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地九重/时代英雄谈人生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利伟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唯一,世界罕有,真实记录太空之旅航天员生活揭密!

普通少年如何成长为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的太空之旅: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本书以中国唯一、世界罕有的航天员再现太空之行的揭密性文字震撼登场。

内容推荐

杨利伟,“中国首飞航天员”,当代中国与民族精神的一个标志性英雄人物。这是第一本偶像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他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他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所有读者将跟随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的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这以中国唯一、世界罕有的航天员再现太空之行的揭密性文字震撼登场。

偶像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同志和亲人的关爱,当他说到生命中来自多方温暖的故事,其中蕴含的铁血柔情与古道热肠,令人为之动容。

而他对事业的无比钟爱,对航天之于国家和世界的意义的深入理解,则让我们看到了他本人以及中国航天面对未来时更为壮美的前景……,而读者将会汲取对理想和生活的无穷动力营养和对外太空旅行的可行憧憬!

目录

序:我和我们

第一章 地平线 

 选飞,不一样的成年礼

 谁不说咱家乡美

 模仿英雄的游戏童年

 最热衷的游戏

 按部就班的学生时代

 我有两个梦想

 穿上军装忽然长大

第二章 军校飞扬进行曲

 初入军校不完全笔记

 有关“定型训练”与队列的传说

 新学员副班长

 在起飞前助跑

 军营青春美妙时光

 保定车站的理发员

 淘汰与选择

 第八航校初试飞翔

 游击队员式的单独飞行

 感念一个教练

 恰同学青年

第三章 凌云之翼

 我的战机我的部队

 空中停车的惊险一刻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王牌”梦想

 一个飞行员的自我问答

第四章 望穿天际

 选拔:1500人到12个

 越过万水千山

 进城了

 非常之城非常之人

 在58级天梯上

 谁是聪明的攀登者

 学习好还要考试好

 实录:极限训练不完全版本

 在痛苦与快乐中凝神 

第五章 此去天路迢迢

 接近玉成时刻

 绝无仅有的毕业生

 谁能进入首飞梯队

 能艰苦才成器

 暂时还是谜

 送别时刻的火焰与雪

 相信一切都没变化

 知道就是我

 让应该到来的都来吧

 在那双满含泪水的眼睛注视下

 义无反顾走向发射塔

第六章 太空一日

 馆长,明天见

 心跳76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这一刻,突然看见太空奇景

 我还看到了什么

 错觉、闪光与神秘的敲击声

 让天地对一下焦

 天地之间思念的味道

 非常生活非常感受

 再见,太空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又见到亲人了

第七章 头顶星空

 从没想到自己这么“出名

 怎么说怎么做

 没有预案的港澳之行

 英雄当如何

 荣誉的事和名人的事

 正面回答若干传言

第八章 我的高天厚土

 归来与远去的父亲

 怀念慈母

 平静的婚恋

 我能对儿子说些什么

 战友就是不一样

第九章 清醒的梦想者

 中国的,世界的

 站到国际合作的平台上

 飞天探索,从未停止

 我的变化与责任

 迎接脱颖而出的新一代

 每天保持良好状态

 期待再次腾飞

后记

试读章节

北京西北部宽广、宁静的航天城,十几座建筑中间穿插着数条平直的道路,大面积的草地、树木和花园铺陈开来,低头可见游鱼在小河里嬉戏,喜鹊在草地上觅食,举目则天空廖廓,远山在望。

平时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待在这里,往来于航天员公寓、训练中心和办公大楼之间,这三座建筑彼此相隔数百米。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航天公寓是两层红色别墅式建筑,在航天城里是最神秘幽静的所在,而新的训练中心和办公楼刚落成不久,灰白色的纪念碑式楼体上装饰着大片玻璃,高大明亮,气宇轩昂。在我眼里,这些是固定的风景,也是最令我沉醉的风景。

除了上下班时间,航天城里走动的人很少,最常见的是执行勤务的年轻士兵,他们或在路上行进,或在哨位上站岗,一脸的青春阳光。走近时,他们向我敬礼、打招呼,我会自然地举起手还礼,如果不忙则会停下来和他们说话,问他们年龄多大、家乡是哪里。他们常让我想到当年的自己。

我相信,十八九岁参军的少年人,多半是怀揣着自己心中的英雄梦想,以及对部队的渴慕与向往,一头扎进军旅生涯的。也许当时并不清楚这已是人生选择的明确方向,甚至会终其一生,不变不移。

当年,十八岁的我也一样……

1983年初春,我正在绥中县第二中学读高二。那时的高中实行两年制,没有高三。我即将参加高考,初春万物复苏的愉悦,被压抑在临考复习的紧张气氛中,让人难耐。

还有几个月就是我十八岁的生日。那时候,并不像现在有隆重而庄严的成年礼仪式。但,十八岁,意味着已经长大,我应当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虽说我平时很少在意自己的生日,懵懂的心里却盼望着十八岁这一年的与众不同,盼望着茧破成蝶,期冀着某种机缘的眷顾。

序言

六年了!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迄今已经六年了!

提笔将要记述本书的故事时,这个时间概念带给我一种复杂的感受。六年里,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历了许多大亨——神六、神七成功发射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济川大地震、2008北京奥运会、新中国六十周年大庆……我和大家一样深切地体验其中每一个灵魂激荡的时刻。与此同时,我的工作与生活也有那么多出乎意料的变化和丰富的内容,让我为之惊讶、激动、回味不已。

我想,不论对我自己,还是对于将要阅读这本书的读者,都应该从六年前说起,应该将时间回溯到那一天——2005年10月1 5日。

那一天,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获得突破性成功,而我作为首飞航天员,亲历和见证了那个光辉时刻;那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天,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那一天,无疑让我的生活分成了色调和节奏有所不同的两个阶段。那一天之前的若干年,基于保密需要,我和我的航天队伍中的战友们极少为外界所知,那一天之后则举世瞩目;之前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埋头于艰苦的训练,之后则作为“航天英雄”接受人们的鲜花、欢呼和掌声,而“杨利伟”这个名字与嫦娥、万户常常一同出现在报章中;之前我们为工作和任务做着不停歇的努力,在安静、单纯的环境中保持身体和精神的良好状态,之后则要在完成这一切的同时,参加各种集会,接受媒体采访,回答人们的问题……

那么,原来的我是什么样的,我曾经做过些什么,是怎么做的,我正在做些什么,将要做什么,如何去做……

基于上述问题,我写下了本书中的文字,试图以我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些人物和故事,表达我的感受和体会,告诉人们我的所思所想。

但我必须说,这并不是一本仅仅关于我个人的书。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军人、一名航天员受到关注,是因为我来自中国航天员这个群体,而航天员这个人数最少的职业受到关注,是因为我们代表着全体航天人,代表着国家走向复兴之路的伟大事业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获得的荣誉也不仅仅代表我个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既是我的故事,更是我们的故事,这个我们,是指我的航天员战友,是指所有为航天事业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人。

在本书中,我会说说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我和我的航天员战友大都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时代、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局限,那时生活艰苦、环境简单、封闭,但我们拥有各自单纯、明快的过去,而且这一切对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一直产生着影响。

成为一名军人,是我引以为幸运和骄傲的事,是军队给了我一切,这一切并不是指个人荣誉和生活待遇,而是指英雄梦想、精神品格、信念与勇气这些珍贵的东西。在这里,我将讲述自己如何开始真正的成长,那些训练和教育如何塑造了现在的我。我当然还要讲到自己和战友们的飞行生涯,它怎样成为一名宇航员必不可少的起点。

在航天员公寓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我将完整讲述航天员选拔、训练、执行任务的故事。我愿读者能从我的讲述中,真切地看到作为航天员的艰辛、快乐和真谛。这些故事,我和战友们一直在用心体会并且珍藏着。我会尽可能把飞上太空的前前后后描述出来,那一天是我乐于回忆的,它包含着极大的痛苦,也有极大的欢乐,那里有太空的奇景,有我对人生最深切的感受。

飞行归来后的遭遇也是我要仔细梳理的,一些有趣的人,一些有趣的事,包括那些荣誉、名利于我意味着什么;我既是一名军人、一名航天员,同时还是父母的儿子、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男孩的父亲、许多人的朋友,我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会说一下我现在的工作和以后的打算,包括更多人关心的新一代航天员包括女航天员的选拔和培养……

虽然我力争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但单纯讲故事并不是我的本意,甚至关于航天的知识也不是重点,我无意让人们仅仅从中猎奇,而是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能与我共同分享一些感悟,获得一些启发,在若干地方与我产生共鸣。

比如,在事业发展上,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热爱和责任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比如,如何透彻认识军队严格的纪律与艰苦的训练,锻炼自己的勇气与意志;

比如,怎样管理时间和精力,以勤奋也以技巧不断超越自己,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

比如,与同伴们相处,既亲如手足,又互相竞争,如何能够让友情与胜利获得两全;

比如,小到如何看待和应对考试,大到如何面对生死时刻的严酷考验;

还有如何看待英雄这个称号,如何面对荣誉,如何应对财富与名利的诱惑……

人说写文章就是“我手写我心”,我把写作本书当做一次与知心朋友的交谈,他就坐在对面,倾听我的述说,他充分的理解让我敞开胸臆,坦诚地谈论人生的故事,表达我真实的想法。我期望能从这个角度,在我们所处时代的广阔背景上,勾画出我和我的战友们成长、奋斗的轨迹,反映当代航天人智慧、坚忍、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现在,我们开始吧。

后记

2008年的阳春三月,解放军出版社的同志找到我,建议我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写一本书,并且加入“时代英雄谈人生”丛书出版计划。自从2003年10月执行神舟五号首飞任务归来后,通过各种渠道找我出书的出版社有许多家,都被我婉拒了。

说实话,我一直没有写自己故事的打算,一来我认为可说的并不多,二来时间和精力似乎也不足以让我坐下来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后来解放军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这套丛书的写作与出版计划已获总政宣传部批准,加入者一共六人,除我之外还有丁晓兵、李中华、柏耀平、徐洪刚、向南林;丛书出版的意图在于,向广大青少年和部队青年官兵讲述我们的人生经历与感受,从成长的角度,谈自己对国家、人民、理想、信念的理解,谈一个人们眼中的“英雄”如何克服一切艰难,履行军人职责,以及如何对待事业、荣誉和成功……

此后,借参加全国会议之机,“时代英雄谈人生”丛书的几个人有机会坐在一起,与解放军出版社的同志最终确认此事。

对我来说,这是个相当艰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我在欣然接受时,又不免心怀忐忑。好在有解放军出版社施雷社长、于丹政委、郑晖总编和李杰副总编对我的一番建议和鼓励,他们说会派得力编辑给予我全方位的支持和协助。

写作和修改的过程充满艰辛,可以说一波三折,数易其稿。

从2008年4月开始,我和责任编辑刘莹制定了书稿的大致结构和内容,我们向部队官兵和青少年读者发了数百份问卷,共列出了100个问题,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问答式整理。当时正值神舟七号发射在即,我抽出有限的时间进行此项工作。

解放军出版社科技编辑部主任姜念光和责任编辑刘莹在阅读初稿的基础上,建议我仔细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回想其中的人物,重温彼时彼地的感受,把我脑海中曾经电光火石般的思想和刻骨铭心的记忆再现给读者。此后我们数度交流,几乎对我人生的每个时间段都进行了讨论,并且对事件和细节进行了核实和印证。

如此一来,我好像一下找到了“感觉”。从2009年5月开始,我对文字进行了修改和润色。2009年11月底,全部书稿终于得以完成。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中,尤其是在后几个月的写作过程中,我似乎重新经历了自己生命中那些珍贵的时刻,这让我对人生和事业中的一些重大命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国家、时代、责任和荣誉;也让我深深认识到,我和我和航天员战友们,我的中国航天同仁们,每项成绩的取得都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困苦,那么多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乃至生命的代价。中国的飞天之路远非“一飞冲天”式的奇迹,而是一步步艰苦攀登的结果。对航天事业本身的这种理解,让我更进一步看见了它广阔、光辉的前景。

感谢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支持,感谢总装备部政治部宣传部对本书及时、细致的审读。

感谢解放军出版社施雷社长、于丹政委、郑晖总编和李杰副总编的鼓励和全方位帮助。

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科技编辑部姜念光主任不道余力的协助,他对本书的结构、思路、内容和表达方法提出的具体建议至关重要,他对文稿的修改和润色使本书更为可读。

感谢广州体院的廖玲浦教员和《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杨洋,她们为书稿做了辅助工作。

我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刘莹,没有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是不可想像的。她的敬业和勤奋,让她成为出色的编辑,她对书稿的文笔和思想性提出了全方位的、细致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她坚持不懈的协调督促工作让我不敢懈怠,她对书稿的编审让本书更为严谨、准确。  感谢我的妻子张玉梅和儿子杨宁康,忍受我一如既往的繁忙之余,还加上更多的繁忙。

感谢我的同事朱九通,他提供了许多珍贵照片。

感谢我的战友和同事们给我的鼓励和理解。

感谢全国关心、爱护我的人们,感谢青少年朋友们,我收到大家热情的来信,对我和祖国的航天事业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由于时间紧张,我无法一一回信,仅以此书作为回报大家的礼物!

最后,感谢读者朋友们抽出时间阅读这本书,你们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和最大的动力所在。由于某些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某些内容我可能语焉不详,某些地方可能点到为止;而在某些地方,因为视野和资料所限,我并没有作出足够准确、精彩的表述;某些问题,由于回忆的偏差,可能与实际情形不尽相符……我愿意接受读者朋友们的批评和指正。你们所有的意见和建议,将是我最重要的收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