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川编著的《胡雪岩的智慧微博》从大量的史料、论著和文学作品中,提炼出胡雪岩的智慧精华,从机遇运筹、待人处世、借势掌势、谋利守义、识人用才、官场情场等六个方面,对胡雪岩的心经、圆经、挺经、善经、人经和活经的具体运用进行剖析,揭示一代成功商人用而不言、秘而不宣的经商绝活和官场秘籍,展示胡雪岩的性格,人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神——胡雪岩,他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同样他的智慧也将让后人受益一生!人在困惑的时候都需要一个智者的指点,阅读本书将让你轻松面对人生中的任何困难,让你的人生如履平地!
杨川编著的《胡雪岩的智慧微博》结合胡雪岩的经历,对胡雪岩为人处事及经商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书中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使读者既能了解胡雪岩辉煌与坎坷的传奇一生,又能领悟胡雪岩一生的成功智慧。相信《胡雪岩的智慧微博》能为读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带来些许借鉴与启发。
第三章 深虑远谋
善谋,是胡雪岩做商人处处比别人高一筹的诀窍。机会和运气对每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重要而且平等的,但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对于胡雪岩来说,他能在生意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极大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运气,而是善于运筹机遇,把握机遇,深虑远谋,懂得出奇制胜的技巧。
1.故弄玄虚,出奇制胜
胡雪岩在经商过程中,制定自己的经商策略特别注重出奇制胜。他认为,招数只有出奇,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真正创造出商机。胡雪岩很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手法。有些手法其实就犹如我们现代商业经营中的广告策略,现就将胡雪岩惯用的故弄玄虚,无中生有的谋略做一简单的叙述。“欲盖弥彰,欲彰弥盖”是胡雪岩最常用的一个手法。典型一例是胡雪岩卖猫。
据说,胡雪岩因为捐助王有龄被逐出信和钱庄后,曾有一段时间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只能靠典当勉强维持生计。到了最后,家中已经没有值钱的东西可以拿去典卖了。面对越来越困顿的生计,胡雪岩一家都在为此犯难。
于是他就想把自己家中一只猫卖掉,但是一只猫肯定卖不了多少银子。突然胡雪岩灵机一动,同夫人耳语一阵,老婆听后顿时拍手称妙。第二天,胡雪岩外出,他在门口大声地告诫他老婆:
“好好照看我的猫儿,这种猫全城找不出第二只。千万不能让外人知道。要是被人偷走了,那就要我的命了。这猫就如同我的儿子。”
胡雪岩天天都要这么说上一通,邻居们耳朵里听多了,心里便止不住地好奇,很想看看这猫究竟长得啥模样。可是,胡雪岩老婆管得紧,谁也见不到那只猫。
有一天,那只猫猛然挣断了绳子跑到了门口,胡雪岩老婆赶紧把猫抱了进去。正巧在场又有眼快的人,看到那只猫,原来它是干红色的,且全身上下连尾巴和脚上的毛须都是一片干红色。见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奇不眼红的。当时,消息就纷纷扬扬传开了。
胡雪岩回家后,一听有人见到了他的猫,就痛骂他老婆,把她打得呼天喊地。
不久,这消息传到一个当地的一个富绅的耳朵里,于是这个富绅就派人用高价来买这只猫,但胡雪岩坚决不肯卖。越是如此,富绅越不肯罢休,一定要买,价格越出越高,胡雪岩还是不肯卖。后来好说歹说,允许富绅看一眼猫。看了之后,富绅更觉稀罕,无论如何要得到这只猫。最后,终于以三十万文钱把猫买走。
富绅把猫带走的那天,胡雪岩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还狠揍了他老婆一顿,整整一天长吁短叹,惆怅不已。
富绅得到猫后高兴极了,想将它调教好献给皇上。可是,不久便发现猫的颜色渐渐淡了下去,才半个月就成了一只普通的白猫了。富绅马上带着猫去找胡雪岩,哪知胡雪岩早就搬走了,不知去向。
原来,胡雪岩是用染马缨的办法把猫的颜色给染了,染的次数多了就成了干红色,而他以前所有告诫老婆的话和打骂老婆的行为,不过是为了借以引起人们注意的演戏而已。
胡雪岩计谋的关键就在于:既要让潜在的顾客知道他有只奇特的猫,又要让他不知道具体模样,或者说,只让别人知道结果,而不让别人知道实质。邻居可以听见这只猫叫,但却看不见这只猫。先是“千呼万唤”不肯出来,再加上一次“犹抱琵琶半遮面”,可以说把早期准备都已充分完成了,到富绅获悉胡雪岩的干红色猫时,扬名广告的任务已经完成,余下的则是谈判技巧了。
人类的天性是共通的、永恒的,一切与人类天性相吻合的计谋也是永恒的,胡雪岩的手段因为调动或者说利用了人类这种共通而永恒的天性,这样也就成了故弄玄虚之计的传世佳作。
在胡雪岩日后经商过程中,他出奇制胜的招数还用了很多。
有一次,胡雪岩在南京的丝栈里积压了几千轴丝绢,由于行情不好,就算出了手,也卖不了多少钱。正在发愁之际,胡雪岩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条妙计。
胡雪岩给南京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以及很有名望的富绅,每人赠送一件用此丝绢织工精致的单衣,并叮嘱他们外出时一定要穿在身上。
一两个人穿在身上,可能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可是,若有大多数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穿在身上,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了。这样,南京城里的其他官员和读书人见了,都跟着效仿起来。很快,丝绢单衣在南京城成为风行一时的时尚服装,丝绢的价格也随之大涨。 胡雪岩看到时机己到,就派人把仓库里的丝绢都拿到市场上去卖,每轴丝绢竟卖到了一两黄金的高价。
生意上的任何事都要讲机会,有的机会可以创造,有的机会则可以预测。还有一件事情,则说明了胡雪岩预测机会的能力。
在胡雪岩的家乡,有一位种田老农,他凿渠开荒,造好了一片水田,种下水稻,可是当年恰逢水涝,稻田里排水不畅,造成欠收。于是,他请教于胡雪岩,胡雪岩告诉他:“再种三年水稻,可保你有发财之机。”老农采纳了胡雪岩的意见。第二年,他不改初衷,仍然种水稻,又逢上大水,又是欠收。第三年同样如此。有人劝他毁掉水田,改种旱地作物,可此人并不答理。第四年,碰上了大旱,旱地颗粒无收,而水稻却获得了大丰收。紧接着又是两年大旱,老农连着三年都获得了大丰收,稻谷卖了个好价钱。算下来,三年的丰收抵过了三年涝灾的欠收,还有不少盈余。在这一例子中,胡雪岩是根据气候的长远变化规律来帮老农作决定的:连年涝灾既意味着每一年机遇的丧失,但更意味着大机遇的临近。这种借事物在两个极端之间反复轮回而呈现的某种规律性来创造机遇的技巧,是胡雪岩生意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势则是机遇的现实土壤,是机遇实现的环境。故而胡雪岩说:“吾行商之顺,源于能与机遇时势并行走也。”
无论是为生活所迫高价卖猫,还是处理滞销库存,还是灾年的预测,都足以看出胡雪岩思维独特且十分快捷,头脑灵活而又手法多变,这些计策就是商人应有的“心机”。
智慧箴言
很多人都在苦苦等待成功的机会,但是,机会却始终没有出现,因为有些机会是永远等不来的。很多时候还需要积极创造,这就需要我们有政治家的胆识、战略家的谋略和商人的眼光。
P27-30
在中国19世纪下半叶的财富榜上,首富非“红顶商人”胡雪岩莫属。
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位商神。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清人陈代卿称他“游刃于官与商之间,追逐于时与势之中,品够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力;构筑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药店、丝栈、贩军火,与洋人且盟且战与商场之间;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也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又立下汗马功劳。他借助官场的势力,层层托靠,编织人际网,左右逢源,周旋于官府、漕帮、洋商买办之间。十数年里,便能驰骋于十里洋场之内,呼风唤雨于中国近代金融中心之间,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与外国银行展开金融业务往来的人之一……最后成为官居二品,红极朝野的“红顶子”商人。
为什么胡雪岩能在他所处的行业中出类拔萃、独占鳌头?为什么胡雪岩能在最短的时间创造积累最多的财富?为什么胡雪岩能在商场、情场、官场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胡雪岩的传奇人生和成功智慧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探究的对象。大量的著述从多方面对胡雪岩之人之事进行了多方面地解剖。而令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无论怎么解读胡雪岩,都不能脱离他所活动的特殊舞台——国门洞开、战火连连、动荡不安的晚清社会。
因此,本书侧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胡雪岩生活的具体环境,通过典型故事、事例,进行透析,夹叙夹议,让读者既能领略到晚清的历史文化和胡雪岩的坎坷而辉煌的一生,又可以从中领悟到他成功的经验和智慧。
本书从大量的史料、论著和文学作品中,提炼出胡雪岩的智慧精华,从机遇运筹、待人处世、借势掌势、谋利守义、识人用才、官场情场等六个方面,对胡雪岩的心经、圆经、挺经、善经、人经和活经的具体运用进行剖析,揭示一代成功商人用而不言、秘而不宣的经商绝活和官场秘籍,展示胡雪岩的性格,人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只有一点我们要特别说明一下:令人羡慕和追求的不是胡雪岩的身份、地位和财富,而是他的智慧,学习胡雪岩的智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人不能仿效,成功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