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从父亲那里打听到更多消息,看来是不可能了。我便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够有新的发现。这位即将到访的客人会是谁呢?究竟是谁这么有本事,居然能够让我深居简出的父亲,毅然扔下他心爱的孩子和书籍,像个骑士一般,即便毫无胜算,还是勇敢地踏上征程?除了塞拉斯叔叔,我真的想不出还有第二个人——我从来没见过这位神秘的至亲,也很少听人说起他。即便偶尔听到,也大都语焉不详。我只知道,他生性邪恶,遭受过很多不幸。父亲也很少说起他。每次提起他,父亲立马变得若有所思,神情凝重。只有一次,我从父亲口中听出了他对塞拉斯叔叔的态度。父亲所说甚少,我只能凭空想象这个谜一般的人的模样。
事情就是这么巧。我十四岁那年,有一天,腊斯克女士正在橡木饭厅里清除织锦座椅上的污垢。我站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她干活时需要弯着腰,时间一久,就会感到脖颈酸痛。这时,她便停下手头的工作,坐下来休息,两眼看着挂在墙壁上的一幅画。
那是一幅全身画像。画的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年轻小伙儿。他肤色黝黑,身材瘦削,气质优雅,衣着不太时尚。我觉得,应该是本世纪初时兴的装扮——巧克力色外套,软皮马甲,白色皮裤,长筒皮靴。他头发长长的,一直梳到脑后。
画面上的人神情坚定,气质不凡,绝非花花公子之流。一看见这幅画像,人们大都赞不绝口——“英俊潇洒的小伙儿!”“这小伙儿看上去聪明伶俐!”他身边有一只意大利灵缇犬z,身后是一些细高的柱子和一面华丽的大窗帘。尽管长相俊美,背景奢华,他那瘦削的鹅蛋脸上不乏阳刚之气,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炯炯有神,非常特别。简而言之,阴柔之美与阳刚之气兼而有之。
“这是塞拉斯叔叔吗?”我问道。
“是的,亲爱的。”腊斯克女士目光炯炯,神色平静地看着画像。
“他很帅。腊斯克女士,你觉得呢?”
“是的,亲爱的——他是很帅。这幅肖像画于四十年前——具体日期在他脚边颜色较暗的地方。我敢说,能够经得起四十个岁月磨蚀的人不多啊。”腊斯克女士笑了笑,幽默之中不乏嘲讽。
我们看着这个脚蹬长靴的花样美男,沉默了片刻。我又问道:
“腊斯克女士,为什么爸爸老是因为塞拉斯叔叔发愁呢?”
“说什么呢,孩子?”忽然传来了父亲的声音。我吃了一惊,环顾四周,看到父亲就在附近。因为不知作何回答而面红耳赤,我禁不住后退了一步。
“没关系,亲爱的。”察觉到了我的惊慌失措,他温和地说道,“我听到你在问,我为什么老是因为塞拉斯叔叔而发愁。我不知道你为何有这样的疑问。事实上,你叔叔很聪明,只是没有用到正地方。他年轻的时候犯过错,闯过祸。虽然也后悔,但至今尚未真正认识到其严重性。她还问你什么了?”父亲突然向腊斯克女士发问。
“没有了,先生。”腊斯克女士语气礼貌但用语呆板,并且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
“孩子,你现在没有必要,”他继续说道,“了解塞拉斯叔叔的事情。把他从你脑子里删除掉。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知道的——是的,真正了解了——你就明白,那些恶棍是怎么伤害他的。”
说完这些,父亲转身走了,快到门口又说道:
“腊斯克女士,如果你现在方便的话,我们谈谈。”看到父亲向她招手,腊斯克女士小跑着,跟他去了书房。
我想,一定是父亲给腊斯克女士下达了命令,并让她将命令传达给玛丽.坎斯。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她们谈起过塞拉斯叔叔。每当我说塞拉斯叔叔怎样怎样时,她们既不阻止,也不掺和,只是有些局促不安。当我逼问她们有关塞拉斯叔叔的事情时,腊斯克女士便会不高兴,有时还会发火。
P12-13
勒·法努制造出一种较相艾德加·爱伦·坡作品而言更大程度的恐怖。无论是描写鬼魂,还是描写客观存在的恐怖,他都有能力让读者为之震动,这一点令人惊叹。
——英国小说家E.F.本森
勒·法努笔下的鬼故事最能打动人——合情合理,点点滴滴都能让人铭记于心。
——英国作家、评论家V.S.普里切特
终于完工了!历时一年零七个月!
2014年5月,我应上海海事大学吴建国教授和上海电机学院李和庆教授之邀,着手翻译企鹅经典丛书小说Uncle Silas。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整册翻译大部头文学作品,压力很大。时至今日,虽然心中依然惴惴不安,但看着眼前的一本书和一本译稿:书就是爱尔兰小说家Joseph Sheridan Le Fanu创作的英文长篇小说Uncle Silas,而译稿则是我和我指导的2013级和2014级的十名硕士生们共同完成的Uncle Silas汉语译本,感到非常高兴。
下面,我向同仁、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翻译过程。
一、翻译目的
作为一个翻译研究工作者,我非常渴望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创新,而有所创新具体体现在能够(1)进一步完善现有翻译理论;(2)创造性提出新的翻译理论。
作为一名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我非常渴望在指导学生方面有所成就,而有所成就具体体现在能够(1)帮助我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充分将现有翻译理论用于其翻译实践;(2)帮助我指导的博士生乃至硕士生,找到完善现有翻译理论或创造性提出新的翻译理论的有效路径。
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无可否认,若想发挥现有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充分认识、理解现有翻译理论。若想认识、理解现有翻译理论,必须进行翻译实践,在实践中去认识、理解。若想完善现有翻译理论,乃至提出新的翻译理论,更须进行翻译实践,在实践中去完善乃至有新的发现。简言之,只有投身于翻译实践,才能认识、理解现有翻译理论;只有投身于翻译实践,才能完善现有翻译理论,乃至提出新的翻译理论。
因此,我接手此翻译任务的目的在于:第一,通过本翻译实践,引导我的研究生认识、理解现有翻译理论,更好地应用现有翻译理论于翻译实践,形成翻译自信。第二,通过本翻译实践,引导我的研究生找到完善现有翻译理论,乃至提出新的翻译理论,发展理论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二、翻译原则
毫无疑问,译者翻译必须有一原则在胸。Uncle Silas是一部著名的惊悚怪异小说,里面充满神秘古宅、杀人密室、可怕幽灵、丑恶魔女等惊悚元素。其女主人公Maud(莫德)出身于富贵人家——诺尔(Knowl)的鲁廷(Ruthym)家族。她年幼丧母,未及成年父亲又因病去世。叔叔塞拉斯(Silas)傲慢自私、狠毒贪婪,而且劣迹斑斑。为了霸占Maud(莫德)名下的财产,他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年幼的Maud(莫德)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鉴于此,在本小说翻译之初,我就给参与本书翻译的十名硕士生交代了三条翻译原则: (1)语言符合汉语“语文习惯”。
(2)语义“不倍本文”。
(3)阅读效果与原文相同或相似。
简言之,“信”、“达”兼备。用钱钟书、严复两位先生的话来讲,“信”是指译文完全保存原作风味,即译文既须语义不倍本文,亦要阅读效果与原文相同或相似。“达”则指译文语言符合汉语语文习惯,不生硬牵强。
毫无疑问,倘若译文生硬牵强,势必无法再现原文的阅读效果,也就不能完全保存原作风味。也就是说,倘若译文不能为“达”,则其“信”必大打折扣。当然,倘若译文不“信”,则其“达”也就没有了意义。而且,倘若译文只传递原文之意,而不能再现原文的阅读效果,也不能称之为“信”。请看下面的Uncle Silas各章标题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比对一下表中的原文与译文,我们不难发现,译文第一、二稿大多为机械的语码转换,“信”、“达”兼备程度低,质量较差。译文第三稿“信”、“达”兼备程度较高,质量较好。
比如,第三卷第18章标题原文为A Well-known Face Looks in。译文第一、二稿为“一个名人看进来”。译文第三稿将其改译为“勇敢的梅格”。事实上,本章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莫德(Maud)被塞拉斯(Silas)叔叔软禁后,“钉子头”的女儿梅格(Maggie)冒着被父亲毒打的危险,偷偷跑来探望她一事。此处Well-known face指的就是梅格(Maggie)。lookin为“探望”之意。毫无疑问,译文第一、二稿“一个名人看进来”为机械的语码转换,既不“达”,也不“信”,与文章内容牛头不对马嘴,令人啼笑皆非,根本没有起到标题的作用。与其相比,译文第三稿“勇敢的梅格”与文章内容非常贴合,“信”、“达”兼备,真正起到了标题的作用。
三、翻译过程
基于上述翻译目的和翻译原则,我和我指导的十个硕士生开始了本次翻译实践。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我的三个2013级翻译硕士生开始第一稿翻译。具体来说,薛梅同学翻译第一卷(Volume Ⅰ)、赵萌同学翻译第二卷(VolumeⅡ)、朱孟子同学翻译第三卷(Volume Ⅲ)。
要求:(1)把不确定如何翻译的部分用红体字标出来。(2)在2014年12月底完成第一稿。
第二,我的六个2014级翻译硕士生(柯媛嫒、王雪华、肖凤、于洋、张轶舟和周琳琳)和一个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硕士生(林娟)在第一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第二稿。
要求:(1)对照原文,逐字逐句研读第一稿:a.修订第一稿中的红体字部分。修订后的部分加粗,不会修改的部分仍然保持红体字。b.找出第一稿有问题的译文。修改后用黑体标出,不知如何修改的部分用蓝体字标出。(2)在此期间,每周周一上午十至十二点,来我办公室向我汇报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边讨论边修改,边实践边学习。(3)在2015年6月底完成第二稿。
第三,我本人对第二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三稿。时间是2015年7月至10月。
第四,再次安排2013级的三个翻译硕士生和2014级六个翻译硕士生、一个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硕士生对第三稿进行修改,撰写翻译心得。我再根据他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完成最后定稿。时间是2015年11月至12月。
需要明确的是,(1)本译本原文为企鹅经典2000年版;(2)译本脚注一部分来自原文注释,一部分来自译者添加的说明。句尾带有※的脚注,来自原文注释。毋庸讳言,限于翻译水平,无论是正文还是脚注,“达”、“信”兼备程度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译本的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最后,衷心感谢上海海事大学吴建国教授和上海电机学院李和庆教授的鼎力举荐,感谢上海九久读书人对我的信任,感谢上海九久读书人对于全部译文的审校与增色,感谢我的十个硕士生——柯媛媛、林娟、王雪华、肖凤、薛梅、于洋、张轶舟、赵萌、周琳琳、朱孟子——为此译本的早日完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真诚希望该译本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薄振杰
于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201S年12月
作者作此简要说明,以帮助读者了解成书过程。本书成书之前,已经有过两次发表。首先是以《爱尔兰女公爵秘闻一则》为标题,发表在一家期刊上,篇幅很短,全文仅仅15页,而且距今时隔已久。第二次发表时换了一个标题,篇幅也有所增加。值得指出的是,这两次发表都没有产生太大影响。鉴于此,作者认为,本书读者大多没有读过本文。即便有人读过,估计也未必留有深刻印象。尽管如此,作者生怕被指重复发表,欺骗读者,故作此说明,予以澄清。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威弗利小说系列无一不涉及死亡、犯罪,而且富有神秘元素。其中,《艾凡赫》《清教徒》《肯尼沃斯城堡》设置悬念,营造恐怖氛围,将流血、犯罪巧妙组织起来,跌宕生姿,扣人心弦。与本系列其他小说不同,《古董家》和《圣·罗南温泉》着眼于描写现代人的生活场景和时代风尚。无论是《古董家》中壁贴挂毯的房间、洛弗尔与麦金泰尔上尉的决斗、洛弗尔的家世秘密、老女佣埃尔斯佩思之死、渔夫马克尔巴基特的溺水而亡、沃德父女因为潮汐突至而被困于悬崖下面,还是《圣·罗南温泉》中同母异父兄弟布尔默与泰瑞尔之间离奇曲折的爵位与爱情之争以及泰瑞尔的失踪之谜……对这些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画面留有印象的读者不难理解,若将司各特爵士的小说扣上“奇情小说”。的帽子,无疑是一种亵渎。
对于有人不假思索,便将本小说《塞拉斯叔叔》贴上“奇情”的标签,作者认为,这是不负责任之举。。事实上,本小说《塞拉斯叔叔》虽然文笔不及威弗利小说系列,但在叙事构架和寓意内涵方面与其并无二致。
与众多文艺工作者一样,作者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批评和帮助。无可否认,带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传奇小说是由司各特爵士开创的小说流派。本作者相信,为了防止将“奇情”这个文学术语滥用于在叙事构架和寓意内涵方面与司各特爵士创立的历史传奇一致的小说创作上,新闻界一定会对其作规范使用。
谢里丹·勒·法努
1864年12月
少女莫德·鲁廷自幼丧母,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她十七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去世前留下遗嘱,将莫德的监护权交给了自己多年不曾往来的弟弟,早年声名狼藉、晚年皈依耶稣的庄园主塞拉斯·鲁廷。怀着对这个久闻其名却未曾谋面的塞拉斯叔叔的些许好奇,少女莫德离开家乡,踏上了前往巴特拉姆庄园的旅途。莫德此时并不知道,在这座神秘庄园中迎候着她的,除了全然陌生的乡村生活,更有一场蓄谋已久的血雨腥风……
2000年,谢里丹·勒·法努著的《塞拉斯叔叔》被收入著名的经典文学丛书——企鹅经典。
谢里丹·勒·法努著的《塞拉斯叔叔》讲述了莫德·鲁廷和深居简出的父亲住在一所豪宅里。她渐渐意识到一位名叫塞拉斯·鲁廷的人的存在,他曾经是个败家子,是臭名昭著的赌徒,但现在却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莫德从父亲和周围人那儿渐渐了解到塞拉斯的黑暗过去,他曾经因为欠了一屁股赌债,在家中密室里杀害了这位债主。然而奥斯汀坚信自己的哥哥是清白的,莫德却在不断增长的恐惧中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