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作者岳南反复提及并推崇的学界领袖;李济、梁思成的精神导师;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拯救大学教育危机的发聩之作——《中国的大学》。
一本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民主、自由、活泼,真正中国大学精神之所在。发扬真正大学精神之闪光,拯救目前大学教育之危机。
朱自清、刘文典作序,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的大学 |
分类 | |
作者 | 梅贻琦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南渡北归》作者岳南反复提及并推崇的学界领袖;李济、梁思成的精神导师;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拯救大学教育危机的发聩之作——《中国的大学》。 一本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民主、自由、活泼,真正中国大学精神之所在。发扬真正大学精神之闪光,拯救目前大学教育之危机。 朱自清、刘文典作序,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推荐。 内容推荐 梅贻琦,这位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和蔡元培并称,对于中国的大学有开创之功的教育大家,奠定清华大学百年辉煌的导师,《南渡北归》当中反复见称的学界领袖,他在学术建设上和精神影响上,到底树立了什么高山仰止的丰碑,至今没有人能够得知端详。 “太上立德,太下立言”,本书即发掘尘微,重刨精光,从浩瀚字纸当中发见梅贻琦的真知卓作——《中国的大学》,以作为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屈指可数的光火,影响读者,进而拯救目前大学教育之危机。 《中国的大学》从“大学之精神”“清华之为清华”“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梅贻琦的精神之道、治学立校和大学生的安身立命的严肃课题。从这本书的著作之初,就受到了朱自清、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等大家的一致赞美和推荐,实为当今中国大学生和教授的必读之作。 目录 代序 清华的民主制度 第一编 大学之精神 大学一解 大学的意义 教授的责任 做学问的方法 谈学术自由 体魄健康才能救国 关于学生参加救护伤兵事 提倡吃苦耐劳精神 关于校内集会的意义 第二编 清华之为清华 就职演说 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 清华发展计划 附:清华学校组织大纲 清华一年来之校务概况 在建校22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建校24周年纪念典礼上的讲话 致全体校友书 回顾与前瞻——在建校26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建校29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抗战期中之清华 抗战期中之清华(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二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三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四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五续) 复员期中之清华 复员后之清华 复员后之清华(续) 第三编 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要览 附:西南联合大学教学、行政机构系统表 关于航研所事 关于“特研所”事(一) 关于“特研所”事(二) 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拟办呈贡县实验工作大纲、目的及办法 给西南联大电讯专修科的题词 关于联大校舍被炸的启事 1945年10月13日校务会议报告提纲 关于“一二·一”惨案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校友会为母校遭受枪击屠杀惨案敬告全国同胞书 记录李公朴、闻一多先生被暗杀的日记 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第四编 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 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 关于组建工学院等问题 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请拨圆明园遗址俾充农场及院舍的呈文 关于举办特种研究的呈文 体育之重要 体育之目标 关于和燕大的体育比赛 论“拖司” 赠别大一诸君 在193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1933年度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致新来校的诸同学 形势与秩序问题——在1934年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总理纪念周上的讲话 代后序 梅校长任职25年纪念题名录序 试读章节 今年吾们欢迎新到校的同学,觉着更有些意义,因为今年新来的一班比往年哪一班的人数都多;还因为当这国家多难的时期,又在一个很有危险性的地域之内,竟有这么多的青年来同吾们做学问,所以吾们这次欢迎诸君亦比欢迎往年新同学的时候,更觉欣慰。 吾们相信一个大学,不必以学生人数的多少征验它的成绩好坏,或是评定它的效率大小,不过在人数还不太多的时候,吾们很愿意尽量的录取,为的是可以多给些青年以求学的机会。所以既本着这个意思,又因为北平几校今夏不招考,吾们这次录取的人数不只是多,实是逾量的多了。吾们那时是鉴于往年录取新生,总有数十人不到校,所以按照宿舍现有容量,多加了二成,作为新生名额,万一诸君到校的超乎吾们所计算的人数之外,吾们当然不能拒绝,不过宿舍一切,大家都要多挤些,暂时从权些才好。 诸君大部分是由中学毕业出来的,一小部分是由别的大学转来的。大学与中学的办法不同;就是同是大学,各校的政策、风气亦有很多不同之点。本校的历史与本校的方针计划不久可以有机会与诸君谈谈,现在当诸君初入这个校园的时候,吾有几句话愿意先同诸位说一说: 1.诸君由中学出来再入一个大学,想研究些高深学术,这个志向是可贵的。诸君人了大学,还要父兄供给四年的费用,这件事在今日,就大多数而论是很不容易的;况且就今年说,诸君每一个人考取了,便有六七个未曾取上,这个机会亦算是难得的。那么诸君到校之后,千万要抱定这个志向,努力用功,不要让这个好机会轻轻错过。清华在中国可以算是一个较好的大学,固然它的不完备的地方,亦还很多,诸君到这里,吾们盼望不必太注意风景的良好、食住的舒适。诸君要多注意在吾们为诸君求学的设备,并能将这个机会充分的利用。 2.清华的风气向来是纯净好学的,这亦可以说是因为地势处在乡间,少受城市里的牵动,其实大原因还是在本校师生一向注重学问,顾全大局,所以虽亦经过几次风波,大家的学业未曾间断,这是在国内今日很难得的现象。但是一个学校的风气养成很难,破坏却很容易,诸君现在已是清华一分子,在今后四年内,诸君的行动要影响到清华风气的转移的一定不少,吾们盼望诸君能爱护它,保持它,改良它。吾说“改良”,因为吾们知道还有许多地方是不整齐,或是大家还没有十分注意的。在一个大团体里虽是很小的事(在一个人独居的时候,很不必注意的),倘若随便起来,也许发生很坏的影响。所以如同宿舍的安静,食堂的整洁,以及图书馆的秩序,虽都是课外的问题,亦于大家的精神上很有关系,为公众利益起见,各个人都应当特别注意。 3.吾们在今日讲学问,如果完全离开人民社会的问题,实在太空泛了,在现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紧迫的情形之下,特别是热血的青年们,怎能不关心?怎能不着急?但是只有热心是不能于国家有真正补助的。诸君到学校来正是为从学问里研求拯救国家的方法,同时使个人受一种专门服务的训练,那么在这个时期内,诸君要拿出恳求的精神,切实去研究。思想要独立,态度要谦虚,不要盲从,不要躁进,吾们以前吃亏的地方,多半是由于事实没认清楚,拿半熟的主义去作试验,仿佛吃半熟的果子,不但于身体无益处,反倒肚子痛。古人有一句话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这个意思,吾们可以引用。就是吾们要解决的中国的大问题,并不是一两月或一两年的事,虽然是急难当前,吾们青年人还是要安心耐性,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去探讨。如果四年之后,诸君每人能得到一种学识或技能,在社会上成一有用人才,可以帮助国家解决一部分的困难,诸君才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这亦就是吾们向诸君所最希望的。P13-15 序言 我们虽生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可是真正建立在民主精神上的组织,似乎还只是极少数。在这极少数当中,清华大约可以算得上一个。在清华服务的同仁,感觉着一种自由的氛围气;每人都有权利有机会对学校的事情说话。这是并不易得的。 清华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诞生于民国十八年。十八年到二十年,这两年多实际上没有校长,但学校一切,如常的进展,于是从民主精神的表现,到民主制度的确立。这中间曾经有过一回大风险,居然安稳的渡了过去。但这制度究竟还是很脆弱的,若是没有一位同情的校长支持的话。 梅月涵先生便是难得的这样一位同情的校长。他和清华关系之深,是大家知道的;他爱护清华之切,也是大家知道的。但难得的是他知道怎样爱护清华:他使清华在这七八年里发展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在这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里,同仁都能安心工作,乐意工作。他使同仁觉着学校是我们大家的,谁都有一份儿。 有人也许惊奇,为什么梅先生在种种事件上总不表示他的主见,却只听大家的。是的,这的确可惊奇。但是可惊奇而且可敬佩的是他那“吾从众”的态度和涵养。他并不是没有主见的;只看抗战以来,教授会、评议会不得已而暂时停顿的时候,他的种种措施,就可以知道。但教授会和评议会的停顿,究竟是清华民主制度的损失,虽然校务会议还存在着。 梅先生比别人更明白这种情形。在学校迁到昆明第二年,一切渐入常轨的时候,他便和校务会议诸先生决定恢复教授会和评议会。一年来开会虽然还不多,但清华的民主精神已经重新活跃起来了。相信在梅先生领导之下,清华的民主机构,最近的将来就会恢复常态的。 但这个民主的机构,由大家的力量建成,还得大家同心协力来支持;梅先生和校务会议诸先生虽然领导有方,但单靠校长和少数人还是不成。——只要同仁都能像梅先生一样爱护清华,并且知道怎样去爱护,一切顺其自然,不去揠苗助长,清华的民主制度,前途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朱自清 1940年7月19日,平彝大旅社 后记 盖闻辟雍有事,粤称师道之尊,庠序宏开,式标教泽之远,是以饮酒养老,亲奉国叟之觞,享燕训恭,独拜大宾之驾。清华大学梅月涵校长,珪璋特达,擢秀南开,利用宾王,升学北美。于是栖心玄理,无弃寸阴,毕究微言,妙穷幽赜,既蜚声于绝域,遂聿归平宗邦。初开讲席,阐物理之精微,继长上庠,作人伦之师表,负书之士,持经之徒,望仪型而景附,慕芳声而响臻者,若百川之朝宗之海也。教臻三善,化洽四裔,惠泽滂流,高风遐被,朝野钦其文采,中外仰其声施,诚一代之典型,邦家之宗匠者矣。既而遭时屯波,戎马生郊,倭寇凭凌,中原板荡,虽博士倚席,横舍屡迁,而才秀之士,焕乎俱集,弦诵不辍,著录如市,自非贞固足以干事,明德足以服人,孰能使多士忘犬吠之惊,边境息狼顾之忧若斯也哉。缅维校长,讲学莅事,廿有五稔,百年树人,既四分而有一,六爻系易,亦两贯而兼三。功既伟矣,德莫大焉,不有题名,曷光盛事。同人等俱沾凯泽,成挹风猷,于是署兹方册,昭宣仰止,庶显显令问,播芳蕤于无穷,济济英贤,被熏风于有截。谨序。 刘文典 (1940年) 书评(媒体评论) 清华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诞生于十八年。但是,这个制度究竟还是很脆弱的,若是没有一位同情的校长的话。梅月涵先生是难得的这样一位校长……他使清华在这七八年里发展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 ——朱自清 作为清华长期的领导人,梅贻琦先生,将与清华共存不朽。 ——冯友兰 先生以年最少,温恭谦让,择善固执两者兼有……校务因以日进,先生之力居多。 ——蒋梦麟 一般从事于高等教育的人中间,不因时势的迁移,不受名利的诱引,而能雍容揖让于大学环境之中,数十年如一日的,中国之大,又有几人? ——潘光旦 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Real Gentleman)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马约翰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弟子们称为“寡言君子”(Gentleman of few words),若不与其相当熟悉,一般看不到他的言笑。梅氏颀长的身材常搭配一身青衣长衫,脸型如棱角分明的雕塑,风度翩翩,算是那个时代的美男子,曾被来中国访问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学者的完美典型”和“中国学者的理想化身”。 ——岳南《南渡北归》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