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的抗战》节目组编著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同名图书《我的抗战Ⅱ》震撼上市!
该书揭开了密封的岁月档案,重现了罕知的中国炼狱;60年来最真实最惨烈的抗战口述,300位亲历者全景还原历史真相。
翻开本书,让崔永元团队带你重返血腥抗日战场,见证民族英雄传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抗战(Ⅱ)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我的抗战节目组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我的抗战》节目组编著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同名图书《我的抗战Ⅱ》震撼上市! 该书揭开了密封的岁月档案,重现了罕知的中国炼狱;60年来最真实最惨烈的抗战口述,300位亲历者全景还原历史真相。 翻开本书,让崔永元团队带你重返血腥抗日战场,见证民族英雄传奇。 内容推荐 这是由《我的抗战》节目组编著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同名图书《我的抗战Ⅱ》。《我的抗战Ⅱ》: 大尺度写照 口述者身份更广泛,增加了更多平明受害者口述,并且增加了侵华日本士兵的口述,从他们的视角,讲述战争的惨烈、悲壮和残酷,更全面地反思战争。 大踏步深入 对第一部涉及的部分战役进行深入细化,呈现相对完整的中国远征军的故事。 超逼真重现 重现更多的战争场面,战争场面更宏大、更逼真,细节更丰富,人物更立体。 目录 上编 正面与敌后战场 忻口硝烟 铁甲昆仑 1943年的昆仑关上,主动进攻的是中国第一支装备了现代化武器的机械化兵团,而奉命死守的则是侵华日军中战斗力最强,自称为“钢军”的日军板垣师团。在参战的中国老兵们的记忆里,这场中日双方精锐尽出的较量,凝聚了中国人太多的希望。 反“清乡” 空中牛仔 四十七天(上) 四十七天(下) 中编 滇缅抗战 远征 野人山 云端之战 国殇(上): 国殇(下) 龙战于野 下编 抗战散记 殇城 锄奸 鬼子! 逃出731 黄埔军魂 姐妹 “野人” 受降 试读章节 1944年6月,算起来,第五军战车防卫炮营四连连长杨光荣已经在军中闲了一年多。 “现在提起战争,我都害怕了。以前年轻的时候不害怕,打就打吧,拼命就拼命吧,打死就打死吧,为国尽忠,效命疆场,这年轻人应当的嘛,那怕什么?”60多年后,耄耋老人杨光荣说。 1942年,杨光荣随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穿越缅北野人山,幸运地活下来。这一年多,他渴望着再上战场跟日本人干。 此时,任务来了——保卫衡阳。 1944年4月中旬,日军发动“一号作战”(中方称为豫湘桂战役)。日本学者原刚解释: 所谓一号作战(亦称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是指在太平洋方面战况逐渐恶化的情况下,在1944年4月中旬到1945年2月上旬期间,日本军队为了消灭对日本本土存在空袭危险的在华美军空军基地,以及打通从华中地区到法属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在纵贯华中到华南的京汉线、粤汉线、湘桂线等沿线各地,实施的日本陆军史上最大规模的作战。 此次作战,日本投入了相当于当时中国派遣军62万的约80%兵力,即50万人(总共20个师团)参加,马匹约10万匹、汽车约1.5万辆、火炮约1500门,战线是从中国大陆河南省的黄河,经由湖南省直到广东、法属印度支那边界,纵贯约1500公里的大规模作战。 1944年4月17日夜,日军在开封方面渡过黄河,19日占领郑州;5月1日,日军攻陷许昌,25日洛阳失陷。5月下旬,日军以14个师团的兵力发动湖南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2个军共约40万人,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主力分布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 6月2日,军事委员会致电第九战区:“饬薛长官转各总司令、各军、师长,上下一致,争取最后胜利。并规定凡命令固守地点,不得擅自撤退,违者照连坐法治处。……令固守长沙(岳麓山)、浏阳、衡阳三要地。” 6月14日,日军占领浏阳;16日,日军对岳麓山及长沙市发动总攻,18日15时,长沙失陷。随后,东、西、中路日军从三面包围了衡阳。 衡阳位于湘江中游,城东端紧临湘水西岸,系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交会点,是第九战区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防守衡阳的部队为第十军,下辖第三师、第一九○师及预备第十师,另外还配属有暂编第五十四师(欠2个团)及第四十八师的战防炮营、第四十六军的1个山炮连和第七十四军的野炮营。防御部署是:第三师防守衡阳西北部,预备第十师防守衡阳西郊,第一九○师防守衡阳南郊,暂编第五十四师防守衡阳北郊。 杨光荣本来是被调去守长沙的。“九战区没有我们这种炮,长沙、衡阳不靠近湘江嘛,兵舰能过去,坦克能过去,他们就向大本营打电报申请,要这种炮,一查,驻在云南的部队有,就把我们调到长沙去。” 6月19日,赶了7天的路,终于到达长沙城郊的时候,杨光荣忍不住骂起人来——长沙已落入敌手。 杨光荣回忆:“我到九战区的指挥部去报到,他们说,你赶紧到第十军报到,第十军守衡阳。我就赶紧去了衡阳。” 决心死守“小上海”的“泰山军” 衡阳城内,两个多星期前,第十军军部电台报务员卢庆贻已经开始把电台之类的设备往中央银行的地下室里运。 卢庆贻回忆:“地下室全部是钢板防护,不管炸弹还是炮弹,都没有妨碍。司令部同我们电台隔得不远,军事领导都在地下室。” 休息的时候,卢庆贻登上中央银行的楼顶平台,他看到,30万居民正在紧张迁移。 为了备战,军方决定“衡阳空城”。时为预备第十师师长的葛先才在回忆录中说:“要求城厢内外人民一律撤退不可留下一人,以免伤及无辜百姓。”他写到百姓逃难时的景象: 东西两站人山人海,扶老携幼、肩挑手提,大人喊叫声,小孩啼哭声,一片混乱凄惨景象,还有孩子多、所携之物较重者,挤不上车,坐在路轨旁,露宿餐风,等待下一空列车到来。车站轨道上,经常停有七八列载满人群列车,等待开出。 不但车厢内挤满了人,车顶上亦有人满之患。远处望之,有如一条条死蚯蚓爬满了蠕动着的蚂蚁,惨不忍睹。列车出站入站三昼夜不停,庆幸于敌人攻击之先三天疏散完毕,大家才松一口气。 夜晚,衡阳渣江镇逃难的人群中,一对父母拉扯着一个6岁女孩逃向山中。这个女孩就是后来成为作家的琼瑶。45年后, 在自传体小说《我的故事》中,琼瑶回忆:“一路上,遍是荆棘和杂草,天亮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的家园已经被烧成了平地。” 卢庆贻说:“坚持要老百姓离开,一个是怕伤害他们,再一个也怕汉奸混在百姓里头搞鬼。” 出城的人群中,有一个名为彭中志的年轻人却急着进城。 彭中志回忆:“那时我为什么要到衡阳去?学校停课了,我哥哥彭中荣是预备第十师二十九团迫击炮连连长,驻在衡阳,我去他那里看一看,不晓得要打仗了。” 从小崇拜哥哥的彭中志没想到这一去就留在了部队,彭中荣承认:“他去部队受我的影响。” 彭中志说:“我到了部队就对哥哥说,‘我留下来做事可以吗?’他就跟团长讲,‘我弟弟在学生会搞宣传工作,会画,会写。’团长就让我帮他们写标语,比如抗日必胜、还我河山。” 这个成天乐呵呵写标语的新兵,还无法想象这座城市将经历一场怎样的血战。 到了衡阳的杨光荣对这座城市印象深刻:“当年衡阳相当热闹,两个汽车站,还有个飞机场,能同时起飞6架飞机。” 战争爆发后,上海、汉口等地工厂搬迁到衡阳,加上原本就发达的工商业,1944年的衡阳,被称作“小上海”。时为预备第十师三十团三营副营长的蒋鸿熙在回忆录中写到战前的衡阳:“多么繁荣的市面啊!真是车水马龙,百货俱全。我找不出什么适当的词语可以形容这热闹的场面,只可以套用两句话来包括:‘目不暇接,惊心荡魄’。” 早在“一号作战”之前,毛泽东就认为,从战略上看,衡阳远比长沙重要。不过,驻守这一重镇的第十军,却面临兵力不足的窘境。 1943年11月,被称为“虎贲”军的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8000多人,被日军3万多人围在常德城,经过16个昼夜的血战仅剩300余人,师长余程万发出最后一电: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时为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迫击炮营1连连长的钱庆杰回忆:“当时常德城实际上已经被破掉了,外围友军无法赶到。我们迫击炮营营长牺牲了,二连、三连的连长都牺牲了,只有我一个人活下来了。算了,大家集中起来突围吧,那个时候我们知道,常德完了。” 常德失守后,余程万率104人突围。 时为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一六九团文书的吴荣凯回忆:“突围后,师长召集参谋部主任、指挥官和4个团长开会,商量如何应付当时的局面。” 此时,援军第十军经过百余里急行军,在常德以南的德山和日军激战,伤亡惨烈。时为第十军第三师观察员的吴淞回忆:“死了1400多人。” 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因此战获得蒋介石赠匾,题词“忠义表天地”。不过,面对惨重牺牲,方先觉高兴不起来。 方先觉之子方略说:“预备第十师师长孙明瑾阵亡了,我父亲派人去找他的尸体,找到之后,就从常德运到衡山那座大庙。我看到我父亲大哭。” 方先觉在孙明瑾灵柩前宣誓:“杀尽日寇为死难军民报仇。” 现在,常德保卫战结束半年后的衡阳,方先觉可以兑现他的誓言了。 1944年6月20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正值衡阳开战前夕,蒋介石夜不能寐,凌晨1点起床祷告。他知道,常德一役后,第十军的损失尚未补充完整,所辖3个师9个团中,第一九○师仅有一个团比较完整,其余两个团只有干部没有士兵,第三师有一个团尚在衡山附近,实际守城部队只有17000多人。而攻城的日军第六十八师团、第一一六师团以及配属的炮兵联队,共55000人。第十军在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下,令人担心。国民政府军令部报告上说:“衡阳已在日军严重威逼之下,第十军力量低劣,日军若一进攻,必与长沙结果一样,只能守3天。” 不过,方先觉没这么悲观——第十军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的“泰山军”荣誉称号。方略说:“第三次长沙会战,第十军坚守阵地,稳如泰山嘛,成为‘泰山军’。” 方先觉抱定死守决心。衡阳城防原有工事是为4个军兵力设计,防御线因此收缩。衡阳城东、城北靠水,城西池塘较多,不利于日军战车推进,方先觉将重兵集中在城南和城西南的丘陵地带,修筑了坚固的防御战壕。每个丘陵据点都构建交叉火力网,可随时互相策应。 彭中荣回忆:“衡阳的工事,主要是前面战沟加中壕,前面坑,后面机枪阵地,再后面步枪阵地,这么一层层,工事相当好。”彭中志也认为,“那工事确实修得好,地道战一样的,交通壕这里通那里,上面是钢轨、沙包这些东西,下面都是大洞。” 杨光荣记得,丘陵底部都被削成了至少四五米高的断崖,“削得跟墙一样,直上直下,敌人爬不上来”。 断崖上隐藏着手榴弹投掷点。“在那种情况下,丢手榴弹比步枪好得多。”彭中志说。 开阔地上铺满参天大树做成的鹿砦,有交叉火力网覆盖。杨光荣说,“在那里,你就没有地方可退了,只有跟敌人拼。那时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啊。” 6月21日夜,蒋介石给方先觉打电话。蒋介石说:“此战,关系我抗战大局至局,盼你第十军全军官兵,在此国难当前,人人发奋自勉,个个肩此重任,不负我对第十军期望之殷。我希望你第十军能固守衡阳两星期,但守期愈久愈好,尽量消耗敌人。” 方先觉答:“本军不惜任何牺牲,战至声嘶力竭死而后已。堪以告慰委员长者,据近日来的观察,全军官兵无一人有怯敌之色,人人喜笑颜开,努力构筑工事备战,斗志极为高昂,未将即将来临之恶战放在心中,现在厉兵秣马,准备与敌决一死战。” 蒋介石在电话中连说三个“很好”,“你好自为之,祝你一战成功。” P70-76 序言 有个伪命题,叫“假如再来一次中日战争”,我们听过太多的愤青叫喊着要冲上去,其实,大部分也不那么可靠。 因为1931年的抗战就不是突如其来的,在那之前明朝有过抗倭,清朝有过甲午海战,中国人已经在自己的土地上目睹过太多次日本兵的长驱直入。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没有苏联红军出兵,没有美国人在长崎、广岛投下两颗原子弹,中国人何时可以体面地做一回胜利者?起码不是1945年。 中国人为什么总是挨打?这是一个真正的命题。几次战争之中,论GDP,侵略者不是对手;论装备,也差不到天上地下;论人数,当然完全占优,但就是构不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从《我的抗战>到《我的抗战Ⅱ》,60多集的篇幅,我和年轻的编导们一直在同步思考着、讨论着,从老兵们的回忆残片中,我们试图拼接着一幅完整的战争全景图,但我们做不到,很多藏在老兵们心中一辈子的问号问住了我们,我们寻不着答案。 从那几位拔枪自杀的国军将领的悲愤中,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从那些九死一生的士兵的咒骂中,我们似乎领悟到了什么;从那些麻木不仁的围观者的笑脸上,我们似乎参透了什么;从那些穿上制服为虎作伥的变节者的得意中,我们似乎又明确了什么。但,我们同样没有答案。 战争中也有平静的生活,平静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场战争,我们每天都会面临许多选择,我们每天都会做出一些选择,这些选择有多少是被迫的同时又是迫不得已的,这些选择有多少是自愿的同时又是乐于接受的,去找一找1931-1945中国人的身影,总有一个人和你相似。 我们会用足够的篇幅去痛斥侵略者的罪恶,也应该不吝笔墨劝一劝国人的自省。的确,战争真的会卷土重来,而历史也真的是一面镜子。 崔永元 2011年冬 书评(媒体评论) “抗战Ⅱ”描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一定比故事片和电视剧更震撼心灵,我非常担心,年少的孩子们有没有毅力看完此片,我们甚至很困惑,要不要把事实真相这样告诉他们?会不会造成他们的困扰? 最后我们选择告诉。 因为不说不行。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我们不是煽动仇恨,也绝不希望以此激起民族仇视和对立。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战争对人的残害到底有多严重影响有多久。 ——总策划·崔永元 继续这个题目,因为有太多未讲。正如我们遗忘得太快,需要停留。 请注意,我们今天的一招一式,都可以与抗战关联;正如我们的血脉,与炎黄关联。 ——总导演·曾海若 不管是说人还是讲事,我们的原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有迹可循、有史可证。战争给一个民族带来灾难,而遗忘历史比战争带来的灾难更可怕。 赢得和平比赢得战争更难,却更高尚。 ——主编·张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