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是心灵的种子/中国哲学启蒙读本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丁大同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丛书以中国哲学史上八个重大哲学命题为内容,从少年儿童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做进一步引申,阐述关于自我,幸福,仁爱,美丑,真理和谬误,生和死,阴和阳,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等重大哲学理念,展现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爱是心灵的种子》(作者丁大同)是其中一册,主要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主,也涉及到了道家墨家关于爱的思想,体现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中国哲学文化的特点。

内容推荐

《爱是心灵的种子》(作者丁大同)是“写给孩子的中国哲学启蒙书”的一种,以层层哲理剖析辅以中国哲学典范故事逐层深入讲述了中国仁爱哲学的基本内涵,种类、层次、境界,反映了中国仁爱哲学的特点。《爱是心灵的种子》主要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主,也涉及到了道家墨家关于爱的思想,体现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中国哲学文化的特点。

目录

爱就在心中

养马棚着火了

井边救子

程门立雪

天下第一家

墨子说爱

爱自己是自私的吗

左丘明失明了

情愿从狗门进城

坚决不从狗洞而出

爱莲者说

爱亲人是最基本的爱

母爱似春

父爱如山

从小就要有孝心

弃官寻母

手足之情

举案齐眉

梁祝的故事

朋友之爱、邻里之爱

你的知音在哪里

“六尺巷”的由来

失斧疑邻

中国式的博爱

司马牛的叹息

皇帝宴请一千位老人

毁衣救人

五担麦子

三散千金

爰“父母之邦”

粽子节的来历

不让鸦片毒害百姓

乞讨兴学

“江山如此多娇”

爱自然万物

“见牛未见羊”

王羲之爱鹅

“四君子”

石头兄弟

试读章节

相传有一年,清代的康熙皇帝到宁夏平罗县去考察民情。一天,他穿上老百姓的衣服,私下走访。这时,有人告诉他,平罗县有一户人家,五世同堂,没有分过家。康熙皇帝听说后,就决定前去看个究竟。

当他走进这个大家庭后,发现家里家外的事情都被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一打听,得知当家的人居然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这就让他更觉得奇怪了。于是,他就想考考这姑娘的才干。

康熙皇帝问她:“什么东西比山高?什么东西比海深?什么东西比盐成?什么东西比蜜甜?什么人共处比胶黏?”‘  姑娘听后,略一思索,随口答道:“父亲的恩情比山高,母亲的恩情比海深,姑嫂妯娌的闲话比盐成,夫妻和美比蜜甜,兄弟们共处比胶黏。”

康熙皇帝一听,赞不绝口。后来,康熙皇帝回到皇宫,特地派人给管家姑娘送来一块门匾,上面有他的亲笔题词:“天下第一家”。

故事中皇帝和当家姑娘的一问一答,说出了五世同堂大家庭里最重要的东西:爱是维持大家庭的基本要素,就是尊敬父母,兄弟、姑嫂、妯娌、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这样才能和和睦睦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关于互爱的道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墨翟的人讲得挺透彻。墨翟是个大思想家,他出身于平民工匠,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弟子们尊称他墨子。那时候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生活得非常痛苦。社会为什么混乱无序呢?人们为什么不幸福呢?平民工匠出身的墨翟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缺失了爱,人们自私自利,不能互爱造成的。墨子把这种没有自私自利的互爱,称作“兼爱”。

一天,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坐在树下一起讨论问题。

一个弟子问道:“老师,在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去和别人争夺财富,还相互残杀,这让大家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呢?”

墨子回答说:“有啊,解决这种社会问题的办法,就是‘兼爱’”。

弟子问:“什么是兼爱呢?”

墨子回答说:“兼爱就是相互的爱。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一样,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爱别的国如同自己的国,爱别人家如同爱自己的家。如果天下的人都不相爱,那么,强大的一定会压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会欺侮贫穷的,有社会地位的一定会轻视低贱的没有社会地位的,诡诈的一定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人与人之间的怨愤、仇恨等等之所以会发生,都是由于互不相爱引起的。”

弟子问:“爱别人,那我们还爱自己吗?”

墨子说:“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总是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的,别人也必然会做有利于他的事情;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爱人不是为了个人赢得一个好名声,而是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样,是为了与人方便。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兼爱是一种大爱。”

弟子高兴地说:“我懂得兼爱的益处了。”P14-18

序言

现代人有“两拼”:少数有钱有势的“拼爹”,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美其名曰:“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补习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中国狼爸”,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公安局的“窝囊爹娘”等等费尽心机、无奇不有的“父母”。

结果又如何呢?孩子的理想本来是多种多样的,可前几年教育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学生声称长大后要做比尔·盖茨。大可不必反对孩子们想当富翁,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人不会重样,所有人怎么可能都成为一个人或一种人?这是反常识、反自然的。抱有这样的人生理想,从一“起跑”就注定要失败,甚或有人因理想破灭,终生都活在“郁郁不得志”的阴影里。

2012年春天,上海复旦、交通两所大学公开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想当外资企业的白领”。能进入这样的重点大学,显然都是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但他们已经不敢再想当比尔·盖茨了,退而求其次能给比尔·盖茨打工也不错。难道现代年轻人受完系统教育之后,就是“坐着钱边摸钱眼儿”吗?虽然这也无可厚非。

孩子的现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个通病,缺少“大思想”。思想贫弱,精神就变小了,致使孩子和成年人缺失一种共同的东西——创造力。有点儿聪明都急于转化成赚钱的“点子”,不能换取利益的思想便无足轻重。人本来是“精神的器官”,却被极度膨胀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异化成“物质人”:人脑被电脑取代、手机变成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信息迷、购物狂、经济人……人不再是完整的。

如何能找到“精神之眼”,破解现代人理智上太多的困惑?目前唯一的途径是回归经典,找回人类曾经拥有过的具有永恒的性质与魅力的最高智慧——哲学。哲学光照一切意识和行动,在价值观混乱的消费社会,愈加印证了尼采的自信:“哲学确立价值的档次。”

而未来属于孩子,他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希望和抱负。文化发达的国家早就意识到,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上”,最应该让他们阅读的就是哲学书籍。如美国有《杰出青少年的14堂哲学课》、《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40个哲理问题》等,他们最信奉自己的经典诗人惠特曼的名句:“最初读到什么东西,最初看到什么东西,这些就会成为孩子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有《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等。在欧洲让孩子学哲学是有历史传统的,早在古罗马时代,达官贵人们在临终前,都要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堪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学家普拉提诺,而不是家人或亲戚。这位哲学家也从未辜负过这样的嘱托,他的原则是:“只要他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就必须安全保管。”

亚洲的韩国有《哲学家讲的故事》、《哲学家开的店——哲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等。

如今,我们终于等到中国也有了这样的青少年哲学读本,即新蕾出版社的“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一共八本:《我是谁》、《幸福是不是猫吃鱼》、《偏见会不会让我变成怪孩子》、《美与丑的秘密》、《爱是心灵的种子》、《阴和阳》、《生和死》、《人在天地间》。图文搭配,机妙天成,意趣盎然,我几乎是一口气就读完了第一本的书稿。开卷就能激起读哲学的兴味,先要会设问,这正是此书的妙趣之一。

诸如:你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吗?怎样倾听自己的生命之花开放?开篇的一问便是:“我是谁?”一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可能还是自己。古人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是告诉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先要认识自己。那么“我”是谁呢?如果“我”就是由姓名、外貌特征、出生日期构成的,那又怎样区分同名同姓、相貌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呢?还有,“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长成一个活泼少年,将来还要长大成人,“我”还是“我”吗?

就这样由一步步的推问,变成一层层的深入,说清“我”是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构成。“内涵”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气质,是区别我、你、他的重要特征。而“外延”,则是每个人都要在天地间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社会上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社会越发展,每个人的角色也就越复杂,扮演的这些角色便构成“我”的重要内容。“我”正是在与他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中,不断被塑造,同时又影响环境。因此,“我”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正如佛陀所言,明白了“我”是谁,就明白了世间最深奥的智慧。

孩子是为了善、为了完美,才到这个世间来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很丰富,他们的思想也立体多彩,阅读哲学启蒙书可丰富他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消极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想象力的侵害。学会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缩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提供养料和能量。

中国有辉煌浩大的哲学经典,极其丰富,无所不包,既有精深渊博的智慧,又有轻松幽默的机敏,可提供一种恒久的思想之光。商品经济时代,孩子格外需要这种哲学滋养,以开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培育理智的诚实,做一个“完整的人”、“思考着的人”,自奉自助,自尊自信,学会辨别并留住大脑内在的闪光。那他们就不会没有自己的“大思想”,也不会缺乏“创造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在“起跑线上”不仅能迈出正确有力的步子,还能强健自己的身心。

读罢书稿,实为欣幸,遂成文以贺。感谢哲学,祝福孩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是为了善、为了完美,才到这个世间来的。阅读哲学启蒙书可丰富他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消极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想象力的侵害,学会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缩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提供养料和能量。

——蒋子龙(天津作家协会主席)

这套丛书从少年儿童层面,遵循少年儿童的阅读规律,采用文图结合的形式,讲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独特视角,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表现作者的学术创见,启智于今人,造福于后人,功在千秋。

——杨庆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