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职业理想≠理想职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有的说想当政府要员,有的想当医生……也有一些同学并不确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很多年后的一天,已经成为老人的老师在收拾屋子时,发现了二战前自己所教的学生们写的理想,现在看着非常有趣,心想何不把作文重新发给他们,让他们看一看自己儿时的理想呢?
于是老人很快把这个消息登在报纸上,几天后作文被领走了。当然,大多数人的理想都没有实现。只有一篇作文没有被领取,几天后老人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白宫的领导者,他说那篇作文的作者就是自己。老人问他为什么不领走作文?这位领导者说没有必要,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他的理想。这么多年他一直记得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什么是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就是人在一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作出的想象和设想,也就是自己对未来工作种类和工作成就的向往和追求。有理想的人,乘风破浪前进;没有理想的人只能随波逐流。
人将一生中最珍贵的年华都献给了职业,人生中最辉煌的成就体现在职业之中。所以,儿时的我们拥有的理想,是对未来人生美好的憧憬;成人后在漫长的职业道路上,我们应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职业奋斗_目标,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让自己对未来人生美好的憧憬得到实现。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但是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现实与自己的职业理想落差太大。因为生活的压力,有人随便选择了一个岗位,但是因为与自己的理想职业不相符,整日怨天尤人;也有的人一心追求理想中的职业,于是干脆不就业,期待着理想职业像馅饼一样从天上掉下来。
职业理想≠理想职业。我们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特长、爱好和需求,确定一个合理的、正确的职业理想,然后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理想时间表,并且付诸行动,勇于进取,努力追求,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
蚯蚓是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后来蚯蚓上了大学,什么事都挺顺当。在过去分开的十年里,我们几乎每隔两三年见一次面。每一次我都喜欢问他同一个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
而我得到的答案总是不相同。下面记录的是蚯蚓每次谈及目标的原话:
18岁,高中毕业典礼上:“我发誓要当李嘉诚第二!我要当中国首富!”
20岁,春节老同学团聚会上:“我想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前拥有资产两千万!”
23岁,在某市工厂当技术员,第二职业是炒股:“我正在为离开这家工厂而奋斗,因为在这里工作太没前途了。我将全力炒股。3年内用5万炒到300万f”
25岁,炒股失意而情场得意,准备结婚:“我希望一年后能有10万元。让我风风光光地结婚。”
26岁。不太风光的结婚典礼上:“我想生一个胖小子,不久的将来当个车间主任就行,别的不想了。”
28岁,所在的工厂效益下跌,偏偏正是妻子怀胎十月的时候“我希望这次下岗名单里千万不要有我的名字。”
小猴子掰了桃子丢玉米,捡了西瓜丢桃子,然后又丢了西瓜去追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最后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而小猴子也一无所获。
蚯蚓显然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树立合理的、正确的职业理想。18岁那年,蚯蚓给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那是蚯蚓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但是大学毕业后进入工厂当技术员,他并没有潜心研究技术,而是去炒股。后来炒股失败,又想当车间主任,最后可能技术也不是很精通,在工厂效益下跌的时候,只好无奈地祈祷下岗名单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名字。 蚯蚓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理想职业。但很明显,他的理想职业并不是自己正确的职业理想,而且像“猴子掰玉米”故事里的小猴子一样,没有付诸于行动,也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最后蚯蚓失败了。P6-8
据最新统计,2014届应届毕业生将达734万,较2013年的699万增加了近40万。
在山东大学,一位女生拿着一份求职单位的名单,每投一份简历就划去一个,虽然找了两个多月工作,但依然一无所获。“已经记不清投了多少份简历,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每年,不断有数字庞大的应届毕业生群体投入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求职者不断增加,而用人单位可提供的职位却越来越少。
研究生小魏介绍,2012年“双十一”之前,学院的2013届男硕士毕业生基本找到工作了,但2013年的形势不太乐观,他们学院80名男硕士,签约的才30人,“招人少了,我从师兄、师姐那了解到,去年一些单位的招聘人数要比今年多。”
种种原因,小何果断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可是找了半个月,却依然一片茫然!“看企业招聘要求的时候,明明觉得和自己的要求非常符合,不知道为什么面试的机会就是少,而好不容易面试上了的,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就是没选你!”
“不在面试,就在去面试的路上。”
就业有多难?!当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为找不到工作,屡屡碰壁的求职者心急如焚,如无头的苍蝇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机遇。
杨某从外地来到惠州,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后溜进了一个小区,趁一住户老人张某、周某回家开门进屋的一瞬间,冲进屋抱起婴儿车内的小孩,威胁老人勒索钱财。后杨某被警方刑事拘留。
因为就业难,求职者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一部分求职者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满足,心理受挫,一蹶不振;严重的如杨某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人质疑:杨某没有高校学历,所以找不到工作。如果他有一张大学本科、或是博士学历,他就根本不用担心就业问题了。
低学历找不到工作,高学历就一定能成功就业吗?
28岁的余某,从小聪明好学,大学毕业的时候更拿到了一本“烫金”的国内名牌大学学历。他自己、学校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都认为他一定能找一个理想的工作。没想到他揣着名牌大学学历,找工作却屡屡碰壁。这让他从开始的焦急,越来越心灰意懒,最后都不愿意走出门找工作了。2011年4月,余某认为自己空有一副好头脑却无处施展,没有遇上他的“伯乐”,最后决定不再找工作而自己单干。于是他化名周先生,伪造了某国家单位工作人员身份,以谈恋爱、结婚为由骗取女青年夏某信任,先后共骗取了夏某35000元现金,挥霍一空。后被警方逮捕。
“毕业即失业”。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仅因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队伍日益庞大,供大于求;更因为如今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许多求职者凭借高学历文凭与过硬的专业知识,自信满满找到用人单位,却因为没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有入又认为:用人单位都希望“招来就用”,当然会录取那些有工作经历和经验的求职者。
没有工作经历和经验就会被用人单位拒绝;而反之就一定能找到心仪、满意的工作吗?
祝先生是国内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供职于一家大型企业,五年后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他,决定辞职谋求一份薪资更高的工作。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自信满满的他走进了一家外企的大门……谁想面试过后,他却迟迟没有接到这家外企的通知录取电话。心情焦急的他主动给面试他的HR打了电话,对方却告诉他,已经录取到了最合适的员工。意味着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祝先生也被淘汰了!
名牌大学毕业、工作经验丰富,各方面条件优秀如祝先生,为什么也会被用人单位淘汰?一位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资深HR认为:当代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许多求职者凭借着一定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敲开了用人单位的“大门”,却因为综合素质考核不过关,依然会在最后关头被PASS掉。
也许祝先生的职业规划,与用人单位文化理念、应聘岗位需求相冲突;也许他提出的薪水,远远高于或低于用人单位的薪水标准,认为他不能脚踏实地或是不自信;也许他过于“推销自我”,却没有弄明白用人单位到底想“买”什么;也许,用人单位根本就没有用人需求,粗心大意的祝先生没有及时发现,求职失败后庸人自扰,白白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求职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实力与技巧的结合。无论你是低学历、高学历,还是拥有一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有可能面临求职难的问题!因为,不是求职难,而是你不懂求职的技巧、艺术!
本书将从求职准备、求职心理、求职简历、求职着装与礼仪、求职谈吐、求职攻心、求职细节、谋职以后八个环节为你讲述求职的艺术。
“知识改变命运”,把求职当作一门艺术,做到精益求精。
招聘方和应聘者互为待伏与诱伏,都想通过短短几分钟的面试,探清对方虚实,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信息,并通过各种手法,令对方认可自己。所以想要面试成功,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做到知己,必然内外兼修,对内,需要抱有一定的实才,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算有幸被企业选中,也只能是个滥竽充数的角色,迟早会被淘汰;而对外,仍然有很多不得不注意的细节,面试的成败往往都是由一些细节决定的。
《求职是门艺术》视求职为一门艺术。内容注重实用性、趣味性,为读者倾情讲诉在求职面试时,应该做的前期准备和应当注意的求职细节,以便让求职者能够在求职面试的时候游刃有余。
《求职是门艺术》由帅远智编著。
面试是场伏击战。招聘方和应聘者互为待伏与诱伏,都想通过短短几分钟的面试,探清对方虚实,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信息,并通过各种手法,令对方认可自己。所以想要面试成功,必然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做到知己,必然内外兼修,对内,需要抱有一定的实才;而对外,仍然有很多不得不注意的细节,面试的成败往往都是由一些细节决定的。
帅远智编著的《求职是门艺术》为读者倾情讲诉在求职面试时,应该做的前期准备和应当注意的求职细节,以便让求职者能够在求职面试的时候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