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以说故事的形式展现各个时代涌现出的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著名将领。每册一位人物,以历史时间为轴线,述其生平和战争经过。文字为主,附有人物画像、战争场面图、行军路线图,以及当时人情景物建筑风貌等,如果有相关的博物馆或者雕像还一并介绍。本书为其中的《甲午英烈(邓世昌)》分册,由贾国静著,介绍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甲午英烈(邓世昌)/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贾国静//王凤青 |
出版社 | 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以说故事的形式展现各个时代涌现出的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著名将领。每册一位人物,以历史时间为轴线,述其生平和战争经过。文字为主,附有人物画像、战争场面图、行军路线图,以及当时人情景物建筑风貌等,如果有相关的博物馆或者雕像还一并介绍。本书为其中的《甲午英烈(邓世昌)》分册,由贾国静著,介绍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故事。 内容推荐 贾国静著的《甲午英烈——邓世昌》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读本。全书共九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甲午英烈戚继光。从少年成才、家风严谨,到初入学堂、赴英接舰,再到鏖战黄海,以身殉国,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邓世昌爱国爱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书稿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邓家之子 第二章 投笔从戎 第三章 北洋才俊 第四章 东亚危局 第五章 走向战争 第六章 甲午悲歌 第七章 英雄赴义 第八章 永垂不朽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2014年9月,国内媒体突然曝出了一则重要新闻:在辽宁丹东海域,通过物理探测手段和潜水调查作业,水下考古队员发现了木板、铁板、煤块等大量遗物。考古专家认为,这是辽宁丹东海域的重大考古发现,一艘重达l§p0吨左右的沉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根据初步探测,沉船所处海底深度大概在18米到23米之间,由于覆盖3米以上的淤泥,只有零星的铁甲边缘和碎片微微突起于泥沙之上,还都附着大量的海底生物和渔网,所以具体情况尚不能准确断定。但根据初步判定,沉船应该是一艘战舰,因为考古队员还在水下发现了一门铁炮。按照水下考古调查队的说法:“我们幸运地找到一门炮,还有一些弹药的东西,同时还包括舰体。我们经过搜索发现,从头到尾至少有50米长,宽度是10米,长宽比已经至少达到5,这么修长的一个舰体、长宽比,它肯定是属于战舰之类的东西。” 当时,沉船的身份还不能完全确定,被暂时定名为“丹东一号”。这艘船的身份究竟如何?它为何会沉没海底?一时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把目光纷纷投向丹东。 今天的丹东是辽宁省辖市,是中国重要的边境城市,位于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它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 人们关注这则新闻更多是出于好奇,而参与这次考古行动的专家却无比激动。因为他们知道,丹东那片碧波万顷的大海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这艘沉船可能具有重大价值! 其实,这里并不是第一次发现沉没的战舰。早在日本侵略者控制着东北的1938年初秋的一天,日本打捞船突然从大连方向驶来,隆隆的马达声打破了海面的宁静。日本人好像要找寻什么,但他们不是特别熟悉情况。当时,海岸上正有一位年轻的渔民在捡拾海菜。当他看到日本船只的时候,有些惊讶,正想赶紧躲开,没想到日本兵突然冲到岸上将他抓住。这样,他无可奈何地参与了沉船打捞,也无意中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 这位年轻的渔民名叫李桂斌,当时只有23岁,根据他后来的回忆,人们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原委。1938年4月,日本派出“安德丸”号和“神甫丸”号两艘打捞船来到丹东的大鹿岛,目的就是进行海洋打捞。随舰而行的有专门的日本潜水员。为了弥补人手的不足,日本人还从庄河请来一名叫王绪年的潜水员,李桂斌的工作则是辅助性的,在船上给氧气管加压打气。 一切准备就绪,日本人开始进行野蛮打捞。潜水员下水时携带着炸药,在沉船上安装好后引爆,然后再把炸成碎片的船体打捞上来。随着一次一次的爆破,一片片钢材被打捞上来,在大鹿岛港口堆积成了一座小山——日本人足足把沉船炸掉了两层,但根据传说,沉船船体并未遭受太大破坏。 在这次打捞中,日本人还打捞出了枪炮等物品,那次打捞工作的结束,源于一场意外。一次打捞过程中,日本潜水员下水后再也没上来,被捞上来后发现已经七窍流血神秘死亡。此后,只剩王绪年一人进行潜水作业。由于进度太慢,最终日本人带着已经打捞上来的钢铁等物品,离开了大鹿岛。 这次打捞最让李桂斌震撼的一幕,多年以后仍令他记忆犹新:在一次潜水后,王绪年捞上来了一块椭圆形的船舰铭牌,直径有一尺多,上面赫然铸刻着“致远”二字——原来日本人打捞的竟然是“致远”号! 经过这次打捞之后,原本落潮时还可以看到的沉船桅杆不见了踪影。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好像淹没了历史的往事,隐藏了“致远”号的踪迹。 “致远”号在哪?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又开始追寻,但一次次的努力最终都没有成功。进入21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今非昔比,海洋考古不断发展,考古工作者终于在2014年9月发现了“丹东一号”。 根据初步了解,“丹东一号”沉船展示出来的很多东西让人迷惑。考古队员发现,沉船整个甲板铺满了一层石头,石块巨大而沉重,这些大石块为什么会出现在沉船的甲板上?萨苏认为,这可能是日本人在打捞时所为,石头压住舰体,可以防止沉船被海流冲走。陈悦则认为,日本人相信风水文化,据说日本在甲午战后吞并朝鲜的过程中,曾将钢钎钉入朝鲜的皇宫和山峦,意在切断朝鲜“龙脉”。日本人用石头压在沉船之上,就是要破坏中国的风水,包含着让中国永世不得翻身的意思。P1-4 序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沿海倭寇的肆意袭扰,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侵华日军的烽火狼烟,一次又一次将中华民族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与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中国从一个封建国家演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运危亡,威胁着每一个中国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成为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亡时中国人思考的第一课题。也正是在这样的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产生出一个又一个舍生取义、矢志报国的英雄豪杰,他们一回又一回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们的丰功伟绩,不只是单纯地拯救了某个王朝,某个皇帝,而是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与希望;正像我们的国歌所唱的那样: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把中国的历史命运一次一次推向一个进步的新阶段;他们的高风亮节,不只是中华儿女景仰、学习的榜样,也是人类不屈不挠、英勇抗暴精神的象征。抗敌御侮的英雄事迹,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的新的篇章。 中华民族没有在外敌面前屈服、倒下,而是在一次一次斗争后走向新生,走向进步。作为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过的中华文明不断在成长,中华民族依旧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没有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反而发扬光大,成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历史因素。 为了歌颂中华英豪的爱国精神,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伟大事迹,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推出“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 这套丛书是面向青少年的普及性读物,聘请各有所长的学者撰写,力图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准确的历史事实,努力展现明清以来各个时期抵御外侮的英雄豪杰的事迹,描绘每一位英豪的成长历程和闪光人生,再现了他们人生的不朽光辉。丛书通过这些在抵御外侮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英雄人物,向广大青少年表达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如今,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上,国家发展前程似锦,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转向中国,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距离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接近了。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记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而奋斗、而牺牲的先烈;在我们昂首阔步走向未来新征程的路上,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历史已经证明:每一段抵御外侮的历史,都是一段维护正义的历史;每一场抵御外侮的斗争,都是一场维护和平的斗争;每一次抵御外侮的奋斗,都是一次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正义终将胜利,和平终将胜利,人民终将胜利。 “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在传播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题型我们,在和平时期,抵御外侮的精神同样不可或缺,抵御外侮的英豪也同样不应遗忘,我们今时今日所有的成就与繁荣,离了这种精神、这些英豪,都是万万不可想象的。 “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激励后人;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展望未来。 为青少年编写历史小丛书,是一项崇高的事业。20世纪50—60年代,吴晗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史小丛书》,对当时的青少年起到了历史教育的奠基作用,事实证明是成功的出版经验。我期待南京出版社继起努力,把这个崇高的事业承担起来,拓展开来。为这个崇高的事业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会得到善报的,这个善报,不在多少金钱,而在一代一代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的青少年的成长,他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激励后人;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展望未来。20世纪50——60年代,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史小丛书》,对当时的青少年起到了历史教育的奠基作用。我期待南京出版社继起努力,把这个崇高的事业承担起来,拓展开来,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教育一代代青少年,使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张海鹏 这是国内外第一套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丛书。丛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事,再现了中华英豪面临外敌入侵,毁家纾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丽人生,堪称是一曲中华英豪的赞歌,一部中国脊梁的史诗,一座民族英雄的丰碑。 ——南出版社社长、史学士 卢海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