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以无比的热情、追求真理的精神,倾其一生心血著成的科学巨著,是世界公认的青少年科普经典。在他的笔下,昆虫世界是如此千奇百怪、生机盎然,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尤为出彩,表现出了惊人的灵性。
《昆虫记》不仅仅是简单的昆虫记录,而且以人性来观照昆虫世界,研究的是“生命的活态”“生命的过程”“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密切交往”,通过小小昆虫来反观人类社会,表达出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所创作的一部描绘精彩的动物世界的作品,他用精彩的描述、热情洋溢的行文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本书的经典性在于,作者以人性关照虫性,再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人类获得知识、趣味和思想的美文,让读者准确了解昆虫的习性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
蜘蛛的故事
黑肚皮的塔蓝图拉毒蛛
导读
塔蓝图拉毒蛛是一种有名的毒蜘蛛,如果被它咬了,会非常痛苦,甚至会出血,还有可能会感染,因此人们一直对它敬而远之。可法布尔却捕捉它们,观察它们,发现了塔蓝图拉毒蛛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蜘蛛的名声向来不好: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一种可恶的、有害的动物,人们一看到它就会冲上去一脚踩死。但研究者却不会仓促做出这种结论,他们会认真展开对蜘蛛的研究:它具有杰出的编织才能,狡猾的捕食手段,悲剧性的婚姻,还有其他吸引人的特征。
的确,即使不是为了科学的目的,蜘蛛也是一种值得用心观察研究的生物。但在传说中,蜘蛛是一种有毒的动物,正是它背负的这个罪名,才使我们产生了最初的厌恶与反感。说它是带毒的动物,这我是同意的,蜘蛛正是用带毒的尖牙武装自己,才能快速杀死捕到的小昆虫。但杀死小昆虫和杀死人是大不相同的。蜘蛛的毒素可以迅速杀死一只被网缚住的小昆虫,但对于人而言,让蜘蛛蜇一下跟被一只小蚊虫咬一口差不多,毒素甚至还少一些,没有丝毫危险。至少我可以保证,在我们居住的地区,绝大多数蜘蛛对人是没有危险的。
虽然这样,少数人仍隐隐地担忧。这其中主要是科西嘉(法国最大的岛)的农夫,我们称这种担心为“多余的担心”。我曾看到在泥泞道路的车痕、蹄印里安身的蜘蛛,它布下一张致命的网,得手后勇敢地冲向比自己还大的俘虏;我也曾对它那缀着深红圆点的黑丝绒“外套”欣赏不已。但关于蜘蛛,我知道得最多的,还是那些让人恐惧不安的故事。在阿雅克肖(法国城市,位于法国地中海岛屿科西嘉岛西海岸的阿雅克肖湾内)和博尼法乔(法国科西嘉岛上的城市)两地,蜘蛛被当作一种非常危险的、有时能置人于死地的动物。农夫们对这种看法深信不疑,而医生们又未敢反驳。在普约(法国城市)附近,离阿维尼翁(法国城市)不远的地方,农夫们谈到一种蜘蛛时总是忧心忡忡。这种蜘蛛是李奥·杜弗在卡塔洛尼安山脉首次发现的。那儿的人说,被它咬中可不得了。
意大利人讲起塔蓝图拉毒蛛也没有什么好话,说这种印度蜘蛛会让伤者痉挛狂躁。他们说,这种病症叫作塔蓝图拉症,只能靠特殊的音乐才能除病解痛。这种起医疗作用的音乐和舞蹈疗效显著。这种舞蹈节奏明快、动作灵活,是不是源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城的农夫的医术呢?
对这些怪事,我们究竟该当真还是仅仅付诸一笑呢?仅从我所知的这些情况,我不会发表任何看法。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音乐可以缓解伤者因塔蓝图拉毒蛛引起的狂躁;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仅靠这种快节奏的让人出汗的舞蹈就可以缓解病痛。 当卡拉布里亚城的农夫向我讲起塔蓝图拉毒蛛,普约的种田人谈起他们的恐蛛症,科西嘉岛的农夫提起多余的担心,我丝毫没有嘲笑,反而陷入了深思和疑惑。这些蜘蛛也许真的该受诅咒,至少该受冷遇。在这样的背景下,黑肚皮的塔蓝图拉毒蛛,我所在的地区最厉害的蜘蛛,也许会引起我们的一些关注。我并不打算探讨医学问题,我最关心和感兴趣的是动物的本能。但既然在捕食战术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毒牙,我就谈谈它们的功能。塔蓝图拉毒蛛的习性,它捕食前的埋伏,它的战术和捕杀猎物的方法,这些是我以下要谈的内容。
我很喜欢李奥·杜弗对塔蓝图拉毒蛛的描述,也是这些描述使我走近蜘蛛。这里我且引出他的一段描述。这位朗赛的才子提到的是卡拉布里亚普通塔蓝图拉毒蛛,是他在西班牙发现的。他说:“狼蛛塔蓝图拉毒蛛喜欢待在开阔、干燥、未开垦的、能晒到太阳的地带。它们——至少是完全成年后——多住在自己掘下的地下通道或洞穴里。这些洞穴多为圆柱形,直径一英寸,离地面约一英尺,并不是垂直的。这些弯弯曲曲的‘肠子’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位地下居民不仅是一个有手段的猎手,还是一个聪明的工程师。对它来说,洞穴不仅是躲避仇敌的藏身之所,还是捕食猎物的瞭望口。塔蓝图拉毒蛛能未雨绸缪,为一切突发事件做好准备。事实上,地下通道的起始处是垂直的,在大约离地面四到五英寸的地方,就斜下去,形成一个钝角,然后又垂直往下走。塔蓝图拉毒蛛就守在拐角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洞口,像一个机警的哨兵。在搜寻它们时,我总能感到,就在那个拐角处,有一双像钻石一样闪烁、像鼠目一样贼亮的眼睛在暗中盯着我。
P3-5
价值人生从价值阅读开始
——代序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朱永新
信仰与法治,一软一硬地引导与规范着一个人的言行,而最终导引与制约着国家、民族乃至人类。
何为信仰?信仰就是方向。所以,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才能够有明确的前行方向,才会步履坚定从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何为法治?法治就是契约。所以,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才能够更科学地决策,更及时地纠偏,更充分地保障,更理性地行动。
信仰与法治,都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基本素养。所以,中国未来的命运,其实正是这样从一人至人人,最终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素质的核心是价值观。无论是信仰的建立还是法治精神的形成,都是基于价值观。由此,在当下,在社会层面上,我们亟须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在个人层面上,我们亟须寻找一种有利成长的“正向价值观”。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最大当务之急。
价值观的培养应从青少年开始。价值观就像方向盘,方向正确,只要坚持行走,距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反之则会南辕北辙。事实上,在影响人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非最重要,真正起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要让其享受做人的快乐,受人欢迎、尊重,而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的习得。但是,当今许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技能上得到了很好甚至过度的关注,却在人生的一些基本价值观上发生教育缺失,直接导致了这些有天分的孩子误入歧途。
价值观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我们的精神高度由我们阅读的高度决定,我们的价值观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在阅读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已逐步成为共识的情况下,读什么和怎么读,就是另外两个根本的问题。我在许多场合下强调,应该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为此,新教育实验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为青少年精心挑选优秀图书,全面定制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显然,通过经典名著的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心、专注、勤俭、坚韧、自信、自立、勇敢等一生受用的品质,使名著阅读回归其本意,这既是阅读的本质,又是解决“读什么”的答案。
也正是基于同样的思考,商务印书馆作为百年品牌出版社,高举“价值阅读”的大旗,紧紧抓住经典名著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推出了这套“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系列图书,倡导重读经典与价值阅读。其编辑思想是,对名著阅读既不做简单的呈现,又不将名著阅读庸俗化和功利化,而是在认真理解原著本意的基础上,从主题对品质的角度,紧扣价值观阅读的宗旨,使阅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从《爱的教育》的阅读中,学会如何爱及对爱心的培养;从《童年》的阅读中,懂得困境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从《老人与海》中,了解人的尊严和意志的力量;等等。
在这套“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系列图书的策划中,还专门做了“名家导学3-2-1”的体例设计,即在阅读每一本经典名著时,都需关注3个阅读要点、2个知识要点、1个成长要点。这既能使学生在面对名著时盲目阅读、无从选择等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又能使学生翻书即有收获,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当然,就像人们对于要不要开书目有不同的观点一样,要不要提供具体的阅读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我们新教育也主张让学生自主探究,班级共读。但毫无疑问,对于初步接触名著的学生来说,有一个阅读的书目,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还是有益的。
总之,以价值阅读接受伟大人格与崇高品质的濡染,寻觅并创造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这的确是值得点赞的尝试。
让有价值的人生从有价值的阅读开始!
2014年8月24日写于河南洛宁
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而产生,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借助读书来实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经典的意义在于其中凝结了人类的共通经验,世界级的经典就尤其具有普适性。商务印书馆从来看重经典图书的价值意义,这套经典译著的出版,是中国的文学读家莫大的福分。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 马辰
读书必须读好书。一篇作品被我们称之为名篇,前提是它已经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它已在时间的风雨中被反复剥蚀过而最终未能泯灭它的亮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 曹文轩
这些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乃是它可以超越时间、年龄、语言和族群而成为人类心灵成长的营养。商务印书馆是信誉极好的出版机构,相信这套书能带给读者莫大的阅读惊喜。
一一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 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