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师风范(忆黄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辰嘉//虞丽生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生动具体地记录下了黄昆先生的点滴事件,以及作者亲身感受到的黄昆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并且附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娓娓道来,仿佛黄昆先生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而认识这一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内容推荐

为了弘扬和继承黄昆先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创业伟绩,真实记录这一段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风雨历程,激励中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承前启后,发扬优良传统,推动新一代教育工作者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作者约请了四十多位黄昆先生的学生、同事和朋友写下了这些回忆的文字。

目录

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黄昆先生

回忆黄昆先生任教普通物理课时的一些片段

我的研究生导师黄昆先生

我所认识的黄昆先生

怀念引路良师

一颗赤子之心

怀念黄昆院士——一位可敬、可爱、可畏、可惜的科学家

黄昆先生的教学风格

黄昆教授与“五校半导体科学大跃进”

深深怀念黄昆老师

缅怀影响我一生事业的黄昆老师

回忆我们的好老师和带路人黄昆先生

弘扬黄昆老师的教育理念

光辉的年代,英明的决策

忆黄昆先生教书育人

黄昆先生支持我走自主创新之路

黄昆先生的大学教育带我走上半导体科技之路

忆黄昆先生的“普通物理”课

大师名言,启迪人生——回忆黄昆老师对我们的培育

探索真理和造福人民——悼念黄昆先生逝世两周年

半导体教研室往事点滴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忆黄昆先生

在科研中成长

学生心中的楷模——黄昆先生

我最敬佩的老师

回忆黄先生的几件往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回忆黄昆先生在半导体教研室的日子

启蒙之师,永生难忘——怀念黄昆先生

救命之恩

谆谆教诲,受益终身——感念恩师黄昆院士

黄昆先生和我近五十年的师生情谊

是真名士自风流——回忆黄昆先生若干事

回忆聆听黄昆先生的“固体物理学”课

教书育人的楷模

一代宗师,高尚人格——永远怀念黄昆院士

追忆黄昆先生的宗师风范

是科学大师,又是普通党员——记黄昆教授

纪念黄昆先生

缅怀黄昆先生对发展我国分子束外延技术的

 关心和支持

回忆黄昆先生

记黄昆先生的四件事

回忆与怀念

他是最可尊敬的人——走近国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先生

黄昆手迹

黄昆答研究生问

可贵的品格——记半导体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昆

在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上——记著名物理学家黄昆教授

附录一 黄昆普通物理教学论文

表面张力

对于不引用磁极概念讲电磁学的一些意见

分子物理学中的几个问题

新的动力源泉——原子能液体的性质——在1955年2月20日物理学会北京分会与北京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举办的物理学讲座上的报告摘要

弯月面和毛细现象

问题解答(六则)

附录二 黄昆年表

试读章节

黄先生对当时的普通物理教学内容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普通物理课应在一些基本物理事实、基本概念和规律方面给学生打下比较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建立起清楚的物理概念、物理形象、物理模型,具有鲜明的物理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至于严密、完整、普遍的理论体系,系统的方法,则是后继理论物理课的任务。他很重视对一些基本内容的阐述。他讲课时,常对一些基本内容的意义进行评论。同时他很强调融会贯通。有的学生把一个很局部的结论乱搬用,他认为这种“不从定律出发”考虑和分析问题,会使他们失去融会贯通的基础。那时我的同学和年轻的同事私下议论,问黄先生一个业务问题时,不管是不是他正在教的内容,他都能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基本规律出发,深入浅出地针对你的问题予以解答,一针见血或三言两语,使你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似乎能和任何水平的人有共同语言,当你把问题说清楚后,他不仅抓住了你的问题,而且窥见了你的水平,用你能理解的语言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我们都非常佩服他这种很了不起的本事。若干年以后,有一次我们几个人春节时去给他拜年。我那时因一项工作的需要,曾问过他在高中时是怎样学的·他谈了三点,其中有一点大意是说,他很不习惯从“半截,,学起或从“半截”想起,即自己没搞透彻而按别人的一个既得结果想下去。他总是愿从“根”上想起。这对他的科学洞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

虽然普通物理的基本内容,都是科学上早已解决了的很成熟的内容,但是从黄先生口中讲出来的,却是经他消化并深思熟虑后具有鲜明独立思考特色的东西。我无法将他这种特色说清楚。怎么说呢?思路深刻?语言犀利?见解独到?耐人琢磨?发人深思?这些都嫌欠缺,都难以充分形容他的特色。有人说,你只要看看黄先生在《物理通报》上写的有关表面张力的文章的第一小段,你就立刻会被他思路的新颖和深刻吸引住了。在教“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期间,有一次他突然问我:“你说玻耳兹曼①常数有什么根本意义没有”?问得我两眼直瞪。很多内容,他都有与参考书不同的讲法,如能量、流体力学、热力学、磁介质等等。讲磁介质时,他对我说:“这几天我想了一种模型,昨晚写完后数了一数完全符合,我真高兴。”他的这种讲法经他授意,由当时的学生写成文章,发表在《物理通报》上。他当时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现在这些书我很不满意,我真想写一套《普通物理》。”

在教学方法上,历来都有人提出反对“满堂灌”,然而用这个词时的含义似乎也有不同:有的是指不管学生是什么水平,不管学生懂与不懂,硬“灌”,这当然是错误的;有的似乎是指在教学方式上不应只由老师一人讲,而应采取诸如边讲边提问或者别的什么“启发式教学程序”,认为这样才是启发式教学。当时黄先生讲课,可是只由他一人讲,但是听他讲课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却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大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启发和教育。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使你不自觉地思想活跃起来,产生很多想法,能引起你深思,能引起你扪心自找自己的差距。有的学生说:“听黄先生的课,我生怕漏了一些东西,因为这些话中很可能有对我很有教育和启发的‘警句’。”黄先生从不说套话,听黄先生的课所获得的启发和只在形式上搞所谓“启发式教学”,完全是两回事。

黄先生治学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他在教学中对学生也是这样要求。他看到有的学生学得比较含糊,对一个科学内容,好像这样说也成,那样说也成,认为反正差不多。黄先生说“这种学法可不成”。他很重视分析问题是否周密。有一次,有几位教师一起参加口试试验,题目是推导静止流体中不等高的A,B两点处的压强差。有位学生取A,B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但他在推导过程中,没有涉及对所取竖直液柱侧面受力的分析。黄先生马上在黑板上画了不在同一竖直线上的A,B两点,和一个以这两点为底的斜的长液柱,黄先生问他:“对这个液柱你怎么分析?”P14-15

序言

黄昆院士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为世人所知,他对固体物理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宗师。殊不知,黄昆先生也是一位满怀热情、身体力行、卓有成效的优秀教育家。作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他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26年(32~58岁)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为中国培养了一代甚至几代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研究方面的栋梁之材,使中国的半导体事业能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跟上国际迅猛前进的步伐,站在世界的前列。1951年底,黄昆先生怀着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殷切心情,放弃了在个人科学生涯中获取重大成就的机遇和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满腔热诚地回到自己深爱的祖国,就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他认为:在中国培养一支科技队伍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在学术上的成就。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和行政领导工作中,对高等院校中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教学、科研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1977年,黄昆先生调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他为半导体所带来了重视基础理论的新风尚,培养和建立了理论与实验结合、学术气氛活跃的半导体物理研究群体。

为了弘扬和继承黄昆先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创业伟绩,真实记录这一段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风雨历程,激励中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承前启后,发扬优良传统,推动新一代教育工作者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我们约请了四十多位黄昆先生的学生、同事和朋友写下了这些回忆的文字。作者们生动具体地记录下了黄昆先生对他们的教诲,以及他们亲身感受到的黄昆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并且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娓娓道来,仿佛黄昆先生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而认识这一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黄昆先生发表了诸多内容深刻的普通物理方面的教学论文,而这些文章并未收录到以往出版的黄昆的各类文集中。这次一并收入本书附录中,以飨读者。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微电子学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物理系等单位的资助,特此致谢。我们也十分感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夏建白院士在组稿方面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黄昆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两年半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名师已逝,风范长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