格上打上了东西方文化的双重烙印,他们具备了东西方民族所具有的很多美好的品质:真诚、热情、勇敢,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身上所具备的那种对人生对社会的不懈探索精神。他们常常会问自己,向社会提出“怎么办?”“谁之罪?”等问题。而往往由于他们的勇敢与热情使其在探索中误入歧途,但反而正是经过了这些大风大浪,他们才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托尔斯泰笔下的玛丝洛娃就是这样一个勇于探索的人,她因探索使其人性和尊严复活。

三、救赎使作者与人物一同走向完善

托尔斯泰一生从来没有放弃过探索,他不断向自己的灵魂拷问,希望可以探索出人生的意义。他对女主人公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的刻画,也体现了他的这种探索的过程。玛丝洛娃从迷途经过探索最后得到救赎,让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探索的可贵。作者对玛丝洛娃的救赎方式是让她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宽恕,自由的灵魂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都能绽放光芒,让她最终选择了与革命者西蒙松的结合,成为劳动人民的一员。

玛丝洛娃的思想认识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对于自己一生探索的总结。在这一时期,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已彻底从贵族地主阶级立场转向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他一方面对沙皇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另一方面却宣扬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他看来,如果人生中真的有那么多不幸,而我们必须去面对又不能改变的话,那么要想救赎自己,唯有用一颗宽恕的心。他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的因素,只要你愿意去感化他,最终世界上的人都是道德完善的人。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什么黑暗和不平等了。小说的最后,玛丝洛娃用一颗无私的心宽恕了聂赫留朵夫,并在人民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作者让主人公与他一道走向道德的完善。

书评(媒体评论)

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而产生,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借助读书来实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经典的意义在于其中凝结了人类的共通经验,世界级的经典就尤其具有普适性。商务印书馆从来看重经典图书的价值意义,这套经典译著的出版,是中国的文学读家莫大的福分。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马原

读书必须读好书。一篇作品被我们称之为名篇,前提是它已经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它已在时间的风雨中被反复剥蚀过而最终未能泯灭它的亮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

这些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乃是它可以超越时间、年龄、语言和族群而成为人类心灵成长的营养。商务印书馆是信誉极好的出版机构,相信这套书能带给读者莫大的阅读惊喜。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方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3: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