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除顽疾,疗肾有利方
众所周知,肾病是一种顽疾,尤其是慢性肾炎,是年轻人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顽症。福建省一位名叫陈美岭的年轻女孩寄来信,写道:“我今年26岁,去年5月被诊断为慢性肾炎,为进一步诊治,2003年6月9日我做了肾穿刺活检术,病理报告出来后,西医大夫认为我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只能控制病情,保守治疗,如果保护得好的话,有可能几年或者几十年不发病,反之,就会很快发展到尿毒症。我现在无助极了,希望你们能帮我找一位好中医,想想办法,谢谢。”
记者特意采访了一位和她的病情相似l的年轻人,希望他的治病经历会对陈美岭有一些帮助。
这位年轻人叫沈文,是中国新华社国内部的一名编辑,由于长期工作忙碌,情绪紧张,8年前的冬天,他开始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沈文记得:“我非常疲乏,这种疲乏就是怎么休息也都缓不过劲儿来的那种,当时正好赶上单位的一次例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结果不太乐观,我得了慢性肾炎。慢性肾炎会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Ⅱ向,有什么损害,我不知道,也不知道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但总是比较紧张。”
虽然不知道这个病究竟有多严重,沈文也不敢掉以轻心,他请假在家休养了几天后,再次拿着化验报告去了医院。沈文说:“一个内科的专家大夫看了我的尿检报告以后就说我应该住院,当时我更紧张了,因为我除了小时候在医院出生之外,没有住院的经历。”正当沈文犹豫不决的时候,朋友的一番话让他放弃了住院的念头。沈文咨询了一些朋友,朋友们都说应该先去看看中医,“西医主要的手法就是以激素为主,用激素后化验指标会下来,不用激素,一切照旧”,那意思沈文也听明白了,就是说,用西医那套办法可能对治这个病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善,于是决定先试试中医,因此他到北大医院的中医科去看了马玉凤大夫。
马玉凤是北大医院中医科专门侧重于诊治肾病的大夫,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她积累了不少的临床经验。沈文虽然选择了中医治疗,但他对中医治病的认识却不多。马玉凤说:“当时他主要表现出嗓子疼、舌苔较黄、舌质红、脉较沉细。”马大夫认为,沈文的这些表现属于体内湿热偏重,给他用了肾炎四味汤加减,治疗了大约1个月,沈文的(尿)蛋白就变成100毫克/24小时。沈文:“我自我感觉越来越好,别的指标我记不太准,也表达不出来,但是尿蛋白我是很在意的,它确实是逐渐在往下减,由三个加号变成两个加号、一个加号,甚至是微量。”
明显的效果显然得益于马大夫给沈文对症开出的肾炎四味汤,肾炎四味汤由生黄芪、石苇、黄芩、栀子四味主药组成,马大夫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方。但是,两个月过去了,沈文却感到病情开始出现反复,第一个月的乐观状态很快又发生了变化。沈文又出现了一些湿热的表现,尿不舒服了,嗓子疼、口干等这些症状又都出来了。沈文说:“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这个病就有反复吧,尿蛋白一下子又上去了,变成两个加号,而且在一两个月里就是维持在这个水平,当时我很着急,同时血化验显示也有问题,治病进入了一个相持阶段,比较难治了。”
但是沈文并没有放弃,他知道这种慢性病的治疗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等待和配合也许才是他最好的选择。与此同时,马大夫也在不断地调整思路,试图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案。马玉凤大夫说:“在改变了治疗方针以后,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增加了清利湿热,这样效果应是最完美的。”
沈文没有想到,就是那次方案的改变让他真正走上了恢复健康的道路,他的病情开始一天天减轻,心情也一天天开朗起来。如沈文所说:“后来一个时期,可以说病情越来越好了,效果也是渐入佳境,到现在几乎没有反复过,而且身体状况越来越好,非典期间我几乎是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来回行程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就是在骑车骑到大汗淋漓的情况下,也没有再发病,,而且现在的工作状况都很正常,没有感到过度劳累,这个结果马大夫也满意,我更满意。”
肾病是比较难治,但是只要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治好的希望也是很大的。
(唐莹)
P12-14
2006年1月,一封从美国旧金山寄出的信件,越过太平洋,到达了它的目的地——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
“本人是旅居美国旧金山的华人,《中华医药》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为我们华侨、华人所偏爱,每周我们都一定要收看此节目,并为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远播海外而感到自豪。在今天的美国,无论医学界还是普通的美国人,都愈来愈多地感受到中医中药的神奇魅力。
“我们一致希望,贵栏目新年播出的两集特别节目《我的健康我做主》能够重播,最好能帮我们寄来节目光盘。”
对于《中华医药》栏目全体人员来说,每次看到这样的信,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观众的热情和喜爱,一直都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持。
“我能够在《中华医药》得到需要的治疗资料,实在是太幸运了,我正如在绝望黑暗中看到了曙光,重新有了希望。洪涛小姐主持的《中华医药》栏目,更是济世救人,让我们受惠良多,衷心感激。”一位患病多年的澳大利亚朋友在《中华医药》帮助下和名医联系后,经诊治恢复了健康,他的心声,更让我们感到,做传播健康的使者,肩负的沉重责任。
《中华医药》栏目开播近9年来,收到过多少观众的来电来信,早已经无法计数了,我们只记得已经回复了海内外来信70000多封,电话近20万个,电子邮件近3万个。正是因为有海内外众多观众的关心、支持和喜爱,栏目的创作人员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不辞辛劳,专心制作节目,带着回报观众的心情而努力工作着,“中国彩虹奖”(政府奖)栏目评比一等奖、全国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等多个奖项的获得,就是栏目所有人员辛勤付出的结果。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在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中华文明的瑰宝中,中国传统医学可能是其中最经典的。《中华医药》栏目向海内外观众传播这种人人都可能直观接触到、感受到、体验到的医学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非常具有人类意义和世界意义,因为健康是世界各国所有人都需要的。尤其是中医中药,对海外五千万华侨、华人而言,具有极强的民族亲和力和文化凝聚力。
在这个资讯高速传递的年代,《中华医药》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医药界的最新临床成果和健康实用资讯。而令人忧虑的是,有些人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不惜歪曲事实,传达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信息混淆视听,误导民众。一直以来,栏目始终坚持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向观众传播权威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把专业的医学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告诉观众,在中国传统医药传播领域产生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社会影响力。
由于《中华医药》栏目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色彩和现实社会意义,观众们对它的喜爱随着栏目的成长而日渐深厚。在海外各地,在能够收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地方,《中华医药》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权威的健康信息服务,也为许多中医师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材”,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一直以来最受欢迎和关注的栏目之一。
我们认为,把握健康的程度和自己掌握的正确健康知识成正比,每一一个人不仅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要健康地活着,愉快地生活,把健康而高质量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正是出于这个共同的愿望、永远的梦想,观众们才把《中华医药》当成自己生活中最可信赖的健康向导。
健康离我们并不遥远,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并付诸于行动,这就是得到健康的方法。应广大观众的需求,我们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支持、合作下推出这套《中华医药》栏目图书版丛书,希望观众和读者朋友们通过收看和阅读《中华医药》,能够使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在此,《中华医药》所有工作人员向海内外观众朋友们长久以来对栏目给予的厚爱和支持表示谢意,我们会始终如初地不懈努力。
2007年1月1日于北京
三步疗法治面瘫,补肾益气护胎儿,内外兼治排糖毒,耳穴疗法治头痛,神奇针法治颈椎病,内服外治驱头痛,双管齐下降血糖,高寿不要高血压,别让美丽的嗓音变质,综合疗法治肾病……翻开《我的健康我做主(国医会诊)》一书,且看百位国家名中医如何对疑难杂症进行大会诊。
《我的健康我做主(国医会诊)》是《中华医药》系列丛书之一。
《我的健康我做主》是中央电视台大型中医药健康栏目——《中华医药》的书面表现形式。书中,邓铁涛、王绵之、焦树德、任继学、吉良晨,中国当代五位大医生为你把脉健康保健之道。本书为《我的健康我做主》之《国医会诊》。书中,100位国家名中医汇聚一堂,对疑难杂症进行大会诊。他们呼吁大家,关爱健康,关注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