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代四大美人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无论在阡陌乡村,还是在城市闾巷;无论在广众瞻仰的殿堂,还是在香艳的闺阁、幽暗的书房、五彩的画室、奇巧的作坊——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让人怀想了两千年,塑造了两千年——中国文化遂有了浓重的“四大美人”情结,甚至远播东洋。
《中国四大美人艳史》利用历史上丰富的绘画、雕刻、建筑等图像资料,再现了“四大美人”生活的时代风貌,展示了“四大美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象,把两千年来的“四美艺术”集于一书之中。本套书的文字部分采用《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一书。与原书相比,增加了近千幅图片,这些图片多数来自明、清古籍和春秋、汉、唐的出土文物,极少数出自近现代艺术家的手笔。
本书为系列之一,讲述了西施和王昭君的故事。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无论在广众瞻仰的殿堂,还是在香艳的闺阁、暗淡的书房、五彩的画室,抑或在奇巧的作坊,甚至在阡陌闾巷,我们把四大古典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怀想了两千年,塑造了两千年——中国文化遂有了浓重的“四大美人”情结,甚至远播东洋。
史家、画家、小说家、雕塑家、工艺人,共同创造了“四大美人”的艺术世界,多样的视觉元素汇成了此书。
名曰“艳史”,其实,香艳么?读了再说。
话说范蠡听了西施一番说话,知她言语之中,含着责备之意,不觉暗吃一惊道“小小女子,生长乡村之间,听她所言,竟有绝大见识,并且抱着忠义之心。若得此女进往吴国,不但容貌美丽,足以倾动夫差;便是这般见识,和她那伶牙俐齿、能言善道,也足以添越国一臂之助。不知她可肯舍身报国,往吴一行否?待我将言语打动她,看她如何。”想毕,启齿言道:“下官此番来到诸暨,并非闲游,正是为了国家大事而来。”
西施道:“相国既为国家大事,理应在官衙之中,办理要政,因甚来这荒僻乡村,且又独自一人,并无驺从?究因何故?”
范蠡道:“越王欲报会稽败衄之耻、石室见囚之辱,卧薪尝胆,苦身焦思,已有十载。欲思实行报仇!无奈吴国正在强盛,谋臣伍子胥尚未除去,强兵猛将完全俱在,区区越国,欲与相抗,万难得志。因思商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尚在殷。以小敌大,以弱御强,非有内间不能成功。故命下官四处访问奇才异能之士、出类超群之人,使往吴国,以行内间密计。下官奉命之后,奔走国中,涉历严壑,到处搜求,细心延访,已阅半载。十佘日前,方至诸暨,故尔到此闲游,以消胸中积郁,并访贤能之人。”
西施道:“原来相国为国求贤,不惮风尘劳顿,车马驱驰,如此勤劳,可敬!可佩!但不知相国在这半年之中,曾物识得几多佳士,荐拔了多少贤才?”
范蠡道:“这半年中,虽也得遇几位贤人,只是可以担任内间重寄的,尚在延访,未知何日始能相逢。”
西施道:“吾越受吴之辱,人人切齿,妾虽女子,亦思报复,况在须眉男子之中岂无一二豪杰之士,为国忘身,担任重寄么?妾身看来,非无其人,还是相国延访未周所致。”
范蠡道:“下官今日遇见小娘子,意欲将这副千斤重担,加在小娘子身上。倘念国恩,慨然担任,便是越国之幸了。”
西施愕然,道:“相国之言,意何所属?贱妾蓬门弱质,安能担当重任?相国何得以语言相戏?”
范蠡道:“实告小娘子,下官奉越王之命,并非访求贤士,乃是访求绝色美女的。”
西施闻言,容颜改变,正色说道:“相国之言差矣!越王方脱羁囚,得返故国,正宜励精图治,力求振作,以为报仇雪恨之计。今使相国访求美色,难道欲图娱乐,竟不以国计民生为意么?越王果有此心,相国正应强颜谏诤,竭力阻止。如何反尊奉命令,为之到处延访呢?贱妾初时,以为相国乃越之忠臣,据此事看来,相国实谄佞之臣也。妾误矣!兴谄佞之臣,哓哓何为?”
说罢,拂然欲行,连溪边所浣之纱,也弃置不顾了。
范蠡慌忙阻止道:“小娘子,休要发怒。越王命下官访求美色,并非自己娱乐,乃是献往吴国,行内间密计的。小娘子莫要错怪越王!”
西施闻言,重又止步,道:“相国休得当面欺人!内间重任,非英雄豪杰之士不能受此重寄,要那美貌女子何用?”
范蠡道:“只因吴国气焰正盛,兵精粮足,谋士忠臣布满朝廷,虽有智谋之士往作内间,一时也难得利,必定迁延下去,未知何年何月方可有成。越王报仇心急,欲于十年之内,将吴国平为池沼,一向并无机会。今知吴王已将姑苏台改造成功,大广宫室,以图欢娱,欲乘此时机,选择美女,献于吴王,使之荒淫酒色。待他民穷财尽,越国始可乘机取事。但所献的美人之中,必须有一二出色丽姝博得吴王的宠爱,才能使他迷惑心志,无恶不作,然后再进谗言,杀其忠臣;引他淫乱,耗损积聚;导他用兵,结怨邻国;诱他巡幸,虚其都城。吾越乃可出其不意,乘虚而入,以报大仇。如今美女虽已选了许多,只少个忠肝义胆、相貌无双的美人,承担这千斤重任。下官方才所言,便是为此。未知小娘子可肯舍身报国么?”
西施不俟言毕,即慨然作色,道:“妾虽女子,颇知大义,自闻吾国为吴所败,越王且远适异国,为人臣妾,便已忿恨无穷。今既用妾报仇,敢不勉力自效?相国如果尚须美女,妾有闺中密友,名日郑旦,与妾容貌相仿,亦可同去,以收指臂之助。”
范蠡大喜,拱手致谢道:“蒙小娘子慨然允诺,且荐举闺友,为国效力,非特下官感激不已,想吾越国,上自越王,下至百姓,亦莫不感激小娘子了。即此一言为定,明日当备车马前来迎接。”
西施一口应承,绝不推辞。范蠡遂与西施作别,径回诸暨城内。西施亦收起所浣之纱,回归家中。
欲知范蠡果来迎接西施否,且待下文分解。
P78-85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代四大美人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无论在阡陌乡村,还是在城市闾巷;无论在广众瞻仰的殿堂,还是在香艳的闺阁、幽暗的书房、五彩的画室、奇巧的作坊——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让人怀想了两千年,塑造了两千年——中国文化遂有了浓重的“四大美人”情结,甚至远播东洋。
“四大美人”年代最早的是西施,诞生于春秋时期;年代最晚的是杨贵妃,生活于唐朝。从那时起,各个历史时期的史家、画家、戏曲家、文学家,或民间工艺人、说书人,甚至乡村里那些擅长讲故事的“白话嘴”们,以传记、小说、绘画、戏曲、雕刻、建筑、传说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断记录和演绎“四大美人”的故事,塑造自己心中的“四大美人”形象。这一创作活动绵延两千余年,“四大美人”的各种艺术形象蔚为大观。回眸望去,历史与艺术、事实与想象相互糅合,历代人的共同创作,业已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四美艺术画廊”。
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04年2月4日夜,笔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陪护幺妹,手持《四大美人艳史演义》消遣,突然觉得,利用历史上丰富的绘画、雕刻、建筑等图像资料,再现“四大美人”生活的时代风貌,展示“四大美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形象,把两千年来的“四美艺术”集于一书之中,会有些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于是,开始了本书的准备工作,却未料一晃就是三年多。
本书的文字部分采用《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一书。此书刊行于晚清,未署编撰人姓名。有人说乃是“古吴素庵主人”编撰,不知有何依据。现在,大连图书馆藏有此书;据说,日本内阁文库也有收藏。在整理过程中,笔者按照保持原文风格、适应现代阅读习惯的原则,对本书的段落进行了一定调整,校正文字疏误的同时,加以标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删掉了原书名中的“演义”二字,窃以为“艳史”本身已经有了“演义”的意味,无需画蛇添足了;而增加“中国”二字,乃是对责编意见的尊重。
与原书相比,《中国四大美人艳史》增加了近千幅图片,在篇幅上已经超过原书文字的篇幅,有着独特的分量与内涵。这些图片多数来自明、清古籍和春秋、汉、唐的出土文物,极少数出自近现代艺术家的手笔,意在展现“四大美人”生活的时代图景,营造更加感性的阅读氛围。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采用的部分现代绘画和摄影作品,因一时联系不上版权所有者,敬请有关人士予以谅解,并请版权所有者致函本人电子信箱suhaip099@163.com。取得联系后,本人将奉上样书和稿酬,并在方便之时谋求拜访,争取进一步合作。
即将付梓,此心惴惴,唯恐有所疏漏,贻笑大方之家,但错误恐怕难免。敬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以此为序吧。
苏海坡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