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你自己》(作者:王学富)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它,读者能够看到自己,看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和阻碍,看到有这样一些勇敢的人们,他们通过心理咨询,到了真实的、充满人性的资源,使他们的生命发生了转机,从此可以充分成长、充分实现。这些故事,那些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更需要看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为你自己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王学富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成为你自己》(作者:王学富)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它,读者能够看到自己,看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和阻碍,看到有这样一些勇敢的人们,他们通过心理咨询,到了真实的、充满人性的资源,使他们的生命发生了转机,从此可以充分成长、充分实现。这些故事,那些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更需要看到。 内容推荐 每个人内心都有强烈的成长、成为自己的渴望,但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压抑、阻碍、伤害,他们的生命成了“被压伤的芦苇”。 他们本来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蓬勃,却被强求去遵从某种规定的方式,去实现某个指定的目标。结果,他们失掉了自己的方式,也实现不了指定的目标,心里有痛苦与挣扎;或者,他们实现了被指定的目标,却未能实现自己生命的蓬勃,因为非其所愿,他们也不快乐。 当一个人不能确认自己的方式,也无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蓬勃,他会把大量的心力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并且沉溺于此,这时他就会形成心理症状。症状行为也是一种努力,却如同“在野草上施肥”。 《成为你自己》(作者:王学富)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它,读者能够看到自己,看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和阻碍,看到有这样一些勇敢的人们,他们通过心理咨询,找到了真实的、充满人性的资源,使他们的生命发生了转机,从此可以充分成长、充分实现,在不断尝试中,坚持去寻找真实的自己,最终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些故事,那些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更需要看到。 目录 自序 第1章 因为相遇 来南京,到直面混混 花开的时候吵着你了吗 你是个好女孩 我是一只蘑菇 我们怎样觉察 生气的苹果树 过去的污点 敏感的神经 高中那一堂化学课 回枣阳,见到了齐老师 第2章 不再相同 文化敏感与跨文化经验 心理咨询:难道是把人变得坏一些 白房子 那一刻,我长大了 得耶抑或失耶 给的能力 飘 雾来雾去 等待被开启的人 你已经长大 第3章 我是谁 我是谁 阿德找阿德 一个人的战斗 我们讲的不是一回事 建造沙屋的孩子 不要太可爱 一个比喻和一种想象 坦然与时间共处 在时间里呈现自己 罗丹的凿子 第4章 叩问人生 小鸟为什么要唱歌 疗伤的母狮 我死了,谁会在乎 选择 人生不必管的四件事 人生如棋局 贵人多忘事 关于死亡恐惧 平等的心 为什么 第5章 我要蓬勃 蓬勃(其一) 蓬勃(其二) 模仿别人,成为自己 “抱负”这个词 扎根的方式 每天,带回来一个故事 虽然受伤,依然绽放 一次做一件事 唤醒豪爽 失语与私语 “4M”成长模式 试读章节 来南京,到直面混混 在南京,有这样一个地方,颇吸引了一些人,人们不仅从南京来,还从其他城市来,他们的理由:南京有直面e。 来了,他们就在南京住下了,常常来直面。其中有一个人,跟直面接触多了,谈起直面来,他会倒吸几口凉气,感慨道:直面真是一个能混的地方呀。 他所谓的混,是有品位之混,有境界之混,而非一般人之混。这自不必说。 来直面之前,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里都是一个奇葩,但不免寂寞了些;到了直面,便成了奇葩之一,大家争艳斗奇,好不热闹。 有人说,看了几部电影,如《和平饭店》《功夫》《龙门客栈》,便不自觉想到直面。当然,直面没有那样凶险,而是平平淡淡,还悠悠闲闲,那情景如沙洲上的白鹭、林间的鸟。 人这一生,会反复做一件事——寻找跟自己相同的人。用克雷格(Erik Craig)对我的称呼,叫fellow seeker,大概就是寻找志同道合者。说简单一点,便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直面聚集了一群人,一定是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东西。这些相同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也说不清楚。最近大家谈起来,说在生活中有些东西越来越少了,有一些人不甘于此,就到直面来,在直面找到了一些。这些东西别人以为“不合时宜”,但在直面,却保护着这些不合时宜的东西。 于是直面形成了一个场,也是人们说不大明白的。大概说来,在直面,有一种潜在的东西或多或少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有人走在前面,有人跟在后面;有人发出信号,有人接收并且回了信号;有人有所感慨,另一些人说“我也是这样想”,就与之感通了。这便是场,就是荣格所说的共时性。 我便想到,不管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在某个时代,有一批人彼此感通,互相启迪,于是不同领域里同时产生了伟大的成果,一下子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这样的情况正以小小的规模在直面酝酿着,潜在地发生着,并且指向未来。因此我们说,在直面有许多是可以期许的。 我想起那个晚上,我在梦中经历了死亡,当我从梦中惊醒,已是凌晨三点,我在无可安慰的孤寒里。但在这时,在另一个地方,也有一个不眠的灵魂跟我接通了,他就在这时发来一个让灵魂都感到温暖的信息:我们在一起……后来,我产生了人生五层面的思考。他写来一篇文章《血色天使》,又跟我的思想共鸣了。另一位奇异的直面居者,写了一篇《勇气之气》,跟直面的精神琴瑟共鸣。于是在直面,有一群人一路同行,不甘寂寞时发几声呐喊,彼此慰藉与共勉。想鲁迅当年,也是这样做,也是这样说。 在直面,有许多受伤的人,在这里流泪,在流泪中疗伤。他们曾经以为无处可逃,在这里得一席暂歇之地;他们曾经以为无路可走,到这里找到一群人,一起探索可行的路。恐惧者到了这里,不是消除了恐惧,而是用新的眼睛重新看待恐惧;痛苦者来这里,并非可以免除痛苦,但在痛苦中发现了意义。 从直面走出去的人,偶尔会来一封信、一个信息,简单说一声:“这些年我还可以,想到回头说一声感谢。”而大多数人,如果“可以”,也便可以了,不必回头说什么。直面还在,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有心、有需要,再回来直面“混混”。 直面之“混”,非一般之“混”。一般之“混”,何足挂齿! 直面之“混”,是有境界之混,有持守之混,是进入本质、得了自由之混,是韶华落尽、自然而然之混,是体恤人类处境而悲怆发声之混。 做心理辅导,需要弄懂两个问题:一为症状是什么?二为医治是什么?答案可以有上万种,其中很重要的,是我从“混”这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形:症状是一种局限,在症状里,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联变得狭窄,甚至中断了,人陷入孤立。虽然有资源,却受到阻隔,那阻隔之物是刻板、僵化、孤立、被动。结果我看到,一个人固守一隅,不能在世界上“混”了。 治疗就是修通一条路,把囚禁在症状里的人带入一个场,在这个场里有关系、有互动、有流动、有自由、有变通、有碰撞、有化解、有资源、有成长。这时,人进入了混的状态,就发展出混的能力,然后,刻板成了变通,孤立走向沟通,隔绝变为畅通,僵化成为融通。这一切,都在“混”里;这一切,本身就是“混”。混,让生命活起来;混,让自我长出来。 直面的治疗,就是让人到这里来混。混多了,就好了,就可以离开了,就可以到世界上去混了。这“混”,就是与人与世界“周旋”的能力。治疗,就是跟他建立关系,帮助他跟生活接通,从固守一隅的状态走进生活的状态,到社会上去混。P2-4 序言 立身于世 前不久,我受邀到一所大学去讲课。课问休息时,我站在教室外面的阳台上看校园。这时有一个样貌大约18岁的女孩走过来跟我打招呼,说有人向她介绍了我,她对我很感兴趣。 我问:“你是大一新生吗?” 她说:“不是,我是大学的心理学老师。” 她一定看出了我脸上的惊讶,解释说:“大学毕业后,我读了研究生,然后在大学教书,我已经工作8年了。”- 她又补充说:“我35岁,已经结婚,有一个儿子,上小学五年级。” 这令人难以置信,眼前这个女孩分明是一个18岁的大学生:相貌是18岁,说话的样子和神情举止全是18岁。 我问她:“你在等待什么?” 她一愣,仿佛没有听清。 我又说:“我是说,你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以至一直停留在18岁,不肯走到你的35岁。” 这时我看见她眼里闪出泪光,然后听到她说:“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小孩子和老人之间走来走去……” 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一幅画面:那是一个圆,生命从开始到终结形成的一个圆。在圆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便是小孩子和老人的世界。这个35岁的女子,就在这个部分走动,不愿走向她的35岁,那是成人的世界。 “她在等待什么呢?”我后来问自己。 我想到了睡美人的故事。那个公主沉睡了100年,要等她的王子到来。她有一件事情必须做,但那是她无法单独完成的事情,于是她就得在时光里睡去,等待她的王子到来。 我想起天山童姥的故事。天山童姥练就北冥神功,这北冥神功是一种内功,它的本质就是在对抗之中可以吸收对手的功力。 这些年来,我在现实生活里也遇到许多人,他们拒绝长大,完全不理会时间,不仅在心灵成长上不跟时间同行,甚至能够让时间对他们的容貌都不起作用。一般人很想青春永驻,就会羡慕他们,这些人却不知道,他们那与年龄不符的心灵和容颜,是出于“固结”,根源于让他们痛苦不堪的心理症状。而在各类心理症状的背后,总有各种悲情的故事,关于受伤、关于剥夺、关于恐惧与不安全感,关于没有完成的心愿,关于一定要得到补偿的心理空缺……他们各自携带着没有完成的任务,但不会如童话里那样等来她们的王子或他们的公主。他们练成了北冥神功,那却是他们的症状,他们生活在和症状的对抗中,症状在不断消解他们的生命力。周围的人羡慕他们年轻,却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因此,我想到,一个人能够与时间同行,在时光里成长、成熟、变老、死去,这是多么自然的福分啊! 最近我常讲“立身于世”,这是直面分析方法的一个核心概念,讲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生活和活出自己。具体来说,它涉及三个方面:怎样看人,怎样看世界,怎样看时间,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现简要陈述如下: 一是,对人的看法。直面人生的人,对人的基本看法是:人是有限的,是不完美的。这是成熟的理解,它带来成熟的生活态度: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力而为。与此相反,回避者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看法或要求是:必须完美,集天下之美于一身,或者必须在某一点上完美,可以超绝于人类之上。这种不成熟的看法所导致的生活态度是:苛求完美,强逼自己。 二是,对世界的看法。世界是人生活与成长的环境,它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绝对保障。这种理解看似消极,却带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的成长就是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不断尝试,获得经验,从而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确定感。与此相反的著法与态度是:这个世界必须是确定的,要有绝对保障。结果,在遭遇人生不确定性时,因为强求绝对保障而不得,就会回避世界,不跟人接触。 三是,对时间的看法。能够立身于世的直面者,对时间的基本理解是:时间不会停止,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人是被时间规定的存在者,跟随时间前行,在时间里长大、成熟、变老、死去,本是自然。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从知识上认可“时不我待”,但在情绪上却拒不接受。发生了美好的事情,他们就要求时间停下来,永远保留那一段时光。曾经受到伤害,留下遗憾,他们就在现实里停下了脚步,要求回到过去,补偿一切,改变发生的事情。在时间走过的地方,身后的门随之关闭了,他们却在那里拼命敲打时间之门,一声声喊:“我要回去!”但时间的门上森森写着:“时间不可逆转!”当人被逐出伊甸园(那里面没有时间),大门就关闭了,门前还有个天使仗剑把守,绝不允许你回头。 因此,立身于世者,对人、对世界、对时间是接受的,视之为自然;不能立身于世者,在这三个方面皆是强求的,排斥与抗拒。一个人接受自身有限、世界不确定、时间不可逆转,他可以过顺遂而通达的生活;一个人强求自己、强求世界、强求时间,他只能过纠结的生活。如同一个人想提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脱离地面,脱离不了,便痛苦不堪。这能怪谁呢? 我年轻的时候写过一本书《花渐落去》,讲述我个人生活的故事,关于情感、记忆、渴望、恐惧、死亡、爱过的人,以及各样的不舍与不忍。 现在,写本书时,我已不再年轻,开始讲述我跟一个个年轻人相遇的故事,关于他们寻找自我,叩问生活,生命发生改变,最终成为他自己,生命走向蓬勃的故事。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将近20年,我一直沉潜于此。我以我的工作为尊贵。 这些年来,我从跟人深度相遇的经验里探索和总结出一套心理学方法,叫“直面分析”。但在本书里,我以叙事方式来表达,因此也可称为“直面叙事”,它呈现的是我跟年轻的生命接触的情感与经验。通过分析,人能够深刻地了解自己和觉察生活;通过叙事,人看到更丰富的自己,.从而过更全面的生活。 本书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它,读者能够看到自己,看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和阻碍,看到有这样一些勇敢的人们,他们通过心理咨询,得到了真实的、充满人性的资源,使自己的人生发生了转机,从此可以充分成长、充分实现。这些故事,那些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更需要看到。 本书中的每一篇文字,皆是有感而发。它们在很长时间里被一篇一篇写出来,本来是一些零散的篇章,现在由我的同事辑录起来,编成一本书。初稿是由我和同事们整理出来的,他们是孟凡荣、张侠、黄紫丹、陈跃;后来张国宪对初稿做了分类,按主题排列;然后由韩萃萃等协助校对书稿,还有其他一些朋友帮忙。大家都期待本书的出版。 写本书,是为了感谢那些在生命旅途中邀请我跟他们同行一程的人们,这里面的篇章,是我们共同创造的记忆,作为一种纪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