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是一次生命的洗礼,是一次灵魂的净化,借助守灵,站在生与死的边缘,聆听即将走远的灵魂的嘱托,聆听即将消失的逝者的心声。
若舟所著的《守灵》是一部记叙若舟为古笛先生守灵的长篇抒情散文,全书以一位汉族诗人对一位壮族诗人的真情缅怀的心路历程,向人们展现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这也让读者为若舟的真情而感动,尤其在当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守灵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若舟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守灵,是一次生命的洗礼,是一次灵魂的净化,借助守灵,站在生与死的边缘,聆听即将走远的灵魂的嘱托,聆听即将消失的逝者的心声。 若舟所著的《守灵》是一部记叙若舟为古笛先生守灵的长篇抒情散文,全书以一位汉族诗人对一位壮族诗人的真情缅怀的心路历程,向人们展现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这也让读者为若舟的真情而感动,尤其在当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内容推荐 《守灵》是一部饱含深情且具有较强探索性的作品。作者若舟以日记的形式、笔记散文的笔法,记录了一位汉族学子用守灵这种汉族文化中最朴实、最深情的方式,缅怀一位壮族恩师,探索和描述了经典时尚的广西壮乡民族文化,有较强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注和激情诠释,令人感动。作者把诗歌、散文、散文诗、创意文案、评论文章等不同文体融为一体,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而且在自由写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追求。另外,作者巧用了机智与幽默.在一部充满悲情的长篇作品中,借助神话色彩的渲染,请出我国已故的文化名人现身探讨民族文化,让读者可以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 目录 头七 二七 三七 四七 五七 六七 尾七 后记 试读章节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雨天 今天是清明节,你的凤凰涅槃的消息已借《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的长篇报道,传遍了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所有熟悉和不熟悉你的人都会念叨你自编的挽联:“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留一点骨气。古无尽情,笛无尽意,还唱半曲心诗。” 《南国早报》“文娱新闻.关注”栏目,李丽,这个严肃认真的姑娘,用了整整一个版面,以《古无尽情,笛无尽意》为题,报道了你走的消息,你的生平,你的一辈子做的那些事儿。报纸的左上角,是你2009年在从艺六十周年庆典活动上致辞的不卑不亢的形象。此时你站在报端,似乎有些激动。你的雪白的头发似乎藏着无尽的风云;你的如扇的灵耳接受着滚滚如潮的讯息(尽管你有耳背的毛病);你的看透了人生的双眼仿佛要挣脱眼镜的束缚,再一次把这世界看透;你的高高鼻梁抽动着金属般的气息;你的嘴巴深情地张开,仿佛要把话筒吞下肚子,让自己拥有永远的话语权;你的双手紧紧捧着一份沉甸甸的人生答卷。 《当代生活报》“文娱新闻”栏目,韦颖琛,这个黏住了就甩不掉的姑娘,用了大半版的篇幅,同样以《古无尽情,笛无尽意》为题做了较为详细的报道。报纸的中央,用了一幅你在田阳县参加布洛陀文化考察时的照片,背景是天造地塑的姆洛甲的岩壁,脚下是杂草丛生的红土地,你的身旁是一群热衷于布洛陀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学者。非常巧合的是,我就紧贴着站在你的身旁,仿佛要把你说的每一句话都铭记于心。我知道,那段日子是你最开怀的时光,布洛陀文化遗址因你的苦苦探寻而终被发现,又经广西和北京的研究专家和文化学者考察论证得以确认。你曾不止一次眼含泪花对我说:“壮族人不再是没爹没娘的孩子,我们的始祖就是布洛陀和姆洛甲,田阳敢壮山就是始祖居住过的地方。” 今天的天气不知是不是因为报道了你凤凰涅槃的消息,突然变得有些阳光明媚了。上午10时多,我在热闹的官塘菜市与黄有异不期而遇。他个子不高却像一坨金子在阳光中行走。正是这位老顽童似的作曲家,为你的唱诗《赶圩归来啊哩哩》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慢慢地飞起来,从区内飞向区外,从国内飞到国外。今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消息:《四海同春》活动走进印度尼西亚,唱响了《赶圩归来啊哩哩》。就是这个黄有异,表面上吊儿郎当,心中却特别有数。 当我和黄有异并肩走在阳光下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古笛走完了他的一生,其他的事就交给了我们这些未亡人。”一字一句短促、深沉,仿佛要把这金色的阳光引爆。当我告诉他,《南国早报》和《当代生活报》都报道了古笛仙逝的消息时,他突然加快了脚步,匆匆给我扔下一句话:“我要去买份报纸!”望着他的背影,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位壮族作曲家对古笛先生的一往情深。古笛和黄有异,并肩同心为广西捧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唱响世界的民族经典歌曲。在广西歌海,只要唱起《赶圩归来啊哩哩》,人们就自然会想起古笛和黄有异。古笛老师,你的在天之灵一定能够感受到黄有异这个友仔对你的泥土一样深厚的情谊啊! 下午的阳光似乎更加灿烂,我漫无目的地在人民公园散步之后出来,在文化大院对面的马路边,碰到你的老乡友仔梁红。他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不好意思,鄙人家中正在盖房子,不好前去悼念古笛老兄。”这是一个能干得不能再能干的人。古铜色的脸上透露出壮家人特有的勤勉和辛劳。他紧握着我的那双手,可以用万能来形容。他是广西歌舞团的原舞美专业人才,除了把团里的舞美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还自己设计了成百上千件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是广西榜上有名的工艺大师。就是这位壮族的铁血汉子,对古笛除了赞不绝口,就是默默效仿。在他心中,古笛老师是广西歌海的骄傲,是歌圩上摸爬滚打出来的急智歌王。原本梁红也是个傲气十足的人。但只要讲起古笛,他的语气顿时就柔缓了许多,锋芒就收敛了许多。望着这个好像做错了事的汉子,我顿时手足无措,连忙客套地说:“理解,理解,古笛老师走得非常安详,谢谢你的问候!” 晚上8时许,当我和妻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她突然讲了一件奇怪的事。她说:“今天深夜两点多钟,我从梦中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檀香味。当我凝神屏息,想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时,那股浓浓的檀香味就消散了。”望着我疑惑的神情,她又补充了一句:“伴着那股檀香味,我感觉古笛老师来过我们家。”这一说,让我就有些疑惑不解了。 不错,2010年古笛老师病倒之前,经常来我们家。一杯清茶,一口家常饭,或海阔天空谈论国际国内形势,或孜孜不倦诉说区内区外歌词歌曲创作,或随便闲聊家常。如今,古笛老师已经走了,他老人家怎么可能再登临我们的寒舍呢!望着妻子一脸纯朴无辜的神情,我也就顺着杆子往上爬。我说:“古笛老师驾鹤仙去,也许真的拐着弯儿光顾了我们家,向他牵挂的人做最后的告别。” 听到我如是说,妻子粲然地笑了。这是一个基督教徒纯洁无邪的笑,是一个心地干净的人柔情似水的笑。面对信奉基督教的我的妻子,你生前不止一次地赞许:“人活着就要有信仰,有信仰才有敬畏,有敬畏才有谦卑,有谦卑才有诚信。”今天,回忆起你说过的这些话,依然余音绕梁。 P8-11 序言 序一 凌渡 若舟把他的新作《守灵》带来,让我读后为它写个序,这是今年立冬前几天之事。作为这部书的第一个读者,甚觉荣幸,我答应了下来。 自从南下闯荡,讨生活,若舟在南宁这里工作已十年有余了。他喜欢文艺,因此受聘于文化系统;他勤奋好学,所以他拜在文艺家古笛门下,做古笛关门弟子,青出于蓝,有所建树。他和古笛交情厚笃,故《守灵》一书,正是他有感古笛一生的追求,为纪念古笛而写的。 对于古笛,我是认识的,但因不同行,交往不多。从前我曾安居于广西歌舞团邻近多年,我们常常见面,他精力充沛、十分健谈、活跃。那些年,也能不时亲近舞台艺术,故有幸听见过他作词的不少歌曲。他那些被誉为唱诗的歌词,简洁、形象、生动,且很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情韵,令人印象深刻。如《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拉木歌》《羊角追》《赶圩归来啊哩哩》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那年举行他从艺五十周年纪念时,他也诚恳邀请我前往参加了,并送给我好几本他的艺文集。可见古笛为人的爽直、热情亲和。 若舟失去良师益友古笛,是在今年春天。《守灵》一书,是如实反映了若舟他在此期间,以心为平台,为其尊师默默守灵七七四十九天时的内心点滴思绪,分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尾七七节。笔记随意,却有条不紊,珠光尽出。 正如书中所说:“守灵,是一次生命的洗礼,是一次灵魂的净化。借助守灵,站在生与死的边缘,聆听即将走远的灵魂的嘱托,聆听即将消失的逝者的心声。”从这里看出,书彰显的核心,是要把重心倾注于活着的学生和逝去的老师的心灵沟通对话中,突出老师“灵魂的嘱托”和老师那即将消失的“心声”。而围绕恩师的“嘱托”与“心声”,其间自然也表露出作者若舟自己为完成或准备去完成师长未竟事业之抱负和始终不懈的心路历程。 书以日记形式随想笔墨抒写,但又并不循规蹈矩一事一议,而借助于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把小说的虚构技巧植入作品之中,在自由浪漫跌宕回旋的叙写氛围里,将生的心灵与逝去的灵魂,置于天与地、魔幻同现实中的宽广地域环境,一时天马行空,一时又脚踏实地,携手并肩,相互照应,侃侃而谈,不拘一格。显然,这一丰富的想象,无疑大大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 这样,一个又一个不同场景变换着不断地从读者的脑海里交替掠过,不是在南宁便是在柳州,不是在河池便是在桂林,活着的学生若舟在梦境里不断接受逝去老师古笛之邀,应约在冥冥的世界里相会。在这梦幻的天地里,他常常不时追随古笛,分别去会见了古笛在世时有过来往亦业已逝去成仙的作曲家、词作家、作家、剧作家,蓝鸿恩、黄勇刹、李学伦、李延林、秦似、宋郡,甚至郭沫若、施光南、倪维德他们。他们或两三个,或四五个,分别在八桂大地不同的地方游历、互动、纵谈。他们谈文化,谈艺术,谈经济建设及民生,谈文化和经济联姻互相促进开创新的人文精神。他们走遍了广西,他们有的放矢,针对地方的文化因地制宜地评说、建议,心心相印着掏出自己的心里话。在这里,又都多以古笛的言谈举止为主体,一线贯穿全书的各个章节,以不断递增凸显古笛“即将消失”的“心声”。而在此期间,又若隐若现穿插若舟自己在古笛的鼓励和帮助支持下,完成或即将完成在思想策划的一些文化项目,如是,古笛“灵魂的嘱托”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有道言必有中,这样,书的题旨意蕴便在绵延的叙述与议论中灼灼然被表达了出来。 古笛之所以成为文艺家,他自己认为是广西纯朴的民心、绚丽的风情、奇山秀水和歌圩艺海的滋润营养的结果,这乃中肯之说,我们可以从他创作“浸透了壮乡歌海的文化血液”的歌词里得到印证。在书中,不管怎样,古笛的思想,他的言谈,他的心曲,是否全都能得到社会的认知认可,不得而知,但重要的是,那是他出自善意,出自对我们广西这片厚土的热爱,对广西文艺事业深切的关怀与期望,可说也是他将他人生的一种人文精神、下种文化创造和文化担当,抑或是他的一种职业操守的坚持与诉求,递传给历史,留给我们,让后人去审视、评价、思考与承接。 从散文随笔看,这种题材少见,如果不是个人职业、阅历,人际关系的丰厚资源,以及敏锐的胆识才情,很难想象作者他会去涉猎营造。若舟长时间在古笛身边工作,深得古笛的言传身教,师生之间感情日深,这就让他在心理上有足够的准备,才以如此的情感推助力和以如此的样式抒写,来延续古笛的艺术生命,让古笛的心灵得以涅槃与重生。若舟他不拘陈规,从颠覆散文随笔传统的布局谋篇,和常规的叙述与描写这一视角看,作者自觉的创新意识,力求新颖的抒写技巧是值得赞扬的,因为构思的新鲜感,会更能诱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更能拓展他们的审美空间和情趣。如此一来,作品显山露水的理想的艺术效果,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读罢《守灵》,我还以为,作者若舟的艺术功力和语言表述潜力都不错。而无须掩饰,其实作为后学,长期在古笛老师的熏陶下,目看耳濡,若舟亦在反省思考中渐次树起了自己的文化品格。真情产生诗意,从他不少生动和浸润着美的精神表达的歌词等看,他自己的艺术观已经形成正步人自己的艺术自主。所以他借助纪念恩师而书写这些文字的同时,字里行间,亦将自己对文艺事业的理念、追求,清楚不过地表达了出来,那是很必然的。 以上文字,不衫不履,仅一点我个人杂乱的感想而已,权当为序吧。 2013年11月15日·南宁 后记 后记 今年清明节前夕,我委托好兄弟粟子珍,这位生活工作在广西、极具潜质的新锐散文家,帮我将《守灵》一书的书稿发往天涯社区,在“舞文弄墨”栏目贴出。一是纪念古笛恩师逝世一周年;二是接他老人家的英灵重返“红尘”看看;三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广西这片八桂热土中蕴藏的民族文化瑰宝。 这是件很琐碎的事情,不仅要按时发稿,还要陪伴网友一同阅读、论稿,不时还要替我说上几句感谢的话。粟子珍一边忙营生,一边忙写作,兼顾着办这件事,不仅办了,而且办得很妥帖。就这样,一晃就是半年多,真是难为好兄弟啦! 反馈的讯息令人高兴,先后有2万多人次上网阅读、点击。这完全是粟子珍的功劳。于是,在《守灵》一书即将正式出版之际,我又烦请他写一篇总结性的文字,为那些素不相识、却贴心知音的网友留下一段纪念的文字,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帖子贴出的第一天,青海省青年女作家银露梅,就前来赐读,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言论,对古笛恩师和作者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第二天,江西著名作家、电影《人格局》和电视剧《婆家娘家》力作的编剧宜丰人老师,即来留言:“从心里流露的真情,如热血一般的温劲,这是一种对师尊的爱敬与眷恋……如今,像这样深厚的师徒之情已经很难得见了!” 网友“笑看天下大同”,在作品贴出之初留言道:“正如书中所说,‘守灵,是一次生命的洗礼,是一次灵魂的净化。借助守灵,站在生与死的边缘,聆听即将走远的灵魂的嘱托,聆听即将消失的逝者的心声’。天地君亲师,赞成为恩师守灵,点滴回忆恩师,感人至深!” 网友“偈禅”留言说:“雪花老师推荐的文章果真不错,写得情真意切,让人看后心里酸酸的,这样一位可敬的老师远离我们,很喜欢他参与创作的《刘三姐》,希望古笛老师一路走好。” 网友“谷小中”给予了慷慨赞扬:“我是湖南人,若舟老师是江西人。自古湖南和江西山水相连,以老表互称。若舟老师《守灵》未完成之时,我即有所闻。一直在焦急的期待中。今天拜读大作,感慨良多。古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若舟老师倾一年心血,谱出一曲感师恩的好作品,单单此番神情就令人生出崇敬之意。” 网友“静观远志”的留言也充满了溢美之意:“前来学习。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悉心拜读了若舟老师的《守灵》大作。若舟老师与古笛老前辈的师生感情之深,非人海可比。感人至深,实令我赞佩!” 网友“三叶草F1”留言说:“感念尘封于历史时空帷幕下的壮民族文化瑰宝得到发掘和保护,真是功德无量!” 作品贴出后,还得到了诸多广西籍网友真挚的爱护和支持。网友“闪电之声”留言:“沉痛哀悼壮民族文学大师古笛先生!非常感谢若舟贝侬守灵!文学不分民族,思想没有国界。思想是文学的生命,自由是文学的使命。”“《守灵》一著是壮民族当代史的光辉一页!”并上传了许多关于广西壮族文化、地理、历史的资料和图片,以示对《守灵》的支持! 热情留言支持的还有生活工作在广西的网友东海一枭2、阿姨兮带路、魅力云等。 经常关心支持以及近来新增支持留言的全国各地的网友有寒烟拢翠、二勃、周涛115、叶捷娜、园田梦人、微尘余香、神姐V5、李士彦、梦雍、天天0119、边词、玉情儿99、宝木笑、吻不过三更、夏冬雪2011年、丁莉、雷本祖、黔山福人2012、荏中马、吾寺外非空道人、谷育、一把青草、菱花舞、孤独喜欢、老邪8、铁匠彭、北窗2014、tt大酱、微雨飞鹤、2586059055、血三、楼小容我静、苯苯2014、龙展侠、枫溪筠、大陆版周星驰、寒烟若黛、蓝色的月亮123等。 前来阅读与支持的,还有居留欧洲、身为“靠近你温暖我”微论板块的首席版主会飞的鱼cm、身处日本的网络作者白猫世纪等,可谓来自世界各地。在我看来,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而是好兄弟粟子珍帮我用感情的丝线,串起的一串长长的珍贵的心珠,我将永远佩挂在胸前,以示对所有知己、知音的感念。你们是《守灵》一书的知己,更是“守灵,守护民族文化瑰宝”的知音。古笛恩师天上有知,定会乐不可支。 他老人家曾经手把手将我领进了壮乡歌海,让我用心聆听歌仙刘三姐流传下来的天籁,让我伴着四季花果的芳香去细察八桂花神的仙踪,让我从千年盈耳的铜鼓声中倾听一个民族纯朴的心声,让我从铺向天边的壮锦上看这个民族七彩绚烂的追求和梦想,让我在绣球飞扬的节日里见证爱情的热烈和友谊的永恒。这是我一生中获得的最大一笔财富,也是我日后创作的不竭的源泉。 今年九月的一天,我接到《歌海》杂志社副总编刘彩云的电话,她热情邀我参加广西文化厅主办的“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征集歌词活动。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便欣然答应并捉笔参赛。歌词是这样写的: 花山花 一江碧水倒映山花, 春风摇醒了花山岩画。 翠竹簇拥好客的壮家, 谁在用赭红色语言同世界对话? 金秋月照万树桂花, 花山岩画已名扬天下。 多彩风情把客人留下, 谁在用不同的语言与文明对话? 花山花,花山花, 民族的奇葩, 无声的诗不怕风吹雨打, 有梦的画曾经是我们的家。 花山花,花山花, 世界的奇葩, 文明密码无脚走遍天涯. 山水画廊永远是我们的家。 花山岩画,在古笛恩师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他与人合作的民族歌舞剧《花山之梦》,曾经日夜萦绕在他老人家心中。我在《守灵》书中认真讲述了他与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花山情结和兄弟情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美好的愿望都会一一实现。 《守灵》一书即将付梓出版了。这是我倾注了特别的情感,经历了特别的心路历程的一次创作。古笛夫人梁凤引阿姨对这次创作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支持。她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阅读《守灵》书稿,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我对这部作品充满了信心。需要特别提及的,还有一名普通的护工,名叫吴金玲,她不仅为护理病重、弥留之际的古笛先生付出了亲人般的辛劳,而且非常关心《守灵》一书的创作,并成了阅读书稿的热心人。 深情感谢广西著名散文家凌渡先生为《守灵》一书作序,他的序文含蓄深沉,笔触却具有解剖的力度,为本书增色不少。真诚感谢文学博士、同门师弟吕林先生在百忙中为《守灵》一书作序,他的序文为《守灵》一书开辟了一个新的阅读角度,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心力、眼力和笔力。 诚谢上海珂盾实业有限公司和广西企业家方业训先生,慷慨资助《守灵》一书出版,这一善举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诚谢网上网下所有关心《守灵》一书创作出版的方家同仁和媒体朋友,你们的关心让我享受到了写作的快乐和幸福。 若舟 2014年11月7日立冬写于申城苏州河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