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的生活截面,个体的存在寓言,充满深刻的洞察力。陈然的小说叙述风格亦庄亦谐,充满了夸张、反讽等喜剧性元素。
《一根刺》收录一根刺、谁说我窝囊、电动车、我爱你钢厂、考试记等短篇小说。《一根刺》以放大的手法推进情节,以轻微的笔触描写细节,从极小的生活琐事中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根刺/中国书籍文学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然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微观的生活截面,个体的存在寓言,充满深刻的洞察力。陈然的小说叙述风格亦庄亦谐,充满了夸张、反讽等喜剧性元素。 《一根刺》收录一根刺、谁说我窝囊、电动车、我爱你钢厂、考试记等短篇小说。《一根刺》以放大的手法推进情节,以轻微的笔触描写细节,从极小的生活琐事中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内容推荐 《一根刺》包括作者陈然近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14篇。它们既是微观的生活截面,也是个体的存在寓言。《一根刺》以放大的手法推进情节,以轻微的笔触描写细节,从极小的生活琐事中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作者似乎眼睁睁看着他笔下的人物,从极平常琐细的事情里起身,然后不知不觉、在一股莫名力量的推动下自相矛盾,首尾难顾,被卷进了某种悖论,从而暴露了生活的真相。叙述风格亦庄亦谐,充满了夸张、反讽等喜剧性元素。 目录 一根刺 谁说我窝囊 电动车 我爱你钢厂 考试记 李甲忏悔录 诗人柒布的故事 某年代的一次事件 敌人 别问 非事件 一支录音笔 原罪 牺牲 试读章节 一根刺 吃午饭时,他不小心把一根鱼刺弄丢了。 这条鄱阳湖里的鱼,俗称翘嘴白。这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就是刺多了一些。报纸和电视里都说,吃鱼益智,他心想,幸亏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的鱼,才不至于显得太笨,呵呵。不然,在这样的时代面前,人就要更加自卑了。鱼吃多了,就发现,鱼刺和鱼的味道之间似乎有某种隐秘的联系。比如刺多或刺少的鱼,味道都比较好。而刺不多不少的鱼,味道也平庸。头大或头小的鱼,味道也比身材过于匀称的鱼好吃。按照吃什么补什么的理论,有一种大头鱼在这个城市里很流行,莫非许多人都怀疑自己智力不够?看到别人在抢着买大头鱼,他不由得暗暗发笑。这翘嘴白就属于脑袋小的一类。只是刺还多。而且嘴阔,鳍长,面相凶猛。有点像海鱼。湖里的鱼长得像海里的鱼,就是异类。没想到,鱼里面也有异类。这湖里还有一种鱼,样子跟翘嘴白类似,但皮肤华丽,更像海鱼,名气很大。他老家就盛产这种鱼。据说有一年,国家领导人路过小城,特意点了一尾该鱼,它也算是受到了召见。那天下午,他下班路过菜市场,看到门口有卖鱼的渔民,竟然惊喜地发现了翘嘴白,一下子动了思乡之情,就买了两条。 老婆把鱼烧好端上桌。他胃口大开。他跟她讲小时候吃鱼的事情。那时,他差点因为钓鱼没去读书,是祖父操一根瘦竹棍把他赶到学校去的。祖父是一个捕鱼也是吃鱼的好手。他吃过了的鱼,鱼刺被摆放在桌上,完整生动,只是被抽象了一下。一般的小鱼,祖父是从不吐刺的。祖父上半年去世了,他会经常想起祖父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尤其在吃鱼时,他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也在摆鱼刺了。也在试着把整条小鱼连刺吞下去。但这翘嘴白的刺,是既无法摆成鱼形,也无法吞下去的。它们绵软,细密,绣花针似的。好像翘嘴白那如锦似缎的身子,就是它们一针针绣出来的。他只好把它们一根根地放到小碟子里去。真委屈它们了。有一根刺,轻若游丝,仿佛被风一吹,掉在桌子上。老婆正说着什么,转移了他的注意力,等他回过头想把那根鱼刺捡起来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他说,咦,明明在这里,怎么不见了? 老婆问,什么东西? 他说,一根刺。 他侧着脑袋,朝桌面打量。桌子很结实,很沉。当初买的时候,专卖店宣传的是实木材料。看上去那么扎实,也像。他们便买了这个牌子的全套:餐桌,座椅,沙发,茶几,床和柜。一万多块钱。一把椅子就花了三百多。有一天他们掀开床板放换季节的东西,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后来床板受了潮,一只角竞然卷了起来,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原来也是胶板做的,并不是所吹嘘的原木。这使得他觉得屋子里的甲醛含量一下子高了起来。他赶忙去买了吊兰、仙人球和芦荟之类。有一段时间,他觉得咽喉和胸部也难受起来。的确,装修和家具污染的事情,电视和报纸上时有报道。那完全是看不见的杀手。即使是冬天,他也不敢把窗子全部关上。自从知道了这些家具是“伪劣”产品,他对它们就不愿那么爱惜了,恨不得快点把它们用坏,好重新去买。偏偏这胶板似乎比木料还扎实,看来他要达到目的还需等很长一段时间。桌子中间是一块大玻璃,周围镶着金属。一不小心就会有食品残渣掉进去。老婆经常埋怨这个地方没设计好。他抽了根牙签,在那缝隙里掏,并没掏到那根刺,只掏出了半瓣瓜子壳,一点糊状物,还有一根短短的头发丝。他又检查自己的衣服和脚底,站起来把衣服抖了抖,把鞋子脱下来看,还是没找到它。 它到底哪里去了呢?他着急起来,蹲在地上继续寻找。虽然是一根鱼刺,虽然它看起来那么柔软,可万一要扎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小时候,他听母亲讲过,有个人不小心把鱼刺掉进了摇篮里,后来孩子不停地哭,想了种种办法也不能让他停下来,大人急得恨不得狠狠打他几巴掌或把他扔出去。后来才发现是一根鱼刺扎进小孩的肉里了。从此他对小而尖的东西都很小心。还有一次,母亲说,一个小孩在医生给他打针的时候又哭又闹,结果针头断在屁股里,吓得他以后让医生打针时一动不动,成年了亦是如此。而且还把这个故事传给了下一代。 鱼刺跟针当然不一样,但再怎么柔软,也是尖利的。或许,它的柔软会为它的入侵创造更多的机会。针扎了你一下,你马上有反应,也很容易把它找出来,即使它扎进了你的肌肉里。可鱼刺更有隐蔽性,更不知不觉,说不定,它进入了你身体,在里面移动或游荡而你毫不知情。什么时候游进你的致命部位(比如血管或心脏)完全由它说了算。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跟小鸟飞进了机舱是一样的道理。鱼刺卡死人的事情不是没有过。市电视台的都市现场节目就播出过这样的新闻,一个人被鱼刺卡了,送到医院,已经大出血了。等医生开刀把鱼刺取出来,人也跟着断了气。听说有的人吞进了鱼刺,要到几天后才发现。那一般是比较柔韧的刺。像弓一样弯曲着。 P1-3 序言 李敬泽 “中国书籍文学馆”,这听上去像一个场所,在我的想象中,这个场所向所有爱书、爱文学的人开放,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无所顾忌地读书——“文革”时有一论断叫做“读书无用论”,说的是,上学读书皆于人生无益,有那工夫不如做工种地闹革命,这当然是坑死人的谬论。但说到读文学书,我也是主张“读书无用’’的,读一本小说、一本诗,肯定是无法经世致用,若先存了一个要有用的心思,那不如不读,免得耽误了自己工夫,还把人家好好的小说、诗给读歪了。怀无用之心,方能读出文学之真趣,文学并不应许任何可以落实的利益,它所能予人的,不过是此心的宽敞、丰富。 实则,“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按照规划,这套丛书将主要收录当代名家和一批不那么著名,但颇具实力的作家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中国书籍文学馆”收入这批名家和实力作家的作品,就好比一座厅堂架起四梁八柱,这套丛书因此有了规模气象。 现在要说的是“中国书籍文学馆”这批实力派作家,这些人我大多熟悉,有的还是多年朋友。从前他们是各不相干的人,现在,“中国书籍文学馆”把他们放在一起,看到这个名单我忽然觉得,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而且这道理中也显出了编者的眼光和见识。 当代文学,特别是纯文学的传播生态,大抵集中在两端:一端是赫赫有名的名家,十几人而已;另一端则是“新锐”青年。评论界和媒体对这两端都有热情,很舍得言辞和篇幅。而两端之间就颇为寂寞,一批作家不青年了,离庞然大物也还有距离,他们写了很多年,还在继续写下去,处在最难将息的文学中年,他们未能充分地进入公众视野。 但此中确有高手。如果一个作家在青年时期未能引起注意,那么原因大抵有这么几条: 一、他确实没有才华。 二、他的才华需要较长时间凝聚成形,他真正重要的作品尚待写出。 三、他的才华还没有被充分领会。 四、他的运气不佳,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写作生涯不够专注不够持续,以至于我们未能看见他、记住他。 也许还能列出几条,仅就这几条而言,除了第一条令人无话可说之外,其他三条都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这些作家深怀期待。实际上,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性、可能性和创造契机,相当程度上就沉着地蕴藏在这些作家的笔下。 这里的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中国书籍文学馆”收录展示这样一批作家,正体现了这套丛书的特色——它可能真的构成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仅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而且,我们还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