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使得原有体制之外一个灰色空间,非正规就业就在此空间产生并发展起来。现在,我国城市劳动人口中超过40%的人是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超过了35%。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非正规就业的存在,我们该如何使数千万从城市国有和集体大工业企业中转移出来的下岗职工获得再应业的机会,并保证社会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本书为《2006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报告(劳动力市场的再观察)》。
非正规就业是一个大有希望的研究领域(代前言)
1 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
非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正规就业
我国的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
全球化和中国非正规就业
全球非正规就业
全球一本土联系和非正规就业
中国的全球化
中国的社会转型和非正规就业
从农村到城市
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
新兴产业和新生企业
经济和非正规就业同时增长
2 中国非正规就业规模、形式与特征
如何估算非正规就业的规模
估算的困难
对中国非正规就业市场大相径庭的估算
一个综合的判断
非正规就业者的人口学特征
年龄与性别
户籍特征
教育水平
非正规就业者的经济活动与保障
行业和职业分布
收入
工作时间
社会保障
健康状况
工作稳定性
简要的总结
3 城镇非正规就业对GDP实现的贡献
非正规经济对GDP实现的影响机制
我国非正规经济对GDP的贡献
估计方法
非正规就业的构成
非正规就业工资水平
非正规就业对经济的贡献
4 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典型案例与成功模式
非正规就业的上海模式
发展的背景
非正规就业的认定与管理
配套政策和措施
公益性组织就业
上海模式的实际效果
困境和困难
浙南的地方性产业集群
专业市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
核心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
核心技术为依托的产业集群
SOHO
更成功的非正规就业发展
成功的经验
更良好的组合吗
5 非正规就业、女性发展和扶贫
女性和非正规就业
性别特征
积极的影响
消极的影响
性别敏感的社会政策
根据女性的弱势地位对其提供补充性支持
把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
加强对女性发展的授权
非正规就业和贫困
“贫困者的就业”和“工作着的穷人”
非正规就业与可持续生计
发展性的社会政策
以保障和救助为导向的扶贫政策
以发展为导向的扶贫政策
6 非正规就业发展和公共政策
非正规就业发展的问题
未来发展的隐患和担忧
制约发展的主要现实问题
宏观政策环境的转变
政策创新与局限
劳动就业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权益保护
中小企业政策
城市改造和城市管理政策
今后的发展趋势
附录:我国非正规就业市场状况的若干研究结果的汇总
1.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从业者总量(1978~2004)
2.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从业者比重(1978~2004)
3.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对GDP的贡献率(1990~2004)
4.中国城镇分行业、职业的非正规就业者的性别差异
5.正规就业者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市场表现
6.正规就业者与非正规就业者的个人特征
7.社区非正规就业的基本状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