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元史》的第[二]册。
元朝为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元朝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蒙古国时期,从1206年成吉思汗(太祖)建立蒙古政权(也可·忙豁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起,到1259年蒙哥汗(宪宗)去世。第二阶段为元朝时期,从1260年忽必烈(世祖)即位,到1368年妥欢帖睦尔(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为止。
此次选译的内容选择以元代重大事件、制度、人物为主,力求涵盖《元史》的主要内容。译文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无误,生动流畅。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元史》的第[二]册。本书由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
成宗大德以后,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了,沉溺繁文缛节的风气很盛,而质朴简约的本色却已衰微,非分谋取职位的门路增多,而正当的人仕途径却被堵塞。上面官员人数庞杂,下面吏员为所欲为,言官多次上书一一加以阐述,而朝廷最终也没能纠正,这也是当时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体上元朝建立的职官,繁简多寡取决于当时的形势,得失好坏则取决于个人因素,因此根据当时官方文书的记载,依次加以论述。至于那些因事设置,事情办完后就撤销的,以及由异教杂流世袭职务的官属,名目种类实在繁多,这里也姑且列举它们的大致情况。为此作《百官志》。
中书令一人,掌银印。主管领导百官,决断各种政务。太宗时曾用宰相担任这一职务,世祖时用皇太子兼任。至元十年,册立皇太子,行中书令之职。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领中书令。延佑三年,再次以皇太子行中书令。下面设置官属,有监印官两人。
右丞相、左丞相各一人,正一品,掌银印。统辖六部,督率百官,居中书令之下。没有中书令的时候,就主持中书省事务,辅佐天子,处理各种政务。立国初,职官制度还没有创建。太宗时才开始设置右丞相一人、左丞相一人。世祖中统元年,设置丞相一人。二年,又设置右丞相两人、左丞相两人。至元二年,增加丞相到五人。七年,成立尚书省,设置丞相三人。八年,撤销尚书省,于是设置丞相两人。二十四年,再次成立尚书省,其中中书省仍旧设丞相两人。二十九年,因为尚书省再次撤销,单独设置一处丞相。武宗至大二年,再次成立尚书省,设置丞相两人。中书省设置丞相两人。四年,尚书省仍旧并归中书省,丞相共两人,此后沿袭下来,不再改动。文宗至顺元年,单独设置右丞相,另一丞相有时设有时不设。
平章政事四人,从一品。掌管机要事务,是丞相的副手,凡是军国重要大事,无不由他们经办。世祖中统元年,设置平章两人。二年,设置平章四人。至元七年,成立尚书省,设置尚书省平章两人。八年,尚书省并人中书省,平章又设为三人。二十三年,下诏清理多余官职,平章裁撤为两人。二十四年,再次成立尚书省,中书、尚书两省平章各两人。二十九年,撤销尚书省,增加中书省平章为五人,而有一人为商议省事。三十年,又增加平章到六人。成宗元贞元年,改商议省事为平章军国重事。武宗至大二年,再次成立尚书省,设平章三人。中书省平章为五人。四年,撤销尚书省,并人中书,平章仍旧五人。文宗至顺元年,平章确定设四人,此后沿袭下来。
右丞一人,正二品。左丞一人,正二品。辅佐宰相裁断执行各种政务,号称左、右辖。世祖中统二年,设置左、右丞各一人。三年,增为四人。至元七年,成立尚书省,中书右丞、左丞仍旧四人。八年,尚书省并人中书省,右、左丞各一人。二十三年,淘汰多余官职,右、左丞仍旧。二十四年,再次成立尚书省,右、左丞各一人,而中书省缺人。二十八年,再次撤销尚书省。三十年,设置右丞两人,而有一人为商议省事。成宗元贞元年,以右丞商议省事的人,又以昭文馆大学士的职务参与中书省事。武宗至大二年,再次成立尚书省,右、左丞两人。中书省右、左丞五人。四年,撤销尚书省右、左丞,中书右、左丞只设置四人。文宗至顺元年,确定设右丞一人、左丞一人,而至此不再增减。
参政两人,从二品。辅佐宰相来参预大政,而其职位低于右、左丞。世祖中统元年,始置参政一人。二年,增加到两人。至元七年,成立尚书省,设置参政三人。八年,尚书省并人中书省,设置参政两人。二十三年,淘汰多余官职,参政两人仍旧。二十四年,再次成立尚书省,设参政两人。中书省设参政两人。二十八年,撤销尚书省参政。武宗至大二年,再次设置尚书省,设参政两人。中书省设参政两人。四年,把尚书省并人中书省,设参政三人。文宗至顺元年,确定参政为两人,此后沿袭下来。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