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介石麾下御用文臣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胡耀忠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蒋介石的身边,聚集着一大群民国顶尖级知识分子。入选《蒋介石麾下御用文臣》的8位都是幸运儿,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

戴季陶、陈布雷、张群、陈立夫、陈果夫、孙科、朱家骅、吴铁城,他们是为蒋介石出谋划策的八位“御用文臣”,他们在蒋介石统治期间得到了赏识和重用,他们聚集在国民党阵营中为蒋介石摇旗呐喊,随着蒋家王朝的覆灭,他们的魂灵亦无法回归故里。本书由胡耀忠编著。

内容推荐

他们是蒋氏王朝中的“阴爻”。“卦中”身居君侧,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为蒋委员长“算卦”是他们擅长的手段,泰极生否,他们随蒋家王朝的覆灭而坠落。

在蒋介石的身边,聚集着一大群民国顶尖的知识分子。入选《蒋介石麾下御用文臣》的这八位佼佼者,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在道势之间,或近道远势,或舍道亲势。他们甚至因为离道太远而被一些人逐出知识分子的行列。其中有人格的悲剧,但更多的是个人无法回避难以抗拒的历史性悲剧。

《蒋介石麾下御用文臣》的8位幸运儿身居君侧,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他们的命运却无一不抹上浓浓的悲剧色彩,或自弃,或遭弃,几乎无一善终。其中有人格的悲剧,但更多的是个人无法回避、无法抗拒的历史性悲剧。本书由胡耀忠编著。

目录

良师畏友——戴季陶

 深得孙中山器重的青年才俊

 反共第一高手

 蒋介石的“良师畏友”

 国民党的理论权威

 风流才子复杂的感情世界

 在悲观绝望中自杀

“文胆”——陈布雷

 报界奇才

 蒋介石的“文胆”

 书生本色

 不得不死

 身后事

蒋介石的终身幕僚——张群

 拒绝给段祺瑞请安的军校生

 蒋介石的“大厨”

 新政学系领袖

 蒋介石的“胶水”和“糨糊”

 蒋介石对日外交的最得力助手

 人生七十才开始

“蒋家天下陈家党”——陈立夫

 人生理想原是工程师

 从调查科主任到“内政部调查局”局长

 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部长

 国共和谈的决策者和组织者

 反共老人要做联共先锋

 晚晴夕照也温馨

国民党“教父”——陈果夫

 读了14年的“小学毕业”

 辛亥革命一小兵

 国民党“教父”

 成绩斐然的江苏省主席

 跻身四大家族

 从蒋介石的宠臣到弃臣

“虎父犬子”——孙科

 天生的国民党员

 左摇右摆的政治家

 主持起草《五五宪草》

 在政治避风港中做寓公

 台湾政坛的摆设

 情感及生活

亦官亦儒——朱家骅

 敢死团团长

 学界泰斗

 功勋卓著的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长

 蒋介石的宠臣

“党国铁老”——吴铁城

 参与缔造中华民国的年轻代表

 游说张学良,协助蒋介石完成统一大业

 出力不讨好的上海市长

 “党国铁老”原是铁杆反共派

 被蒋介石活活骂死

试读章节

1912年1月中旬,蓝天蔚率北伐军乘军舰北上,很快抵达烟台,并顺利占领这座城市。戴季陶、商震从大连到达烟台,欢迎北伐大军,并与蓝天蔚一起,共同指挥这次光复东北的壮举。

此时,革命军虽军容强盛、势力大振,但缺乏枪械军火,在这种情况下,戴季陶便火速电告上海方面。上海革命军领导人陈其美接电后,即命沪军将领刘基炎押运大批枪支弹药,前往烟台,以便配发各军。但刘基炎中途突起歹念,悄悄将这批军火改运登州,企图据为己有,然后扩充势力,成为拥兵自重的军阀。

戴季陶获悉后,“以为北伐大事,关系至重,戎机一误,前途何堪”,便决定亲自与刘基炎会面,不惜一切,夺回军火。他与外交部长彭汉怀密商,假托个人有事,邀请刘基炎到海容舰上议事。

刘基炎行动诡谲,没有想到私吞军火之阴谋已经暴露。再说,戴季陶不过是个文弱书生,所以对戴季陶毫无戒备,按时到海容舰上赴会。戴季陶早有准备,他和彭汉怀带着三四个便衣,提前守候在船上。当刘基炎得意扬扬地登上海容舰时,便被戴季陶和彭汉怀请进了贵宾舱,而刘基炎的卫兵被便衣拦阻在前舱,理由是部长有机密大事和刘相商,卫兵也没多想什么。刘基炎刚刚坐下,想端起茶杯时,戴季陶在前、彭汉怀在后同时拔出了手枪,戴季陶还用一只手揪住了刘基炎的衣襟,喝问道:陈都督划拨给关外都督府、请你押送的那一大批武器弹药,还有几门大炮,你押送到什么地方去了?戴季陶见不理睬他的问话,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他的胸膛又说:“枪械大炮是我们向上海方面要的,我们怎么会不知道?陈都督明明让你把枪械运到烟台,你何以将舰只驶避登州?是不是想据为己有?”阴谋被戳穿,刘基炎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是想在登州休息几日。”

戴季陶的脸早已红成了“关公”,他一字一句地说:“你休息够久了,这样吧,你留在这里,写个命令叫你卫兵送回去,把武器弹药即刻运到烟台来。一介武夫的刘基炎悄悄把手摸到后腰上,他想反抗!奇怪的是,后腰却空空的——短枪早已被彭汉怀卸掉了。

戴季陶一下子火了,一把将刘基炎揪了起来,揪到自己面前,把那支短枪的枪口一下子塞进他的嘴里,怒骂道:“你这个背叛革命、投机取巧的家伙,当面还耍花招,老子只要一扣扳机,格老子,你就上西天了!”两支枪口下,反抗无用,刘基炎只能答应将枪械弹药吐出来。在枪弹大半运往大连后,戴季陶才放了刘基炎。

军火运到,烟台军民情绪高涨,人心振奋。2月6日,革命军占领瓦房店。10日,攻克庄河厅城,革命军声势日益壮大。

后来戴季陶回忆这件事时:那是我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场血战,凭着一种铁血精神,一种不怕死的劲头,给东北革命弟兄添了一批武器枪弹,给革命添了翅膀啊!后来想想,确有些后怕……

因言获罪,戴这时才明白“百万锦绣文章,终不如一支毛瑟”。1911年春,戴季陶因《天铎报》的文字狱风波亡命到槟榔屿。这时,孙中山的妻子卢慕贞领着孩子寄居在槟榔屿,家中急需国文教师,经雷铁崖推荐,戴季陶成了孙中山家的私人教师,教授孙中山的两个女儿——15岁的孙琰与14岁的孙琬国文,全家人对这位博学的老师印象都很好,这成为孙中山信任戴季陶的缘由之一。

武昌起义后,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海外回沪。12月29日,上海同盟会总部开会欢迎中山先生,戴季陶作为同盟会员与新闻记者参加了这项活动。这是戴季陶与孙中山第一次直接接触。孙中山被袁世凯委任为全国铁路督办后便聘戴季陶为自己的秘书,从此他便在孙中山直接领导下工作,这是戴季陶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年孙中山46岁,戴季陶22岁。戴季陶说:“在当时追随孙中山的人中,本人算是最年轻的一个。”作为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将孙中山的讲话记录整理成书,孙中山许多重要的文件、宣言、关于三民主义的全部演讲录都是戴季陶审订出版的。孙中山思想得以流传,戴季陶功不可没。

卢慕贞领着孙蜒和孙琬从南洋回国,在南京和孙中山团圆后,戴季陶便常常去孙中山寓所聆听孙中山的教诲或者请教一些国家大事,孙中山也渐渐了解戴季陶的情况,熟悉了戴季陶那动如猛虎、静如处子的性格,开始喜欢这个时而激动、时而老练的年轻人。

戴季陶担任孙中山的机要秘书后,孙中山早把夫人、孩子送回广东中山他老家去了,戴季陶夫人钮有恒经常去孙中山身边照顾其起居饮食。戴季陶曾亲笔写道:“民国二年后,莲姐(钮有恒)常为总理理杂务,因传贤素以姐称之,总理也以姐称之。”戴季陶形容孙中山对他:“爱护之殷,关垂之切,实已超过师之于弟,直与家子父子等无有异。”

袁世凯窃国后,戴季陶到上海创办《民权报》,出任主笔。对袁世凯的复辟行为,戴季陶抨击道:“袁氏欲帝制自为也久矣!”“袁氏之在民国,盖病中血中之毒菌,留在病者之身,则虽有良医,终不能愈病者之痼疾也。”戴季陶的文章揭露了袁世凯的本质,人们无不拍手称快。1912年5月,财政总长熊希龄接受银行团垫款,签订允其监督财政的《监视开支暂进垫款章程》,舆论大哗,群起攻击熊希龄卖国。5月20日,戴季陶在《民权报》上发表署名“天仇”的短文,题日《杀》。全文日:“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此四人者中华民国国民之公敌也。欲救中华民国之亡,非杀此四人不可。杀四人而救全国之人,仁也;遂革命之初志,勇也;慰雄鬼在天之灵,义也;弭无穷之后患,智也。革命初成,不少健儿,以全国之国民而无人敢诛此四贼,以救全国人民之生命财产,以保五千年之荣誉之历史乎?吾殊不敢以此诬我国民也。”22日午后4时,租界巡捕房以“鼓吹杀人”为由,拘捕戴季陶入狱。同牢监犯问戴季陶因何被捕,戴慨然说:“仓颉造字累我,鸦片条约病我”,“我住租界,我不做官,我弱,我为中国人,有此种种原因,我遂来此矣。”当晚,其妻子探监,勉励说:“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由于戴季陶精通法律,在法庭上笑声朗朗、雄辩滔滔,批驳得主审官哑口无言。旁听席上,不断爆发出阵阵笑声,搞得法官狼狈不堪。不久,戴季陶由张静江出面保释出狱。出狱后,戴季陶更加无所顾忌地反对袁世凯,笔锋尖锐,文字更辛辣了。周恩来1946年同李勃曼谈个人经历时曾说:“戴季陶出了《民权报》,写了激烈的文章攻击袁世凯。我从它的创刊号读起,直到这个刊物被当时的统治者袁世凯查封为止。”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讨袁斗争,发动“二次革命”,但讨袁军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劣势,无力坚持,大本营南京也被张勋占领。南京陷落后,戴季陶没有外逃,而是坚持留在城里继续从事反袁斗争。为了挽回败局,他联络了—批中、下级军官,图谋再举,但不幸消息泄露,没能成功。北洋军队到处捉拿戴季陶,城里一片白色恐怖。P5-7

序言

与苏格拉底等西方圣哲不同,中国知识分子以“兼济天下”为理想,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修齐治平,只有理想破灭,他们才给自己一个灵魂的避难所:独善其身!因此,他们就与政治发生了数不清的纠葛。

悲剧由此而生!

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不在于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而在于他们没有任何社会的依托,要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只能靠君主的赏识和重用。“为王者师”、“做宰辅”遂成为他们唯一的职业选择。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知识分子要实现自身的理想,必须依附于权力。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入政之后,面临的必然是一个从“道”还是从“势”的两难困境。就道统而言,知识分子负有指导君主明“道”、行“道”的使命,他们是帝师;就政统而言,君主享有指挥整个官僚行政机器的至上权力,他们又是人臣。

在蒋介石的身边,聚集着一大群民国顶尖级知识分子。入选本书的8位都是幸运儿,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

在道势之间,他们或近道远势,如“文胆”陈布雷,有“终身之忧”,此忧不关个人的穷通利达,而关乎家国天下。其受蒋之尊重信任无人能出其右,但最终只能以自杀给自己的理想一个勉强的交代;或亦道亦势如朱家骅,可与胡适比肩,堪与蔡元培齐名,可是他头上竟又集中了敢死团团长、学术泰斗、教育家、中统大将等相距甚远的头衔。但他们多数舍道亲势,如国民党的理论权威戴季陶;蒋介石的终身幕僚加“大厨”张群;号称“蒋家天下陈家党”陈果夫陈立夫兄弟;被讥为“虎父犬子”的官瘾特大的孙科;协助蒋介石完成统一大业却因支持李宗仁遭蒋介石忌恨;被活活骂死的“党国铁老”吴铁城。他们甚至因为离道太远而被逐出知识分子的行列。

他们身居君侧,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他们的命运却无一不抹上浓浓的悲剧色彩,或自弃,或遭弃,几乎无一善终。其中有人格的悲剧,但更多的是个人无法回避、无法抗拒的历史性悲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