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消防中队”启工中队事迹纪实!
这是一群铮铮铁骨的硬汉,这是一支勇猛向前的队伍,他们用血肉之躯,传承出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本书再现了这支队伍所经历的一场场血与火的战斗,一次次生命与死神的较量,一个个可亲可爱的官兵,一串串光辉的足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穿越火焰的青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石丽珊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国“模范消防中队”启工中队事迹纪实! 这是一群铮铮铁骨的硬汉,这是一支勇猛向前的队伍,他们用血肉之躯,传承出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本书再现了这支队伍所经历的一场场血与火的战斗,一次次生命与死神的较量,一个个可亲可爱的官兵,一串串光辉的足迹…… 内容推荐 在这本书里再现了这支队伍所经历的一场场血与火的战斗,一次次生命与死神的较量,一个个可亲可爱的官兵,一串串光辉的足迹……启工中队建队卤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也是我们中国消防的一个缩影。这支队伍是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在不断成长壮大,走向成熟,已经成为保卫国家稳定与人民平安的一支模范且又特殊的队伍。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正是一次回顾启工中队历史的过程。 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铸就辉煌 1 硬汉子陈松和 陈松和入伍 中国消防的曲折发展 新兵连里崭露头角 火灾频发的铁西工业区 班长的启蒙 艰苦的业务训练 2 “五熟悉”的炉 陈松和火场惟一一次受伤 陈松和救火失败 “滑铁卢”导致“五熟悉”的产生 陈松和火场逞威 火场指挥员是队之魂 深入开展“五熟悉” 毁容的方修占 忠孝两难全 3 “魔鬼”式的体能训练 革新训练项目 不能不看一秒钟 挂钩梯和高空攀登训练 胆大心细的许福军 手足情深好塔档 顶风抓训练 “没有过硬的真功夫,又怎样带好兵!” 4 “硬骨头六连式”中队的诞生 陈松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火场指挥员 与泄漏毒气的交战 篮球、摔跤与团队精神 “面孔”内务卫生 猛“牛”刘璋 三次冲锋 房顶上的“冰雕” 成为战士的贴心人 培养杨雨杰 与赵培志老人的母子情 获得“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 中篇 烈焰青春红 5 “拼命三郎”杨雨杰 火海立新功 子夜,居民楼里一百一十四人被困 熟悉工艺流程 崔国合夺得首届“消防状元”称号 整整三年,与“消防状元”元缘 得不到提拔的陈松和 泪别消防的陈松和 力荐杨雨杰 杨雨杰的恋爱 “拼命三郎”杨雨杰 “你的经验就是不如我” 6 爱动脑子的罗义江 “笔杆子”赵子新 新来的指导员罗义江 注重人性化管理 解开疙瘩绳自直 “保住科技资料” 六个月的全国巡回演讲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暴风雨中的救援 “消防状元”的背后 7 训练天才张福好 一把火点燃张福好的从军之路 砖石堆里的女工 昏迷在火场中的兵 全国消防改革项目示范表演会上争头彩 首届消防运动会再攀高峰 知兵爱兵擅用兵 “消防状元”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猛虎下山”、李忠海 下篇 世纪红黄蓝 8 王牌中队的王牌兵 “猛龙过江”李世民 火灾形势严峻 勇敢刘佐祥 爆炸中的生死较量 毒气云里的厮杀 烈焰中的恋情 再添光彩 王者之气降火魔 俯身为民留英名 9 亲吻勋章 “学生官”指导员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十五年后,又是一个新起点 关注战士心理健康 警营文化催生战斗力 敢啃“硬骨头” 作者的话(代后记) 试读章节 营院里,热闹非凡。官兵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交谈说笑……热水澡冲洗了他们身上一天训练的汗垢,可口的饭菜填饱了辘辘的饥肠,现在是难得的“黄金时间”,劳累了一天的官兵,每个人都以自己乐于选择的方式休息放松着。 突然,窗外半空中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瞬间,中队的东北方向一片火光,烈焰升腾,翻滚直上。 “怎么了?怎么了?哪儿出事了?” 正在办公室写训练计划的陈松和“呼”地一下站起来,跑到门外。他根据火光的位置和火焰的形状,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一起重大爆炸火灾,而且地点就是油脂化学厂! “油脂化学厂爆炸了,快出动!”他一挥手,带领战士们登上了消防车。 “还没接到报警呢,别出错了警。” “错不了,这事故不小,不能等。” 一辆辆消防车向油脂化学厂风驰电掣而去。 途中,中队接到群众报警,果然跟陈松和判断得一模一样。而此时,陈松和已经带领着战士快到事故现场了。 “真神了,队长的判断这么准。” 战士们看着越来越近的油脂化学厂里的火光浓烟议论和赞叹着。 此时事故现场混乱不堪。职工们乱作一团。没有人明白应该怎么做,没有人组织抢救。 中队官兵的快速赶到,着实让工人们吃惊不小又万分激动。 “你们太快了,刚报完警,你们就来了。” “消防队真成神兵了。” 油脂化学厂的职工们看着官兵快速展开扑救,交口称赞着。 “其实,哪里是什么神速,这就是咱们前一阶段开展‘五熟悉’的好处。”对于扑救这起火灾,陈松和真正得到了“五熟悉”的无限回报。 “成功扑救这起火灾,证明我们的思路是对的,我们要坚持在‘五熟悉’这条路上走下去。”陈松和感受到了“五熟悉”在火灾战斗中的巨大价值。 官兵们也被陈松和带动得很是兴奋。 说起来,前一阵子,也真是太累了。陈松和带领着战士们开展“五熟悉”时,付出了多少辛苦。有时白天时间不够,他们就利用晚上,一家一家地走,油脂化学厂当然也不能错过。他们常来这里熟悉情况,在这里走来走去,在油罐区攀上攀下,将这里的油罐危险程度、水源设施、交通道路、建筑结构都摸得一清二楚,并模拟了灭火预案。 “‘五熟悉’真是管了大用了。”战斗中,所有战士神情安定,按照预案程序灭火,有条不紊。 这是一起恶性爆炸火灾。大火是因为两个焊工在一个留有油脂残液的汽油罐下焊接输油管道引起的。两个工人带着满身的火跑了出来,被送往医院抢救。 此时厂区三个油罐已被大火吞噬。 “一号罐是汽油罐,这个罐爆炸时限很短,要尽快冷却这个罐。”陈松和一边大声喊着,一边调集水枪,把水枪阵地设在一号罐下。油罐发出“吱吱”的响声,烈火上下翻滚着,“嗡嗡”直响,使人感到毛骨悚然。 “陈队长,水要断了……”一名经验稍欠丰富的战士,神情慌张地冲着陈松和喊起来。 以往发生这种情况,肯定又要手足无措了。因为这么大的火,一旦断了水,更大的爆炸是不可避免的。 但此时的陈松和,因为有了“五熟悉”,已经不是以前的陈松和了。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成竹在胸。 在“五熟悉”过程中,陈松和已经得知厂区的墙外就有两个消火栓,并且水量特别大。 “别紧张,按照灭火预案进行。”他一面尽量让战士情绪稳定下来,一面命令战士迅速接上这两个消火栓。 片刻,水带重新鼓胀,水流源源不断。 四支水枪阵地,已经形成了四面包围的灭火阵势。先是驱走了一号罐上的火,然后迅速控制了二号和三号罐上的火势。二十分钟后,苟延残喘的火魔吐出了最后一股白烟,大火被彻底扑灭了,第二次大爆炸避免了。工厂六百多万元的财产保住了。 “这个消防队真过硬,火这么快就被他们扑灭了。” “你还没见呢,刚来的时候,那叫一个快呀。” “到底是人家干消防的,研究这个,可跟以前不一样了。” “你们辛苦了,太感谢了。” 工人们围着从灭火现场走出来的官兵,表达着谢意和发自内心的敬佩。 疲惫的官兵们,睑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这是战胜火魔和谢绝死神邀请后开心的笑容。他们知道这场大火的危险程度,若是情况不熟,扑救不及时、不果断,就会有第二次大爆炸,工厂就不存在了,消防官兵也就壮烈了…… 这也是得到老百姓认可后的欣慰的笑容。 更为感人的一幕出现在官兵们归队之时。 听说战士们圆满完成灭火任务要回去了,油脂化学厂近百名职工不约而同放下手中的活计,全部拥到了厂门口,自发地排成两条长长的队伍,鼓掌欢送着启工中队可爱的战士们。他们握住战士的手,语无伦次地说着感谢的话,久久舍不得松开。仅仅百十米的路,整整走了半个多小时。 这是一幅真真切切百姓欢送英雄的场面。 成功扑救此起火灾,让全体官兵精神为之一振,大家都突然间信心十足起来。而这段时间一直笼罩在陈松和心头的那团阴云,也随着大火的消逝而散去了。 随后,陈松和带着官兵,又接连几次在灭火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这里除了消防官兵的英勇顽强,“五熟悉”的巨大价值已经完全显露了出来,并很快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密切关注。 1971年11月15日,辽宁省消防总队在沈阳塔湾召开了全省消防工作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陈松和正式向全省消防部队介绍了启工中队的“五熟悉”,展示了官兵如何开展“五熟悉”以及“五熟悉”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五熟悉”迅速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兴趣。总队对启工中队和“五熟悉”给予了充分肯定,号召全省消防部队学习启工中队的“五熟悉”经验。“五熟悉”很快轰动了全省。总队指派郑玉海(后任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来到启工中队,将启工中队的“五熟悉”经验做法总结提炼成完整的文字材料,上报到了公安部消防局,立即引起高度重视。公安部消防局马上派了一名参谋,到支队和启工中队核实情况,再次验证了“五熟悉”的潜能和可推广价值。 1972年3月,公安部消防局就印发了“五熟悉”的小册子,发放到各地,正式向全国消防部队推广启工中队的做法。 小册子一经印发,快速在全国消防部队产生了轰动效应,自此,全国消防兄弟部队接连不断派专人到启工中队参观学习。 1972年的时候,启工中队在整个沈阳市公安系统就是先进集体了,那时候沈阳市公安机关评选先进单位只要有一个名额,那也必定是启工中队。 与其说,“五熟悉”让启工中队开始在全国消防界星光夺目,不如说,是启工中队在连年的灭火战斗积淀中,形成一种敢打敢拼的硬骨头精神。而这种精神的背后,应该是智慧的力量。 一个没有智慧的团队,产生不了“五熟悉”。P45-48 序言 掩卷长思,浮想联翩。我去过许多基层消防部队,也经历过许多火场,结识许多一线官兵,熟悉消防警营的方方面面。这一种熟悉,伴着岁月的积淀,已浸透在血液里。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了这种熟悉。 辽宁省沈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启工中队是公安消防部队的一个缩影,书稿再现了这支英雄部队走过的历程。一场场殊死的战斗,一次次精神的升华,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展示了公安消防部队官兵无限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和丹心迎战烈火、铁骨决胜灾难的威武英姿。 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消防工作和公安消防部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正认真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同志和公安部党委的部署,紧紧围绕“警力要下沉、保障要有力、班子要加强、管理要严格、机制要创新、执法要规范、工作要上去、人民要满意”的总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三基”工程和消防“161”工程建设。启工中队作为多年来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基础建设的先进典型之一,其成长的经历充分证明,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提高消防官兵基本功水准,对切实提升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消防执法水平和灭火救援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大力兴起“三基”工程和消防“161”工程建设新高潮之际,此书的付梓,向人们开启了一个了解基层消防警营战斗生活的窗口,使人们感受着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扑面春风。 一直以来,消防工作和公安消防部队的建设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界的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本书作者石丽珊,就是一个热爱消防事业、心系消防官兵的新闻记者。这些年来,她采访了许多重特大火灾等灾害事件,用凝重的笔触向世人敲响警钟;采访了许多公安消防部队的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使许多啄本就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在她的笔下更加传神、更加感人。 弘扬消防工作的时代主旋律,讴歌公安消防部队官兵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需要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更多媒体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作家、艺术家走进火热的警营,采访、展示一线消防官兵的战斗生活和精神风貌。我们期待并感谢新闻界、文学艺术界人士对此怍出的不懈努力。 后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诗词歌赋,说尽了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颂扬了多少惊天动地的英雄。 英雄,一代又一代人魂牵梦绕的追求。 2005年的这个酷夏,我坐在书房里,面对笔记本电脑,开始了我的寻觅。 我在寻找着一种英雄的情怀、一种伟大的精神——在启工中队整整积淀了二十五年的一种精神。 这个酷夏难熬。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一种烤炙。 沉浸在血肉与火海的厮杀、忠诚与信念的捍卫里,我在时时感受着震撼。 二十五年。 想来真的是很漫长。无论对于_个人、一个团队,其成长都经历很长的路程。且不说道路本身充满变数,且不说成长路上会坎坷迭起,且不说这路走起来是否踉跄过,平平安安走过来了,就很欣慰、就很了不起。而这个名为“启工”的普普通通的消防中队呢,一群心中激荡着英雄情怀的勇士,举着一面鲜艳的旗帜,以先锋的姿态,始终走在路的最前面,锻炼着体魄,凝聚着精神。 沿着历史的足迹回眸,你会感叹:“启工”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优秀,那么精彩,留在历史记忆里的,是永恒的辉煌。 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北京的初秋悄然而至。沐浴着稍显凉意的细风,我脑中不断闪现着“启工”的动人事迹,感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有精神追求的人,是一个最幸福的人。 2005.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