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前苏联的两位著名教育家写给女儿的16封信。他们只是想借助这些信找到和女儿的共同语言,并激发她们进行自我教育。而这种方法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书的出版发行,旨在让有女儿的其他家庭也对这些书信产生共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女儿的信 |
分类 | |
作者 | (苏)沙·阿·阿莫纳什维利//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前苏联的两位著名教育家写给女儿的16封信。他们只是想借助这些信找到和女儿的共同语言,并激发她们进行自我教育。而这种方法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书的出版发行,旨在让有女儿的其他家庭也对这些书信产生共鸣。 内容推荐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他是心理科学博士、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格鲁吉亚共和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杰出的教育家。他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达三十五年之久,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教育功勋卓著。本书收录的就是他们俩写给女儿的信,共计16封。 目录 代前言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给女儿的信 第一封 “三月天”似的年龄 第二封 女性的主要品格 第三封 令人伤心就是编织痛苦之网 第四封 比九个太阳还热 第五封 智者尊师 第六封 瞧,这才算个人! 第七封 我是一只猫,而你们是人 第八封 时间的主人 第九封 力量的源泉 第十封 命运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 第一封 爱情是什么 第二封 伟大的智慧——学会爱 第三封 爱神的奴隶 第四封 理智和刚毅 第五封 爱情就是责任 第六封 不幸的儿女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亲爱的女儿: 晚上好! 我喜欢看你画画:一笔、两笔手的动作,用柔美的线条在纸上勾勒出许多可爱的形象来,有的是快活的,有的是忧郁的。生活中的印象和创造性的想象汇合于一体,于是我沉思地注视着你的作品:我女儿这是想用自己的画表达什么样意思呢? 我承认,我从未想过要从事绘画;无论是我,还是你妈妈,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特长。但是,我仍然要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画家,这个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已经十五年了。他非常想把这幅画画得很美。有时画笔从手里滑落,有时费了老半天劲捕捉到的轮廓和线条突然又消失了……而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我所加工的“材料”,常常不听我的话,而要按其自己的意志行事。一我想从这块“材料”中得到什么呢?不多也不少,我想通过它实现我们做父母的理想。我努力体现自己的理想,这幅画的每个局部轮廓,每一根线条,我都觉得是自己的心灵的移植。 “你这是在说我”,——你一定会敏感地说。是的,我是在说你,说你的成长过程,我是把你作为一个格鲁吉亚女性来谈论的。我相信,任何一个民族的妇女都有自己的品质与性格,这是历史传统所决定的。世世代代格鲁吉亚人民的生活创造了决定女性品格的传统。大概,你知道它包括什么吧?我已经听见了你迫不及待的和非常自信的回答: “知道,知道!做一个正派的、聪慧的、善良的女性!”而我,想根据人民的传统,把这种品格表述得更确切些。 女性的主要品格——是心地善良、忠贞和诚实。 你——仅仅是一个女人?不,你的权利是不受性别限制的——男女平等早已在我国实现了。但是,格鲁吉亚人民把全家的荣誉都体现在格鲁吉亚妇女身上,格鲁吉亚人中的父亲、弟兄、丈夫、儿子,都是把自己的品格同女儿、姊妹、妻子、母亲的品格联系起来的。 女性的品格——这几个词对于急于长大的姑娘来说,具有什么价值呢?对于有些姑娘来说,可能毫无价值。这些姑娘贪婪地瞪着大眼观看外国电影:啊,外国就是这样消磨时间的呀……于是就开始寻找自己的崇拜偶像,一个,两个,三个……潇洒地吸纸烟,狂饮白兰地成癖,描眉画眼戴假睫毛,身穿拖地的喇叭裤 不,我不是在嘲笑这些尚未成年的姑娘,我是在为她们的命运担忧,而且对于把这一切视为现代化标志的任何一位母亲和任何一位父亲,我都不能表示苟同。 按照我们的传统,格鲁吉亚女性的品格,应当是民族的崇高象征。在梯比里斯,建有“格鲁吉亚母亲”雕像,这座雕像就体现着我们民族的伟大传统。但凡是破坏优良传统的人都应当明白,这是在玷污自己的荣誉。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谁会知道,何时何地某某人的名声不好,有福不享?不过,到时候姑娘自己会揪心裂肺地痛哭流涕,她的性格必须坚强起来,才不致精神崩溃,才能够对未来仍充满信心。 人们从小就珍惜名声和荣誉。是啊,当女儿像个无家可归的人一样,无所事事地在大街上和公园里游荡时,做父亲的是不会心平气和的。尤其当他看到,某个不三不四的人搂着自己女儿的肩膀,而女儿还毫不介意时,更是不能容忍的。 你的哥哥是对的,他在拒绝和你一起去看戏时说道:“首先把头发梳得像个人样儿,然后穿上去看戏该穿的衣服,我就带你去。”当时你感到受委屈了,分辩说:“所有的女孩子都穿这种裤子,为什么就不准我穿呢?” 我认为,任何一个女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和美。女性美是各不相同的。我就觉得你天生长得美。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抹那么多雪花膏和脂粉干什么?让人称赞她的自然美不是更好吗!如果说有什么特别必要的话,那就是帮助她淡化那些不起眼的小毛病,不过要注意,别伤她的自尊心,不要用现代的化妆品和时髦打扮损害了她的自然美。 女性真正的美,在于其内在的沉静、温柔和朴实。 遗憾的是,有些姑娘不理睬传统的感召,有的两眼紧盯着外国服装(“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奇装异服”——我们通常就是这么说的)。“给买呀!拿钱来!”——经常听到这些姑娘歇斯底里的、粗野的、命令般的喊叫。这声音穿墙透壁,冲出窗口,一直传到大街上,同住一楼的邻居们都能听得到。 ——发生了什么事?——邻居们问。 ——那姑娘要求“买东西”。 ——太无礼了!她父亲真可怜! 是啊,她可不像人家二楼那个姑娘;二楼那姑娘同大家打招呼那么和蔼可亲! ——谁的家里也别摊上这么个女儿! ——是呀,你什么时候听见二楼那姑娘高声说过话呢? ——这个姑娘成天满街逛,她什么时候做作业呢? P11-13 序言 在家庭里教育子女是件困难的事情吗? 这个问题很天真:难道还有更复杂、更难解决的问题吗?好孩子——是父母的骄傲,赖孩子——是父母的痛苦。但是,在孩子从襁褓时期到长大成人之前,父母在教育上需要经历似乎大家都熟悉的各种沟沟坎坎。说“似乎大家都熟悉”,是因为存在着众所周知的教育模式:孩子做了一件坏事——就惩戒;做了一件好事——就称赞。这不很简单吗?是的,许多人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沿着直线前进。但是,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每个教育环境——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此说来,怎么办呢?应当永不停歇地探索,去创立灵活性强的、非同凡响的教育学。 在一个家庭里,可能有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孩子。他们在天赋上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毫不奇怪的是,他们的教育条件也是大不一样的。可是我们总以为,在同一个家庭里,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完全相同的成长条件。事实上并非如此。比方说,长子的教育在我们的家庭里进行得比较顺利(尽管从原则上来说,不存在“顺利的”教育),而女儿(比长子小两岁零八个月)的教育,就不得不跨越过渡年龄期的种种障碍。 关于在我们的家庭里如何教育儿子的问题,我在《百年树人之际》一书中向读者做了阐述(莫斯科,知识出版社,1982年出版)。从这个房间送到那个房间的给女儿的信,起初并不打算发表——我只是想借助于这些信找到和女儿的共同语言,并激发她进行自我教育。而这种方法却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我决定发表这些信,并且也征得了我女儿的同意。我想,有女儿的其他家庭,对这些书信,也许会产生共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