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精)/经典怀旧》这部长篇童话是张天翼的代表作,文中通过一个孩子在宝葫芦的帮助下做了坏事,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邪归正的故事。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孩子的幻想,其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被迪士尼公司改编为动画片的经典童话,这部五十年前家喻户晓,陪伴了一代人成长的作品继续影响着今天的孩子,成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宝葫芦的秘密(精)/经典怀旧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张天翼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宝葫芦的秘密(精)/经典怀旧》这部长篇童话是张天翼的代表作,文中通过一个孩子在宝葫芦的帮助下做了坏事,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邪归正的故事。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孩子的幻想,其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被迪士尼公司改编为动画片的经典童话,这部五十年前家喻户晓,陪伴了一代人成长的作品继续影响着今天的孩子,成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内容推荐 《宝葫芦的秘密(精)/经典怀旧》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童话,本故事讲述了:一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学生王葆,一个是神奇得令人不可思议的宝葫芦,一个偶然,一次奇遇,让他成了宝葫芦的主人。他们一起腾云驾雾,危境中共同逃生;一次又一次冒险,一场又一场误会,是大大幸运,还是小小劫难?要问什么是成功的秘诀,什么是幸福的真谛?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嘘——这可是个秘密!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试读章节 那天是星期日。我九点钟一吃了饭,就往学校奔,因为我们科学小组要做一个电磁起重机,十点钟开始。 可是那天真憋气:同学们净跟我吵嘴。例如我跟姚俊下的那盘象棋吧,那明明是我的占优势,我把姚俊的一个“车”都吃掉了。可忽然——不知道怎么一来,姚俊的“马”拐了过来,“叭!”将我一军。我的老“帅”正想要坐出来避一避锋,这才发现对面有一只“炮”,隔着一个“炮架子”蹲在那里。我问姚俊: “你那个‘炮’怎么摆在这儿?” “早就在这儿了。” “什么!早就在这儿了?怎么我不知道?” “谁叫你不知道的!”——哼,他倒说得好! 我们就吵了起来。看棋的同学还帮他不帮我,倒说我不对!我就把棋盘一推: “不下了,不下了!” 后来我们动手做电磁起重机的时候,又有苏鸣凤跟我吵嘴来。 你们都不知道苏鸣凤吧?苏鸣凤是我们的小组长。其实他这个人并不怎么样,他打乒乓还打不过我呢。可是他老爱挑眼。他一面干着他自己的那份工作,一面还得瞧瞧这个,瞧瞧那个。 “王葆,这么绕不行,不整齐。” 一会儿又是—— “王葆,你绕得太松了。”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我做的这个零件,是我们全部工程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科学上叫做电磁铁:起重机要吸起铁东西来,就全靠它。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我做的这一份工作可实在不简单。我得把二十八号的漆包线绕到一个木轴儿上面去,又要绕得紧,又要绕得齐。假如让女孩儿来做这样的工作,那就再合适不过了。而我呢,恰巧不是个女孩儿。问题就在这里。 可是苏鸣凤简直看不到这个问题。你瞧,人家做得非常费劲,闹得汗珠儿都打鼻尖上冒出来了,苏鸣凤可还一个劲儿提意见,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我动了火: “这么做也不行,那么做也不行——你做!” 苏鸣凤说: “好,我来绕。你去做绞盘上的摇柄吧。” 这个绞盘上的摇柄一一可再重要不过了。只有等我把摇柄做好安上去之后,你才能转动绞盘,使起重臂举起来。要不然,就不能算是一个起重机。所以我也很乐意做。我很愿意对这整个工程有这么重要的贡献。 可是忽然——苏鸣凤嚷了起来: “不对,王葆!你把它弄成‘之’字形了。这两处都得折成直角才成。” 等到我把它矫正,苏呜凤又来了: “这成了钝角了,不行!” “怎么又不行?” “这么着没有用处:摇不起来。” “你怎么知道它摇不起来?” 有人插嘴: “这实在不像个摇柄,倒像一个人——站在游泳池边刚要往下跳的姿势。” 这真有点儿像。大家笑了起来。我把东西往地下一扔: “嗯,还兴讽刺人呢!我不干了,我退出!” 我狠狠地把地上的东西顺脚一踢,就往外跑。 苏鸣凤追了出来: “王葆,王葆!” “别理我!” “王葆,别这样!你这是什么态度?” “噢,就是你的态度好!好极了,可了不得!等着《中国少年报》登你的照片吧!” “王葆,你这么着,可不会有人同意你……” “我不稀罕你们的同意!”——我头也不回地走,眼泪简直要冒出来了。 苏鸣凤准会追上我,劝我回去。……可是别的同学都拦住了他,“让他走,让他走!” 这么着我就更生气。 “好,你们全都不讲友谊!……拉倒!” 我回家发了一会儿闷。我想再回到学校去,瞧瞧他们做得怎么样了,可是……那怪别扭的。后来我对自己说: “得了吧,什么电磁起重机!——不过是个玩具。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么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宝葫芦。我当然从宝葫芦联系到电磁起重机。然后又联系到别的许多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我现在不讲了,要不然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并且,后来我究竟想了些什么,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了,因为我瞌睡上来了。 睡呀睡的,忽然听见一声叫: “王葆,钓鱼去!” “谁呀?” “快来,快来!” 我这才记起,仿佛的确有同学约我今天去钓鱼。你瞧,连鱼饵都准备停当了,在桌上搁着呢。我就赶紧拿起钓具,拎着一只小铁桶,追了出去。 P5-10 序言 今年年初的一天,我的年轻朋友梅杰给我打来电话,他代表海豚出版社邀请我为他策划的一套《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担任主编,也许他认为我一辈子与中国儿童文学结缘,且大半辈子从事中国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了解较多,有利于全套书系经典作品的斟酌与取舍。 一开始我也感到有点突然,但毕竟自己从童年开始,就是读《稻草人》、《寄小读者》、《大林和小林》等初版本长大的。后又因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几乎一而再、再而三与这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为伴,并反复阅读。很快地,我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便欣然允诺。 近几个月来,我不断地思考着哪些作品称得上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哪几种是值得我们怀念的版本?一方面经常与出版社电话商讨,一方面又翻找自己珍藏的旧书。同时还思考着出版这套书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却长期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蒙昧状态。而清末宣统年间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中的《无猫国》的出版,可算是“觉醒”的一个信号,至今已经走过整整一百年了。即便从中国出现“儿童文学”这个名词后,叶圣陶的《稻草人》出版算起,也将近一个世纪了。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地成长,渐渐走向成熟。其中有些作品经久不衰,而一些作品却在历史的进程中消失了踪影。然而,真正经典的作品,应该永远活在众多读者的心底,并不时在读者的脑海里泛起她的倩影。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初叶的门槛上,常常会在心底提出疑问: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到底积淀了多少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如今的我们又如何能够重温这些经典呢? 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环顾当下图书出版市场,能够随处找到这些经典名著各式各样的新版本。遗感的是,我们很难从中感受到当初那种阅读经典作品时的新奇感、愉悦感、崇敬感。因为市面上的新版本,大都是美绘本、青少版、删节版,甚至是粗糙的改写本或编写本。不少编辑和编者轻率地删改了原作的字词、标点,配上了与经典名著不甚协调的插图。我想,真正的经典版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精致的、典雅的,书中每个角落透露出来的气息,都要与作品内在的美感、精神、品质相一致。于是,我继续往前回想,记忆起那些经典名著的初版本,或者其他的老版本——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震,那里才有我需要的阅读感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渴望着这些中国儿童文学旧经典,能够以它们原来的面貌重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至少,新的版本能够让读者记忆起它们初始的样子。此外,还有许多已经沉睡在某家图书馆或某个民间藏书家手里的旧版本,我也希望它们能够以原来的样子再度展现自己。我想这恐怕也就是出版者推出这套书系的初衷。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种怀旧感情的意义。其实,怀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它是一种自古迄今,不分中外都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作为个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需要回首自己走过的路,让一行行的脚印在脑海深处复活。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为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将要出版了。 我们出版这样一个书系,不是炒冷饭,而是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洒,这项劳动是有意义的。 我们是向往未来的,我们正在走向未来。 我们坚信自己是怀着崇高的信念,追求中国儿童文学更崇高的明天的。 2011。3。20 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