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元史(2)/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明)宋濂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元史》的第[二]册。

内容推荐

元朝为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元朝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蒙古国时期,从1206年成吉思汗(太祖)建立蒙古政权(也可·忙豁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起,到1259年蒙哥汗(宪宗)去世。第二阶段为元朝时期,从1260年忽必烈(世祖)即位,到1368年妥欢帖睦尔(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为止。

此次选译的内容选择以元代重大事件、制度、人物为主,力求涵盖《元史》的主要内容。译文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无误,生动流畅。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元史》的第[二]册。本书由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

目录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中书令

右丞相左丞相

平章政事

右丞左丞

参政

参议中书省事

左司

右司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

枢密院

行枢密院

西川行枢密院

江南行枢密院

甘肃行枢密院

河南行枢密院

岭北行枢密院

御史台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肃正廉访司

卷八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

大宗正宗

大司农司

翰林兼国史院

蒙古翰林院

集贤院

宣政院

宣徽院

太禧宗禋院

卷八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

太常礼仪院

太史院

太医院

奎章阁学士院

通政院

中政院

卷八十九 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

储政院

内史府

都护府

崇福司

卷九十 志第四十

 百官六

大都留守司

都水监

秘书监

司天监

回回司天监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

大都路都总管府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

行中书省

宣慰司

宣慰使司

诸路总管府

录事司

散府

诸州

诸县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二

 食货一

经理

农桑

税粮

科差

海运

钞法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三

 食货二

盐法

茶法

市舶

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

 食货五

钞法

卷九十八 志第四十六

 兵一

兵制

卷九十九 志第四十七

 兵二

宿卫

围宿军

仪仗军

扈从军

看守军

巡逻军

镇遏军

镇戍

卷一百一 志第四十九

 兵四

站赤

卷一百二 志第五十

 刑法一

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

户婚

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

 盗贼

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二

 刑法四

诉讼

斗殴

杀伤

卷一百六 表第一

 后妃表

卷一百七 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

卷一百八 表第三

 诸王表

卷一百九 表第四

 诸公主表

卷一百一十 表第五上

 三公表一

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一

卷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

 后妃一

世祖后察必

卜鲁罕

完者忽都

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

 睿宗

 裕宗

卷一百一十九 列传第六

 木华黎

 博尔术

 博尔忽

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十二

 赛典赤赡思丁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十三

 安童

 廉希宪

卷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十四

 伯颜

卷一百三十 列传十七

 不忽木

卷一百三十八 列传二十五

 燕铁木儿

 伯颜

 脱脱

卷一百四十一 列传二十八

 察罕帖木儿

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二十九

 答失八都鲁

卷一百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三

 耶律楚材

卷一百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四

 张柔

卷一百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五

 严实

卷一百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二

 史天泽

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四

 刘秉忠

卷一百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五

 姚枢

 许衡

卷一百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一

 郭守敬

卷一百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八

 刘因

 吴澄

卷一百七十二 列传第五十九

 赵孟頫

卷一百八十一 列传六十八

 虞集

卷一百八十三 列传第七十

 苏天爵

卷二百三 列传第九十

 方技工艺附

刘元

卷二百五 列传第九十二

 奸臣

阿合马

 卢世荣

 桑哥

卷二百六 列传第九十三

 叛臣

李璮

王文统

卷二百七 列传第九十四

 逆臣

孛罗帖木儿

试读章节

成宗大德以后,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了,沉溺繁文缛节的风气很盛,而质朴简约的本色却已衰微,非分谋取职位的门路增多,而正当的人仕途径却被堵塞。上面官员人数庞杂,下面吏员为所欲为,言官多次上书一一加以阐述,而朝廷最终也没能纠正,这也是当时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体上元朝建立的职官,繁简多寡取决于当时的形势,得失好坏则取决于个人因素,因此根据当时官方文书的记载,依次加以论述。至于那些因事设置,事情办完后就撤销的,以及由异教杂流世袭职务的官属,名目种类实在繁多,这里也姑且列举它们的大致情况。为此作《百官志》。

中书令一人,掌银印。主管领导百官,决断各种政务。太宗时曾用宰相担任这一职务,世祖时用皇太子兼任。至元十年,册立皇太子,行中书令之职。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领中书令。延佑三年,再次以皇太子行中书令。下面设置官属,有监印官两人。

右丞相、左丞相各一人,正一品,掌银印。统辖六部,督率百官,居中书令之下。没有中书令的时候,就主持中书省事务,辅佐天子,处理各种政务。立国初,职官制度还没有创建。太宗时才开始设置右丞相一人、左丞相一人。世祖中统元年,设置丞相一人。二年,又设置右丞相两人、左丞相两人。至元二年,增加丞相到五人。七年,成立尚书省,设置丞相三人。八年,撤销尚书省,于是设置丞相两人。二十四年,再次成立尚书省,其中中书省仍旧设丞相两人。二十九年,因为尚书省再次撤销,单独设置一处丞相。武宗至大二年,再次成立尚书省,设置丞相两人。中书省设置丞相两人。四年,尚书省仍旧并归中书省,丞相共两人,此后沿袭下来,不再改动。文宗至顺元年,单独设置右丞相,另一丞相有时设有时不设。

平章政事四人,从一品。掌管机要事务,是丞相的副手,凡是军国重要大事,无不由他们经办。世祖中统元年,设置平章两人。二年,设置平章四人。至元七年,成立尚书省,设置尚书省平章两人。八年,尚书省并人中书省,平章又设为三人。二十三年,下诏清理多余官职,平章裁撤为两人。二十四年,再次成立尚书省,中书、尚书两省平章各两人。二十九年,撤销尚书省,增加中书省平章为五人,而有一人为商议省事。三十年,又增加平章到六人。成宗元贞元年,改商议省事为平章军国重事。武宗至大二年,再次成立尚书省,设平章三人。中书省平章为五人。四年,撤销尚书省,并人中书,平章仍旧五人。文宗至顺元年,平章确定设四人,此后沿袭下来。

右丞一人,正二品。左丞一人,正二品。辅佐宰相裁断执行各种政务,号称左、右辖。世祖中统二年,设置左、右丞各一人。三年,增为四人。至元七年,成立尚书省,中书右丞、左丞仍旧四人。八年,尚书省并人中书省,右、左丞各一人。二十三年,淘汰多余官职,右、左丞仍旧。二十四年,再次成立尚书省,右、左丞各一人,而中书省缺人。二十八年,再次撤销尚书省。三十年,设置右丞两人,而有一人为商议省事。成宗元贞元年,以右丞商议省事的人,又以昭文馆大学士的职务参与中书省事。武宗至大二年,再次成立尚书省,右、左丞两人。中书省右、左丞五人。四年,撤销尚书省右、左丞,中书右、左丞只设置四人。文宗至顺元年,确定设右丞一人、左丞一人,而至此不再增减。

参政两人,从二品。辅佐宰相来参预大政,而其职位低于右、左丞。世祖中统元年,始置参政一人。二年,增加到两人。至元七年,成立尚书省,设置参政三人。八年,尚书省并人中书省,设置参政两人。二十三年,淘汰多余官职,参政两人仍旧。二十四年,再次成立尚书省,设参政两人。中书省设参政两人。二十八年,撤销尚书省参政。武宗至大二年,再次设置尚书省,设参政两人。中书省设参政两人。四年,把尚书省并人中书省,设参政三人。文宗至顺元年,确定参政为两人,此后沿袭下来。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