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无尽虚妄,也要寻找前方光亮,写给虚无青春的“告别之书”。
漫长的黑暗,空虚的探索,寻找青春的出口……继《像浮云般飘散》之后,一唏再度奉献90年代的青春史诗。
小说描写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纠缠的束缚与挣脱的故事。家庭破碎的夏宇,带着心中的无限阴霾与对幸福的渴望来到一所寄宿学校,结识对音乐执著追求的一直流浪的谭夕和玩世不恭的强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西天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一唏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纵有无尽虚妄,也要寻找前方光亮,写给虚无青春的“告别之书”。 漫长的黑暗,空虚的探索,寻找青春的出口……继《像浮云般飘散》之后,一唏再度奉献90年代的青春史诗。 小说描写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纠缠的束缚与挣脱的故事。家庭破碎的夏宇,带着心中的无限阴霾与对幸福的渴望来到一所寄宿学校,结识对音乐执著追求的一直流浪的谭夕和玩世不恭的强子…… 内容推荐 小说描写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纠缠的束缚与挣脱的故事。家庭破碎的夏宇,带着心中的无限阴霾与对幸福的渴望来到一所寄宿学校,结识对音乐执著追求的一直流浪的谭夕和玩世不恭的强子。爸爸的再婚使他与家庭的关系愈加恶化,后来与楼兰相爱,楼兰一直想把夏宇从黑梦中带出,但最后自己却深陷其中。直到晗的介入,使夏宇与楼兰的感情破碎。楼兰伤心,决定出走解脱这些痛苦,遇到了同样流浪的谭夕,这才发觉自己想要的竟然是爱。时过境迁,当那群少年逐渐长大时,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与蜕变,再去回忆那些往事,就像一个已经过去的黑梦。而梦的前方,是对理想的不断追索。 目录 夏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楼兰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冰冷的夜。 眼前是被夜染成墨色的海,轻轻地,轻轻地翻涌着,仍无休止地泣诉着千百年未变的古老的歌谣。于是我嗅到,连风里也尽是眼泪的味道。 信手捡起一块石子,扬手,一道泛着月色光晕的弧线湮没在那声声翻涌里。 猛地站起身,一阵眩晕。 头顶的夜空,孤月一轮,看不见星斗…… 不知什么时候,强子已经站在我的身后。他手里的烟燃着,海风吹过,忽明忽暗,也吹乱了他的头发。 我说,为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对我? 强子不说话。 我说,她一声都不吭地消失了,我再见到她时,她他妈的和别的男的在一起,还那么无辜地看着我。你说这是为什么,凭什么! 反正都这样了,别想了,算了吧。 这种放屁的话谁都会说,这事没发生在你身上,你说话当然不腰疼了。 强子有些不高兴,一脚把我踢倒在地:这事儿是没发生在我身上,但我知道为了他妈的这种娘们这样,我瞧不起你! 胸口一阵绞痛。 强子走过来拉起我,替我拍去身上的尘土,低声说,还有我们呢。 我笑,说你们只能慰藉我的现在,谁又能填补我的过去呢? ——就像,明日的阳光永不会照亮此刻的夜。 然后,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缄默,耳畔是海的声音。 强子掏出一支烟,递给我:抽一根。 我摇摇头。 来吧来吧,说着强子便把烟塞进我的嘴里,拿出火机,点燃。往里吸,吸完了再吐出来。 一股辛辣直冲我的喉咙,很难受,我猛地咳了起来…… 强子笑,拍了拍我的背,说你真是死心眼,第一次谁让你抽那么大口的。没事,习惯习惯就好了。 身后,墨色的海浪仍在不知疲倦地翻涌着,低怨着,吟着…… [二] 楼兰,做我女朋友吧。 为什么,就因为她不要你了?你把我当成什么,一个不值钱的替代品吗? 不是。 那是什么? 只是,我想和你在一起。 你喜欢我吗? 喜欢。 那你还喜欢她吗? 嗯。 好吧,我答应你了。 谢谢。 我真傻。 我也挺傻,不是吗。 [三] 在楼兰成了我女朋友的第二天,我又看见了谭夕。 他穿着那件厚厚的破旧的风衣,身后背着的,是与他朝夕相伴的吉他。他就这么风尘仆仆地走来,踩着清早的霜花满地,脸上一如既往地刻满了迷惘。 当他推门进来的时候,强子一下冲了上去,给了谭夕一拳说,艺术家,你还活着呀!我和夏宇正准备给你收尸去呢。咋样,没遇到什么女流氓对你非礼啊? 谭夕冷笑,说托你的福,在路上我只要提强哥的名,女流氓都躲着我走。 强子说那是那是,也不想想我是谁啊。 谭夕没说话,径直走到床边坐下,从袋子里拿出那把吉他。我看见,那吉他似乎又旧了许多,伤痕累累,像极了谭夕沧桑的脸。 起手,如水的音符从他的指间泻出…… 我说,还好吧? 谭夕说,还行吧,就是特别累,再就是想你们。你呢,过得怎么样? 老样子,混日子过呗,还是你好,起码有个东西去追求。 我这算什么追求,过了今天看不到明天的,根本找不到方向。 我笑笑,转过头看窗外的天。 班级里的气氛如旧,凌乱的桌椅,千奇百怪姿势的学生,各自做着百无聊赖的事情。女生们对着小镜里那张怎么看也不完美的脸摆弄着自己的头发,男生们低头看着从书屋租来的厚厚的脑残般的武侠小说,但绝大多数的人都在睡觉。强子和几个男生歪坐在后排眉飞色舞地高谈阔论着些什么,很开心的样子。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个男人,单薄矮小的身体上顶着没有太多头发的脑袋,可能是太重的缘故,他的头一直低着,自顾自地讲着让人难懂的话。偶尔抬头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又立刻低下头自己回答。 同学们叫他老刘。 老刘是个沉闷的人,而他身上的沉闷又和谭夕不同:在他的眼睛里,看不见谭夕的锐气,透过老刘鼻梁上茶色的蛤蟆镜,是落寞的淡定。 在我刚来这所学校没几天的时候,老刘问我说,你的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要转来这里呢? 我笑,说这总是有原因的,我喜欢这里的感觉。 老刘摇了摇头,对我说,那就好好把握自己吧…… 我说,我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那就好,老刘点燃了一支烟,从嘴里吐出淡蓝色的烟气:将来想干点什么? 不知道,可能当个老师吧。 我看见,老刘的眼里流过一丝黯淡。 老刘拍拍我的肩膀,说当老师做什么?当老师有什么好的…… 思绪突然回到现实,老刘仍在讲台上闷着头自说自话着,我突然想起了谭夕,眼前闪过他那倔强的脸。或许在好多好多年前,当老刘还是小刘的时候,也曾有过和谭夕一样坚毅的眼睛,也曾站在三尺讲台上发下桃李满天下的大愿。可现实的残酷只注定他成为一介平凡的教师,面对三流学校里顽冥不灵的学生,削平了锐气,在额头上刻下深深的岁月的痕迹。 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老刘有时也会对着我们感慨:大好的青春,荒废了多可惜。 那年轻时做的英雄般的梦呢,要埋葬在哪里? 时间在指间飞快地流过,当我在那张密密麻麻的数学卷上写完最后一个得数时,我突然想出去走走。 这所学校的课堂是自由的,所谓的老师也不过都是站在讲台上例行公事,为那可怜而微薄的养家糊口的工资倦殆地疲惫着。无所谓什么责任,孔夫子早在两千年前便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伟大学说,于是政治老师那句话便成了这所学校课堂上最现实的写照:上课说话的同学,如果你们能像睡觉的同学一样安静的话,就不会打搅到上课看小说的同学了。 呵呵,都自得其乐吧,并且乐在其中。 斑驳的教学楼,涂鸦的墙壁。楼顶那早已走不动的钟表迟钝地望着海边,已不知道望了多少年。 政治老师说中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即使金融危机迅猛如虎,人民币却依然坚挺着,屹立不倒。可这所学校却为什么没有被这城市的繁华所洗礼,依然如此破败呢? 是被遗忘的角落吗? 时至午后,阳光普照。 漫无目的地闲走在操场上,远处的篮球场上几个男生在打着篮球。篮球拍打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不知不觉地,停在了艺术楼门前。 艺术楼有着和教学楼同样的沧桑。随着城市的扩大,生源的减少,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学生少得可怜,学艺术的就更没有多少了。 楼里很安静,踏在陈旧的大理石台阶上,空阔的回音在空阔的楼里荡漾。 二楼的尽头,推开已变形的木质门,发出滞涩的声响。 画室里,到处是凌乱的画板。 角落里,一个画板的后面,有一个玲珑的身影,侧着头,如水的长发流泻下来。 笔尖触碰着画纸,沙沙作响。 楼兰抬起头,见到了我:你怎么来了? 我笑,走过去说挺无聊的,过来看看你。 哎,别碰到石膏…… 我对楼兰讲了刚刚的一些思绪,楼兰放下手里的铅笔,看着我。她说,夏宇,你的脑子里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充斥着这些奇怪的想法? 如果没有想法,那脑子里岂不是一片空白?那这样会空虚死的。 楼兰一边竖起铅笔揣摩着石膏像的比例,一边对我说,没有想法,做一个庸人也是好的。 我没有说话。 楼兰说,你呀,总是做着太美的梦,可现实却不总是如你所愿。 是啊,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愤青嘛。 楼兰说,画了一上午石膏也够累的,夏宇,你给我当模特吧。 P4-9 序言 我极力回想1990年发生了什么——那年年底,我调换了工作,那时三环似乎还没有开通,我骑着自行车每天从安贞桥到团结湖上班,路两边是高大的树,稀稀落落地分布着燕莎、亮马河大厦、昆仑饭店,现在的中旅大厦还烂着尾,而且看起来会一直烂下去。那时这个城市清简安稳,似乎就这样了,似乎萧条也是好的,无欲无梦也是好的。 还能想起什么呢?想不起来了。 当然,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很多人在那一年出生。这是大事吗?对那些孩子和父母来说当然是大事,但终究这也是岁岁年年家常事,历史学家不会留意。然而,纯粹因为一个数字问题。在那一年出生似乎又有点不同寻常,1990年是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年,在那一年的一月一日零时以后出生的人们因此在十几年后将被称为“90后”。 “90后”又如何呢? 我知道,我应该在这里大谈“90后”的特殊意义,这对我毫无困难,这种意义的配制方法是:先对90年代以至新世纪作出一套总体的概括和论述,无尽时间被切出来的这十九年在这套论述中将与过去判然不同,具有全新的历史文化意义;然后,当然,在这十九年中出生和成长的人们从历史和文化中获取了全新的特性,与“80后”不同,与“70后”不同,更与“60后”不同,我们宣布:新人类、新新人类出现了! ——这件事,我们在90年代以来已经反复做过,以至于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来一遍,这等于是对自己的滑稽模仿。 所以,如果我们实在忍不住要把一个人群仅仅凭着他们都出生在那十年而命名为“90后”的话,那么,我拒绝演绎而期待归纳,我要看看一个个的人——他在做什么,他怎样自我表述和自我想象,他究竟认为自己和他人有何不同,而这种不同如何构成意义。 对此,坦率地说,我所知甚少,我甚至都不认识几个“90后”。当然正因为所知甚少。我对这套“90后”书系有特殊的兴趣。 面对“90后”,我能提供的或许只是我作为“60后”的一点经验。 经验一是:几零后这件事与我无关。我从来没想过我是个“60后”,后来人家告诉我我属于一个名叫“60后”的群体时我还以为那是个什么帮会;我看着我那些“60后”兄弟姐妹们,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我和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以及我们为什么仅仅因为生于1964年或1968年就一定得被算成一伙;再后来,我被人家教育得有点儿相信我们的确有点儿相似,但这并没有使我欢欣鼓舞,反而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因此变得有点儿无趣——想想吧,你的周围都是注定和你相似的人。或者也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你注定要和别人相似;而且我也看不出来这种相似对我有什么意义:我还是得独自面对我自己的生活和问题。 现在我已经45岁,偶尔也开始想想人生的终极意义什么的。当然,我知道,没有目的,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活着、现在活着,而且不是被装进一个上帝的档案袋里,袋子上只写了一个“60后”或其他什么庞大名目,我希望我以自己的名字活着,我猜测这就是终极意义,虽然能否达到我也非常怀疑。 此外,还有经验二:具体到写作这件事,几零后据说是有效的,大概从“70后”开始,它就特别有效,几乎是芝麻开门的咒语。 但还有经验三:芝麻开门后,里边的宝贝不是无穷无尽的,很快会被人抢空的。 说了扫兴的话,再说喜兴的话,那就是经验四:青春具有无可争议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对于正当青春的个人还是对于一种文化和文学。因此,青春应该尽情绽放。 这当然是尽人皆知的事,本来不用我当经验说。那么,下一条就未必尽人皆知了:所有人——已逝的人、活着的人和将来的人都曾有、正有和将有青春,对于一个人来说,青春不可复制,对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来说,青春可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似乎又是扫兴,但是记住这一点或许最终有助于我们判断这部“90后”书系:这里是否包含着某种真正的新的探索?在青春激情涌动中,他们能否提出对世界、对自我的新的看法、新的想象和作出新的表达? 后记 [一] 我想,用“梦呓”来形容这个小说,再般配不过了。 [二] 这是一本没有故事的书,支离破碎的情节,似呓语般的对白,从头到尾如做梦一样凌乱不堪。在这本书里,我淡化了所有小说的元素,为你们呈现的,仅仅是一种感觉。 整个故事都是虚幻的,我在尽最大的努力构造一个破碎的唯美,不真实的人物,不真实的对白,不真实的环境。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也是那般的真实。 不必去思考故事的真假,也不用去思考是否合理。 看完这个故事,你会忘记一切情节,忘记一切他们说过的话,甚至忘记他们的名字与面庞。 剩下的,仅仅是一种感觉,模糊不定的。像我的名字,一唏,一声叹息,看不见,摸不到,却真实地萦绕在你们的耳畔。 若是你们真的如张无忌学剑般忘记了太极剑法的所有招式,那么你们便成功了,我也成功了。 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就像,此刻的我们不再是刚才的我们。 过去的种种存在,对于此刻的我们来说,都变成了不存在,不存在即是虚幻。这种虚幻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便是记忆。 即便那些过去再真实,真实得惊心动魄。但在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仅仅化为了一种印象,也便只剩下了感觉。 所以,我们无需探讨过去的真假。一切的记忆,不过是我们脑海里带有浓烈主观色彩的感觉,而已。 我给你们留下了这种感觉,那种浓烈的黑色的让人窒息的感觉。于是前面的种种情节便是无谓的了,你可以任意纵容这种感觉去交织,去想象,构思出一个你喜欢的情节出来。里面的人物,可以叫张三,也可以叫李四,或者仅仅化为一个他或她。 没有意义,这本书告诉不了你们任何人生的道理,你们也不必剖析那些更高深的连我都未曾想过的问题。感觉仅仅是感觉,不需要任何意义。 [三] 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一个我的梦—— 我梦见自己在做梦,在一条尽是黑色的封闭的空间里奔跑。周围的一切都是黑色的,只有一点光亮,在前方,于是我不停地追赶,不停地,用尽我所有的力气。然后我便醒了,起床,穿衣服,吃饭,上学。再然后,我觉得有人在推我,我睁开眼,是妈妈,而我,还躺在床上。 我才恍然明白,刚刚的醒来,也是一场梦。 于是我迷惑了,我不明白此刻的我是不是也在做梦。我起床,穿衣服,吃饭,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时会不会再有人推我,叫醒我起床呢? 到了学校,语文早自习,朗读古诗,是李商隐的《锦瑟》。 其中有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 于是那句千古的哲理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开来——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 物化。 ——《庄子·齐物论》 于是我开始思考,究竟是我们活着是梦,还是死了是梦。 《骇客帝国》里,人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不过是高等机器人设计的电脑程序,一切存在的物体,不过是二进制的编码。 或者说,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是一场梦? ——不停地迷惑,不停地追逐,不停地幻想,不停地疲惫着。 ——在梦里,我们追寻着自己理想中的梦。 ——也就是说,我们活在梦里,追逐着梦,而逐梦的过程,却又是一个梦。 [四]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像黑色的梦魇般,挥之不去。 我想把这种思考写成一本书,书的名字早已想好——《黑梦》。迷离而破碎,明媚而忧伤。 可是这种类似的思考早在千年前便被无数哲人思考过了,说得天花乱坠,百家争鸣。甚至还为此产生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流派,争执了千年,也没有争出个是非。 这本就是一个没有正解的命题,却怎么教我这个无知的人去把握。 ——我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