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写的是17世纪的故事。国王路易十三和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是对头,两个人明争暗斗,搞得朝中甚不太平。他们各自的卫队——火枪手们成了他们争斗的武器。以德·特雷维尔为首的国王卫队中,本书的主人公、火枪手达达尼安和他的三个伙伴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忠于国王;而首相的卫队长罗什福尔等以及与首相有特殊关系的米喇笛夫人则死心塌地地为首相效力。故事围绕两个情节展开:一、路易十三的王后与英国公爵白金汉关系暧昧,白金汉回国时,王后把自己生日那天国王送给她的钻石坠子赠给了白金汉。二、英法开战,黎塞留要除掉英军统帅白金汉,遂派米喇笛去英国执行暗杀任务。
《三个火枪手》是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家大仲马(1802-1870)主要作品之一。《三个火枪手》的主人公达达尼安是一个外省的贵族子弟,来到巴黎后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并与另外三个火枪手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后安娜与英国首相白金汉有私情,安娜送了一串钻石坠子给白金汉;而与王后为敌的首相黎塞留却派人去英国偷得坠子上的两颗钻石,想使王后在舞会上出丑。达达尼安自告奋勇与三位朋友一起去英国,几经周折终于取回坠子,保住了王后的名节。
于是,他开始思考刚刚发生的事。事情还真的不少,而且多数称不上吉利。这时才11点,而这个上午,他让德·特雷维尔先生失去了好感:德·特雷维尔先生不会不认为他离开时所采取的那种方式是唐突的,失礼的。
另外,他还给自己招惹来了两场决斗。无疑,这将是一场货真价实的决斗——跟他决斗的那两个对象每个人都能杀死三个达达尼安。他们是两个火枪手,也就是说,是他异常敬重,打心眼儿里看得比别的什么人都崇高的那些人中间的两个。
不用说,结果是容不得乐观的。十有八九自己会被阿多斯杀死。所以,我们也能够理解,我们的年轻人并不怎么害怕波尔多斯。只是,在人的心里,希望总是在最后才会破灭。这样,达达尼安依然幻想自己在两场决斗以后还能活下来,当然身上会带着可怕的很重的伤。在那样幸免于死的情况之下,为了未来,他如此谴责了自己:
“多么没有头脑!多么愚蠢!勇敢而不幸的阿多斯肩上受了伤,而我偏偏像山羊似的一头撞在了他的肩膀上!他没有当场把我杀掉就万幸了。他是有权利这样干的。我给他造成的疼痛一定令他极其难以忍受。至于波尔多斯!啊!至于波尔多斯,说真的,那想起来就有点滑稽可笑了……”
我们的年轻人说到这里便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然而,他同时又四面张望着,害怕他的笑又会伤害到什么过路人——他独自一个人在笑。如果有人看到了,一定认为他是笑得毫无道理的。
“至于波尔多斯,就有点滑稽了;但我并不因此就原谅自己可鄙的冒失。连个问候语都没讲就朝人家撞去!事情还不仅如此!还钻到了人家披风底下,去看这看那,结果瞧见了那里面的一切!如此这般,他如何会原谅我?要是我不曾向他提起那条该死的肩带,他也许会原谅我。自然,我没有明讲,用的是隐语。可那是怎样的隐语呀!啊!我真是个该死的加斯科尼人!看来,落到煎锅里,我也要讲俏皮话了。好了,达达尼安,我的朋友,”他表现出自认为应该有的那种和蔼态度,继续自言自语,“如果我能幸免一死——看来可能性不大——将来待人一定要礼貌周全。从此以后,应该让人钦佩,让人引做典范。对,待人和蔼可亲,彬彬有礼,像阿拉密斯那样——有没有人会说阿拉密斯是懦夫呢?不会有,肯定不会有。从此以后,我要处处以他为榜样。啊!他正好在这儿。”
达达尼安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离代吉荣府邸没有几步远了。他看到,阿拉密斯正在那府邸前跟国王卫队中的三个贵族兴高采烈地谈着。阿拉密斯也看到了达达尼安。他记起了德·特雷维尔先生当着这个年轻人的面大发雷霆的场面。对阿拉密斯来讲,他无论如何是不会高兴目睹火枪手挨训的人的。因此,阿拉密斯装着没看见达达尼安。达达尼安却正相反,他脑子里有了一个与阿拉密斯和解并表现出谦恭的计划,并全神贯注地想着它。他走到四个年轻人跟前,脸上带着极其亲切的微笑,郑重其事地朝他们鞠了一个躬。阿拉密斯稍稍点了点头,没有报以微笑。这样,四个人之间的谈话停了下来。
达达尼安还不至于傻到看不出自己成了一位多余的人的程度;然而,对于上流社会的礼仪,他还知之甚少。一个人加入到了他所勉强称为相识的人的中间,打扰了人家与他毫无关系的谈话,因而陷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处境当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才能巧妙地摆脱?这种本领,达达尼安还未能掌握。他在思考一种尽可能显得不那么笨拙的办法离开他们。碰巧,这时他注意到,阿拉密斯有一条手帕掉在了地上。而且,显然,阿拉密斯没留神,自己的一只脚正好踩在了那手帕上。达达尼安灵机一动,觉得机会来了。他弯下腰去,不管火枪手多么使劲儿地踩着它不放,还是以他能找到的最为优雅的一种姿势,从火枪手的脚下把那手帕拉出,一边要奉还给火枪手,一边道: “这是您的手帕,先生,我想,丢掉了,您定会感到遗憾的。”
一条绣得很漂亮的手帕。一个角上还绣有一个冠冕,一个纹章。
这时,阿拉密斯的脸涨得通红。与其说是从加斯科尼人手里把手帕接过去,还不如说是夺了过去。
“哈!哈!”卫士中的一个叫了起来,“阿拉密斯,这回再叫您与我们打马虎眼!可爱的德·布瓦一特拉西夫人跟你亲热得连自己的手帕都归了您,看您往后还讲不讲您跟她的关系清白如水!”
阿拉密斯瞧了达达尼安一眼,那种目光让达达尼安顿时明白了,这一下自己又惹了祸,招来了另外一个死敌。
不过,达达尼安接下来看到,阿拉密斯很快就恢复了他那过分温柔的表情。P40-41
《三个火枪手》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重要作品。大仲马1802年生于巴黎附近的维莱科特雷县。他的父亲是拿破仑的一名将领,因对拿破仑远征埃及不满,遭到冷遇。大仲马青少年时代就拥护革命,痛恨王权。1830年他积极参加了旨在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后又反对拿破仑第三,因而被迫流亡,长期住在布鲁塞尔。晚年他曾去意大利,参与加里波第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
大仲马只上过几年小学,学识靠自学而得。他很早就表现了文学才能。最早他从事戏剧创作,后转入小说的写作。
30年代中期,他开始创作历史小说。他的小说大多是先在报刊连载,然后编印出版。《三个火枪手》发表于1844年。同年发表的还有《基督山伯爵》。
《三个火枪手》写的是17世纪的故事。国王路易十三和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是对头,两个人明争暗斗,搞得朝中甚不太平。他们各自的卫队——火枪手们成了他们争斗的武器。以德·特雷维尔为首的国王卫队中,本书的主人公、火枪手达达尼安和他的三个伙伴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忠于国王;而首相的卫队长罗什福尔等以及与首相有特殊关系的米喇笛夫人则死心塌地地为首相效力。故事围绕两个情节展开:
一、路易十三的王后与英国公爵白金汉关系暧昧,白金汉回国时,王后把自己生日那天国王送给她的钻石坠子赠给了白金汉。黎塞留得知内情后施出毒计打击国王:挑唆国王举行一次盛大舞会,要求王后届时佩戴那串钻石坠子出席。国王与王后关系不好。国王也并不知道钻石坠子实际上已经不在王后身边。他向王后提出要求后令王后陷入窘境。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之下,达达尼安和他的三个伙伴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挺身而出,决定前往英国,从白金汉公爵那里取回钻石坠子,好让王后在舞会那天戴上它。时间很紧,黎塞留在路上设下了种种障碍。一路之上,达达尼安等冲破千难万苦,赶到英国。钻石坠子及时取回,黎塞留的阴谋被挫败。
二、英法开战,黎塞留要除掉英军统帅白金汉,遂派米喇笛去英国执行暗杀任务。达达尼安等知道黎塞留的阴谋后,立即投入战斗,阻止黎塞留的暗杀行动。米喇笛到达英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因为达达尼安等火枪手们已经将米喇笛的使命告诉给了英国有关方面。只是,狡猾的米喇笛凭借自己的美色勾引看守——年轻的军官费尔顿,并煽动费尔顿的宗教狂热,激发他对白金汉的仇视之情,最后,借费尔顿只手刺杀了白金汉。
大仲马的历史小说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但其主旨并不是再现历史,而是假借历史刻画人物的新面貌,其内容通常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可以说,其历史真实性远不及中国的历史演义作品。但是,其作品在细节描写上却十分注重历史的真实性,故而,他的作品依然再现了法国数百年的社会风貌。
《三个火枪手》故事情节曲折,场面惊险,跌宕起伏,弓J人入胜,很像是中国的武侠小说,每一章读完给读者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欲罢不能的感受。这样,《三个火枪手》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是不足为怪的。它和《基督山伯爵》一起,给大仲马带来世界性声誉。
需要指出的是:大仲马的许多作品是与人合作而成,而大多数则是他被称为‘写作工厂”的产品。事情的起由是这样的:一名叫奥古斯特·马盖的人酷爱写作,但作品的出版屡屡受挫。1838年,他的一部作品经大仲马修改后得以发表,随后他也有了点小小的名气。但是,他接下来的作品仍不受出版商的欢迎。他的历史小说《老好人布瓦》完稿后又遇到了同样的遭遇。他再次求助大仲马。《老好人布瓦》经大仲马修改后大大增色,出版商看罢甚为满意。当时的大仲马己经很有名气。出版商为了考虑销路,便提出,如果署两个人的名字,每行30个苏;如果以大仲马一个人的名义发表,每行3法郎。就是说,要是小说以两个人的名义发表,马盖要少得1/2的法郎。最后,马盖妥协,作品只署了大仲马一个人的名字,而马盖多得了4000法郎的稿酬。从此之后,便开始了两个人合作、大仲马一人署名的出书过程。或许大仲马由此得到启发,便开设了自己的“写作工厂”——雇人写作,由他署名。以大仲马署名传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这样一种形式完成的。
大仲马自称共有400部小说问世,一般统计是200余部。据考证,这些著述中,有80部是大仲马参与了的,其余皆为一些不知名的‘‘枪手”捉笔而成。
除《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外,著名的作品还有《三个火枪手》的续编《二十年后》、《布拉热洛纳子爵》(它们与《三个火枪手》构成了“达达尼安三部曲”)等。
金孩
2007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