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开始对如何健康、如何长寿,有了更多的关注。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对健康的关注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度”呢?过分地关注健康,会不会就达到了健康的目的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过分关注健康对人是否有益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观点:身体健康,才能免生疾病。于是,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保健法应运而生,一方面在提醒人们:必须加强保健意识,预防疾病入侵;另一方面,又派生出了许许多多的“保健禁忌”、“饮食禁忌”、“卫生禁忌”,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心生焦虑:生怕餐具不消毒,食品不安全,会导致各种疾病……久而久之,原本轻松愉快的生活,被五花八门的保健法则折腾得失去了色彩。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女士:
每次做饭之前,她都要用高强度的杀菌剂反复清洗厨房用具,以确保“卫生”。
市民:我从来不在外面吃饭,自己做,自己放心。餐具、洗菜,都自己消毒,我最少也得做三四遍的消毒,这样才踏实。
那么,这样做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呢?
再让我们看看这位女士:她是单位里的财会人员,因为工作需要,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钞票。为了防止有害细菌感染,在每次接触完钱币以后,她都会用高效灭菌液反复洗手,尽管这样她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
市民:我怎么洗了好多遍,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觉得洗不干净啊?
那么,她有必要如此紧张吗?
高荣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生物的环境。有人,有动物,也有微生物。细菌实质上有两类:一类是“致病菌”,一类是“非致病菌”。人体体内有一个自然环境,实际上里头就有细菌,它是对人体有益的。
爱清洁、讲卫生是现代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在生活中,有些人却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而走入了这样的误区:
市民:消毒这方面吧,心里总是不放心。吃饭的时候把碗筷拿来之后,我就用酒啊、醋啊冲一下然后再吃。
当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购买形形色色的消毒洗剂、高温灭菌食品、高效清洁剂等“许诺”能够消灭有害生物的洗涤产品时,或许并不知道过度严格、频繁的“灭菌”活动,又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新的危害。
病菌消灭了,人体内的对身体有益的细菌也杀死了,造成了菌群的失调,最后霉菌又长起来了,出现霉菌的感染,反而对人体更有害。人体的正气有一个抗御病邪的能力,调节好了人体就能够自然地抗御病邪。
看来如果过分关注清洁、卫生,希望通过消毒、灭菌来确保身体健康的话,有时候还真会事与愿违。比如说饮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就经常在考虑自己该“吃”什么,该怎么吃。一旦有什么不舒服,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吃了不该吃的或不卫生的食品,长此以往,这些人就对许多食品失去了胃口。
市民:现在就是对猪肉和猪的内脏忌口。
市民:就是不好洗的那种菜,我就不太买,削皮的那种菜我就买,据他们说,有农药一类的,不好洗,怕对健康不太好。
市民:自己在家(洗菜)的时候,一般都是用洗洁精洗完之后,用开水烫了,然后再用清水洗。
乍一听起来,他们说的都还挺有道理,而且有些方面也的确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但是,像他们这样严格地遵照饮食上的禁忌,是否就真的能够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呢?
马方(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片面地苛求饮食的种类和饮食的数量,反而会打破人体的正常平衡,对人体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
从过去的只图吃得饱,到如今希望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的追求。但是,假如不假思索地去执行或追求某一项卫生法则、健康饮食法则,就很容易陷入偏执状态,导致对健康饮食概念的错误理解。
马方:正常的饮食,我们主要突出四个字:一个是合理,一个是平衡。所谓合理,就是应该根据人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工作环境,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老年人在营养方面跟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年人是不同的,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显然比老年人要高些。因此,在不同状态下,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营养供求。
营养专家说,所谓平衡的概念,就是多吃五谷杂粮,不要偏食,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一个中国人营养膳食指南,在里面对饮食搭配有一个很好的说明,并且还配有一个相应的食物宝塔图。
专家介绍说,对饮食健康的过分关注,不但不是件好事,还会导致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如果我们努力做到了饮食的合理平衡,再配合大量积极的体育运动和健身锻炼是否就能保证健康、抵御疾病呢?也就是说,是不是锻炼得越多,身体就会越好呢?
长跑、健美操、器械训练……持续升温的全民健身热潮,乐观地宣扬着“运动=健康”这一句金玉良言,仿佛剧烈地跑跳,能够卸去身体里的各种莫名病痛;激烈地运动,能够保证健康、抵御病魔。然而,如果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地遵从锻炼计划,反而会有损您的健康。
市民:当时我的腿,冬天有点儿怕凉,老疼。大夫说,血液循环不好。我就先(锻炼)试试看,结果自己来这以后,每天平均都是两三个小时的运动量,使劲儿地跑,最后就觉得腿有点疼。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