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会过日子,好日子有好日子的过法,苦日子也有苦日子的乐处,苦日子也让他过成了好日子;他喜欢吃东坡肉,但是更喜欢竹子,自己也是竹竿一根,有节不灵通;他只会做自己,不会做人,凡事都有自己的“style”,连王安石都对他“爱恨交加”。他潇洒但是不风流,他才华横溢但从来不自鸣得意。所有这些汇成一个名字——苏东坡。
冷成金编著的《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风云入仕江山情重进退舍得)》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风云入仕江山情重进退舍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冷成金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很会过日子,好日子有好日子的过法,苦日子也有苦日子的乐处,苦日子也让他过成了好日子;他喜欢吃东坡肉,但是更喜欢竹子,自己也是竹竿一根,有节不灵通;他只会做自己,不会做人,凡事都有自己的“style”,连王安石都对他“爱恨交加”。他潇洒但是不风流,他才华横溢但从来不自鸣得意。所有这些汇成一个名字——苏东坡。 冷成金编著的《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风云入仕江山情重进退舍得)》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 内容推荐 冷成金编著的《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共分为三卷。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风云入仕江山情重进退舍得)》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目录 一 新婚·1 二 离蜀·11 三 文骂·17 四 青萍之末·27 五 朝堂激辩·37 六 殿试风波·45 七 母丧丁忧·58 八 济民·69 九 绝交碑·77 十 家事国事·87 十一 初放凤翔·102 十二 为民·113 十三 太守·127 十四 小莲妹妹·139 十五 敕建官户村·151 十六 求雨·161 十七 凤翔八观·175 十八 刺义勇·187 十九 离任赴京·197 二十 痛失爱侣·206 二十一 续弦·220 二十二 万言书·231 二十三 王闰之·242 二十四 王安石·255 二十五 疾风暴雨·270 试读章节 一 新婚 岷江犹如一股富有诗意的思绪,自北向南,缓缓地流过眉州;在眉山这个地方,轻轻地打了一个弯,仿佛怕惊扰了两岸如黛的青山,然后静静地注入长江。当年,唐朝诗人李白就是从这里“仗剑出峡”的。那时候,李白留下了这样一句诗:“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自李白离去后,三百多年过去了,转眼已是北宋仁宗至和年间。这一天,春风骀荡,草木暗长,眉山纱縠行大街上苏家大院张灯结彩,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他们在兴奋地议论着什么。三百年前李白的诗,好像就是为今天写的。 很快,远处两队送亲的队伍吹吹打打,从两个方向朝纱縠行大街走来。人们一下子兴奋地迎上去。这个时候,自然是孩子们的节日,他们跟在送亲的队伍后面,不停地拍手,欢唱着儿歌:“大苏郎,小苏郎,兄弟同日入洞房。入洞房,辞爹娘,明日双双登朝堂!” 在那个年代,人们是很重视儿歌的。它可以是一种吉祥的预言,也可以是一种不祥的谶语;可以是一种祝福,也可以是一种诅咒。儿歌表达的,往往就是他们的心声。听到这样的儿歌,两支迎亲队伍的鼓乐奏得更响了,看热闹的人们也笑得更欢了。两边的轿子里,新娘子王弗和史云也不禁露出了羞涩、幸福的微笑。 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个十分英武精悍的青年,显得格外兴奋。他叫巢谷,曾是苏轼、苏辙兄弟的同窗好友,后来他父亲服兵役客死他乡,母亲不久也去世,剩下他一个人,苏家出资葬了他的父母,巢谷从此就留在苏家。平时他帮苏家干一些杂活,闲来苏轼兄弟也教他读书。苏家从来没有拿他当仆人看待,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巢谷就是苏轼、苏辙的亲兄弟。 后来,苏洵的至交好友吴复古来访,见巢谷聪颖可爱,就收他做了徒弟,教他练习武功。巢谷有伯父苏洵和师父的疼爱,有苏轼兄弟的友情,并不觉得孤独。今天,巢谷确实应该感到高兴,不仅因为苏轼、苏辙兄弟同日娶亲,也是因为自己的师父赶回来为苏轼兄弟主持婚礼,师徒久别,今日得以重见。 巢谷像只松鼠在人群中跑来跑去,仔细地观看了两边送亲的队伍,情不自禁地拍手笑笑,然后飞快地跑回苏家大院。这时,苏家大门里走出了吴复古、苏洵、苏辙。巢谷迎面跑来,对苏洵和吴复古一揖道:“伯父、师父,送亲的都到了!” 吴复古是当世高人,不仅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对世事人生都有独到之见。他好云游,又交游极广,不仅在僧、道两界大有名望,就是贤士大夫,也莫不仰慕其名。此人既出世,又入世,既洒脱佻,又沉稳深邃。他性情率真,与苏轼兄弟脾气相投,极有缘分。这次来替苏轼兄弟主婚,既是应苏洵之邀,也是出于对苏轼兄弟的喜爱。 吴复古半嗔半笑地对苏洵说:“明允兄,我这方外之人,四处云游不定,历来不问世事,今天竟来为二位公子主婚,怕不坏了我的清修!呵呵!”苏洵历来通达不羁,对吴复古一揖道:“哎呀,道长的道行高深,哪里还分什么方内方外!吃饭睡觉是修行,为犬子主婚,自然也是修行。” 吴复古听了,十分高兴,指着苏洵对周围的人说:“呵呵,谁说明允公不会讨好人!这话就是太上老君听了,也定会高兴。不过,贫道以为,明允公这般解释修道,却不纯正!”苏洵故作惊讶地问:“哦?如何不纯?”吴复古说:“这明明是以禅解道嘛!”苏洵知道,越是与他夹缠不清,他就越是高兴,便说:“释、道本来就是一家。”吴复古听了,果然提起了兴致:“好久没有人跟我斗嘴了,今日……” 苏洵的夫人程氏在一旁看见,怕他们耽误了正事,急忙制止道:“道长,新郎都没看见,你主的什么婚啊!”吴复古急忙打住嘴,四下一看,果然不见苏轼,着急道:“哎,怎么不见子瞻贤侄啊?” 此时喜乐声愈发地近了,苏洵却不见苏轼的身影,急忙对苏辙说:“辙儿,你哥哥呢?”苏辙茫然地摇摇头,转身问采莲:“表姑,你看见哥哥了吗?” 采莲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些本来是该她想到的。她是苏轼、苏辙的表姑,也是他们的乳母。丈夫去世后,她就留在苏家,苏洵夫妇对她以礼相待,从来不把她当作仆人看待,采莲也把苏家当作了自己的家。今天这大喜的日子不见了新郎,她却并不着急,她知道苏轼的脾气,便对巢谷说:“你去轼儿的书房看看。”巢谷一拍脑袋:“是啊,表姑,我怎么没想到啊,子瞻兄一定在书房!”采莲笑笑说:“你啊,别人娶媳妇,你先乐晕了头!” 这时,鼓乐停止了,似乎隐隐传来了争吵声。吴复古对苏洵说:“明允公静候,贫道先去看看。”说着,对身后苏家迎亲的众人说:“跟贫道走吧!” 两支送亲的队伍吹吹打打,都向纱縠行大街走来,在路口相遇,两边的吹鼓手互不相让。史云虽是弟媳,但送亲队伍先到片刻,想要走在前边。王弗的送亲队伍中有人急忙跑到前面,不让先走,两方吹鼓手争吵起来。 王弗这边有一个吹鼓手大声说:“哎,这兄弟俩娶媳妇,得讲个长幼有序吧!”史云那边也有人立即站出来说:“是啊,是啊,但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双方吵吵嚷嚷,街上的人都围过来津津有味地看着热闹。 王弗听到争吵声,挑开轿帘,小声问伴娘:“什么事啊?”伴娘回答说:“你弟妹那边的人要先过去。”王弗未加思索,很自然地说:“那就让他们先过去嘛!” 伴娘听了,觉得小姐好不晓事,着急地说:“哎呀呀,小姐,那怎么行!这可不是小事,你没听说吗,送亲要是占了上风,一辈子占上风。路上就是碰到一头牛,也要走上首道;要不,就一辈子落下风了。”王弗微笑道:“好啦好啦,哪天你出嫁的时候,不要走正门进婆家,从屋顶上打个洞,跳下去,你就一辈子占你丈夫、公婆的上风了。”伴娘知道小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自己是说不过她的,只好嗔怒道:“小姐,大家都是为了你好!”王弗静静地笑笑,小声说:“知道知道,快,让妹妹的嫁妆先走。”伴娘无可奈何地应道:“是。” 史云也听到了争吵声,问伴娘道:“什么事啊?”伴娘说:“你嫂子的嫁妆要先过去。”史云说:“那是自然。”伴娘十分着急:“小姐,那可不行。我们路远,起了个大早,图的就是先来后到,要是让她先过去了,以后还不得一辈子受嫂子的气。”史云大方地说:“我听说嫂子可是个过目不忘的才女,大家闺秀,品行又好,怎会欺负我!快去,不可无礼,让嫂子先过去。”伴娘不情愿地说:“好吧。” 吹鼓手们还在争吵。王弗的伴娘走过来说:“别吵了,别吵了,小姐让他们先走!”众人颇感意外地“啊”了一声。王弗的伴娘没好气地说:“‘啊’什么,你们难道不知道小姐的脾气?!”就在这时,史云的伴娘也走过来,厉声说:“小姐让嫂子先过去。”领头的吹鼓手一时不明白什么意思,愣头愣脑地说:“不行不行。”史云的伴娘有些气恼,扭住了领头的吹鼓手的耳朵:“行还是不行?”那位吹鼓手被扭疼了,叫道:“哎哟,小姑奶奶,再不放手,你出嫁时没人给你吹唢呐了。”众人听了,大笑起来。 于是情形倒转过来,由刚才的相争,忽然变成了两方相互推让。就在这时,吴复古带着吹鼓手、轿夫走过来。两方的司仪急忙向前,王家司仪对史家司仪说:“接亲的来了,客随主便,对吧?”史家司仪急忙说:“正是。苏家闻名遐迩,司仪必有道理。”两个司仪迎了上去,向吴复古施礼道:“请问先生,谁该先行?” 吴复古淡淡一笑:“呵呵,兄弟如手足,岂有先后!大道如砥,安分左右。何不兄弟同行。”众人大悟:“啊,是啊,是啊。”吴复古高喊道:“接亲了——”众人将两方的轿夫、担夫换下。两支队伍在大街上并排而行,鼓乐也奏得更加高亢动听。 巢谷匆匆来到苏轼的书房,果然,苏轼正在作诗,一脸兴奋。巢谷看见他的样子,哭笑不得:“子瞻,原来你在这儿,让我们这番好找!你知道吗,你的新娘子正在门外落轿,你还有闲心在这里吟诗作赋的,伯父已经大发雷霆了!” 苏轼却不以为意,还在写着未完的诗句:“巢谷兄,我偶得妙语一二句,要全把它写下来,怕日后忘了……”巢谷已顾不上许多,抓起苏轼的胳膊就走,边走边说:“快点走吧,要不新娘子就叫人抢去了!”苏轼还想挣扎,怎奈巢谷实在力大,苏轼一个失手,新袍染上了一道墨迹。 苏家大院门口,新娘子已经到了。吴复古正在高喊:“高卷珠帘挂玉钩,香车宝马到门头。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荣华过百秋。” 按照当时的风俗,接下来就是新人下轿了,下轿之后,便是新郎以红绸带领着新娘,往正堂拜天地。可到了此时还看不见苏轼的踪影,连一向沉稳的程氏也急了。她看看采莲,采莲也有些发慌。正在这时,巢谷拉着苏轼,急急跑了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喊着:“来了,来了!” 采莲等人赶忙帮苏轼整理衣服,看到新衣上的墨迹,采莲向苏轼嗔怪地一笑。在她的心里,早已把苏轼、苏辙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时,吴复古终于放心地高喊:“下轿,新人开口接饭!” 当两位新娘子下轿之际,孩子们的欢呼声骤然高起来,看热闹的乡亲也往前挤了上来,无不啧啧赞叹。苏家在当地人缘极好,很受乡亲们爱戴,苏轼、苏辙又是有名的才子,父母们教育孩子,往往拿苏家兄弟作榜样。今日他们兄弟同日成婚,更是在乡里传为佳话。 新娘子象征性地吃了一口司仪递过的米饭,苏轼兄弟各自用红绸领着新娘,走向正堂。那位年老的司仪似乎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抖擞精神,朗声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新人挪步过高堂,神女仙郎入洞房。花红利市多多赏,五方撒帐盛阴阳。”在一群孩子的簇拥下,苏轼兄弟各自将新娘子领入洞房。接下来是撒帐,那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因为不仅可以听歌儿一般的撒帐辞,还可以拣拾撒下的各色红枣、花生、栗子等。 一中年妇人高声道:新人坐床。 撒帐啰—— 撒帐东,画堂日日是春风。 撒帐西,嫦娥画眉桂带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 撒帐北,芙蓉帐暖春宵美。 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 撒帐中,神女红云下巫峰。 撒帐下,来岁生男定声价。 撒帐前,文箫今遇彩鸾仙。 撒帐后,夫妇和谐长保守。 撒帐啰—— 苏家后院,高朋满座。眉州知州吴同升携夫人前来赴宴,苏轼兄弟敬罢酒,吴同升问道:“明允兄,小弟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相问?”苏洵谦逊地说:“大人有话请讲,在下自当知无不言。”吴同升急忙摆摆手:“明允兄万不要这样客气,我这个官,说不定哪天还要你二位公子照顾!小弟不明白的是,二位公子都是大才,此次大比定然高中,为何要公子成婚后再进京赶考?若是能招赘在帝王将相之家,岂不美哉!莫非明允公另有高见?”苏洵微微一笑,道:“高见不敢,只是在下常常留意这朝廷之事。如今朝廷清议成风,党争将成,若真是招赘入达官贵人家,必会成为清议的对象,若想为国效力,怕是难了。”吴同升站起一揖,道:“小弟佩服!佩服!古人说,爱子孙,要为之计深远,明允兄不仅为子孙计深远,更为我大宋计深远!有这样的父亲,方能教出这样的儿子。真我大宋之福也。来,愚弟敬你一杯!” 苏轼兄弟已有些醉意,他们要各归洞房。苏轼好酒,但其量甚浅,终生未有长进,实乃一大憾事。苏轼来到自己的洞房外,巢谷搀扶着他,巢谷说:“新娘一定很漂亮!”苏轼醉醺醺地说:“巢谷兄,我俩车马衣服皆可共之,唯妻子不可!”巢谷仍是坚持:“我就是看看而已。”苏轼说:“看也不许。”巢谷诡秘地一笑。 P1-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