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五代史/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宋)欧阳修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新五代史》。

内容推荐

本书的编译是以197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为蓝本。该点校本是以百衲本(影印南宋庆元本)为底本,对校了贵池本(清贵池刘氏影印南宋本)、殿本等,还参校了多部版本、校本和注本,对《新五代史》进行了纠谬补缺,可谓目前最佳版本。在编译的选目方面,以本纪、列传、世家为选目范围,而书中的《司天考》和《职方考》不译。就本纪、列传、世家的选目来说,主要选译的是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列传、世家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力图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在翻译方面,本书主要采用的是直译,力求忠实于原文。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由张传玺等主持主编。

目录

卷一 梁本纪第一

 太祖朱温上

卷二 梁本纪第二

 太祖下

卷三 梁本纪第三

 末帝朱有贞

卷四 唐本纪第四

 庄宗李存勖上

卷五 唐本纪第五

 庄宗李存勖下

卷六 唐本纪第六

 明宗李嗣源

卷七 唐本纪第七

 愍帝李从厚

 废帝李从珂

卷八 晋本纪第八

 高祖石敬瑭

卷九 晋本纪第九

 出帝石重贵

卷十 汉本纪第十

 高祖刘知远

 隐帝刘承佑

卷十一 周本纪第十一

 太祖郭威

卷十二 周本纪第十二

 世宗柴荣

 恭帝柴宗训

卷十三 列传第一

 梁家人传

太祖母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昭仪陈氏

 昭容李氏

末帝德妃张氏

 次妃郭氏

太祖兄全昱

 子 友谅

  友能

  友悔

 兄 存

 子 友宁

  友伦

太祖子友裕

 友文

 友珪

 友孜

卷十四 列传第二

 唐太祖家人传

太祖刘太妃

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敬皇后刘氏

太祖弟克让

 克修

 克恭

 克宁

太祖子存义

庄宗子继岌

卷十五 列传第三

 唐明宗家人传

明宗淑妃王氏

明宗子从荣

卷十六 列传第四

 唐废帝家人传

废帝皇后刘氏

废帝子重美

卷十七 列传第五

 晋家人传

高祖皇后李氏

太妃安氏

出帝皇后冯氏

高祖从弟敬威

 敬赟

 敬晖

高祖子重信

 重义

 重睿

出帝子延煦

 延宝

卷十八 列传第六

 汉家人传

高祖皇后李氏

高祖弟子侄

高祖从弟信

卷十九 列传第七

 周太祖家人传

太祖皇后柴氏

 淑妃杨氏

 贵妃张氏

 德妃董氏

太祖子侗

 信

侄守愿

 奉超

 逊

卷二十 列传第八

 周世宗家人传

柴守礼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宣懿皇后符氏

世宗七子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

 唐臣传(一)

郭崇韬

安重诲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三

 唐臣传(二)

周德威

符存审

史建瑭

子匡翰

王建及

元行钦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

 唐臣传(三)

符习

李严

李仁矩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

 唐臣传(四)

朱弘昭

冯赟

刘延朗

康义诚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

 唐臣传(五)

豆卢革

任圜

赵凤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

 晋臣传

桑维翰

景延广

吴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

 汉臣传

苏逢吉

史弘肇

杨邰

王童

刘铢

李业

聂文进

後赞

郭允明

卷三十一 列传第十九

 周臣传

王朴

郑仁诲

扈载

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

 杂传(八)

赵在礼

房知温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五

 杂传(九)

苌从简

张筠

弟镬

杨彦询

李周

刘处让

李承约

张希崇

相里金

张延蕴

马全节

皇甫遇

安彦威

李琼

刘景岩

卷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六

 杂传(十)

卢文进

李金全

杨思权

尸晖

王弘贽

刘审交

王周

高行周

弟行珪

白再荣

安叔千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七

 杂传(十一)

翟光邺

冯晖

皇甫晖

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八

 杂传(十二)

王峻

王殷

刘词

王环

折从阮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

 杂传(十三)

范延光

娄继英

安重荣

安从进

杨光远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

 杂传(十四)

张彦泽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一

 杂传(十五)

王景崇

赵思绾

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

 杂传(十六)

冯道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三

 杂传(十七)

卢文纪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

 杂传(十八)

和凝

赵莹

冯玉

卢质

吕琦

薛融

卷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五

 杂传(十九)

李崧

李锈

王松

张允

卷六十一 吴世家第一

 杨行密

 子渥

 隆演

 溥

 徐温

卷六十二 南唐世家第二

 李昇

 子景

 景子煜

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钱谬

 子元瓘

 元璀子佐

 佐弟 俶

试读章节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祖先本号朱邪,出自西突厥,至后世,自立别号日沙陀,以朱邪为姓。唐德宗时,有名朱邪尽忠者,居于北庭的金满州。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将尽忠迁徙至甘州并役属于吐蕃。其後赞普被回鹘战败,尽忠与其子执宜向东逃走。赞普大怒,追击他们,到达石门关。尽忠战死,执宜独自逃归唐,居住在盐州,隶属于河西节度使范希朝。希朝迁徙镇守太原,执宜追随他,居住于定襄神武川的新城。执宜的部落有一万骑兵,都骁勇善骑射,号“沙陀军”。执宜死后,其子名叫赤心。懿宗咸通十年(869),神策大将军康承训率十八将前往徐州讨伐庞勋,以朱邪赤心为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军使。因追随击败庞勋的战功,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赐姓名曰李国昌,因此属籍。

沙陀素来强盛,而国昌恃功更为专横放肆,懿宗以沙陀为心患。成通十三年(872),调任国昌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国昌称病抗命不受。国昌的儿子克用,尤其擅长骑射,能仰面射中双凫,被任命为云州守捉使。国昌抗命后,克用便杀害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云州,自称留后。唐任命太仆卿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会同幽、并州兵力讨伐。简方行进至岚州,军队溃败,由此沙陀侵掠代北,成为边患。第二年,僖宗即位,认为前太原节度使李业对沙陀有恩,而业已死,便任命他的儿子李钧为灵武节度使、宣慰沙陀六州三部落使,以招降沙陀。并拜克用为大同军防御使。

过了很久,国昌出兵进击党项,吐浑赫连铎突袭攻破振武。克用听说后,自云州前往迎接国昌,而云州人又闭关将他们拒于城门之外。国昌父子无处可归,便侵掠蔚、朔州之间,获得士兵三千,国昌驻守在蔚州,克用返回占据新城。僖宗便拜铎为大同军防御使,以李钧为代北招讨使,讨伐沙陀。乾符五年(878),沙陀攻破遮虏军,又打败苛岚军,而唐朝军队屡次战败,沙陀由此气焰更盛,向北占据蔚、朔州,向南侵犯忻、代、岚、石,到达太谷。广明元年(880),招讨使李琢会同幽州李可举、云州赫连铎进击沙陀,克用与可举在雄武军交战。克用的叔父友金以蔚、朔州向李琢投降,克用听说后,立刻返回。可举追击至药兄岭,大败克用,琢军又进行夹击,又在蔚州将克用打败。沙陀军队大溃,克用父子逃往达靼。

克用年少时勇猛,军中号称“李鸦儿”,他的一只眼睛瞎了,显贵之后,又号称“独眼龙”,他的威名响彻代北。李克用在达靼,时间长了,郁郁不得志,又常常害怕达靼谋害自己,于是常常追随达靼贵族射猎,或挂针木上,或立马鞭,百步之外便能射中,贵族都很佩服并将他视为神人。

黄巢攻陷京师后,中和元年(881),代北起军使陈景思率沙陀之前的降兵,与吐浑、安庆等万人前往京师支援,行进至绛州,沙陀军中变乱,大肆掳掠后返回。景思考虑沙陀军队除李克用之外无人能够统领,便下达诏书将克用从达靼召回,以皇帝制书任命他为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李克用率蕃汉士兵一万人出石岭关,经过太原,要求发放军钱。节度使郑从谠给他钱千缗、米千石,克用大怒,出兵大肆掳掠后返回。二年十一月,景思、克用再次率步骑一万七千人前往京师。三年正月,自河中府出发,驻扎在乾坑。黄巢党徒惊呼:“鸦儿军队来了!”二月,在石堤谷大败黄巢将领黄鄹,三月,又在良田坡打败赵璋、尚让,陈尸三十里。当时,诸镇兵力都会聚在长安,在渭桥展开大战,贼军战败逃人城内,克用乘胜追击,自光泰门先行进入,战于望春宫升阳殿,黄巢战败,向南逃出蓝田关。京师平定,克用论功为第一。唐天子拜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以国昌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十月,国昌去世。P16-17

序言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为区别于薛居正等人的官修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又称为“欧史”。

撰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宋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又喜欢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的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的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而史学成就尤为突出,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外,《新五代史》是他的私修史著。

欧阳修在景桔三年(1036年)之前已着手编写此书,到皇事占五年(1053年)基本完成。书中记载的时间断限自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称帝至后周世宗显德七年(960)北宋建立,前后共计五十四年的历史。全书共七十四卷,分为六大部分。其中,《本纪》十二卷,《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十卷,《十国年谱》一卷,《四夷附录》三卷。

五代是一个分裂割据的时代,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中原之外又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欧阳修曾就此发慨叹道:“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叙》)

正是基于对五代历史的这种认识,欧阳修在已有薛居正等人的官修《五代史》之后,又编写出一部不同体例和写法的《新五代史》。在编撰体例方面,《新五代史》改变了《旧五代史》分朝代各书、一朝一史的体例,打破了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纪、列传综合在一起,依时间先后编排;《旧五代史》不分类编排列传,《新五代史》则把列传分为各朝《家人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杂臣传》等。此外,欧阳修虽然重视典章制度,但他认为五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无礼乐制度可言,所以《新五代史》中除了《司天考》、《职方考》以外,其他的典章制度一概未载。在写法上,欧阳修仿《春秋》笔法,用不同的字句表现微言大义,希望通过所作《五代史记》,达到孔子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

从史料的角度来说,《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要比《旧五代史》略逊一筹,这是由于欧阳修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资料也一同削去,特别是他对“志”部分的删削。此外,他采用《春秋》笔法,也使得个人的好恶影响了史实的记述。不过,《新五代史》较《旧五代史》后出,引用了实录以外的笔记、小说等多种材料,在删削的同时也新增了一些史料,其中新增史料最多的是《十国世家》。列传人物部分也有补充,如王景仁、郭崇韬、安重诲、李茂贞、孔谦、王彦章、段凝、赵在礼、范延光、卢文纪、马胤孙、姚颉、崔税、吕琦、杨渥等传都或多或少地补充了若干事实。对于少数民族的记述,也有新的增加。此外,欧阳修对所采用的史料进行了细致地考辨,订正了《旧五代史》和其他史籍的不少错误。所以,在史料方面,《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是可以互为补充的。从文笔角度来说,欧阳修是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和集大成者,所以《新五代史》文笔简洁,叙事生动,时人就认为它的笔力与《史记》不相上下。

本书的编译是以197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为蓝本。该点校本是以百衲本(影印南宋庆元本)为底本,对校了贵池本(清贵池刘氏影印南宋本)、殿本等,还参校了多部版本、校本和注本,对《新五代史》进行了纠谬补缺,可谓目前最佳版本。在编译的选目方面,以本纪、列传、世家为选目范围,而书中的《司天考》和《职方考》不译。就本纪、列传、世家的选目来说,主要选译的是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列传、世家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力图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在翻译方面,本书主要采用的是直译,力求忠实于原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