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州历代名人传说
分类
作者 潘君明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苏州历史悠久,在公元前约12世纪,自泰伯、仲雍奔来江南,后在苏州建立吴国,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此后,历代名人辈出,不可胜数。他们在苏州地区活动,在百姓中有一定影响,由此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日积月累,蕴藏量相当丰富。本书收录了上至西周时期的泰伯、仲雍,下到晚清名妓赛金花、针神沈寿等五十一位名人的九十二篇民间传说。本集子所选编的作品,并不是一般的民间传说,而是苏州各个历史阶段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名人的民间传说。在集子中,作者潘君明同志对每位名人又加了一个简历的介绍,这对于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读者来说,就更能知道名人之所以出名的原因。

内容推荐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潘君明同志采录整理的《苏州历代名人传说》,似乎是这一历史过程的缩影。当然,传说不等于历史,但从这本集子中上至西周时期的泰伯、仲雍,下到晚清名妓赛金花、针神沈寿等五十一位名人的九十二篇民间传说中,也确实可以简略地了解到苏州各个历史时期的闪光点。因为,这本集子所选编的作品,并不是一般的民间传说,而是苏州各个历史阶段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名人的民间传说。在集子中,作者潘君明同志对每位名人又加了一个简历的介绍,这对于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读者来说,就更能知道名人之所以出名的原因。

目录

泰伯仲雍

 让王庙

夫差

 箭泾河

 剪金桥和胭脂桥

西施

 西施裙

 西施糕

 西施洞

 玩月戏吴王

 对照镜

 美人靠

紫玉

 千金小姐

伍子胥

 将军洞

 胥门、胥江的由来

孙武

 孙武亭

干将

 应募铸剑

伯嚭

 坏伯豁

勾践

 勾践尝“粪”

范蠡

 范蠡出逃

 生意经

孟姜女

 孟姜女招亲

项羽虞姬

 举鼎结良缘

张良

 穹窿山拜师

邓禹

 八月半为啥吃芋艿

朱买臣

 藏书镇名的由来

 金阊亭

陆绩

 廉石的故事

竺道生

 点头石

白居易

 白云泉

 白公堤

寒山拾得

 建寒山寺

 和合二仙

吕蒙正

 落瓜桥

范仲淹

 造府学

 砌篦箕街

 万笏朝天

苏东坡

 苏公弄

 迎笑亭

韩世忠

 杀敌还酒账

张士诚

 积谷甏

 酒酿饼

 帝赐莲桥

沈万三

 捕鱼得宝盆

 资造南京城

 流放云南

方孝孺

 蛇王的来历

 尢姓的由来

况锺

 杀鸡验肫

海瑞

 鲇鱼口

 海红坊

沈周

 送画

祝枝山

 写连环联

唐伯虎

 偷画四美图

 红烛图

 秋香磨墨画观音

 装疯离虎口

文徵明

 却金亭

顾鼎臣

 昆山城隍——只有耳朵呒眼睛

 天下第一汤

 棺材上为啥要铺红毡毯

王宠

 三次求名

金圣叹

 临刑还对

汤斌

 上方山斗邪神

 弹劾贪官

叶天士

 擦足医目肿

 蚊叮治痘症

 梧桐叶助产

 抱妇治郁症

 针治捧心胎

 臭气治昏迷

 热蒸治虫病

 巧计治“懒”病

 天医星

 开棺救人命

 冤家变朋友

雷允上

 雷允上药店

王周士

 说书艺人坐“锦凳”的由来

 恕不迎送

毕沅

 收礼受骗

潘世恩

 蚂蚁报恩

林则徐

 林十八

 戴戒指制怒

翁同稣

 漏圈一字辞塾馆

 老状元教出小状元

 题诗救灾

 移居白鸽峰

陆润庠

 状元红

 造“筒”字

洪钧

 出使德国

傅彩云

 爱吃状元红,嫁个状元公

曹沧洲

 含冤救人

 三钱萝卜籽,换个红顶子

沈寿

 沈寿看中余家郎

 慈禧太后赐“福寿”

后记

试读章节

夫差

夫差(?~前473),春秋末吴国国王,称吴王夫差。姬姓。夫差为阖闾之子,继位以后,发誓要报父仇,在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与越军交战,大败越兵。越王勾践求和,越国成为吴之属国。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阻,连年出兵攻打邻国,国势日衰。勾践养精蓄锐,举兵伐吴,围攻姑苏。夫差无力挽回残局,自刎而死。

箭泾河

苏州灵岩山下,有一条笔直的小河,叫作“箭泾河”。据说是吴王夫差依西施之言而开凿的。

当时,西施受越王之命来到吴国,以她绝世的姿容和惊人的智慧,使吴王斗志磨灭,国力逐渐空虚。几年以后,西施看自己的目的快要达到,又得知越国养精蓄锐,即将发兵,就想摆脱吴王,准备逃跑了之,不使自己同归于尽。

有一次,西施和吴王在灵岩山上赏景,她看见前方就是太湖,太湖是通往越国的水路,只要在山前开一条小河,通到太湖,到那时出走就方便了。于是,西施一面遥指太湖上的一座小山,一面问身边的吴王:“大王,前边的那座山,叫什么山?”

吴王道:“叫香山,你用的香料就是从那山上采来的。”

“这里到香山有多少路呀?”

“要从木渎那边乘船绕过去,有不少路呢。”

“嗯,怪不得每一次采来的香草都没有香味了。我看,不如从这里开一条小河,直通香山,这样,采香草就方便多了。”

吴王称赞道:“爱妃说得极是。”于是,立即叫人拿来弓箭,吴王弯弓搭箭,只听见“嗖”的一声,箭已射到了香山,随后下令征集民夫,按照射箭的直线,开出一条小河。不久,小河开好,果然开得像箭射出的一样直,所以叫它“箭泾河”,又因是吴王一箭定线,所以又叫“一箭泾”。

箭泾河开好以后,西施便由宫娥陪伴,乘着画舫,到香山去采集香草。实际上,西施去采香草是假,去观察水路是真。她见从这条箭泾河出去,经过香山可以直达太湖,心里十分高兴。为了不使吴王怀疑,西施索性当着吴王的面,三天两头到那里去采香草,并且常常是空手而去,满筐而归。为此,箭泾河又叫“采香泾”。

过了两年,越王已经作好一切准备,大举进兵伐吴。战船从太湖里浩浩荡荡地开过来时,荒淫无道的吴王还在馆娃宫内饮酒作乐呢。这一天早上,西施骗过吴王说要到香山去采香草。实际上,她和范蠡早已约好,在这天逃出虎口。两人在香山见面后,就同乘一只小船,荡起双桨,远走高飞了。

讲述人:潘生

采录时间:1980年6月

采录地点:苏州市五申弄

剪金桥和胭脂桥

西施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受到了吴王的宠爱。吴王和西施经常在一起寻欢作乐,形影不离。吴王对西施言听计从,只要西施开口,没有不依的。

一天早上,相国伍子胥进内宫求见吴王,说文武大臣聚集在金銮殿上,要求大王上朝议事。吴王在寝宫更衣,被西施看见了,就问:“大王欲往何处去?”吴王道:“寡人要上朝议事。”西施听后,脸上顿时晾讶起来:“哎呀,大王昨日还说,今日陪臣妾乘船出游嘛,怎么忘了呢?”说罢,西施拽着吴王的袖子,故作娇态,说:“大王去上朝,臣妾不是太孤单了吗?”边说边流下泪来。吴王见西施这样,心就软了,忙说:“好爱妃,寡人不去上朝就是了。”

吴王和西施乘坐彩船,沿着水巷,从城中春阳宫出发,缓缓地向西行驶。船到城西时,吴王和西施正玩得高兴,只听见岸上有人喊道:“禀大王,微臣有事求见。”吴王和西施向岸上一望,见是相国伍子胥跨着一匹白马,急匆匆地赶来。吴王望望伍子胥,面带三分怒色,问道:“什么事情这么急,非要现在来打扰寡人的游兴?”伍子胥忙道:“臣有要事相奏,请大王回宫上朝议事!”西施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她想,这老头实在讨厌,今天不是冲着我来的吗?随即心生一计,眉头紧皱,双手捂在胸前,嘴里呻吟起来:“啊唷唷,疼死我了。”吴王见西施这样,知是心病发作,一时慌了手脚,忙把西施搂在怀里,召来御医为西施治病。同时,对伍子胥厉声斥道:“你在这时赶来做啥,害得爱妃心病发作,还不快快回去。”伍子胥气得两眼发黑,只得翻身上马,怏怏而去。

西施见伍子胥被赶走了,喘了一口气,说道:“大王,臣妾服药以后,心痛好些了。”吴王见她发髻蓬松,便要亲自动手为西施梳妆打扮。可是,彩船内未带梳妆工具,也没带香粉胭脂。吴王就传谕:在前边的桥堍停船,命宫娥上岸去采办胭脂。可是,身边未带银子,怎么办?吴王便从头上拔下一根金簪,剪了一段,交给宫娥,去买胭脂。

后来,人们把吴王停船剪金簪的那个地方,称为“剪金桥”,把买到胭脂的地方,称为“胭脂桥”。直到如今,苏州还有这两座名桥呢。

讲述人:郑慧英女68岁家庭妇女

采录时间:1980年10月

采录地点:苏州市乌鹊桥弄

P8-11

序言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潘君明同志采录整理的《苏州历代名人传说》,似乎是这一历史过程的缩影。当然,传说不等于历史,但从这本集子中上至西周时期的泰伯、仲雍,下到晚清名妓赛金花、针神沈寿等五十一位名人的九十二篇民间传说中,也确实可以简略地了解到苏州各个历史时期的闪光点。因为,这本集子所选编的作品,并不是一般的民间传说,而是苏州各个历史阶段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名人的民间传说。在集子中,作者潘君明同志对每位名人又加了一个简历的介绍,这对于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读者来说,就更能知道名人之所以出名的原因。

所谓名人,通常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种是因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也就是造福于人民的人,在众口交誉下出了名。在民间,人们便会以感激和崇敬的心情,用艺术的手法编织出各种美丽动人的传说,来赞美他、歌颂他。另一种是阻碍历史发展或有害于人们的生存,也就是残害人民的人,在众口咒骂中也会臭名昭著。对于这类名人,人们就会毫不留情地用民间传说来加以鞭挞和讽刺。在《苏州历代名人传说》里,这两类人物都有,读来使人明辨善恶,分清美丑,是颇有教育意义的。在民间传说里,名人有时又是和名胜、名产连结在一起的。让王庙是因泰伯、仲雍让贤而得名;胥门、胥江是因伍子胥忠义捐生而得名;西施洞、白公堤、苏公弄等等,也无一例外都与西施、白居易、苏东坡这些名人连结在一起。至于西施裙、西施糕、美人靠、积谷甏、酒酿饼、状元红等这些物产的名称,其由来也都源于西施、张士诚、陆润庠等这些名人。由于某些名人的一些行为,甚至影响到某些民间习俗。八月半为什么吃芋艿,传说是邓禹首创的;过去婚礼上挂的和合二仙,又与寒山、拾得的故事有关;棺材上为什么要铺红毡毯,传说是从顾鼎臣开始的;在苏、锡、常一带,民间至今还把那些惯于溜须拍马的人骂为“坏伯嚭”,可见那个背主贪财、善于阿谀迎逢的伯豁臭名有多坏!所有这些,无疑都是进行乡土教育的好教材。

民间传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有动人的故事性。名人传说,既不能离开其人其事的真实程度,又需要有引人人胜的故事,因而往往都是采取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三国时的陆绩是以清正廉洁出名的,在《廉石》这篇传说中,讲的就是他从广西离任乘海船回苏州的一个故事,当苏州老百姓看到他乘的海船压得沉沉的,以为他在当太守时一定捞了不少金银财宝,结果起舱一看,却是在途中为抵御海上风浪压舱的大石头。宋代的范仲淹曾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流芳百世,在《砌篦箕街》和《万笏朝天》这两篇作品里,一篇讲的是他为造福人民,砌了条犯封建礼制的篦箕街,最后还冒死违抗皇命,宁愿“留街不留头”,结果皇帝也不得不让步。另一篇讲的是他在天平山上为祖上找坟地,竟不听风水先生的劝阻,挑了一块所谓子孙无出头之日的“绝地”,原因是不能让这块“绝地”再去害别人。故事讲的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反映出来的却是主人公一颗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恐怕就是民间传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缘故吧!

我与潘君明同志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相识了。他作为一个业余的民间文学爱好者,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确实很不容易。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不少专业搞文艺的都改行去为经济效益奔波忙碌,搞民间文学又无利可图,而他却一如既往,仍不停地利用业余时间在搜集,还孜孜不倦地把多年搜集到的民间故事整理后编选成集,一本接一本地出版成书,为繁荣民间文学作出了贡献,令我钦佩不已。繁荣民间文学需要这种精神,愿潘君明同志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编出更多更好的民间故事集来。

(作者系原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后记

采编一本《苏州历代名人传说》,是我早些年的心愿,现在总算编出来了。望着案头的书稿,如释重负,从心底里感到轻松和高兴。本书收编了苏州五十一位名人的九十二篇传说,其中,绝大部分的作品曾在报刊上发表过或收编在某种单行本中,少数作品是在近期内采录或翻阅旧时采风笔记后整理的。

苏州历史悠久,在公元前约12世纪,自泰伯、仲雍奔来江南,后在苏州建立吴国,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此后,历代名人辈出,不可胜数。他们在苏州地区活动,在百姓中有一定影响,由此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日积月累,蕴藏量相当丰富。我在采风中深深感到,无论是热闹的城市集镇,还是偏远的山区农村,只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父老乡亲聊天,就能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名人传说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有的与名胜古迹相依附,有的与地方特产相关联,有的与民风民俗相融合,也有的是反映他们自身的经历和生活。

我注重搜集名人传说,因为名人传说往往带有史料性。翻阅史籍,许多名人在正史上均有记载,但也有不少名人,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而没有列传,记载也极少,有些甚至没有记载。然而,在老百姓中间,却流传着他们许多动人的传说,将这些传说搜集起来,可以弥补正史之不足,对于研究历史名人,也是一种难得的、宝贵的资料。所以,我认为搜集名人传说,既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宝库,又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本书的编目是依据历史名人的年代先后而排列的。收编的苏州名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土生土长的苏州名人;二是外地到苏州来做官、谋生或寓居的名人;三是与苏州关系密切,受到苏州百姓尊敬的名人。在收编的名人中,地位上不分贵贱,身份上不局限于王侯将相和文人学士,只要在百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一并收入。

民间传说是流传在群众中的口头文学,是老百姓讲的“历史”,他同正史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为此,在每个人的传说前面,都写有一篇“小传”,简略地介绍这个人的生平史实,供读者在阅读时参考。

本书承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题写书名,画家张晓飞、顾曾平、张迎春先生作插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潘君明

2002年春初编,2005年夏再编于

苏州市相门外东环新村角挂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