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魂魄在,浩然正气万古存。雨花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构建起一脉相承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穿透历史,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为100名雨花台烈士作传,原则上一人一传,独立成书。在此期间,烈士的亲属亲友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照片及线索,使传记更加丰富翔实、真实可信。
吕胜梅著的《卢志英传》为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卢志英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吕胜梅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英雄魂魄在,浩然正气万古存。雨花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构建起一脉相承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穿透历史,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为100名雨花台烈士作传,原则上一人一传,独立成书。在此期间,烈士的亲属亲友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照片及线索,使传记更加丰富翔实、真实可信。 吕胜梅著的《卢志英传》为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卢志英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奋战二十余年。这位传奇英雄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不仅需要机智勇敢,多谋善断,还需要韬光养晦,保守秘密,默默奉献自已的一生。 吕胜梅著的《卢志英传》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其一生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山河破碎风飘絮 可爱的家乡 家世 苦难的时代 第二章 艰难求索救国路 不屈的抗争 五四进步思想的影响 昌邑县乙种蚕桑实业学校就读 远赴东北 第三章 矢志为党见忠贞 军旅洗礼 南下入党 挺进陕甘 第四章 学生运动出成效 第一次被捕获救 喜结连理 平津组织学生运动 第五章 龙潭虎穴显身手(上) 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央特科 到中央军委特科工作 中共中央军委南京特派员 第六章 龙潭虎穴显身手(下) 发展王昆仑、胡济邦入党 获取重要情报 夫妻上海重逢 第七章 庐山脚下建功勋(上) 两份空组织表 从上海赴江西 江西第四区剿共保安司令部主任参谋 第八章 庐山脚下建功勋(下) 巧妙获取信任 智斗山中悍匪 智取“铁桶计划” 冒死传送情报 第九章 巧助红军过贵州(上) 中共中央军委贵州军事特派员 红二、红六军团到毕节 前的形势 贵州地下党的配合工作 在毕节 开展工作 第十章 巧助红军过贵州(下) 舍弃孩子保全战友 巧过苗族区域 策应红二、红六军团过毕节 离开贵州 第十一章 多管齐下援抗战 重回上海 组织武装支援抗战 开设沪丰面包厂 第十二章 战地指挥常若定 苏北抗战形势 联抗副司令兼参谋长 训练干部 不可多得的军事指挥家 联抗战友的回忆 第十三章 十里洋场巧周旋 “周司令”变“卢厂长” 情报策反工作 智运军需物资 发展京沪杭地下情报组织 第十四章 常留肝胆照青史(上) 不幸被捕 威逼利诱一笑置之 牢房中家人团聚 辅导孩子学习文化 第十五章 常留肝胆照青史(下) 以诗抒情 关心难友 胜利在望,死而无怨 永远的纪念 尾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卢志英的父亲金冠,字魁三,高级小学校毕业。他继承了祖先的古训,躬耕陇亩,早出晚归,勤勤恳恳。虽然只是高级小学校毕业,但文化水平不亚于当时的一个秀才。他当过郎中,还做过私塾先生。母亲徐氏,一生温柔和顺,贤良淑惠,除平时在家纺纱织布、料理家务外,也经常下地干活。由于辛勤劳作、勤俭节约,卢家家境殷实,这为以后送卢志英上学读书打下了经济基础。卢志英姐妹五人,他排行第二,姐姐卢子桂、大妹妹卢子秀、二妹妹卢子贞、三妹妹卢子香(后来为了纪念卢志英,改名卢志香)。卢志英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同时,父母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长为栋梁之材。 卢金冠教子治家以勤俭著称。有一次,卢志英在吃红薯时,把红薯皮剥掉顺手扔到了地下。卢金冠看见后,严厉地要求他捡起来,并看着他一口一口吃下去。卢志英不服气,嘴里小声地嘟嚷着,又不是粮食不够吃,这点红薯皮还不舍得扔。”卢金冠语重心长地告诫他:“《朱子家训》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多么富有,都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何况还有那么多穷人吃不饱饭呢。”父母的克勤克俭给幼年的卢志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卢家前辈素来重视教育,卢金冠也不例外。又因为卢志英是家里的独子,卢金冠从小就对他要求严格。卢志英自幼跟随父亲读私塾,他“品资英敏,迥异群儿”几年时间,不仅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书,并且大多能背诵如流。他学习兴趣广泛,还涉猎了《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目,而且爱好书法,喜欢作诗,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逢过年,村子里的亲友常常请他写春联。他曾给少年时代一位好友写了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春联,相互勉励好学上进。严格的家训,扎实的童子功,为他后来继续读书深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卢金冠虽然教子严格,却为人善良忠厚,乐于助人。当郎中时,十里八村的乡亲找他看病,他总是有求必应,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农忙农闲,只要病人需要,他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及时去为病人诊治。遇到家境贫穷的乡亲,他不仅不收诊费,还会免费赠送药材。所以邻里乡亲们都很敬重他。 卢金冠对公益事业也非常热心,如1933年,有感于卢氏族谱年久失修,卢金冠、卢怀信、卢金声、卢思恭等向族人倡议续修族谱,并四方奔走,收集资料。正如《昌邑卢氏族谱》序言中所说:“以五百余年失续之家世,陡然欲昭彰祖先燕翼孙谋抑亦难矣,非真有具体方针孝弟悖睦热忱,谁能负此重责?幸怀信等不惮劳瘁,冒雨冲风,往来跋涉,身历昌高安潍四县,周咨记闻耆老,博采各派家堂……至乙亥孟春,草创告竣……斯时族人睹斯爱,爱斯慕,见斯敬,敬斯惕,孝弟之心油然生,嚣薄之习转为厚,向之吴越路人,今为连带骨肉,无非此谱悖叙之功。若怀信等可谓有心人,道真能承先启后者矣。”族谱修成后,卢金冠还积极捐款付印,为续修族谱尽心尽力。父亲的乐善好施也对卢志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P6-7 序言 2015年12月16日下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多功能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队日活动——留住红色记忆,继承优良传统,听党话跟党走——南京市“卢志英中队”命名60周年主题队日活动正在隆重举行。会上,来自全市各个学校的英雄中队都用不同形式汇报了他们创建英雄中队的活动与收获。出席队日活动的领导还为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新一届英雄中队授旗。 1949年金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余音未落,中国少年先锋队便诞生了。然而新中国的建立,饱含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与牺牲奉献。他们抱着改造社会、造福人民的坚定信仰,舍弃小我,躬身理想,将个人抱负融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展现出如诗般壮丽的英雄篇章。 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英雄就是一座丰碑,一个英雄就是一段历史,一个英雄就是一串故事。1955年,丁芝秀以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英烈卢志英为榜样,创建了全国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少先队中队——“卢志英中队”。60年来,南京市的“卢志英中队”已有34个,延续时间最长的“卢志英中队”已是第25届,“卢志英中队”的队员如今已超过2000人,担任过“卢志英中队”的辅导员也有30多人。在“卢志英中队”的影响下,南京市乃至全国一个又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英雄中队诞生,他们始终引领着少先队员向英雄学习,走英雄的道路。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西校区“卢志英中队”的创建汇报,邀请到三代“卢志英中队”的辅导员一起参加。创始人丁芝秀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创建全国第一支“卢志英中队”的故事,其他几位辅导员陈秀英、王丽萍、朱玲也分享了她们在不同时期创建“卢志英中队”的做法和经验,她们不仅曾经是“卢志英中队”的队员,当了老师之后,又带领自己的学生积极创建“卢志英中队”。 卢志英烈士的生命虽已消殒,但他的风采事迹却刺破历史的浩浩烟尘,熠熠生辉;他的人格品质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光辉底蕴,历久弥新。一代代辅导员,孜孜不倦地把红色基因和英雄品质灌注孩子们的心灵,让英雄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英雄的记忆穿越时空的阻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卢志英中队”的少先队员们,身体力行,让英雄的精神在血脉中流淌,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入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卢志英传》是其中之一。 接到撰写《卢志英传》的任务,我深感既荣幸又惶恐,荣幸的是有机会为革命先烈撰写传记,这是无上光荣的一件事;惶恐的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怕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出烈士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精神内涵。 卢志英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奋战二十余年。这位传奇英雄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不仅需要机智勇敢,多谋善断,还需要韬光养晦,保守秘密,默默奉献自已的一生。加上时间久远,相关资料留下来的很少,而且当事人大多已经故去,撰写一部完整的传记难度很大。幸而卢大容、张羽、曹峰、何荦、周珂、张逸等前辈做了很多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和线索。在此,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烈士亲属周环、卢方、周骏羽、方毅斌、卢子滨、徐喆、董述理、魏桂香、肖洪法和烈士当年狱友孙稚如、“卢志英中队”创始人丁芝秀等人的鼎力支持和热心帮助,蒋晓星认真审读了书稿。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感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国家安全教育馆、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针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图书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图书馆、中共山东省昌邑市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昌邑市档案馆、山东省昌邑市博物馆、山东省昌邑市革命烈士陵园、中共江苏省海安县委史志办公室、海安新四军联抗纪念馆、中共贵州省毕节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福建省连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太保庄街道望仙埠村、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等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帮助。 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所限,本书在文稿内容、图片组织上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到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