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究竟有多可怕呢?强地震发生时,地面开裂,山体垮塌,江河改观,不但直接给人类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这个蛮不讲理的家伙还会引起火灾、水灾,制造令人恐怖的海啸灾难,有的时候,它还会导致日本福岛核泄漏那样可怕的事件发生哩。
遭遇地震是一件倒霉而恐怖的事情,每个人一生之中,都难以保证不会遇到这个可怕的家伙。那么,如何才能在遭遇地震时自救或抢救他人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平时多了解地震奥秘,探索地震“脾气”,并掌握丰富的地震逃生和救援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地震来临时从容应对,才能从废墟中挺起脊梁,才能逃过地震恶魔的肆虐。好了,赶快翻开姜永育编著的《遭遇地震》,去书中寻找你需要的知识和答案吧!
神州大地,一次次大地震震撼人心,一次次大灾难摧心裂肺。震魔肆虐之处,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城镇毁灭,一幕幕人间惨剧令天地动容,日月悲泣。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全球,地震灾难的伤痛同样触目惊心,危地马拉、印度、日本、智利、墨西哥、美国……震魔的爪牙一次次伸向无辜的城镇和乡村,巨大的震痛荡涤着人们的心脏。当然,要防御地震灾难,最根本的办法还得依靠科学技术,建造震不垮的房屋和准确的预报是最佳手段。通过阅读《遭遇地震》,你将获得更多有关地震的科学知识。
《遭遇地震》由姜永育编著。
地震的神话传说
好端端的,突然问地动山摇,房屋垮塌,这是怎么啦?
糟糕,地震了!地震在盘古开天辟地时便出现了,所以我们要追根溯源、探究地震成因,就得回到古代。下面,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有关地震的神话传说吧。
共工撞的地震
在中国古代,认为地震是一个叫“共工”的神仙造成的。共工是掌管四海之水的水神,他和一个掌管世间万物火源的大神一一祝融,为了争夺江山,打得不可开交。
祝融根本不是共工的对手。不过,在经历了若干次失败之后,祝融不但不认输,反而复仇的怒火更加炽烈。经过长达三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厉害的毒计。有一天,他主动去向共和示好:“共工大哥,咱们打了这么多年,我败得一塌糊涂。现在我认输了,以后咱们和好吧?”
“好啊好啊,那以后咱俩就是好朋友了。”一见多年的冤家对头主动前来负荆请罪,共工心里还是蛮高兴的,他不计前嫌地接受了祝融的请降。
此后,祝融便频繁地前来拜访共工。每次他一到来,都态度谦恭,而且还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这让共工的戒备心理一天比一天放松,骄傲自满的心理也一天比一天旺盛。
眼看时机成熟,祝融终于露出了凶恶的本相,这天他主动找上门来打架,并飞起一脚,一下就把共工踢到了一座山下。
这座山名叫不周山,共工腾云驾雾般被重重摔倒在山下时,他终于在剧烈的疼痛中清醒了过来。可是,再清醒也没用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远远不是祝融的对手。
“啊啊啊!”羞愤难当的共工,一头向不周山撞了过去。
“轰隆”一声巨响,共工巨大的身子将不周山撞塌了。这一塌不要紧,不周山上撑天的柱子断了。天一下斜了下来,向西北方向倾倒,而大地则向东南方向陷落。由于天地之间不平衡,大地承受的重量不一,于是地震便频繁出现了。
大象背上的震动
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印度、希腊和埃及。这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埃及没有关于地震的神话传说,其他的三大古国,都流传有不同版本的传说。
在古代印度,人们认为地球上本来是没有陆地的,整个世界就是一片汪洋。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只有一些海洋动物无拘束地生活着,这其中就包括一只神奇的海龟。
这只海龟在海里快快乐乐地成长。而龟又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因此,“老不死”的海龟就越长越大,越长越壮硕。终于,越来越大的海龟感觉海洋越来越小了,它在海洋里呆着越来越憋气,老是有一种氧气不够用的感觉。为了呼吸到足够多的氧气,它不得不漂浮到海洋上来。
在海龟将脊背露出海面的同时,有几只海洋里的动物也被他顶出了海洋,这就是大象的祖先。也许是阳光充足、氧气充裕的缘故吧,这些大象的先祖在龟背上生活得很幸福,成长得也很快。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世间总是充满了无数的“杯具”,这些大象的先祖比身下的海龟命运好不了多少。有一天,当它们正在龟背上无忧无虑地晒太阳唠嗑的时候,天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奇怪的声音,猝然间,黑暗降临了,一块无边无际的地皮如大网般迎头兜住了他们。
“老大,这是怎么回事啊?”年纪较小的大象先祖惊慌失措地问头儿。
“我也搞不清楚,大概是天塌了吧!”头儿用长鼻顶了顶背上的地皮,可是地皮只是动了动,仍然不依不饶地压在它背上。
“咱们一齐用力顶顶如何,要不这样长期背着东西,而且暗无天日,感觉日子太难过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大象先祖对头儿说。
“来,大家一起用力顶吧!”于是几头大象先祖喊着号子,一起使劲用力顶。
它们这一顶啊,就使陆地上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原本平平整整的陆地上,出现了许多的高山峡谷,这其中便包括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
几头大象先祖顶了半天,仍无法摆脱地皮的束缚。这下它们可惨了,想回到海里吧,已经回不去了;想钻出地面吧,可是地皮太厚了。它们垂头丧气地背着陆地,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P2-4
安徽教育出版社邀我主编一套《少年科学院书库》,第一辑16部已于2012年9月出版,忙了将近一年,第二辑13部又要问世了。
《少年科学院书库》有什么特点?“杂”,一言以蔽之。第一辑,数理化天地生,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什么都有一点。第二辑,更“杂”,增加了文理交融的两部书:《万物之灵》和《生命的奇迹》,还增加以普及科学方法为特色的两部书:《探秘神奇大自然》和《气象科考之旅》。再编《少年科学院书库》第三辑的时候,文史哲,社会科学也会编进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存。
《少年科学院书库》为什么编得这么“杂”?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科学家具备广博的知识,需要真正的“博士”,需要文理兼容的交叉型人才。许多事实证明,只有在继承全人类全部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科学技术上进行创新,才能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不久前,我同四川大学的几百名学子进行了一场博览群书与成才关系的互动式讨论。我用大半辈子的切身体会回答了学子们的问题。我说,我是学理科的,但在川大学习时却把很多时间放在读杂书上,读中外名著上。当然,课堂内的学习也很重要,是一生系统知识积累的基础,我在大学的课堂内成绩是很好的,科科全优,毕业时还成为全系唯一考上研究生的学生。
但是,不能只注意课堂内知识的学习,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而要博览群书,汲取人类几千年创造的文化精粹。
不仅在上大学的时候我读了许多杂书,我从读小学时就开始爱读杂书。我在重庆市观音桥小学读书的时候,便狂热地喜欢上了书。学校的少先队总辅导员谢高顺老师,特别喜欢我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谢老师为我专门开办了一个“小小图书馆”,任命我为“小小图书馆”的馆长。我一面管理图书,一面把图书馆中的几百本书“啃”得精光。我喜欢看什么书?什么书我都喜欢看,从小说到知识读物,有什么看什么。课间时间看,回家看。我常常坐在尿罐(一种用陶瓷做的坐式便桶)上,借着从亮瓦中射进来的阳光看大部头书,母亲喊我吃饭了也赖在尿罐上不起来。看了许许多多的书,觉得书中的世界太精彩了。我暗暗发誓,长大了我要写上一架书,使五彩缤纷的书世界更精彩。这是我一生中立下的一个宏愿。
博览群书使我受益匪浅,走上社会后,我面对复杂的社会、曲折的人生遭遇,总能应用我厚积的知识,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取得人生的成功。
现在,我已写作并出版了72部书,主编了24套丛书,包括《新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新世纪青年百科全书》《新世纪老年百科全书》《青少年百科全书》《趣味科普丛书》《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丛书》《花卉园艺小百科》《兰花鉴别手册》《小学生自我素质教育丛书》《四川依然美丽》等各种各样的“杂书”,被各地的图书馆及农家书屋采购,实现了我的一个人生大梦:为各地图书馆增加一排书。
开卷有益,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我期望读者们耐下心来,看完这套丛书的每一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