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汉字五千年(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400个汉字典故)/彩色图文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杨寒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现在仍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表意文字。直到今天,我们都找不到任何一种可以跟汉字相媲美的文字,她既能体现我们的传统,又能充分表情达意在她庞大的王国中,在她子民的每一个身影中,不仅蕴含着我们中华文化的密码,而且处处保留着我们民族岁月的印痕。

本书带你沿着汉字地图,追寻传统文化的千年古脉;走进汉语王国,讲述中国历史的前世今生。

内容推荐

本书用故事形式讲述汉字的历史、文化和奥秘,揭示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规律,解读汉字同政治经济、艺术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种种关系,挖掘汉字蕴藏的思想和史化内涵。

文字拓本、文物照片、书影、历史人物画像及照片等各类图片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

本书将艺术理念贯彻于每一个细节,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及版式设计的有机结合,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目录

汉字五千年

汉字的典故

 汉字的起源

 结绳记事

 刻木记事

 画图记事

 伏羲

 伏羲造字

 鲧治水救民的传说

 大禹治水

 河图

 洛书

 仓颉

 仓颉造字的传说

 象形文字

 陶文

 半坡的记号

 大汶口的图像文字

 图腾

 陶器上的图腾

 新石器时代的记录工具

 图腾崇拜

 “龙骨”的来历

 “龙骨”确是一味良药

 龙骨的挖掘盛极一时

 甲骨文的发现

 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

 孙诒让

 我国第一部为甲骨文做的考释

 罗振玉为甲骨文的研究做出的贡献

 傅斯年与甲骨文的发掘

 郭沫若与甲骨文的研究

 从甲骨文看古代家庭伦理观—男尊女卑

 在甲骨实物上留下书写痕迹的笔

 流散在国外的甲骨文

 司母戊方鼎与铭文

 毛公鼎与铭文

 饕餮纹

 虎符的故事

 西周金文

 金文的研究

 金文的意义

 铸造金文的工具

 侯马盟书

 鸟书体

 “遣策”

 石鼓的不平凡经历

 最早的石刻

 秦始皇与石鼓文

 石刻的“读者”

 石材的使用

 秦始皇统一文字前

 书同文——秦篆是图画文字的终结

 “书同文”却没有“语同音”——方言

 篆书

 隶书之始

 程邈与隶书

 云梦秦简

 我国最早的识字课本和史册

 三棱形木札

 顾野王和“玉篇》

 木简的发现

 木简书的原始形态

 检木与封泥

 马王堆里的帛书

 帛书上的《老子》

 帛书上的《战国策》

 帛书上的《周易》

 帛书上的天文卜书

 帛书的优势

 斯坦因与敦煌文化

 居延汉简的发现

 居延汉简的内容

 儒学

 古文经书与今文经书

 古文的字形

 许慎

 《说文解字》

 六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转注

 形声

 假借

 汉字数字的字源来历

 代词字的创造和借用

 量词字的产生

 曹全碑

 三体石经

 《诸佛要集经》

 《三国志》

 李柏的书信

 龙门石窟

 古阳洞

 王羲之

 《兰亭序》

 《千字文》的来历

 《千字文》

 隋炀帝写经

 《美人董氏墓志铭》

 楷书

 草书

 行书

 唐太宗的书法

 玄奘

 圣教序碑

 卜天寿与《论语》抄本

 五经正义

 开成石经

 异体字的整理

 《五经文字》与《九经字样》

 武则天造字

 则天新字的传播

 写有汉字的后汉纸

 《大秦景教中国碑》

 蔡伦造纸说

 纸的普及

 写本纸与形态

 活字的发明

 初期的印刷品

 古代的印刷字体

 契丹文字

 西夏文字

 女真文字

 文字也有性别

 文字狱

 避讳

 西方人对汉字的改革

 日语汉字文化的倒灌

 汉字的反向吸收

 中国人创制的表音文字

 注音符号的创制

 注音符号的局限

 汉语拼音方案的提出

 汉字的简化

 第一批简体字表

 简体字的现状

 汉字文化圈

 汉字的未来

人体形象与汉字

 人

 大

 太

 走

 女

 立

 位

 色

 坐

 要

 很

 了

 子

 首

 页

 头

 四

 口

 听

 唱

 言

 话

 可

 目

 看

 见

 面

 耳

 心

 牙

 自

 手

 又

 右

 尤

 友

 有

 左

 寸

 丑

 尺

 共

 足

 洗

 正

 各

 去

 真

 起

 八

 北

 发

 文

 后

 先

 因

 老

 九

 吹

 孩

 歌

 容

 息

 跟

 尾

 热

 儿

行为举止与汉字

 送

 过

 借

 请

 前

 从

 客

 总

 语

 远

 师

 学

 往

 放

 休

 是

 道

 行

 忘

 边

 给

 作

 如

 选

 玩

 动

 就

 变

 得

 让

 到

 观

 之

 令

 怕

 步

 最

 似

 问

 跳

 教

 七

 切

 扫

 书

 写

 比

 很

 拜

起居生活与汉字

 房

 定

 字

 安

 广

 空

 京

 关

 除

 室

 宁

 完

 院

 层

 宜

 低

 母

 父

 好

 童

 谁

 名

 亲

 爱

 在

 无

 平

 升

 球

 衣

 主

 乡

 念

 伴

 急

 意

 亮

 说

 间

 布

 贫

 常

 甜

 凉

 量

 孔

 闪

 杂

 究

 亚

 六

 东

 里

 几

 门

 高

 帛

 笔

 宾

 淡

自然现象与汉字

 日

 月

 白

 云

 回

 雨

 气

 明

 雪

 电

 星

 夕

 多

 山

 水

 原

 谷

 阳

 石

 河

 海

 永

 土

 净

 浪

 桃

 江

 湖

 晚

 波

 冲

 少

 小

 冬

 沙

 冷

 早

 春

 坪

 昭

 火

 光

 川

 时

 冰

虫鱼鸟兽与汉字

 毛

 鸟

 西

 非

 飞

 风

 为

 马

 牛

 羊

 牢

 半

 黄

 家

 贝

 朋

 它

 丽

 鱼

 万

 巴

 诗

 虫

 习

 处

 美

 地

 象

 秋

 胡

 进

 牵

 虾

 易

 角

 只

 养

花草树木与汉字

 木

 不

 生

 果

 瓜

 本

 草

 叶

 华

 秉

 节

 个

 林

 竹

 才

 朵

 园

 苦

 兰

 新

 条

 校

 困

 枫

农林渔牧与汉字

 禾

 米

 来

 齐

 秀

 力

 男

 田

 井

 级

 丁

 今

 午

 网

 收

 弹

 方

 舟

 用

 岁

 于

 会

 机

 赶

 知

 年

 香

 照

 情

 快

 劳

 块

 成

 树

 刚

 刘

 么

 实

 班

 己

 青

 当

 采

 粗

 画

 精

生活器具与汉字

 干

 分

 甲

 也

 和

 礼

 南

 琴

 闭

 古

 我

 军

 王

 办

 别

 更

 乐

 员

 样

 许

 皮

 尽

 豆

 入

 合

 带

 戏

 顶

 铜

 壮

 兴

 同

 工

 丰

 专

 户

 斤

 金

 经

 绿

 开

 长

 车

 巾

 两

 片

 全

 曲

 央

 示

 败

 编

 兵

 刀

 百

其他

 一

 二

 三

 十

 似

 上

 下

 中

 五

 千

 什

 都

 公

 卜

试读章节

人体形象与汉字

◎人

“人”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它形象地表示了一个朝左站立的人,这是人的侧面,上端是人的头部,直立着,手向左下方垂,中间是身子,稍微有点弯曲,就像原始的人类有点驼背一样,下面是腿。

金文的“人”和篆体的“人”与甲骨文一样都是人的侧面形象,只是稍微有点变化,胳膊部分变得越来越长,腰部弯曲得比原来更厉害一些。

而楷书中就看不出人的样子了,所以有人解释,“人”就是一个大步向前走的人,而今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我们的祖先用一撇一捺如此简单的一个字,竟明确地表达了一个字义,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人”的本义是人类,即能够直立行走并能够创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一种动物。后来随着中国文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人还出现了人体、人品、别人等意思。

用“人”字最多的估计要数唐朝人了,唐朝人为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必须把所有的“世”和“民”都去掉。聪明的唐朝人直接把“民”改成了“人”,于是出现了一些新词,“民间”改为“人间”,“居民”改为“居人”,“民情”改成了“人情”,“人”的内涵又丰富了许多。

◎大

“人”是人的侧面,而“大”就是人的正面了,它也是个象形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不管是甲骨文字样还是金文、篆文,它显示的都是人的形状,而表示的却不再是“人”的意思。一个伸展开双臂、叉开双腿的人站在那里,就像大力士吸足了气,在充分显示自己的伟大力量。

“大”字的本义就是活动着的人,因为它的示意图很像一个人在活动四肢。引申后表示活动能力强大的人,即“大人”,与“儿”字相区别。后来“大”的含义逐渐丰富,它还表示面积、体积、容量、数量的范围广或程度深等。

“大”还表示对对方或有关事物的尊敬,如“大手笔”,这还有一个故事呢。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殉有一次做梦,梦见有人送他一支笔,这支笔可真大,大得像房顶上的椽木,醒了以后,他就对别人说。“此当有大手笔事”。恰好没过多久,晋孝武帝驾崩,有许许多多的文件都交给王殉来亲笔题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荣啊。于是后人就用大手笔、大笔如椽、如椽大笔等来形容一个人文章写得好,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等,大手笔也用来指有名的作家。

◎太

“太”原本是会意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太”是由“大”下面一个人组成的,表示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头上,有“过于”之意。后来那一个人被写作一点。

金文中的“太”与“大”形体相似。

篆文中的“太”又被写作“大”下面加了两横。

后来人们又恢复到甲骨文中的写法,一个“大”加一个点。“大”字表示人在活动时的样子,而“太”字在活动的人下面加了一点,就表示活动得有点过分了,从而产生了极端、过分的含义。

“太”的本义就是过分、太多了、超越极限了。引申义为对大两辈的长辈的尊称,如太爷爷、太上皇等;或者指对妻子的尊称,例如太太。

◎走

“走”是会意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走”很简单,就是一个甩着双臂,迈着大步向前走的人的样子。  但是在金文中,在原来人形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部分,人下面加上了脚,即人下面是一个张开脚趾的脚。

在篆文中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那个脚变得不像了,像一个“止”字。

从以上的几种字体我们可以了解到,“走”都是用一个人甩开双臂活动的样子来表示的,然而“走”,在古代并不是现在的行走的意思,它的本义是“跑”。

例如“走马观花”,典故来自于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新科状元中榜后得意、兴奋的样子,“疾”即“急”,那“马蹄急”怎么可能是漫步式的走呢?在这里“走”便是指的“跑”。现在的走不仅表示行走,还表示移动、逃跑、往来、离开等意思。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几千年,尚无人把它讲清楚,直至今天,仍然扑朔迷离,还是拿不出让所有人都信服的说法。汉字的起源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八卦起源说、结绳起源说、刻契起源说、仓颉造字说及劳动人民创造说等。

仓颉造字

◎女

“女”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一个人面朝左,双膝跪地,上身直立,双手交叉于胸前,这就是甲骨文中的“女”字,很形象地表现出顺从、听话、跪地干活、没有地位的女性形象。

金文中的“女”基本上与甲骨文类似,就是人的头顶上多了一横,可能是个装饰品吧,并无其他意义。

篆文中,双膝跪地的人已经改成了弯腰直立的人。

到后来的隶书时,“女”已经变成大步朝前追赶人的“女”了。

“女”的本义就是妇女,后来引申为“女儿”之意。

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里有这样的诗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李贺的《城晓》也记载了:“月落大堤上,女垣栖乌起。”这都是什么意思昵?什么是“女墙”、“女垣”呢?难道墙还有男女之分吗?原来这里的“女墙”、“女垣”都是指古代城墙中的矮墙。

◎立

“立”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尽管现在的“立”已看不出为什么是象形字了,但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表明的意思是很明显的。甲骨文中的“立”是一个人站立在地面上。上面是人的样子,有脑袋、胳膊、身躯和腿,腿是叉开的。下面是一横,这一横就代表了地面。看我们的祖先是何等机智啊!

在金文中“立”字更加突出了上面人的形象,脑袋比原来更大了,两腿还是叉开的,只不过看起来人像是半蹲的样子。构成基本与甲骨文一样。

篆文中的“立”字已经不太像人了,脑袋小了,身躯也没有了,两腿加长了很多。当人们简化汉字的时候就干脆把人脑袋简化成了圆点,两腿成了一点一撇,地面还是横线,形了今天的“立”字。

“立”的本义是站立。引申后表示竖起、建立、设立等意思,“立刻”则表示时间的短暂。

在杨万里的《江山道中蚕麦大熟》诗中有:“晒茧摊丝立地干”,这里的“立地”可不表示站在地上,它表示时间短、马上。

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后期,开始主要用来记数,如不同数量的横列的结绳分别表示“一、二、三、四”,交叉结绳表示“五”;不同数量的竖列结绳分别表示“一十、二十”等。后来,随着人们的需要,结绳又有了新的含义,如使用单股麻绳打结,标明田价银子的数目,买卖双方各执一根,作为凭证。

现代很多地方仍使用结绳来表达一些信息。如河南某地12名矿工因事故被困井下时,就是通过结绳来传递的生命信息,他们将矿灯绳打了两个结,一个完好无损,表示“1”,一个分成两岔,表示“2”,以此告诉外面他们12人在一起,因此而最终获救。

P8-10

序言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整个开幕式气势恢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厚重底蕴,开幕式无疑助推着当前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学习汉语、汉字的热潮,这一可喜状况尤其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更加突出。

2009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汉字五千年》,节目的播出,在汉字文化圈内,乃至世界,又一次将学习汉语、探究汉字之风推向高潮。

人们对汉语、汉字的学习热情,说明了汉语、汉字自身所具有的强大魅力。基于此,我们编写了《图说汉字五千年》这本书,希望本书能对喜爱汉语、汉字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汉字发展简史、汉字字形演化过程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典故三部分。

汉字发展史简介部分也就是本书的序言部分,主要将汉字的发展历史作了简略概述,从结绳记事到汉字简化,每一过程都有简略叙述,让读者对汉字的整个发展历程有一个全面、系统扼要地了解。

汉字字形演化过程部分也就是本书的正文部分,我们选取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400个汉字,将它们的字形演化过程及与本字相关的历史典故作了概述,让读者对这些汉字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

汉字发展史中的典故部分也就是本书的小版块部分,主要以词条形式,将某些汉字五千年来发展变化的一些典故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朋友在掌握汉字基本常识之余,了解一下汉字发展史中的逸闻趣事,增加些许乐趣。这部分知识以小版块形式向大家展现,使每个历史事件都作为一个点呈现给大家,便于读者多方面、多视角地阅读欣赏。

本书在编排形式上,采取图文混排、彩色印刷的形式,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汉字发展的历史,对学习和掌握汉字或许有些帮助。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因多方面的原因,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存在一些错漏,还请读者朋友多多谅解,并请各界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4: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